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通鉴评说》管理系列 -- 唵啊吽

共:💬55 🌺2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通鉴评说》: 孟轲之“利”与子思之“利”

《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 (13) : 孟轲之“利”与子思之“利”

评说16:

魏国战国时尽出人才,但都留不住。商鞅去了秦国,吴起去了楚国,庞涓和公子卬战死,所以魏国求贤若渴,布告天下,广招人才。孟子五十二岁到魏国应聘面试。惠王说:老头子,你大老远跑来,对我国家有什么利益呀? 孟子说:为什么什么事都要讲利益呢?治国有仁义就行了,如果上上下下都唯利是图,就国将不国了,仁可以使百姓相亲相爱,义可以使君臣上下一心。

今天市场经济前提之一,就是个人利益最大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天经地义的行为准则。按孟子说法,个人利益最大化要导致腐败,导致政局动荡。孟子主张仁义政治,这显然与法家商鞅的政治哲学不同。但《资治通鉴》的下文有引出了唯利是图的另一解释。

评说17:

孟子的老师子思说政治就是讲利益。孟子说,有仁义就可以了吗,何必讲利益呢?子思说,没有仁义,谁能得利益呀,《易》说利就是义的结果,没有道德,社会上谁能有安享个人利益呢。

司马光认为,仁义的人才能懂得仁义的利益,这是形而上学。现在有博弈论的纳什均衡理论了,利益的讨论成为形而下学了。原文16中所言利益,是个人利益,原文17所言利益,是集体利益,这是两个概念。个人利益极大化不必然导致集体利益极大化,因为集体利益极大状态,可能不是纳什均衡状态。解释纳什均衡的最经典例子是囚徒悖论:两囚徒的最大集体利益是攻守同盟,但攻守同盟不是均衡状态,非常不稳定,一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就被解体,尤其是信息不对称时(单独审讯)。中国故事中最能显示这一原理的,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制度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制定规则,使集体利益最大化的状态成为纳什均衡状态,即使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如三个和尚可以制定轮值制度,来克服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带给社会的负面外部效应。所以,纯粹的仁政、完全依赖道德风尚的社会,不是纳什均衡状态,是不能持久的,学习雷锋运动不能持续就在于此。仁政必需辅以合理完善的制度,才能产生激励、让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力服务社会,才能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仁政的实施第二个条件是只能实施在权力控制范围之内,离开了权力控制,仁政在国际政治中就是误国。经济学中称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内政小人当道,好人受气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之一种,一个具有效健全的激励和制约制度的社会不应该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春秋战国的强权政治时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现为霸道驱逐王道,越是善良的国家就越会丢失自己应有的权益。这就是为什么孔子孟子面试求职总是失败的原因,因为按丛林法则仁政是没有出路的。但中央集权建立以后,中国历代皇帝都提倡孔孟之道,那是权力可以控制以后的事,在此之前很多规则由不得你,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不想进口鸦片,当然是仁政,但人家民主议会一样会通过决议发动鸦片战争,非要你进口鸦片,不是你能控制和左右的。当今最有能力制定并强制国际政治游戏规则的国家,制定的规则并不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的,虽然这些规则貌似公平。如自由贸易,他竞争能力强的时候就说是公平原则,竞争不过的时候就以扰乱市场为名提高关税。如生产要素流动当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但只听过鼓吹贸易自由、金融自由,没听过鼓吹全球移民自由的,虽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是三大生产要素。中国还没有能力改变这些规则,所以中国王道的国际政治只能限于中国有控制和影响能力的地方,而在西方主导的强权政治规则中,中国别无选择,只有相应地增加军事力量做后盾,在西方游戏规则中奉陪到底。超过自身能力的王道善举不仅是空想无益的,而且还会加快被霸道驱逐的速度。王道是在国际事务中承担与自身能力和影响范围内的道德责任,霸道是滥用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力和影响控制能力侵害他国利益和权益。

个人利益最大化不导致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另一个现实例子是中国的出口。中国各个公司的竞争力强,并没有导致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强。各个公司竞相压价,使得集体利润下降,利润大部分跑到国外流通领域和国外的反倾销关税里了。美国有反垄断法的,曾经对微软进行反垄断起诉,后来不了了之,是因为微软的垄断增加了美国IT业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际上,国内强有力的合作是形成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基础,正如有了公司内部员工的合作才能形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国内过多地强调了市场自由竞争,忽略了市场合作,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国家整体竞争力。当然,合作的形成,是要靠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不是政府干预。西方国家行业协会是保护自身行业利益的民间组织,中国缺乏有活力的民间行业组织所以没有形成内部合作、一致对外的机制。如中国占有钨矿80%国际市场,却不能左右国际市场价格。但西方国家无论在高科技产品领域还是资源领域,都是价格和市场规则的制定者。

原文16:

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公元前三三六年)邹人孟轲见魏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善。”

原文17:

初,孟子师子思,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亦仁义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臣光曰:子思、孟子之言,一也。夫唯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对梁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关键词(Tags): #通鉴评说#博弈#孟子#联盟#竞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