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兵、医师、学者、共产党员----一位老人的回忆录节选 -- 闲云野熊
1977年2月6日 豹子湾的战斗和吃野菜
昨晚电视有好戏,四人帮禁止上演的话剧“豹子湾战斗”又重新演出了。“豹子湾战斗”其实就是延安南泥湾大生产的战斗。八路军三五九旅在三十五年前起了先锋作用,为了冲破国民党重重包围封锁的严重困难,响应毛主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全边区展开了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在“一把锄头、一杆枪,生产打仗保中央”的口号下,1942年一年开荒二十六万亩,把南泥湾改造成“陕北江南”,全军的衣食都自己解决了。
回忆南泥湾大生产的时候,太行山上漳河两岸正遭受严重的灾荒。1942年开始少雨遭旱,1943年继续干旱,粮面几乎没有收成,到了1944年又是蝗虫为灾,损害更大,日本鬼子每年多次进山“扫荡”,争夺粮食,破坏建设。晋东南和冀鲁豫八百万人民遇到了最严重的考验,和天斗,和鬼子斗,还得和国民党斗,三年最艰苦的岁月,在毛主席“自力更生,蔑视困难”方针指引下,终于渡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三年的艰苦困难要比陕甘宁边区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得自1942年下半年开始,部队粮食紧张了,除了小米外,更多的吃玉米和高粱,1943年起部队减了供应,野战部队每日供粮量,从斤半减到一斤,后方机关不得不减到十两(十六两为一斤),基本上是喝粥,夏天来了,滕代远参谋长亲自上山挖野菜,试验、比较,带头示范,号召全军吃野菜粥。太行山上乡亲们“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部队也实践了。说起十两粮在今天城市生活的人,认为足够,这是因为肚内有油水,粮不多也够,可是在战争时期,每人每月只有二钱油,长期吃不到肉,肚里哪里来的油水?43年下半年到处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家吃饭的碗越来越大,本来是四寸直径的搪瓷碗,这是从红军时代留下的装备标准,这样小碗喝起粥来须好多碗,吃饭慢的人后继无粥,难免吃亏,于是大碗盛行起来,有的已经不能叫碗,只能说是小盆了。尽管是如此艰苦,全军指战员还是信心百倍地咬牙和灾荒作斗争,开了许多荒地,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取得“反扫荡”的胜利。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趣事。1943年8月我到豫北办事处去联系工作,从我驻地山西平顺的寺头村,拂晓起程,翻过两座大山,马不停蹄地到达河南林县任村时已是下午5时左右了,肚子里没东西,感到十分疲劳,进了豫北办事处的门,正赶上王伯萍同志的秘书正和一位客人吵架,仔细一问,原来伯萍同志到军区去了,家里所有的人都在山上开荒,只留秘书看门。这位客人是从新四军来,路过这里去延安参加整风学习,当天早晨到的,午饭吃得太简陋,下午自己出钱想讬秘书买一只鸡,割点肉改善一下生活,秘书告诉他,这里既没有鸡也没有肉,无处可买,何况家中只有自己一个人,离不开无法出去。秘书说话过于简单,也有点生硬,客人不信,引起误会,争吵起来。我只好劝说调停,把矛盾平息下来。坐下和客人细谈,才知他是新四军淮北区司令员,那里是鱼米之乡,部队生活当然好得多,而这里本县穷地方,又连年遭灾,吃的是野菜粥,无法相比,我向他作了详细介绍,他还是半信半疑,天黑了,秘书送来晚饭说:“x主任陪这位首长吃吧,今晚招待你们…..”。我一看高兴地跳起来说:“我有半个多月没吃过这样的好饭了。”原来是小米干饭和凉拌茴茴菜,客人愕然地说:“现在我才相信你们过的生活太苦了…”我说:“我已喝了半个多月野菜粥,今天有了全米干饭,怎能不高兴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地方听起来不错 MacArthur 字25 2006-08-31 10:35:11
🙂访刘帅 5 闲云野熊 字4745 2006-08-31 00:24:58
🙂刘是1973年在301用错了药 bos 字49 2006-08-31 15:42:53
🙂豹子湾的战斗和吃野菜
🙂这位首长是彭雪枫? 老实的九头鸟 字0 2006-08-31 05:26:07
🙂韦国清 MacArthur 字0 2006-08-31 10:29:56
🙂查新四军序列 夏翁 字359 2006-08-31 12:20:02
🙂我也不知道这位新四军将领是谁 闲云野熊 字698 2006-08-31 18: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