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 陈不到底

共:💬103 🌺19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29

229年

229年春,49岁的诸葛亮派部将陈式攻武都、阴平(都属益州,靠近魏雍州边界),自己则挺进至建威(在天水郡与武都郡边界,今甘肃西和县西),本欲攻打陈式的雍州刺史郭淮退兵。武都、阴平两郡复归蜀汉。这后来算作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二、三次的规模都很小,算作北伐实在是很勉强),武都、阴平的收复巩固了益州北部的蜀汉疆界,诸葛亮因此复丞相职。取道陈仓北伐的失败,使得诸葛丞相再次把目光改向祁山,为下一次的大战作准备。

四月里,在吴地许多地方都说有黄龙啊、凤凰啊什么的出现,孙吴群臣趁机劝孙权登记~称帝,孙权早就因为头年的大胜曹休而按耐不住,所谓龙凤吉兆的出现、群臣的进劝,无非都是做皇帝的套餐头菜而已。于是,48岁的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年号黄龙。

随后,孙权分别遣使节渡海去辽东联系公孙渊,西向去成都给盟友蜀汉通报。

蜀汉君臣听说盟友孙权也作了皇帝,顿时大乱,这天下如今三个皇帝,最弱的蜀汉怎接受得了。在汉中的诸葛亮说,孙权想当皇帝已经很久了,现在的两个太阳是早晚都要发生的,为了对付北边的假太阳,孙刘并列称帝也不是不可行。

于是在六月里,蜀汉使节陈震造访孙权,孙刘达成协议,同盟继续并约定日后平分天下。

曹魏这边,对孙权的举动并不惊讶,该怎样还怎样。而辽东的公孙渊却偷偷的与孙权互派使节,一时关系融洽不亦乐乎,曹睿对这些也睁一眼闭一眼。

(公孙渊的势力范围是今天的环辽东湾附近加上朝鲜半岛北部,公孙渊所在在今天的辽宁省辽阳市,这个地方现在坐火车从洛阳到达也得一天两夜,更何况1800年前,纵是有什么事发生,传到曹睿那里也是旧闻了)

六月,曹睿的另一个儿子曹穆也夭折了。曹睿这时25岁左右,老子曹丕这个年龄时候的儿子大部分都会打酱油了(当然也得让他们打才行),曹睿其实也能生,儿子起码先后有三个,女儿一堆,但就是没活下来的。

头一年,老头司徒王朗因为曹睿连着夭折幼子,就上疏说,“以前周文王十五岁就生了武王,随后连着十个儿子,(这是老姬家的福气);可是武王到老才有个成王,小孩子势单力孤后来屡有变故。文王、武王都是圣王不分上下,可这生孩子上可差远了。(这个,您,您……)blablabla……”。曹睿当然明白,爷爷曹操光儿子就25个,老子曹丕也有7个,到自己这一拨却如此贫瘠,王朗的意思是皇帝您再加把油,多光顾一下后宫,也好让我们做臣下的不必担心曹魏后继无人。

(但是,曹睿却使不上劲儿,不能说他不耽于后寝。此时他已经不喜欢那个出身低贱的毛皇后,另一个来自西平世家大族的郭夫人得到了宠爱。曹睿的不争气,恐怕是曹丕的基因在作怪,曹睿兄弟七个,这个时候就剩下两个弟弟了)

曹睿后来给王朗回信说,(这个~)谢谢关心啊,后嗣的事我一定会注意的~~

七月,曹睿下诏说,“礼,王后无嗣,(可以)择建支子以继大宗。(这个在以前也是有先例的)……blablabla……今后万一有诸侯入奉大统,一定要正正式式的,群臣不准说闲话。这个写在金策里,藏之宗庙,著於令典。”

(三年以后,曹睿的第三个儿子不到一岁即夭折,无奈之下领养了两个儿子曹芳、曹询,皇帝后宫之事向来隐秘,也没人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确切来历,只是有小道消息说曹芳是曹睿亲叔叔曹彰的孙子。曹睿先立诏明确皇族旁支可以得继大统,才选了别人的孩子,恐怕是他知道自己不行,早作打算,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寿命比老子还短……)

十月,尚书卫觊(*注二十六)上疏说请求设置律博士,详细解释刑法条例。

曹睿一贯重视司法,年幼时就注重法理的学习,登基后常说,“狱者,天下之性命也。”也常常旁听大狱审判。这次卫觊的提议,使得曹睿考虑重新修订魏律,以修正繁杂的汉律体系。

延自两汉的律法到了这时已经是二万六千多条,将近七百七十三万字,再加上汉末的各式流派对律法的集注,繁琐复杂已让人无所适从,所以卫觊才有设立律法博士的提法。

对司法有所研究的曹睿下诏指定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人修订《魏律》,并下令儒家对司法的注解只承认汉末大经学家郑玄的那套理论。

陈群、刘邵都是当时的大儒,曹魏这次对法律的修订在律史占有很大的地位。但和之前战国时李悝、商鞅等人立法不同的是。之前的立法是由法家代表人物制定,魏的法律修订却是儒家代表人主持的,这使得《魏律》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思想。

商鞅、韩非等法家提出“刑无等级”,“法不阿贵”的一刑制思想,在经过两汉时贾谊等大儒重申“刑不上大夫”的鼓吹,在这个时候的曹魏则正式以八议八律,用法律形式承认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此后,晋、宋、齐、梁、陈、北魏、北齐、北周、隋、唐皆以八议八律,成为固定的法律制度。繁琐的汉律是修改少了,可是先秦法家可贵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进步思想,在这时却消失了。

魏律的修订如同之前九品中正制的出现,是同一道理,都是曹家为了获得儒道世家的支持,后来到晋的法律修订更是强调儒道的劝化作用,这个后面会提到。大家所熟知的君臣、父子、夫妇这些所谓的封建伦理纲常,就是在这时具有了超越法律之上的效应,是中华法系的礼治特点,也是中华民族迂腐于儒道的悲哀。

十一月,头年上疏的曹植被徙封为东阿王,比之前的封地雍丘离洛阳远了许多。

年底冬天的时候,蜀汉的诸葛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今陕西勉县),筑乐城于城固(今陕西城固县),等于在汉中三谷道的东边两处的谷口设置了桥头堡,以防备魏军的攻击。

*注二十六

河东人卫觊是后来灭蜀监军卫瓘之父,也可以算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祖师爷之一~呵呵。

汉魏时候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除了传统的汉隶、章草两种书体之外,当时又创新了行书和楷书。此后,一些著名的书家钟繇、梁皓、韦诞、卫觊、索靖等人应运而出(都是北方魏人),其中以钟繇最为著名。他能写隶、楷、行、草诸体,尤善楷书。钟繇的书法风靡魏晋,是当时书法界当仁不让的头牌,后来西晋末丧乱王导渡江,还专门把钟繇的《宣示帖》带在身边。

卫觊、卫瓘、卫桓三代都是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最重要的老师卫夫人卫铄是卫桓的侄女。王羲之(生于303年)拜卫夫人学书法的时候大概十几岁,老师卫夫人的书法除了家传,更大的是继承了钟繇的书法体系。

钟繇是卫夫人爷爷辈,老爷子活得很长,大概70多岁,到卫觊上书第二年(230)才过世,不久卫觊也去世,儿子卫瓘年仅十岁,钟繇老爷子早已入土。而当时备受推崇的钟繇书法流传很广,后来的卫夫人(生于272年)天资聪颖自学成才(当然也有书法世家的环境作用),才得以让小徒弟王羲之发扬光大。

再跑题八卦一下,想长寿多写写书法,曹家应该多向钟繇学习,人老爷子70岁还能出个儿子钟会,真是~~真是厉害啊……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