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沉默的大多数 -- 孔老大

共:💬93 🌺166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自己的挨饿经验

我自己的挨饿经验

恢复高考前,回家种地。那年受到百年不遇干旱,死命抗灾,回天无力,收成才是往年一半,公粮还是要交,公粮的实质就是农业税收。生产队有三百多亩土地(二百多亩水田,一百多旱地),公粮数字1千多斤,不算很重。顺便说一句,2000年,上海率先免去了市郊农村的这项“税收”,次年北京等地也宣布免了,2002年,天津、江苏、浙江……,再后来……,去年全国都免了。

国家救灾:卖的余粮,只是一个形式,通过这个形式,国家却返销了多于“交”的余粮。可是仍然达不到12个月口粮数,成人分到口粮500斤,小孩根据年龄大小递减。人均450斤左右,算9个月多的口粮吧。顺便说一句,口粮标准,55年(?或56年?)确

定,一直到90年代取消,没有变动过。其他说法,重覆贴一千次,也许就会成真的了。

9个月多一点的口粮,对孩子多的家庭,还真不容易,因为孩子能吃啊,他们在长身体,懂事程度自然与年龄相符,大人不忍心也没法说服他们,所以,早稻收割的7月底,就知道大事不好了,到11月晚稻收必,歉收“尘埃落定”,侥幸晚稻如何如何,全都落空,就开始盘算勒紧裤带过日子。

首先,保证每家有杆称(一般已有),每天用粮不能超标,原来晚上的干饭改稀饭(我们那里习惯,一天三顿干饭的),而且加入蔬菜、瓜果、野菜,不出工的日子一律吃两餐……。每天、每顿都忍住,小忍、大忍,都得忍住,不去想吃饱的感觉,再饿再馋也得自觉,……。

小小孩么,难点,半大的孩子,见大人都这样,懂事日益加速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山区农村,原来的日子,虽说是不受灾的话,粮食不会那么紧张。但还是不能与富裕地区、城里比,所以也没觉得太苦,算熬过来了。这当然与三年困难时期的灾害,不可同日而语。一年,次年就缓过来了。

这个经历,给我后来人生最大的帮助是,体会到:人,不是那么容易被饥荒击倒。受灾后,没有人会在得到下一年口粮之后,前半年过往常年份的日子,后半年“塌底”,于是只好等死。一般老百姓,说得俗一点,偷不会、抢不敢的,节俭过日子,不都是这样过来的?

BTW,早稻,收割期7月20日~8月10日左右,各地区纬度、海拔、气候、物候等不同,会有点修正,但大体就是这个时期了。与这不约而同的,恰是中国学校的暑假。农村来的,尤其南方(秦岭淮河以南,包括江苏、安徽、两湖、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北部、陕西河南南部、云贵川……)农村来的,都知道,放暑假,回家后,就是割稻禾。

有人居然说“学生们暑假回家饿死了”云云。这只是一个例子,还是强调“事实毕竟是事实”的网友说出来的,希望这是听错了。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太多了,叫人怎么会不怀疑“59年~61年”大规模饿死人的说法,史实何在?究竟想说什么、干什么?

我们现在人在国外,吃洋人的饭吧。当然有的人是有自己产业什么的,是吃自己饭的,还有洋人受雇于他呢,祝福您同胞,也羡慕。我没有那样的本事,是受雇于洋人,在洋人的学校、公司打工的。虽吃洋人的饭,可是洋人(也就一部分吧),企图

唱衰中国的合唱,坚决不参与,那种所谓的良心没有也罢。

呵呵……,声明在先,对历史上饥荒的看法,每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我们所居住的国家,保障这样的权利。请不要自动对号入座,如果说浊者自浊的话,清者自然自清。

给楼主“老夫子子弟”:天灾人祸,的确要辨证地看。

人祸,当政者当然要挨板子。人祸就是大跃进时期的政策?

有数个省份,大炼钢铁的闹剧,演啦,一点不比其他地区逊色。食堂,办啦,每个村都有,寅吃卯粮?那还用说,存粮?一扫而空……。高指标、高征购、放卫星、比例失调……,一个不落。经济损失,当然与别地完全一样,严重。

可是,没有天灾,没有饥荒。没有天灾,就不发生饥荒!

所以,合乎逻辑地说法应该是,政策错了,损及经济建设、也就损及老百姓,可是并不引发饥荒。天灾才引发饥荒,天灾是饥荒不可缺少前提条件。连天灾都不承认,还怎么摆事实讲道理?

错误政策,加重饥荒的危害(办食堂损及抗灾能力,一个极有力的例证)。提出、支持什么样的错误政策,挨多少板子(负历史责任),就由此判断,这也是大跃进庐山会议等错误与文革错误的区别所在。

关键词(Tags): #没有天灾#没有饥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