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析论空城计札记 -- 凌云雕龙

共:💬17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正史所述

 

  (二)正史所述

 

  前二次孔明北伐的曹魏大将军为曹真,前后派出张合及费曜迎战孔明(1),司马懿得等到曹真死后,才能指挥费曜迎战孔明,司马懿曾以大司马的身分参与大将军曹真伐蜀的行动,只是因遇大霖雨未能遇敌而归师(2)。

 

  历史上的孔明比演义的孔明发挥得更淋漓尽致,演义上的空城计只是骗取退兵的时间,但是正史上的孔明,却以空粮伏杀敌将。佯装虚势而让敌人退兵,只是消极的诈敌;欺敌示虚而诱敌入套,馘斩射杀两相宜。综观历次孔明北伐,各次皆有空城类似用计。

 

  第一次北伐为声东击西,扬声箕谷,却兵取三郡,此为韩信故事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翻版。

 

  第二次北伐为散关之役,孔明号称粮尽,结果斩杀追击之王双。

 

  第三次北伐为武都、阴平之役,孔明以虚将诱敌未果,但却收下二郡。

 

  故意小派陈式主攻,以空将计之名,打算诱导敌将来攻,而孔明主力却隐伏建威,伺机行动;结果郭淮不中计而撤退(3),如果郭淮硬要来攻陈式,理应被孔明出兵包围,既然郭淮惊觉而放弃,那武都阴平二郡就不客气收下。原意正为捕捉主力,故以示虚无将,实则主力在旁俟机。

 

  第四次北伐为上邽之役,一开始曹魏就知道孔明就不带辎重(4),所以在等蜀汉粮尽而追击,但结局却是先败上邽,再败木门,除郭淮、费曜败战外,张合还因中矢丧命(5)。蜀汉无粮的情报当然是孔明有意放出,而曹魏也无法知悉蜀汉究竟有粮无粮,所以只能听信蜀汉因无辎重,故判断出无粮的情况。

 

  第五次北伐为五丈原之役,在屯田收割之前,司马懿打死都不相信孔明又缺粮,而孔明又派使者“不小心”说出孔明事繁食少快要死了(同5),但是司马懿却不怎相信这些情报,乃至于“死孔明能走仲达”(同5)。司马懿曾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余二事惟有降与死耳。”(同2)孔明也对答:“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同5)

 

  正是双方硬拼优劣已分:所以司马懿想守,而孔明欲攻。

 

  而每次的过程都是孔明想攻,然后司马懿守势,等到孔明走后,司马懿才故作姿态追击,当然其中司马懿也曾遣将攻击过孔明,结果先派郭淮、费曜等阻徼,结果孔明破击;再派张合追杀,孔明射杀张合。要是司马懿自度可胜孔明,不妨捉对搏杀,也不必避战、畏战甚至于不战。

 

  司马懿能屈能伸,不但有盈旬擒孟达的闪电作战,也有长达一年的千里长征:攻上庸可以八部并进,同时进攻;平辽东可以耐心等雨,以达合围预定战术。在胜算之下当然值得一战,但是少算之前应稍安勿噪,所以司马懿强攻上庸,但是却缓攻辽东,理由正是前者兵力占优而后者兵力不敌,而且前者敌粮积多而后者敌粮乏少,所以对上庸猛围力斗,故知魏军实力能战攻拔;但辽东兵卒太多,若魏军强攻只会造成驱离效果,公孙渊大不了放弃襄平而逃亡,所以司马懿打算展开包围,一个也不淮走,让襄平守军在饥困下煎熬,降低战力,此时再攻不迟。所以强攻上庸胜算大,强攻襄平胜算小,故采强攻上庸,却缓攻襄平。

 

  “能战当战”素为司马懿的作战方针,前后有上庸及襄平之战例。

 

  而孔明的状况愈来愈糟:除第一次北伐与司马懿无关外,第二次北伐还有斩杀王双的纪录,但第三次北伐可能是诳骗郭淮而得手,第四次北伐虽回光返照,先击败郭淮又射杀张合。但第五次北伐反被郭淮识破用计,反而因有防备而使蜀汉不得进占,况且根据孔明“粗心”的使者表示,孔明食少事繁,也许就快要死了。所有魏将都跃跃欲战,就除了主帅司马懿之外,根据各种情报分析,眼看每况愈下的孔明,此时正是最弱的时候,再玩的花样也有限,不就虚招连连,伪智诈欺而已,曾败给孔明的郭淮都能识穿孔明计谋,看起来以前皆为唬诈不实的花招,此时魏军最好以作战实践,检验孔明用兵虚假。

 

  诸如此类的令魏军误认可轻取蜀军,也许正是孔明用兵的初衷,只是司马懿宁可千里请战,也不愿冒险尝试。

 

  ───

 

  (1)《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2)《晋书.宣帝纪》

 

  (3)《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4)《魏书》:“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

 

  (5)《汉晋春秋》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