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后学
注册:2007-12-04 01:36:44
正八品上:给事郎|宣节校尉
正八品上:给事郎|宣节校尉
💧90940
🌟8614
💓6758
🌟8614
💓6758
家园
因为外出上网不方便,现在才发到河里。 TG情报战上的这次教训,要从上一次的胜利开始讲起。 这次胜利,便是1950年破获计兆祥案件。破案之后,李克农命令计兆祥给叶翔之和毛人凤发报,电报里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一顿。此案破获三月后,计兆祥被枪毙。 这件事TG干得干脆利索,此外再加上保密局北 ...
这个共谍的情况,你可以把他理解成另一个的熊向晖,只不过他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我们都知道,共谍人员太多,而且因为共谍出身不一,有的共谍家庭条件还非常好,所以打土豪一不留神整到共谍家里也是有可能的。 其实被打土豪的时候,他还不是共谍,此后才去做共谍。他家也不是一般的土豪,书香门第, ...
徐利治和孙本旺。徐利治政治上偏左,1945年加入中共在昆明秘密成立的青年革命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华罗庚、许宝騄都很赏识徐利治,想让他留校担任助教兼科研助手。可是身为国民党中委的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吴有训不主张左派学生留校,召徐面谈,很客气地劝诫一番。徐只好先应承下来,得以留校 ...
何祚庥回忆于敏的文章刚刚出来,还没到变成印刷品就在网上沸沸扬扬,说泄密者有之,说会给其他国家指路者有之,说窗户纸已经捅了很多个洞不差这一个者也有之,说有的国家已经有了不差这一个者也有之。文章太长,虽然已经足够科普,但估计绝大多数人读不下去,勉强读下来前面也忘得差不多了,我试着简化 ...
这种不认烈士的事情他们做的出来。
我对楼主“黄河故人”所传颂的:英烈、先辈的为国为民的奋斗、牺牲的史诗极为尊仰。 看到大阅兵中:白求恩医疗方队受阅的情景,想起楼主曾经传颂的英烈事迹。 ------------------------ 在伟大而艰苦卓绝的抗日卫国战争中,有一群这样的战士:他们和她们的誓言是:手 ...
一个三四十岁岁的,见惯了风浪与生死的汉子,手里拿着一条红头巾,一任泪水在脸上倾泻。在他的对面,一个刚烈的青年男人,早已哭得不能自持。待情绪略微平复,这个中年男人说道:“他们不认这个烈士,我们要认,我们要记得这样的英雄。” 这天的具体时间已经没有人能够记下来了,只记得是1940年9 ...
吉汉的一篇讲述这场政治风波中工人作用的文章大意是这么论述的,个人印象深刻(免责声明:这篇文章出处找不到了,如果有河友能有文章出处可以贴一下链接,凭记忆写了大意,错漏之处还请见谅): 关于这场政治风波的历史叙事,比较常见的是两种版本。 其中最常见主流的版本就是把它放在“民主对抗威权 ...
作者:殷杰 历史上,志愿军第9兵团将士在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里,身着单薄的南方棉衣,啃着冻土豆,靠随身携带的轻武器及无比顽强的意志,击败了武装到牙齿、物资供应充足的美军。 但是,胜利绝非没有代价。后勤上的悬殊差距,竟让浴血长津湖的志愿军第9兵团战后进行了长达4个多月的休整才恢 ...
作者:忘情 1938年4月初,日军华北方面军以其第108师团为主力,辅以第16师团、第20师团、第109师团及酒井旅团各一部,共计8个步兵联队,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1至2个联队的兵力,对晋东南展开“九路围攻”。其中,以第108师团第25旅团旅团长苫米地指挥的2个联队为主力, ...
杜根本就没有安排这个,撤出去被围困是必然的。衡宝战役时白崇禧敌前撤退,十几万的部队,面对林彪四五十万,还有凶横的穿插部队突入,就是用四个主力师扼住要点阻击,掩护其余部队兵退广西 [IMG]/picture/0,2401/23297_20001758.jpg[/IMG] 倘若衡 ...
作者:忘情 说起蒋介石的干预前线指挥,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在这一点上,就连他的黄埔学生、嫡系将领们也没少吐槽。在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就有这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杜聿明率3个兵团仓皇撤离徐州,向徐州西南方向的永城逃命,途中却收到蒋介石空投的亲笔信。在信中,蒋介石不 ...
苏:刚才主席说,美国不怕中国。其实不是这样,美国是怕中国的,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已经工业化,或者有原子弹。 毛: 它是怕我们的政治。 苏:是的,怕中国的政治,怕中国的思想意识。 参见: 毛主席教你认识美国:对帝国主义不应当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_风闻 https://u ...
山炮能分解成小零件,用马驼着,因此机动性强,可以走山路,最大口径75毫米,而且炮管短打不远(因为炮管没法拆)。 75毫米野战炮就得靠马拉车。一般是六匹马拉炮,再加六匹拉弹药车,对道路条件要求相当高。 驮马或者拉车的挽马必须是大洋马或者骡子,国产马力量不够大。这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国 ...
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将国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国家的屈辱当成自己的屈辱,这才有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基本素质 。这样的人压根不会想个人吃亏或者占了便宜,而不是像现在流行的,不能让领导个人吃亏的这种流行做法。 当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