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1950年除夕的较量——志愿军飞渡临津江(一) -- 李根

共:💬56 🌺297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1950年除夕的较量——志愿军飞渡临津江(七)

  “联合国军”在志愿军巨大压力下,不得不于3日下午放弃汉城。在当日中午李奇微通知韩国方面准备撤退后,美国驻韩国大使转达了李承晚的质问:

  李总统说,李奇微将军讲过,他是准备长期留在朝鲜的,可现在他刚到朝鲜一个星期,就要撤离汉城,难道他指挥的军队只会撤退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李奇微对此做出的答复则颇为幽默:

  你最好告诉他,请他到前线听听中共军队进攻时吹起的刺耳的军号,看看成千上万的中共军用不堪入耳的蹩脚英语喊‘缴枪不杀’而蜂涌冲锋的情景,再看看他们南韩的军队是怎么象羊群一般的溃逃吧!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实施我的反突击计划?而坚守阵地就等于送死!……你告诉李总统。我现在只是撤离汉城,并没有准备离开朝鲜……

  当日中午李奇微下令,从15时起,汉城市区所有桥梁和交通要道除军队以外,所有民间车辆和行人一律禁止通行。为此,美国第1骑兵师的帕尔默准将被他指定负责汉江大桥的交通管制。尽管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一再强调美军的撤退是井然有序的,混乱的只是韩国军队,但是为了保障美第8集团军通过这些桥梁,他曾下令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难民通行,甚至可以直接向难民开枪!——美军的仓皇由此可见一斑。

  4日,116师继续向南进击,配合志愿军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向汉城攻击。下午16时许,116师348团3营最先从东北方向进入汉城,并进驻总统府。此后不久,346团也从汉城东面进入市区。5日,348团将总统府的警卫任务移交给人民军第1军团,以1个营警备汉城西部,主力迅速越过汉江继续南进。当日晚348团按师部命令渡过汉江,占领滩头阵地,掩护50军渡江。7日21时,348团进至水原,在三幕洞车站缴获包括枪弹百万余发、炮弹两车皮、汽油一车皮、炸药万余斤以及医疗通信设备在内的大量物资。至此,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116师向敌纵深推进100多公里,成为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向南推进最远的一个师。而且116师在二次战役中最先攻占平壤,第三次战役中又最早攻入汉城,成为志愿军中战果最为辉煌的一个师。1月5日,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已经乘胜抵达37度线。1月8日,还没有被一片大好形势冲昏头脑的彭德怀司令员,顶住了基层和上层“速胜”情绪带来的压力,果断的在危险边缘踩了“刹车”,至此,为了政治斗争而冒险发起的第三次战役,以我军的全胜而告终,并且成为抗美援朝期间,我军伤亡最少的一次战役(志愿军伤亡5800人、朝鲜人民军伤亡2700人,敌我伤亡比为1:0.4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硝烟过后话当年

  战后,为表彰116师在战役中的出色表现,1月6日,志司、志政联合发出通报表扬:

  我39军116师此次战役前克服各种困难,做好充分的攻击准备工作,严密地组织对敌阵地侦察,故攻击顺利,仅10分钟即将敌防线突破,使该军后续部队顺利投入战斗。该师在突破敌阵地后,迅猛地向纵深攻击,击破敌人的抵抗,并于4日16时进占汉城,迅速地占领了汉江南岸滩头阵地,并及时地报告了敌情及汉江情况。这种认真负责、英勇果敢的积极战斗作风,值得全军学习。特此通令表扬。”

  同时,志司还通报表扬了配属116师的炮兵第45团,并授予在釜谷里战斗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347团7连司号员郑起“特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第一批突击部队346团1连、4连和347团5连、 7连都荣获39军授予的“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称号。39军还授予346团4连3班班长张财书“扫雷英雄”称号、347团5连副排长王殿学“渡江英雄”称号。 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高级干部在朝鲜君子里志愿军总部举行联席会议。116师副师长张峰(师长汪洋参加东北军区诸兵种集训而未到会)在会上汇报了116师突破临津江的战斗经验,受到了彭德怀司令员、金日成首相以及其他志愿军高级首长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将116师的突破战斗归纳总结为“三险三奇”:

  一是突破口选得险而奇,即大胆把突破口选在临津江弯向敌方的地段,一反兵家的常规,出其不意而制胜;

  二是进攻出发阵地选得险而奇,即大胆地把7500人的进攻部队和武器提前一天隐蔽在进攻出发阵地上,而没有被故人发觉,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三是炮兵阵地选得险而奇,即大胆地把50余门火炮设置在距敌前沿300米处进行直瞄射击,准确地摧垮了敌人的工事。

  至于“联合国军”方面,从战术的角度去看,在临津江畔的战斗中,则犯有不少战术性的错误。首先是作为战役预备队的美英军实际上采取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的战役部署。战斗力较强的英美军与一线韩国军队的距离相对较大,既不能迅速前出支援沿江防线、又影响了韩国军队的士气。同时,其二线部队只是部署在公路沿线,没有做好战术反击的准备,在志愿军突破临津江防线后基本没有组织部队从侧翼对志愿军进行主动钳制;在预计志愿军将发起攻击前,如果明确弃守汉城一线,也未事先以在汉城以南的汉江架设更多浮桥等方式做好准备。其次,在优势很大的炮兵火力方面,“联合国军”组织也不恰当,第1军军属炮兵布置过于靠后,而且没有对志愿军可能突击的方向预先标定诸元,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临津江天险的对于防御一方的实际意义。在战场侦察方面,其过分依赖航空侦察、忽视一线部队的战斗侦察(韩国军队在这方面要好些),在客观上也帮助志愿军实现了战役奇袭——当然,尽管李奇微是有可能将临津江变成自己的仁川的,但这些问题不能都归罪于他,他的前任以及麦克阿瑟都有不可推脱的失误。

  从临津江畔开始的第三次战役,也彻底粉碎了李奇微反攻的设想。事实上,在1951年1月1日上午之前,他还曾有“通过实施强大的反突击给敌人以严厉的惩罚”的想法(事实上,从他的部署看这么做也是不现实的,但在他的回忆录里却把不能实施反击完全归咎为韩国军队的溃败)。之后,通过对整个三次战役的反省,这位将军重新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弱点和他自己的强项,并因此形成了针对志愿军“礼拜攻势”的“磁性战术”、“火海战术”,东西方综合国力与指挥艺术的较量,又在朝鲜半岛断断续续的炮声中,逐渐找到了新的平衡点。而东京的麦克阿瑟将军,则与2个月前相反,开始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真讨论起从朝鲜半岛撤退的问题。至于白善烨准将的韩国第1步兵师,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崩溃了,除了被志愿军毙伤和俘虏的之外,很大一部分11月在汉城补充的新兵再一次加入到难民的行列中——在朝鲜战争中,曾有一个韩国人6次在部队的溃败中变成难民,又6次参军!

  1955年秋,在全军最高军事学府——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的将校级学员学习和研究典型战例时,来自39军的师团干部在讨论116师突破强渡临津江战例时,对突破口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且摆出了各种不同意见。院长刘伯承元帅听取了讨论情况,作了精辟的分析,最后他说:“39军这个突破口选得好,选得正确,应该给满分嘛!”后来,总参谋部和军事学院出版了《第116师高浪浦里东南地区进攻战斗总结》,作为师级江河进攻的典范战例供院校和部队学习研究。116师之所以能如此迅速近乎完美地突破临津江,一是突破地点选择出其不意,二是进攻部队出发阵地以及部队隐蔽潜伏巧妙,三是通过军事民主解决了徒涉、过冰封江面和攀爬悬崖的难题,四是炮火准备中炮兵运用上计划周密组织严谨,五是总攻时间不呆板执行上级命令而是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建议,六是实际战斗中步、炮、工兵各兵种协同密切,配合默契。再加上116师又是一支闻名遐迩的虎贲雄师,战斗力本来就冠盖三军,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这次临津江畔的跨江奇袭中,如果说还有什么欠缺的话,从116师角度看,在突破临津江之后应以主力而非347团1个团向釜谷里进击,那就能取得更大战果也能减小347团在釜谷里战斗中的损失。从39军角度看,则是在向汉城攻击时应使用115师或117师超越116师,因为毕竟116师从第一次战役以来就一直战斗在最前线,都是担负艰巨的主攻任务,伤亡不小战斗力已有所损耗,应使116师能在战斗中有所休养以保持战斗力——当然,这些后话也都是瑕不掩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50年后再次回顾志愿军突破临津江之战时,我们仍然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异常成功的师级江河进攻战,也充分体现了我军战略战术特点和指挥艺术,使得本来可能成为“强弩之末”的野战攻坚行动,成为了一部跨江奇袭的经典之作。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缜密的战术策划、各级指挥员高超的指挥艺术以及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场表现,直到今天也依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笔宝贵财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