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论华老西的历史地位 -- 壹壹
论华老西的历史地位
华老西一向被认为无能懦弱, 是历史的过渡性人物, 虽然偶尔被人提起, 不过往往是被讽刺否定。 90年代以来,也不过是老共开代表大会时港台新闻的花絮。 最近的一次恐怕是江核心提出戴三个表,老华提出退党。 至于消息真假, 不得而知。 好像老华还是唯一过80的中央委员, 我没有查证, 姑且信之。
老华其实不姓华, 姓苏, 山西人, 三八式干部, 49年南下时候不过是县级干部, 比如今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老赵低了一级, 其辉煌却比老赵早了十年。老华和老赵还真有许多相似之处呢。
老华的发迹在于治太祖故里,沾了地方的便宜。 以后庐山会议, 湖南的一把手二把手周小舟周惠被黜, 老华作为第三把手就突出了, 成为一方诸侯。 文革时候, 以粮为纲, 农业学大寨, 老华当时也接见了后来的杂交稻专家袁隆平, 这是有照片为证的。
老华虽然经历抗战,内战, 和一批老干部比起来, 尤其是苏维埃的老干部, 资历实在太浅, 所以也算是文革时候坐直升飞机的。 即使和老赵比,老华也差得太远。 老赵在广东50年代中就是排名很靠前的省委领导人,省部级干部, 算是年轻有为, 是陶铸的红人。 只是文革受了挫折, 徘徊不前, 知道文革后期转迁四川, 和万里一样, 成为大抓农业生产的典型, 才突兀而起, 成为所谓改革派和老干部派的红人。总之, 老华和老干部关系不那么紧密, 但又不是单纯靠造反起家的, 如王副主席, 所以成为太祖平衡两派的一招妙棋。调入京畿后先执掌公安部, 后提为副总理。 因为知道自己根底浅, 没有资本, 战战噤噤, 小心做人。 加上口拙, 故不入众人法眼。 正是这点, 让华老西捡了个大便宜, 太祖临终前钦定为接班人。这一点, 倒和江核心类似。 两人都不知鸿运临头, 天命所归。 老江尤其如此。
不过, 华老西终未确立自己的时代, 从而也被人轻视, 以后主视之, 言其不可帮衬也。 小牛倒觉得华老的历史地位被远远低估了, 他的遗产也不仅仅是负面的, 其与老共和后毛时代的中国政治直接的间接的贡献, 绝不容轻视, 值得大家深思。故作此文。
第一, 华老西是解决所谓四人帮问题的最后下决心者 (套用老共的历史名词)和最关键人物, 从而结束了中共内部迫在眉睫的派别之争, 避免了极其可能的内乱(有可能是内战), 这不仅维系了老共的政权, 对中国的老百姓而言,也是正面的贡献。
关于76年10月的粉碎“四人帮”, 现在有种种的回忆录, 特别是几个关键人物的传记和回忆, 不过, 由于华老西是过气人物,加上又是党内不正确路线的代表, 大家都不提他, 而强调所谓老干部的重大作用。 叶剑英当然是最被宣传的了, 王震, 李先念, 聂荣真, 陈云, 甚至小平都被一一提起, 以至一言一语一行一动都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极其误导大家的。
下决心抓捕“四人帮”, 制定计划付诸实施最关键的是华老西, 汪东兴, 其次才是叶剑英, 其他的都没有直接关系。 没有华老西下决心动手, 没有人敢。 叶剑英既不敢,也不能。 不敢, 是因为不在其位, 名不正言不顺, 没有合法性。 即使行动了, 也是搞非法政变, 根本说不过去, 何况叶手上没兵, 根本没有权力。 叶原来是军委办事组的负责人, 可惜太祖洞灼其奸, 76年初一纸一号命令, 宣布叶某生病, 其职责由陈锡联代理, 剥夺其兵权, 为华老西接班作准备, 同时防止老干部狗急跳墙, 武力解决毛派。 这也就是为什么叶剑英的主要贡献就是在一旁煽风点火, 说服华老西下决心动手。叶剑英就是这么做的。至于制定计划,部署兵力种种技术问题, 则是汪东兴的贡献。也只有他这个大内总管有这个能力, 中央警卫团是在他的控制和指挥之下。 现在杨某等人的回忆录则又回避了汪的作用。
华下决心诉诸武力, 名正言顺, 既是紧急措施, 又不乏合法性。 从职位上说,华老西曾是老共历史上权力最大的领导人, 集党政军的最高职位和权力于一身,既是国务院总理, 又是党主席, 还是军委主席, 其他核心从名义上看, 都望尘莫及。
华老西如果不解决党内的派争, 一场危及中国的内斗几乎不可避免, 内战也不是没有可能。以后的所谓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也不可能发生。 因此, 华功莫大焉。
第二, 华老西不但和平地,稳定地, 成功地完成了毛死后的权力更替, 而且也完成了向邓小平时代的权力更替, 这一点, 尤其难能可贵。 如果说, 一些人多少看到了华老西在第一次和平过渡的作用, 那么, 第二次和平过渡中华老西的贡献完全被忘记了, 甚至华老西本身的形象被歪曲了, 被诋毁, 成了无能的象征, 因为国人一向崇拜胜利者。 套用斯大林的话说, 胜利者是不受谴责。
解决“四人帮”之后, 华老西虽然提出“两个凡是”, 但并不是固执己见,相反, 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从谏如流。 老干部的“解放”问题,邓小平的付出, 等等, 不能说没有老华的间接贡献。 要是没有老华的点头, 至少默许, 这些是不可能进行得如此顺利。 当然, 某种程度上也是胡耀邦,陈云, 邓小平等的逼宫。
不过, 话说回来, 针对逼宫, 华老西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斗争, 或者打压。 他是核心, 完全可以维护中央权威, 维护党内团结, 维护集体领导, 进行高压政策。
有人说, 这不可能, 因为老干部不理他。 不买华老的帐。 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切记, 老干部绝对不是铁板一块,“糊涂”的老干部有的是。 即使的李先念这样的人, 也曾经向华老西表态效忠,表示对某些老人的不满。 而且, 在很大程度上, 在相当多的老干部的心目中,华老西是接班人, 其合法性不容挑战, 以后的事情就是要拥护华主席, 协助华主席, 其代表人物就是叶剑英。
叶剑英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一直以相父自居,秉持辅佐后主的原则, 强调树立华主席的权威, 以报先帝的知遇。 像老邓 年近80还雄心勃勃,彼可取而代之这样想法的人当时是太超前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82年左右叶剑英在老邓小胡事成之后, 自我批评,说自己当时就是抱着诸葛亮辅佐阿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思想。 他当时真的没想到, 老邓居然不服老, 要和年轻人争个高下, 直接跳到前台, 粉墨登场。
这里不能不提华老西的退让, 让人尊敬。 退让, 于他自己而言, 失掉的是名位和权力, 于老共而言, 再次避免了一场大的纷争, 避免了动乱。 华老西不是没有本钱斗争, 他还是党政军的名义上的一把手, 他既持有先帝遗诏,又得到一些老干部的拥戴,军队也不是没有人支持他(不信, 看看陈锡联后来受到老邓的冷遇, 就明白了)。汪东兴就是支持华老西和老邓小胡进行坚决斗争的, 只是老华没有同意。 只要他决心斗争, 鹿死谁手不得而知。 更关键的是, 无论鹿死谁手, 对老百姓来说, 都是一场灾难。
因此, 老华没有斗争, 不是他的无能, 而是他的无心。 他的退让, 是一种政治品德, 是80年代末期同样是某一批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老人们缺乏的一种优秀的政治品德。老华的退让, 完成了和平交接, 虽然历史记录者和阅读者偏爱纷争和血火, 老华留下的是默默地离去。 相反, 主张斗争的人, 不肯退让的人, 最终留下的是弹痕和血火, 再努力也难以抹去。
回过头来, 我们发现, 江胡之间几年前的交接, 并非老共历史上首次和平过渡, 何况这次过渡并非自觉, 而是隔代指定。 华老西早就为老共的政治人物和核心更替作出了表率。
华老西, 得其所哉!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文摘】论华老西的历史地位
🙂主要还是出于公心 1 虎王2006 字178 2006-11-06 12:58:17
🙂就是因为老汪的缘故。。。。 湖湘子弟 字858 2006-11-06 11:50:18
🙂老华实在是一个不会掌权的人 雷冬 字56 2006-11-06 08:55:20
🙂送花,写得好 1 donkeyking 字456 2006-10-13 04:17:49
🙂凤凰卫视本周六晚上11点有一档《口述历史》 禅人 字34 2006-10-10 05: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