主题:【原创】亲爱的,陪我去流浪好么 -- 绿野仙踪

共:💬52 🌺10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提到《我们仨》,

翻出我写的一篇旧文来,没在这贴过。给你瞧瞧。

《我们仨》

  在这个城市生活,不知道怎么地,看中文书突然变成是件奢侈的事情。有收录一些陈年旧中文书与期刊的图书馆并不常去,网上的图书又经常被我斥之为没有质感,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总是没有太多耐心。

  带来的几本书也没有翻来覆去的被看,看了一两段,消遣了,往往也就顺手放下了。

  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我过去的读书方式之一,书非赠不能看也,却成了现在唯一的读书道理。

  一般称其为“道理”的东西,就容易没有了选择性---- 最近看的书无一例外是赠阅的,也就是说我没开口别人就把书拿将过来要求我进行阅读。我面子偶尔也薄一薄,断不好拒绝大家一片望我成柴之心,所以也陆续看了些书,不算太闭塞,还有可燃性。当然,据说只要还没看过福柯,就不能算文化人。。。 (个人典故,当不得真:)

  说笑归说笑,心里还是满感激的,那些书多数是千里迢迢而来,就象最近这个星期才慢腾腾看完的杨绛的《我们仨》,友在美国看完觉得不错,就特地寄了过来,还连连安慰我说邮费不贵不贵。

  昨天看到电视新闻讲意大利给500岁的大卫洗澡引起的艺术界争端,一下子就想到了写《洗澡》的杨绛,虽然这不是哪儿跟哪儿,但就让我想起她了,想起上一次看她的文章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大学时候了吧?

  那时有件印象较深的事,陈道明陪英达来厦门看他亲戚,传闻系里那个做哈佛访问学者的名教授是他什么姑姑,于是好事者就趁便邀请他们二人在映雪楼还是博学楼?做了一个座谈访问,聚者甚众。《围城》热播有时,〈管锥编〉又是高山仰止,所以陈道明即使失意仍然就着方鸿渐的劲儿得到文学青年的推崇(具体表现为文青们踊跃提问其夫人杜宪近况),而满脸毫不掩饰对在座各位文青之不屑的英达那晚完全成了陈的陪衬,几乎没人搭理他。

  想起往事的时候,有关“时间如流水”的说法我就觉得是错的,因为流过了,也是可以蜿蜒转折再回头看隔岸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总是大体不变,有迹可寻的。时间能回头吗?不能。时间应该如流沙,要么一脚踩进去就此沉沦万劫不复,要么山水永无相逢,了不挂心。

  想不到再看杨绛竟然是在异国他乡。

  老实说对杨绛的文字没有太多印象,晓白如话,行迹规矩是我对她的文字的一点观感。所以这次的赠阅看点无非也是她与钱钟书还有女儿的生活记录。我一直慢慢的翻,只是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最后几段: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了尽头了。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

  突然的有点替老太太难过。

  不知道钱瑗可有孩子,书中没有提到过。

2003.09.17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