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1950年除夕的较量——志愿军飞渡临津江(一) -- 李根

共:💬56 🌺297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1950年除夕的较量——志愿军飞渡临津江(四)

  全军指战员同志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争取立功的时候来到了!突破临津江防线的光荣任务在等待着我们,志愿军首长在要求着我们,祖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在盼望着我们,兄弟部队在激励着我们.新的光荣在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坚决响应军党委的号召,奋不顾身地完成战斗任务吧!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光荣一定是我们的!

  这份告全军指战员书在第一时间下发到基层各连队,当天,深受鼓舞的指战员们写下的请战书、决心书、入党入团申请书,就如纷纷扬扬的雪花一般飞到了军、师、团各级政治机关。随后各师政治部主任会议研究分析了部队思想情况和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对突破临津江火线政治鼓动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会后,师政治部派出得力干部深入基层具体帮助和指导部队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他们还根据前两次战役的特点,提出了许多灵活机动的政治鼓动形式和措施,部队分散隐蔽时,动员工作的方式以小型活动为主;气候、地形、敌情条件允许时,也可召开会议,培养战时鼓动工作骨干和积极分子,深入到班排开展谈心活动……116师的各级指战员纷纷表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要向战斗英雄们等人学习,发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破临津江,夺取战斗的胜利。为朝鲜人民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

  在志愿军劣势最为明显的后补给应方面,志司和39军以夜间人力运输为主,最大限度为该师补充了弹药:保证野炮、榴弹炮每门45发,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每门60发,重机枪每挺3500发,轻机枪每挺6500发,冲锋枪每支225发,步枪每支100发,手榴弹每人3到5枚, 4个突击连共配备梯子24架(长5-10米)。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师后勤为各团补充了战地救护药材,一梯队各团各500人份(连带20人份、营带50人份)。针对零下20度严寒徒涉渡江,师后勤除了对部队普遍进行了自救互救和防冻教育,调整了主攻营、连的卫生员,每班指定一名卫生战士外,还明确此次战斗的卫勤保障采取分段分点集中,交替前伸救护。此外,根据渡江战斗的特别需要,在冰冻江面过江的346团准备了稻草、稻糠、秸杆、草片、绳子和木版,每人打草鞋一至两双,鞋码子一副。而在基本无冰冻江面需要徒涉的347团每人用方块雨布自制防水袜子或防水套裤,准备了预防冻伤而涂腿用的凡士林、猪油和牛油。师后勤筹措了20万斤粮食,连同军下发的罐头和压缩干粮,完全保障了部队粮食供给,达到人均四日储备量(三日熟食、一日生粮)。师后勤组织本师的11 辆汽车和军后勤加强的10辆汽车,共21辆汽车专门负责炮兵部队弹药的领取和前送。各步兵团分别组织50到70匹驮马,担负作战物资转运任务。为了遍于物资前送和后送伤员,第346、第347团还分别维修了斗日场经通口里、篷谷、满斗尾至新岱和冷井经孟洞、造山、芦谷里至土井的道路共计15公里。

  12月29日,39军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来到116师检查各项战前准备,深为满意。吴信泉还特意指派副军长谭友林下到116师协同指挥。

  敌机低空盘旋侦察的情况下,116师还是出色地完成了构筑出发阵地的任务,整个阵地全部在地下,从地面看不到一人一物,完全保持了地貌原状。在非对称侦察手段下圆满完成了战役准备工作,这既是达成战役突然性的基本要求,也凸显了志愿军在战役欺骗方面的经验和素质。28日晚,师指挥所进至芦谷里西侧高地。 30日,116师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24时前,第一梯队7500余人进入进入屯田、戍滩浦、孟洞以南临津北岸冲击出发阵地。2个团7500人在距离敌阵地最近不到150米处要整整潜伏18小时,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为此116师制定了严格的潜伏纪律,明令对暴露目标或泄密者一律处以极刑。将距阵地 1000米内的电线、车辙印和脚印等用白雪覆盖,交通壕内插上稻草,盖上一层薄雪,白天严禁人员、车马走动。隐蔽潜伏期间,根据每天保证两餐热食,特别是发起进攻前要吃热饭、喝热汤,多吃油肉类食品,以增强御寒能力的要求,各连炊事班于拂晓、黄昏或夜间,利用民房挡好门窗或散烟灶制作熟食,通过交通壕将热饭热汤送到各班,既保证了热食供应,又防止了暴露目标。汪洋带师团指挥人员、参谋人员都直接在出发阵地上检查隐蔽伪装,发现问题随时改进。

  为了配合主攻部队隐蔽潜伏,348团一直在高浪浦里正面积极佯攻,直到进攻前4天才由115师344团接替佯攻任务,使敌产生误判。敌果然集中炮火、飞机,整日向高浪浦阵地猛烈攻击。而在新井至土井一线的两个团都特别组织精干小分队,布置在阵地前沿,击退了敌人多次的武装侦察,保障了进攻阵地的隐蔽和安全。

  尽管在美军眼中,志愿军的炮兵火力是微不足道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志愿军不会或者不愿使用火炮。相反,对志愿军来说,最大限度发挥将数量有限的炮兵火力,是迅速突破敌坚固设防的关键。临津江一战,是志愿军入朝以来,集中火炮最多的一次战斗。战前,汪洋指定师炮兵营营长杜博为师炮兵主任,负责协助师组织指挥、计划协同全师的炮兵(包括配属2个炮兵团在内共有各种火炮86门)使用。杜博准确理解了师首长作战意图,部署火炮在距敌300- 500米处抵进射击,把观察到的敌人火力点、障碍物编上号,画出“写景图”,计算出射击诸元,然后具体分配给每一门火炮上。还根据日落时间、我军炮火数量和弹药数,为保证射击准确,打开突破口制定了详尽的炮火准备的程序和时间。

  1.总攻发起的时间:12月31日16时40分到17时,师、团山炮、野炮直接瞄射击,集中打开突破口。

  2.16时50分到17时03分,团、营迫击炮参加对敌铁丝网、地雷场集中射击,破坏敌人障碍物、地雷,为尖刀连开辟通路。

  3.17时到17时03分,使用全部火炮对突破口进行3分钟的集中压制射击,保障4个步兵尖刀连发起冲击,渡江突破敌江防阵地。

  4.4个步兵尖刀连发起冲击的同时,师、团炮兵群开始进行3次拦阻射击,每次延伸100米,

  护送步兵冲击300米,支援步兵占领并巩固突破口阵地,同时压制敌人反冲击部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按照计划,整个炮火支援消耗炮弹 3880发,其中在炮火准备阶段发射炮弹2260发,在支援突击部队冲击阶段发射炮弹1330发,纵深战斗阶段发射炮弹290发。事实上,与“中国军队不擅长组织炮兵火力”的说法相反,从红军时代中国军队就有精心组织炮兵火力的传统—— 实战证明上述程序和时间异常周密、严谨、科学,获得巨大成功。而炮弹消耗也预测得非常准确,实际发射炮弹3669发就顺利完成预定炮火支援任务。与之具有可比性的是一向自认为擅长发挥的火力美军,在炮兵的组织上却是漏洞百出:在李奇微视察美军炮兵阵地时,其营长既不了解志愿军部署情况,又不了解本营各连布防情况;按李奇微命令向志愿军发射的炮弹,居然落在了美军阵地上!

  在战役准备阶段,最后确定的是总攻时间:按照西集团的命令,总攻发起时间为12月31日17时(主要原因是各部门于12月28日才完成集结),但是此时夜色渐浓,能见度不良,不利于炮兵瞄准射击,影响炮击效果。要是早了,能见度是好了,但敌航空兵活动频繁,贸然发起攻击将付出很大代价。为此汪洋令炮兵主任杜博和作战科长张常立于总攻时间前一周,连续校对日落时间和敌机飞离我阵地上空的时间。最后测定日落时间为17时03分,敌机飞离时间为16时40分。二者之间的23分钟是既无敌机,能见度又好的时间,既能避免敌机袭扰,又有利炮兵瞄准射击。汪洋随即建议总攻发起时间提前20分钟,定在16时40分。此建议上报39军和西集团后,得到了批准。

  相对于一、二次战役前“联合国军”的骄傲自大,39军此次的奇袭准备事实上是在敌人严密地侦察下完成的,这也更显示了达成奇袭的困难程度。除了不受制约的航空侦察外,在这一阶段,韩国第1步兵师也不断实施战斗侦察,以判断志愿军作战意图。但是由于其控制的北岸阵地已被116师悉数攻占,其情报来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20日拂晓第1步兵师发现志愿军已进抵临津江北岸后,立即集中火力对还未完成工事构筑的志愿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炮击,并以15团1营1个排的兵力试图沿尚未破坏的浮桥向北岸实施战斗侦察,被我军击退。21日,韩国军队在航空兵火力和炮兵的掩护下,又连续向占领高浪铺里的348团1连发动了6次反击,被该连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将敌击退(这些也可以看出韩军并不象某些西方作者描述的那样,毫无战斗意志)。由于美军的航空侦察未发现明显异常,而在战斗侦察中阵亡的志愿军遗体显示他们来自348团,这使得自诩深谙39军虚实的白善烨(毕竟在一、二次战役都交过手)判断39军主力116师在江北布防,并因此推测在这一地域暂时还不会有大规模行动。而志愿军扫除地雷等行动,被他误解为志愿军可能要以小部队进行夜间渗透,因此提高了部队在夜间的警戒程度。

  但是,美军毕竟在航空、无线电侦察方面享有较大优势,因此李奇微在接任后,已经初步判断志愿军可能采取进一步攻击行动,但由于志愿军战役荫蔽工作较好,对于具体的规模、时间他仍然是一无所知(“联合国军”曾估计志愿军会在圣诞节发动进攻)。事实上,如果能大致判断出志愿军的战略意图,以他的性格和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的嘱托,他完全有时间在12月26日到31日之间,通过前出炮兵支援火力、大规模空袭志愿军可能集结地域等方式,给志愿军冒险进行的奇袭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由于炮兵的集结和前出痕迹比较明显、志愿军又缺乏雪季防空伪装手段,因此炮1师南下时遭美军空袭损失较大:仅 12月30日1天该师就有19门火炮被敌空袭损毁。这对志愿军即将展开的攻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预定支援116师的炮1师26团,到12月30日只有26 门火炮到位。

  31日凌晨,临津江畔沸沸扬扬下了一场大雪,两岸一片银装素裹,这给116师进攻出发阵地覆盖了一层天然伪装,使得第一梯队突击部队的隐蔽潜伏更是难以察觉。31日这天,李奇微本人还乘坐飞机亲自进行了一次低空巡视,但他在临津江北岸的每一座乡村、每一条道路上空,都没有发现志愿军即将发动攻势的迹象。由于志愿军出神入化的战役隐蔽措施和“联合国军”没能充分发挥其战场侦察优势,使得志愿军在临津江畔大胆而巧妙的隐蔽潜伏取得了成功,进而也使志愿军不得已而为之的第三次战役准备工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曲战争史上惊险而完美的旋律,即将随着志愿军奇袭的炮声而奏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