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一) -- 斩鞍

共:💬2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 资本

插述:任爱杰兄在楼下的讨论中认为美国的富裕是掠夺资源的结果,按照这个理论,我刚才的判断是无效的,因为拥有资源并不等于占有资源,是会被掠夺走的。不过如果要相信这个理论,也要跨越一些现实障碍。如果美国是依靠掠夺富裕起来的,那么其他国家呢?刚才举过的小龙小虎们呢?挪威瑞典之类的北欧国家呢?如果他们也是依靠掠夺资源致富的,那么他们凭什么能够进行全球范围的掠夺?显然不是军事政治北京。我们可能都听过世界经济中美元霸权体制的作用。让我们假设其他所有资本主义半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搭了美元体制的顺风车(只是假设!我当然不认为这是事实),从而得以在经济范畴内以不公平贸易的方式实施掠夺,那么为什么被掠夺国家不可以?这可能涉及下面的几个原因了。

三, 资本

依据:越有钱的人越容易有钱,这个定理众人皆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以做大买卖,一笔赢利就能让蚁民忙上几百辈子,而且他们不怕亏。有钱人的钱,如果不是先天获得的,就是经济活动中获得的。两个人拿着20块钱一起出发,后来结果很可能天差地别。不管获得方式是什么,有钱的那一个必然是不断的将钱投入了再生产过程,而没钱的那一个总是在过生计关。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通过赤裸裸的掠夺实现的,这个过程中,掠夺者和被掠夺者拉开了距离。到了二战以后,殖民地纷纷独立,结束了这种明目张胆的掠夺,穷国们却还是富不起来。美国掌握了产业链高端,掌握了市场控制权,他明明很有钱,却还是要廉价买穷国的低附加值产品,而高价卖出自己的高附加值产品。富者逾富,穷者逾穷,这就是经济领域内的资源掠夺。

怎么跳出这个陷阱?答案很简单:产业升级,也往高端走。产业升级需要投资。一个人手里只有1块钱的时候,即使他再有头脑掌握再多知识,也还是得把钱花在面包上,而不能用于投资。所以在对外援助的理论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说法:穷国要想变富有,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但是他们的资本本来不足,所以陷入了投资不足增长不足投资又不足的死循环。如果能够把资本给他们补足,他们就能在产出中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再投资,从而实现自立,进入良性循环并且因为知识和创新的“泄漏”获得更高的发展速度,最终追上富国。

正面案例:……说实话,好像没有具体的案例是通过外来资本注入而体现这种“后发优势”。

反面案例:非洲!非洲国家好像普遍是外来援助的失败证明,50年的外来捐助历史,没有表现出外援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例子:西方援助:加纳。中国援助:坦桑尼亚。

解说:早期援助往往以大型项目的形式落实,但是这些项目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却很令人失望。最近坦桑尼亚好像打算向中国售回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了,那么多年,运力标准从来都没有达到过一半。加纳的VOLTA大坝项目打算以所发电力支持配套的电解铝厂运作,但这个电解铝厂压根儿就没开过张。尽管资本缺乏看似是个有力的解释,在确实投入资本是如何保证资本得到有效运用却是穷国的普遍难题。

结论:资本投入不能使穷国变富。

插述:经援的失败,以及发展贷款的失败,债务免除的失败,其实是相关性很强的。后面还会继续讨论具体原因,从经援失败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知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不具备需要的知识,怎么样保证投资能够产生回报呢?只能浪费资本。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知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