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逆差之王,恐惧和希望 -- 小楼
八、终极防护技术的策略是,快速开发一代代新产品:日本料准,中、韩、台想要从日本取得的技术,清单上还排得满满的,个人计算机、家电、半导体等各领域,已拉近和日本的距离,下一波瞄准的就是日本“最后一座城池”的精密零件、电子零件。譬如:三星汇集了行动电话用摄影方面的技术人员,而电子零件──关键零件的HDD(hard
disk
drive)也想自行生产,以增强实力。可是HDD核心技术的磁头是日本厂商固若金汤的碉堡,三星一定会伸手来接触日本这方面的技术人员。
归结到最后,这又会回到技术等智慧财产该如何运用的问题。如果做技术出口,或许可以赚到巨额的专利使用费,但外国企业的大量生产会使价格下跌以及日方厂商出口减少,加加减减,营运上未必划算!
那么,日本的生存之道在哪里呢?技术评论家森谷正规一语道破:日本「应该以蕴蓄、储备来取胜」。所谓适合日本的技术,诸如高级车用高级的零件等,可以发挥综合的力量。森谷强调,「中国、韩国的蕴蓄、储备以个人为单位的情形颇多,日本则是蕴蓄、储备在组织(公司企业)里,应该较容易保留下来」,换句话说,森谷是在提醒日本人要打其最擅长的组织战、集体战、整合战。同时,要注入全力开发下一代的产品──做出别国企业用钱也做不出的产品,等赚了钱再继续开发更下一代的产品,终极防卫技术的办法就是连绵不断地快速开发一代接一代的新产品【注12】,让外国竞争企业疲于追赶。
就像夏普的领导人从反省「之前对技术没有防备」,到尖端工厂不对外公开等,现今的日本企业对技术外流是充满戒心甚至有点神经质了。
六、日本忧心韩、中技术劲升
不容否认,迄至目前,日本保有技术优势的领域还是最宽广的,那么,只要保护智慧财产的策略不发生失误,再搭配企业本身的作为,日本是不是即可安安稳稳持续领先?显然并非如此,否则日本也不会如此紧张。的确,比起过去的睥睨全亚洲,今天日本的优势已日益被韩、中、台稀释掉了。
而尽管韩国、中国、台湾跟以前不一样,但看在日本人的眼里,还是有层次的差异。日本就韩国、中国、台湾企业的追赶,对台湾是最“放心”的,因为台湾的强项仅是(晶圆)“代工”,而没有扎实的基础技术。倒是韩国、中国,让日本备感威胁。
1. 韩国:数项技术崭露头角,挖掘、培养人才有一套
韩国和日本地理位置接近,是日本技术外流最大的受益者,本身也很用心地在培育、争取人才。从前述日本松下电器和韩国LG电子公司互咬侵犯专利的斗争可知,韩国企业是会藉由政府的帮助反击的,而且韩国企业也真有反击的实力和魄力。不像台湾企业,对方一出手,就只能处在挨打的状态,政府不但不会伸手救援、保护,自己还会修理意识形态不同、前往大陆发展的公司。
一般人的印象里,所谓技术外流是指技术从高的地方流向低的地方,如今韩国的技术能力在某些领域有点出头了,譬如韩国的Zenesis公司【注13】,其影像处理等技术已开始反过来卖给日本,傲岸的日本人感觉那是「逆流现象」。
讲到韩国企业,最脍炙人口的仍属三星。尽管整体技术上,除了半导体的细微加工等之外,依旧是日本遥遥领先;三星支付给日本、美国、德国厂商的专利费,一年超过1500亿日圆。三星跟在影像、音响领域拥有世界专利件数最多的SONY订立了「相互专利权(cross
license)」契约,而SONY响应该契约的是,和竞争对手相比,已晚了、成为致命伤的液晶面板开发、生产,才仰赖与三星合资的公司,有点“没尽义务”的味道;况且SONY在超薄电视商品化的阶段,有差别、优于其它公司的技术,完全排除在「相互专利权」契约之外。其尔虞我诈之烈可以想见。但即使如此,三星现在已是半导体内存、液晶面板世界占有率第一位,电浆面板第二位,行动电话终端机第三位,跃居为IT业界的巨头了。
再者,三星「猎人头(此指挖掘有头脑、有技术者)」的大手笔是很出名的,寻找好的人才,目光不只是看着日本,而是望向全世界。对日本的技术人员,如果是无论如何都得网罗到的人,三星会长(董事长)李健熙会不惜亲自在赤坂的高级餐厅设宴款待,以三顾茅庐之礼相迎。他曾说过「一个优秀的人才可吞掉10万人」,可见他多么重视人才。韩国优秀学生在求学时代他就用奖学金“下订金”,汉城(首尔)大学每一届顶尖的100名学生,几乎都会成为三星的开发部队一员。
李健熙会长的信念是,经营阵容应以出身技术领域的人为主流,经营者必须熟悉技术,要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公司需要什么技术,而去找有这种技术的人。据说,李会长以前曾经买来日本电视,自行拆解,「这种零件日本做得出来,为何我们公司不会做」,于是雷厉地下令尽速改善。
在媒体、分析家的眼里,三星的体质还有一项特色──「秘密主义」,一方面很贪婪地攫取别家公司的know-how,一方面强力约束自己公司的情报绝对不能外泄。一旦发现员工向外泄漏公司的情报,立刻会遭到解雇【注14】。
03年的研究开发费比率,三星是8.1%,日本松下、NEC、夏普是7%,SONY、东芝5%,可见三星是很肯投注资金的,而有意思的是,现在中国企业正在“瞄准”三星的技术人员,未来技术很可能会从韩国流到中国。
2. 中国:“人海战”加“海龟派”,潜力雄厚
中国大陆和韩国的情形不太一样,韩国是个别企业突出,研究人员数量有限、集中在特定领域(台湾也是如此),而中国则是人数众多、年轻又增长速度快,这更令日本担忧,因为日本正面临人才不足等窘境。
当前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数量(包括人文科系在内),美国126万人、中国81万人、日本75万人、韩国14万人、德国27万人……,就人口比率来说,日本研究人员的比率是很高的,每年大学理工科系的毕业生日本比美国多也是事实。但是,日本最恐惧的就是中国大陆,其研究人员总数已超过日本,2000年以来,由于大学入学人数增加,2~3年之后,研究人员的数目每年就会以10~20万人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日本社会因普遍少子化、高龄化,研究人员数会日渐减少;况且,日本企业现在的技术领导阶层可说皆为婴儿潮世代(1947~49年)的技术群,07年起婴儿潮世代的人员将开始陆续60岁届龄退休,总数约为670万人,以后日本技术是否能像过去那样领先,颇有疑问。而目前尚处于稚嫩程度的中国则是在快速追赶。
现今带动中国科学技术的还有一大群被称为「海龟派」的年轻生力军。「海龟派」这个带点戏谑、好玩的词儿是一语双关,「海龟」与「海归(从海外归国)」同音,而「海龟」在沙滩出生,悠游大海一段时日,又会回到沙滩产卵──意味着他们在中国出生,到先进国家学习,其成果带回中国继续运用在研究或创业上。增多、培育「海龟」是中国正在推动的「国家政策」,海外留学生都被摆在「人才资源」的位置,给予资金协助、创业支持,奖励他们回国。迄今已有15万人以上返回中国,大部分都是留美帮。
此一「海龟政策」的巨大作用,不单单只是留学所获得的知识,还建构、拓宽了与留学国家科学界联系的管道。
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连执科学技术牛耳的美国亦相当重视。去(04)年12月,美国产业界与学术界代表组成的「美国竞争力评议会」提出了一篇标题为「革新美国(Innovate
America)」的报告,其主要总汇整人且列名的是IBM最执行长Samuel Palmisano,因此又称「Palmisano
Report」。在该报告里明确的建议,应将中国、印度等视为「技术革新的新兴势力」;并指出「在竞争对手急剧增强实力期间,美国竟采取了使竞争力衰弱的政策」──也就是说,美国在同一时间的911之后,限制了接受外国留学生、移民等,使得优秀人才流向别国,颇有「智慧空洞化」的倾向。成长中的中国,连美国也充满危机感。
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官员表示,「中美科学技术竞争激烈化的话,日本一定会遭埋没,现在若不采取对策,以后就麻烦了」。以科学技术立国的日本,根基大受动摇【注15】。
日本不愿意让出亚洲第一技术大国的宝座,其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几乎东京23个区一半大的广大面积,里面聚集了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三百所以上的大学研究机构,超过一万五千家的高科技企业,被誉为「中国的硅谷」。2001年中关村的技术、工业、贸易收入就大约有2兆6000亿日圆,对北京市的的产业发展贡献率达到六成。
一年多前,北京邀集了上千位的科学家,进行一个月的集中研讨,主导拟定计划的就是总理温家宝。
还有,大陆科技界「元始的创新」意识也萌芽了。中国虽还在追赶的阶段,但已开始意识到要有创造性的研究和开发。以前的主要目的是“追赶”,而新的计划重视「自主创新」,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周元即表示,正在擘画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其基本要素就在这里,同时还要将高科技的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其实,大陆并非没有尖端科技,只是过去疏于转移到工业应用技术上,如今他们也启动这方面的工作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陆忠伟也说,「世界一旦掀起科学技术革命,想从美国等先进国家引进技术是很困难的。正因为如此,自主的创新体制就十分重要了」【注16】。
大阪大学雷射能源学研究中心教授高部英明在一篇敦促日本政府改善科学审查制度的文章中,对中国科技界快速世代交替、新陈代谢的情形有过很生动的叙述:
1997年8月高部首次应邀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IAPCM)讲学一个星期,当时听讲的只有老研究员和年轻的学生,对讲义也没有任何反应,他得到一个印象「这国家的科学凋零了」。但是2002年1月他去上海,IAPCM很年轻的教授张维岩即当上中国雷射核融合计划的主持人,其上海研究所的副所长则是三十多岁的研究员;同年12月,高部认识那时才44岁的北京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张杰。04年12月,高部出席在海南岛的一个研讨会,更是有被压倒的感觉,他返日后,立刻向任职的中心全体人员发了一封e-mail说「模拟(simulation)理论的研究水准,中国赶上来了。中国在欧、美、日等地取得学位的年轻研究人员是日本的5倍。接下来(日本)就要被超越了」【注17】。
因杨振宁的献策而于1986年设立的中国自然科学基金(NSFC),资金申请竞争激烈,现在用在「一般计划」的预算,研究员年龄的分布在36~40岁的占29%、1824人;31~35岁的占20.1%、1266人,两者加起来这31~40岁的年龄层几乎近半数。
中国大陆最高领导阶层,以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全都出身理工科系,推动科学技术成长,他们最能体会年轻研究员的活力与独创性了,不是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实话说 抄夏普抄的最狠的不是韩国中国的 而是同胞松下电器 思考得人 字0 2006-11-15 06:13:12
🙂37买了韩国的双龙。。。烤。。。 大大的熊 字16 2006-11-14 22:13:14
🙂【文摘】日本与中韩台〝技术战争〞开打,优势撑几年?(5) 东东山 字6140 2006-11-14 07:41:41
🙂【文摘】日本与中韩台〝技术战争〞开打,优势撑几年?(4)
🙂毛主席说:要透过现象看实质 田舍郎 字1269 2006-11-14 21:20:08
🙂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 大大的熊 字58 2006-11-14 22:15:38
🙂【文摘】日本与中韩台〝技术战争〞开打,优势撑几年?(3) 东东山 字8990 2006-11-14 07:39:40
🙂【文摘】日本与中韩台〝技术战争〞开打,优势撑几年?(2) 东东山 字8670 2006-11-14 07: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