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的特种兵 -- 晨枫

共:💬129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国产的光学瞄具的缺陷,和狙击战术缺陷分析!

转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真正的狙击有多难,远不是玩CS那么简单。这个例子里的狙击手的射击距离不过350米而已,狙击手使用的是85式狙击枪,也是使用7.62X54弹,与莫辛纳甘步枪相同。

=======================================

1993年春天,中国的海南,武警曾执行过一次狙杀任务。现场击毙杀人绑架并杀害我武警战士的犯罪嫌疑人刘进荣,在录像中我们看到虽然最终将刘进荣击毙,但是整个行动中狙击战术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事件经过:

我武警部队的特警人员化装进入刘的控制区,因为刘在当地势力大耳目众多,特警人员化装成某商业开发公司的员进入该地区住宿。情况弄情后在当地的小店中取出装备,并在夜间开始进入刘经常活动的区域进行潜伏。

潜伏地是位于刘家附近三百多米的一个小山坡上。山坡高度约为几十米。上面的草约有半人高。很适合隐蔽,我特警人员身着87式迷彩服,携带的武器除夜视器材外,有手枪,81式自动步枪,85式狙击步枪。其中第一射手为81式。第二射手为85式狙击。

约两到三天后,刘终于出现,其一手执包。从中巴车上下来。向家中走去。行走方向为背对我特警,经确认目标后,我狙击手在350M距离上当场开火,一阵枪响后,刘当时却只被当断了手指,从录像上看。正副射手当时的头几枪可能没有打在他的身上。刘还在回头并原地看。并掏出手枪准备还击,但是找不到目标,就在他原地站立的时候,他的手上中枪,手指被打断。反过神后刘狂奔到家中。我特警在同时跑下山坡,也进入刘家中,经过追捕后,在其家中后院的树丛中用81步枪将刘现场击毙,并由警(军)犬拖出,战斗结束。

个人认为,狙击行动中现场的指挥员有以下几处错误:

第一。正副射手搭配不合理。

竟然没有专职的观察和测距人员,专业的狙击小组中,副射手只配轻型防卫武器,主要是作观测侦察,指示辨认目标,提供实时的风向,高低和方向角及距离参数。但在这此狙击战中指挥员将81式作为第一射手的武器,85作为第二射手武器是错误的。

事后推导,有可能是指挥员认为81式发射普通步枪弹,后座不大,补火快。85用53弹威力大后座大补火不及时才这样作的。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85式在瞄具中有测距装置,可以轻易的测出身高为1.7M的人和射手的大概距离。误差不过几十米而已。而81式步枪没有此功能,则完全是凭射手估计。结果在战机紧张一瞬即失的情况下,谁还有工夫去周全的计算时的风向,高低和方向角及距离参数后再射击呢。最可笑的是,现场和射手的距离为350M,也是事后才知道的。

第二。狙击手情报资源不全,现场资料不全。

狙击小组埋伏地位于刘家附近四百米处的山上。这样射击时的测距问题就成了首位。虽然在400M都属于81式和85狙击的直射距离内,但是还有一个打击移动目标的问题,7.63X43弹在100M内的飞行时间为0.25秒,出膛瞬间速度为800M/S左右,350M的飞行时间约为0.875秒,在0.875M中一个人的行走速度以1.2M/S来计。在开火到弹头到目标点时,目标已经移动了1.05M,虽然在军队中有提前量的计算,但是如果再加上非90度的方向角计算。提前量的值还要比实际的正向提前瞄量要再缩小些。这个复杂的参数只靠经验是不可能在计算瞬间完成,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距离量。测距不准时,如果是在靶场。还可以事后修正。但实战中却要必须要保证一击中的。而一击中的的前提就是对现场的情况了解。

在1993年,我不知当时军内是否列装有单兵手持式测距仪,如果没有,应派第二组情报人员化妆并事先在刘到我狙击小组所在位置的路段进行侦察,并且每隔几十米放置距离识别标志,这样就不会出现测距错误的情况。这种土办法是一战和二战时的老兵常用的。虽然有点土,但并不落伍,在没有先进测距仪器的情况下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第三。狙击手个人能力不足,实战状态下心理状态失衡导致技术失误。我们看到头几枪除打空外,有几发竟打到到了刘的手上。真正致命的一枪是最后在10M处跪姿用81式开火。

打在刘右手上并打指头打断的情况,可以分析以下几个可能。

A.当时射击的提前量错误。

B.枪械为冷枪状态下发射,以海南地区的春天来计,气温不高。枪在冷热状态下。弹道高低是不同的。特别是首发和射击手册的射表上完全不一致。

C.第一射手的计算和估计一切正确。差是因为采用机械瞄具后在提前量的过程中,在正确的提前量过程中机械瞄具挡住了目标,射手下意识将瞄准线下移,导致子弹打偏。

出现上面的错误其根本原因源于对狙击战术的错误认识。长期以为很多人以为军用枪扔给警察就行了。名枪就一定是好枪和好用的枪。战场上准军事部队作战的那一套拿到特警那里也是不会错的。结果导致对整个行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以狙击战术来讲,军方的狙击和警方的狙击战术的区别是什么呢?军方的讲究战术目的。警方的讲究根本目的。这一点从他们的武器设计中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产除外)。军用狙击枪的代表为SVD,即中国的79式85式狙击枪的源头。导气式半自动射击。距形膛线,内膛镀铬并使用源于重机枪弹的突缘弹,枪身大件除机匣机加工外其它全为冲铆件。

警用狙击枪,清一色的栓动式,精锻全浮动式重枪管,内膛不镀铬,或不锈钢枪管,圆弧形膛线,全部为切削件冷加工。枪弹为独立制作,上弹路径也尽量为直线入膛。表面加涂层。静音上膛。

同样是狙击步枪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呢?这是战术使用不同导致的必然结果。

在军事作战中。敌人众多。前苏联作为华约的老大哥对于狙击枪的定位是战场的火力支援。说白了就是打击重要目标。提供精确的火力支持,对于敌方的指挥员。技术兵,通讯兵,火炮或导弹操作手进行打击。这里的打击不一定是击毙,击毙当然是最好,不过能打伤或是打不到他让对方知道他的位置有危险让其至少离开原战斗岗位,打头打手打胸打脚都关紧要,主要的是这样作让对手失能,对已方作战行动不构成威胁,狙击使命即算达成。所以这样以来枪的精度不是最重要的,散布值可以大一些。也没有关系。但是必须是可以抗粗暴使用或半自动发射的(前苏联竟然还生产过全自动型狙击步枪SVD)。以应付战场上的多目标需要。这样的枪多半对于恶劣作件下的可靠性,便携性(长度,重量)制造成本有很高的要求(造价越少越好)。因为军用枪是要大规模生产的,是钱和精度的二合一体。

相反警用的狙击步枪所面对的多是单个的少量的犯罪或正在行使犯罪的嫌疑人并且要求一击中的一枪解决战斗。否则就是行动失败。再开第二枪击毙对方时行动常常已经失败,所以比如持枪歹徒。或是挟持人质者。如果套用军事上的那一套非要出大问题。比如有人在挟持人质了,只露出了不到半个脑袋。如果用军用狙击枪,百米散布值一定会很大。加上军用枪对膛线,子弹的生产要求不高,弹道一定不一致。特别是军用枪为了保证携行性。常采用薄壁轻枪管,刚性不足,枪弹的稳定性就更不好。这时如果不是一枪毙命。就算可以补火,但是最快也要一秒半到两秒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歹徒而方足够杀伤人质。实际案例中惨剧发生的时间常在一两秒之间。几个月前长春的案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国外的警用狙击步枪常常精工细作。一枝警用狙击步枪造价是军用狙击步枪的几倍或是十几倍。我们国家却还是对此不以为然。一些高层事实上并不了解相关的一线要求。

面列举的一些失败的原因和分析,除很多人为因素外的。另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武器的问题,狙击手不等于普通的神枪手。1972年德国的幕尼黑奥运会惨案中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几名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挟持人质事件发生时。警方从体育运动队调集了射击队员来充当狙击手。其结果是关键的几枪都落空,最后虽然所有的恐怖分子被打死。但所有人质也全部被打死飞机被毁。这说明仅有技术是不够的。

狙杀刘进荣事件中参战的海南武警在单位中射击成绩肯定不见得差。之所以失手的一个客观原因是现场的紧张气氛,这也是导致他无法进行提前量的正确计算一个主要因素。因为要顾及的因素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

影响命中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最常见的风向,风力,冷枪热枪,提前量的高低角和方向中角等,海拔高,经纬度。枪弹的种类。远距离狙击时甚至还有地球的自转。

从理论上讲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瞄准镜中镶嵌一块晶片,或者瞄准镜和外部的小型掌上电脑连接。里面存入所有的弹种,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内外弹道参数,比如在四级或六级风时,风偏是多少,要修正多少个密位。射角不同时,高低和方向角的修正,和简易的测速线。

这样只要在行动前先在靶场上先选择同一批包装日期的弹试射,(有条件的话找和狙杀地类型相似的地区模拟试射)然后先将一些参数输入,在伏击地点,目标出现时,副射手不断的在掌上电脑中输入和调整弹种风偏参数及其它参数。所有数据通过连接线,传给瞄具上的步进电机,瞄具中的分划板通过控制软件被电机驱动后在X轴和Y轴不停的实时对位,那么这样射手就可以专心致志的瞄准自行择机狙杀目标。

这样听起来神奇,其实这种装备在国外早已出现,国内方面

2004年9月份中国光电展上听重庆某军企的人谈过他们有三种正在开发和试产的新产品。一种是全自动狙击系统,一种是小批量热成像瞄具,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现在讲这种狙击步枪火控系统。

海南那段录像也看过,记得几点:

1.当时确实有两个潜伏小组,但只是分头潜伏抓捕。

2.前已在当地潜伏一名侦查员,后由海南武警总队正负队长带队,外加参谋长,扮作房地产老板赴侦查。暗杀前一夜由海口乘车出发,距目的地十几公里弃车步行,上山潜伏。

3.第一射手持81,叫刘X利,选为第一据说是所谓神射手,选用81估计是用惯。首先射击,未中,偏左十几公分。但第二射手狙击手紧接开枪,打中小腿。后连开数十发,甚至打点射,但大多不中,感觉射手心虚,可能毕竟是活人。黄犯初确想掏枪,手指被打断,后发觉不对路拖着伤腿逃跑(幸好打中小腿)。穿过情妇家后逃至后山树丛中被击毙。

4.当时情况也有不利,首先是居高临下,罪犯是步行移动中,自右下至左上。射手心理也有障碍。

5.印象最深也可笑的是,在我们的国土上,当权者被一些流氓地痞欺压,最后不得不用暗杀手段为当地政府撑腰。

关键词(Tags): #武警93海南狙杀任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