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十五、迁都 2:旧都上京 -- 1001n
除了观念上要“居天下之正”以外,完颜亮的迁都,其实也是由众多具体因素共同导致的。不过,在不少资料中,都提到了梁珫这个人,认为他是促使完颜亮下决心迁都的重要角色。
梁珫,字汉臣。他出身很卑贱,曾经是个奴隶。而他以前的主子,就是我们前文“杀宫”中提到过的大挞不野。后来,梁珫随着元妃入宫,顺便也被修理了一下,从此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太监。
这位新太监“性便佞,善迎合,特见宠信”,很受完颜亮的喜欢。除了梁珫以外,还有几位太监也得了完颜亮的信任。为此,完颜亮甚至改变了太监只能负责“掖廷宫闱之事”的定例,允许他们管理库藏。以完颜亮的说法,那就是:
人言宦者不可用,朕以为不然。后唐庄宗委张承业以军,竟立大功,此中岂无人乎!
结果,“此中”果然有人;比如这批人中最有出息的梁珫,后来就爬到了从五品,担任了近侍局使——至于它到底是个什么官儿,咱们就不用今天的职务来打比方说明了,呵呵。
在完颜亮上台才几个月的天德二年(1150年),有一天,宫中的宴会散了,完颜亮突然想起件事,就问梁珫:
朕栽莲二百本而俱死,何也?
梁珫的回答是:
自古江南为橘,江北为枳;非种者不能,盖地势然也。上都地寒,唯燕京地暖,可栽莲。
完颜亮明白了:
依卿所请,择日而迁。
而以《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三十四的说法,这位梁珫本来是宋朝的内侍,被金朝俘虏后,老想着报仇。于是设法向完颜亮建议迁都,借口是“使中原之民望帝都近矣”,真实目的则是通过这个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消耗大金的实力。
无独有偶,完颜亮后来的伐宋,也被《金史》说成是这位太监的阴谋。当时,梁珫向完颜亮盛言大宋的刘贵妃貌美倾国,这才让完颜亮决心伐宋。后面还紧跟着一句:
议者言(梁)珫与宋通谋,劝帝伐宋,征天下兵以疲弊中国。
老实说,如此看待梁珫的作用,还真是太把他当回事了。无论是迁都还是伐宋,本来就是完颜亮的宏大志向;区区一位梁珫,“善迎合”地提几句,他就成主谋了?至于削弱大金,好为大宋报仇之类,更是越看越象胡扯,呵呵……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天德二年,完颜亮已经在开始认真地研究迁都的问题了。说到这里,我们也该对大金当时的首都做个介绍了——都要搬家了,还没说旧房子到底是个啥样呢……
都说河流是人类的母亲,要用这话来描述女真人,也是非常恰当的。
在今天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南部,就有这么一条河。它蜿蜒着向西北方向流去,在漫步了二百多公里后,终于一头汇入了更宏伟的大江——松花江。
这条河,就是阿什河;其中的“阿什”二字,则是原名“阿勒楚喀”河的一个略称。“阿勒楚喀”是满语,也是由女真语言中的发音转来的;以汉字来记录,就是所谓的“按出虎”,有时,也被异译为“按春”或“阿禄阻”。
无论这条河的名字是“阿什”、“阿勒楚喀”,还是“按出虎”、“按春”或者“阿禄阻”,在当地语言中都只有一个意思。
黄金!
说到底,今天的阿什河,或者当年的“按出虎水”,都是“金河”的意思;而这一片地方,也就是我们前文屡次提到的“金源”。
今天的阿什河
今天的阿什河似乎已经没有黄金了,当地政府严厉打击的倒是“非法采砂”的活动,声称用这样的河砂做建筑材料是不合格的。但是松花江流域向来产金,也许,在遥远的几百年前,阿什河真的出产过黄金呢。
无论如何,就在这条“金河”的两岸,到处都是女真先民们的聚集地;而当完颜阿骨打立国时,正是借着“按出虎”的名字,将新国家命名为“金”。
当然,关于大金名称起源的说法可不止这一种,其中,“辽以镔铁为国号”,或者“契丹以其国产镔铁,乃为国号,故女真称金以胜之”这个说法影响很大。近年来,有学者对这个观点予以批驳,认为金的定名与此无关,那些说法是后附加上的;它的本源,就是以河定名而已。
名字怎么来的咱就不继续探讨了,还是让我们来继续看看这条河吧。阿什河一路流向西北,在距离今天的哈尔滨还有23公里的时候,静静穿越了一个城市。
这个城市现在叫阿城,名字当然也是从“阿什河”来的。而在当年,女真的先民们正是在这里聚集繁衍,日渐热闹起来。最初,这个地方叫“内地”,后来在金熙宗的天眷元年(1138年),也就是大金建国二十三年后,它又被改名为“上京”。
上京,就是大金的首都;它的另一个名字,则是“会宁府”——正因为它当年既是首都又是“省会”,也就是上京路的治所所在地,所以才会有这么个奇怪的名字。而在我们下面的叙述中,就不再严格地区分它的名字的变迁,而统统以“上京”概括吧。
以《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十四所引《金虏图经》中所说,位于今天黑龙江阿城南郊2公里的“白城”,也就是从前由部落聚集地而发展起来的上京,初年的样子很是潦草:
其城邑宫室,类中原之州县。廨宇制度极草创,居民往来或车马杂还,皆自前朝门为出入之路,略无禁限。
简单说,就是一个没有交警的小县城。其实这就不错啦,当年完颜阿骨打那时候,还都是帐篷呢——而完颜阿骨打所住的那顶最伟大的帐篷,就叫做“皇帝寨”……说起来,完颜阿骨打几乎是住了一辈子帐篷,到了晚年才决定营建上京。草创时期的城市肯定比较搞笑,而刚开始所谓的皇帝、皇宫,也远没有后来那么“威严九重”:
每春正,击土牛。父老士庶,无长无幼,皆观看于殿之侧。主之出朝也,威仪体(似缺字),(申冤的同志们)拦驾以诉之。其朴野如此!
在大宋子民最多也就拦个官轿的同时,大金的子民倒是很有优势,可以直接拦住皇帝诉苦……
几年之后的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奉命出使大金的许亢宗在他的《揽辔录》里,记录下了正在重新营建着的上京:
日役数千人兴筑,已架屋数千百间,未就,规模亦甚伟也。
十三年转眼即逝,又到了金熙宗的天眷元年(1138年)。这时候,上京再次被大规模地翻建。才过了八年,也就是在皇统六年(1146年),金熙宗又对这座“止从简素”的上京很不满意,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建:
春三月,上(指金熙宗)以上京会宁府旧内太狭,才如郡治,遂役五路工匠,撤而新之。
这就是俗称“上京紫禁城”的俯瞰结构图:
说来说去,金熙宗还是嫌上京太小,感觉跟个州府似的,所以才“撤而新之”。但即便如此,“规模虽仿汴京,然仅得十之二三而已”。
由此看来,对这个远不及汴京的首都,金熙宗肯定还是会不满意的——毕竟,十一年前,金军就已经攻克了汴京;而大金也早就真切体会到,真正繁华的首都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只不过,金熙宗自己还不知道,他的阳寿也只剩下三年了;老天已经不会再奢侈地给他时间,再第三次地去折腾上京了……
——否则,历史还不知道会怎么书写呢,呵呵。
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到当年的上京遗址,泛泛地体会一下这座大金的废都吧……
远远看去,昔日的上京,如今已经破败得象土丘了 没有这个标志,谁能相信这后面曾经是一个强盛王朝的皇宫呢 陪伴绵延城墙的,只有绿油油的农田 曾经金碧辉煌过的山丘 在钢筋水泥的反衬下,青草萋萋的山丘永远地沉默着
后世大元,有位礼部尚书,名叫张养浩。相比之下,作为官员的张养浩和作为文人的张养浩,那名声可是迥然不同啊。在他去陕西经过潼关时,面对苍茫大地和远处的西安,曾经百感交集,写下过一篇著名的散曲,曲牌是《山坡羊》: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感慨的是西安。
——但这“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句,又何尝不是上京最好的描述!
有碑有丘,一座废都的坟
金熙宗很不满意的上京,如今也是越来越难入完颜亮的法眼了。但比金熙宗强的是,完颜亮拥有的时间可是足够的多,甚至已经多到可以“先发动一场讨论,再决定怎么办”的程度。
就这样,又一道诏书飘了下来。
-------------------------------------------------------------
[本节所附图片,分别来自
阿什河漂流:http://www.jiaojiezf.com/ashpl.htm
黑土文化网:http://www.htrwh.com/LSYZ/20060703_JSJ/B_sjyz.asp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http://www.hljxh.net
在此一并致谢]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完颜亮的一生(中)十五、迁都 2:旧都上京
🙂禁止非法采砂可能倒不是质量问题 2 aokrayd 字38 2006-12-03 22:27:36
😄呵呵,一个曲笔也被老兄看出来了 1 1001n 字566 2006-12-04 00:28:53
😄因为我们住在河边上 aokrayd 字58 2006-12-04 22:01:36
🙂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 1 电子赵括 字72 2006-12-04 00:48:04
🙂为什么中国习惯用粮食酿酒? scorpioking 字52 2006-12-04 07:10:21
🙂会不会是因为只有粮食是有计划大规模生产的 电子赵括 字28 2006-12-06 04:12:20
🙂中国传统以来都是用酒曲酿酒,用李子不行 凌未风 字0 2006-12-05 04: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