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查士丁尼西征记 -- 浮云

共:💬61 🌺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查士丁尼西征记

    序言 最后一位真正的罗马皇帝

    查士丁尼一世,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483年5月—565年11月14日),东罗马(拜占庭)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他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世界古代史上曾经有三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分别为古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马其顿帝国。统治时间长、文化形响久、有效行政长期存在的,是古罗马帝国。后两个,主要是在军事意义上的。

    罗马帝国的历史,是由一系列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工程师和艺术家创造的。在这个长长的名单中,查士丁尼有自己的位置。

    查士丁尼一生,极具辉煌。这位“不眠的皇帝”,在位三十八年,竭尽精力和国力,维持已经崩溃的罗马帝国的疆域。东拒波期,西征东哥特,跨海击汪达尔,向南征斯拉夫,以区区十几万常备兵,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制订《查士丁尼法典》,确立影响及于今天的罗马法体系。推动宗教政策,再次打造基督教。他是最后一位讲拉丁语的罗马皇帝,

    从完整意义上说,这是最后一位真正的罗马皇帝。

    这个在希腊出生农民子弟,具有鲜明的色雷斯血统——色雷斯男人生来就是要战斗的。

    还在上古时期,色雷斯人就以擅战闻名。色雷斯男性婴儿出生后,立即被送到山谷中。第二天,活下来的孩子才回到母亲怀抱中。经过如此淘汰的色雷斯子弟,成为古代欧洲最著名的武士。任何文化习俗都不是孤立的,在中国东北,曾经有一支以骁勇著称的部族,名唤女真。女真男儿初生后,立即由家中长者负在背上,驰马于山林,不问酷暑还是寒冬。经历山风活下来的男儿,将成为“女真不满百,满百不可敌”的一员。

    因为文化与历史的双重作用,色雷斯族的查士丁尼,母语不是希腊语而是拉丁语,这注定了他的目光将紧紧盯住西欧。就像一美洲的中国移民,目光永远向着亚洲。

    一个农民子弟,具有无尚的才华。

    一个色雷斯人,却自豪的讲着拉丁语。

    一个以才能选择皇帝而不是血统继承的国土。

    一个地跨三洲但已经进入自己黄昏时期的帝国。

    他最终成了拜占庭皇帝,但时刻不忘自己的故乡是罗马。

    所有这一切,发生着奇妙的合力。而这个合力,最终推出辉煌的大历史:查士丁尼西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九、历史的回响(完结篇)

      查士丁尼的西征,无论如何,是真正的完败。罗马帝国没有恢复,拜占庭自己也彻底的也希腊化了。

      对这次西征,历史评价颇多。著名的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持回光返照说。此一评价,原因有二,一是爱德华把罗马帝国视为整体,从屋大维直到君士坦丁堡陷落。二是吉本因本人经历和历史时期,对天主教和罗马教庭持强烈批评态度,而查士丁尼是一个坚定而虔诚的正教信徒。如果以客观态度看待罗马天主教,并把476年视为罗马帝国的结终,那么吉本的回光返照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以看成伟大的历史开端。

      苏俄历史学家,往往视查士丁尼西征为“侵略”,甚至把托提拉称为抗战领袖。这个无需讨论了,因为查士丁尼部队的罗马官军性质还是无争议的。不过浮云也不认为查士丁尼西征,就是光复国土,世界上没有那块土地,天生就该是谁的。西罗马居民后来没有从征战中获益,也是一种旁证。不是所有的统一,都会获得响应。葛剑雄最近的一次接受采访,举了个例子:要看形势的。比如说,北宋末年,宋跟女真人联合起来灭了辽国。宋朝以为收复幽云十六州之后,当地百姓会拿着鲜花拿着点心来欢迎,但实 际上当地人民很反感,还继续反抗,宋朝士兵很奇怪,当地汉族人回答说,契丹人统治我们两百多年未见得亏待我们,我们的日子不是不好过啊,我们为什么要反对 他们呢?

      以阶级斗争统领自己史学思想的人,往往称查士丁尼西征是复辟奴隶制。这个是纯假说,罗马奴隶制度的量化分析,到今天也没有完成,复辟或推翻奴隶制的分析当然就更是空中楼阁。

      此外,也有学者从文化演进角度分析。欧洲古典文明,欧洲基督教文明,两个体系的衔接和传承演变,非常复杂,查士丁尼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军事肯定占很小的比例,在罗马法和宗教上影响更大。所以本文不展开谈了。

      浮云对查士丁尼西征,主要的评价,是一个杰出帝王的文征武掠。罗马帝国在地中海世界的长期、稳定的统治,形成了地中海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诸方面的统一传统,查士丁尼做为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只能在这一传统基础上思考和决策,在历史惯性驱使下发动战争。受历史时代的限制,他不可能认识到地中海世界分裂的必然性。

      进入古罗马境内的蛮族文化水平较罗马人低,除法兰克人外全部信奉异端教派阿里安派,与罗马人格格不入。蛮族王国的建立严重侵害了罗马统治阶级的利益,破坏了罗马版图的完整。蛮族王国对地中海西部的控制侵害了拜占庭的商业利益。面对这些挑战,拜占庭皇帝做为罗马帝位的继承者不可能坐视不理,一旦主客观条件具备,就必然试图恢复对地中海世界的统治。

      历史创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历史,是一个永远也争论不完的话题。今天回顾查士丁尼,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影响久远的法典、独特的拜占庭文化和辉煌的建筑方面。查士丁尼之历史地位,不仅仅在于征战。

    • 家园 【原创】八、查士丁尼在意大利的政策

      如何评价查士丁尼的西征,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要搞清楚查士丁尼在西部做了什么。根据现有资料,查士丁尼在意大利的政策比较清晰。查士丁尼的意大利政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针对意大利颁布的国务诏书和一体执行的《查士丁尼法典》。

      554年8月13日,查士丁尼颁布《国务诏书》,做为政府对意大利状况的行政指南。《国务诏书》主要是否定阿提拉执政时期的经济影响。416年之后,统治意大利的蛮族国后有多位,奥多亚克(476年至493年),后被东哥特人所杀。然后是五位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493年至526年)、阿塔汉里克(526年至534年)、狄奥达特(534年至536年)、维提却斯(536年至540年),托提位(541年至552年)。狄奥多里克死后,东哥特就陷于战乱,统治者多为战时领袖少有建树,其中以托提拉与拜占庭对抗最久,结怨最深。

      《国务诏书》所否定的主要是托提拉的行政措施,对于此前东哥特国王及奥多亚克的管理结果,予以保留。托提拉之前罗马地主的动产、不动产都要归还原主,首先要归还的是战争中逃亡、被俘的元老大地主的财产。东哥特国王从狄奥多里克至狄奥达特的赏地有效,而托提拉的赏地无效。在托提拉时代所立的各种买卖契约,如果一方为托提拉的人则无效,如果两方均为罗马人,则仍然有效。

      《查士丁尼法典》是一部务实有效的罗马法总结,这部法典被公平的、很体现法律精神的,在意大利以同一标准执行。有关逃奴,依法典规定,在托提拉期间离开主人的奴隶、隶农以及他们所生的后代,一律归还原主。在此期间,奴隶与自由人结婚,可以离异,如拒绝离异,则自由人身份可以保留,奴隶则要归还主人,他们的子女依母亲身份计算身份。

      六世纪时,以人与土了结合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已经出现。《查士丁尼法典》鼓励奴隶转化为隶农,以法律手段把隶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这些先进的方法被带到意大利。国务诏书要求把逃亡的隶农送还到主人的土地上,这个要求也适用于那些被其他所有地主以暴力夺去的隶农。拜占庭简化释放奴隶的手续,取消释放奴隶的限额,禁止卖子或卖身为奴。奴隶经主人同意可以任神职,如未经同意任职一年以上者也不得追回。被释奴隶可以任职元老院议员或其他高级官职。

      这一时期的奴隶,无论在东部还是西部,已大多具有特有产,并且得到较巩固的财产权利,拥有自己的家庭和独立经济,已经演化成独立的社会细胞。

    • 家园 【原创】七、二十年军事努力

      533年,查士丁尼遣大将贝利撒留率一万六千人,出征北非。二十年西征,正式拉开帷幕。

      北非的汪达尔人原本饶勇擅战,但此时承平日久,上层吃喝玩乐兼争权夺利,失去军事部族的本色。贝利撒留很快席卷北非,占领汪达尔首都迦太基,击溃汪达尔军队,俘虏其国王。534年,汪达尔灭国。

      535年,查士丁尼以贝利撒留统帅的水路军队为主力,兵分两支进攻意大利东哥特。东哥特在国王狄奥多里克(493年至526年在位)统治时期,一直与东罗马保持友好关系,也得到承认。狄奥多里克死后,国内亲罗马派和反罗马派掐成一团,反罗马派势力渐据上峰。贝利撒留挥师所向,一度极其顺利,至540年几乎攻下意大利全境,东哥特国王降。

      残余的东哥特力量,推举年轻的领袖托提拉拯救山河。托提拉采取了一些照顾底层民众的措施,把罗马教会和贵族财产土地分给士兵,吸收隶农民和奴隶入伍,提高奴隶社会地位等等。在积蓄力量后,托提拉从北向南,反击意大半岛,546年攻下罗马,后来还进军西西里。而此时查士丁尼陷身与波斯战争,并且他一直担心贝利撒留拥兵自重——罗马一直有军队首领登基的传统。

      托提拉有政府机能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军事优势没有保持住。东罗马调集了援兵,又撤换了将领。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552年,塔地那战役双方决战,东哥特被击溃,托提拉阵亡。553年东哥特灭亡。

      接下来,查士丁尼又向西哥特进攻。西哥特人原以图卢兹(今法国西南部)为中心,后受法兰克人压迫507年南迁西班牙,以托莱多(今西班牙马德里南七十公里)为首都。554年,查士丁尼借口干涉其教派纠纷,派谴军队攻入西哥特,占据西班牙南部。

      经过二十年反复争夺,查士丁尼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内湖。查士丁尼颁布国务诏书,显示出千古一帝的雄姿。但这种恢复仅是表面意义上的,甚至连表面意义都维持不了。

      在意大利,新到老的罗马军队,到处掠夺土地,回乡的罗马元老们却实现不了收回原有财产的旧梦。罗马、米兰、那不勒斯等城市几经争夺,已经形同荒野。北非和西班牙也好不到那里去,田园荒芜,人口流失,损失巨大。东罗马本身,在连年战争中耗尽资源,民穷财尽,军队如同匪邦。所谓恢复的西部,根据得不到基本控制。

      568年,日耳曼的一支伦巴人侵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第王国,拜占庭只限于控制意大利半岛南部。六世纪开始,大批斯拉夫人越过多瑙河,定居巴尔干半岛,到七世纪,帝国仅控制着沿海地区和一些岛屿。东线,先是受制波斯,七世纪中页后,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等被阿拉伯夺走。

      所谓东罗马,最终成为一个说希腊语、以东正教为信仰,保存一些古典文化遗产,占据着巴尔干南部和小亚细亚的君主国。这个国家要生存到1453年,形成独特的文化,对东欧产生深远的影响。

    • 家园 【原创】六、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查士丁尼西征,除了前面说的兵精粮足,统一意志,信仰支持,还有许多有利因素。这也是保证他胜利的条件:虽然说东罗马兴旺一时,但军队的战斗力、纪律和献身精神,与罗马帝国盛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蛮族王国的衰败迹像,为查士丁尼恢复统一提供了机会。从查士丁尼即位到开始对汪达尔和哥特人作战,间隔六年。这六年的时间对拜占庭政府非常有利。在这六年中,查士丁尼要消灭的每一个蛮族王国中,政权都已经转到软弱无能之辈的手中。而且西部的各王国间极不团结,彼此间仅有时断时续的外交联系,不愿也不能建立一个共同的阵营来对抗拜占庭。

      军事实力方面,各蛮族王国,面对全盛时期的拜占庭处于劣势。历史学家估计,入侵意大利的东哥特人只有十万左右,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北非的汪达尔人总共才八万,占当地土著居民的10%。以上是总人数,战斗部队当更少。

      拜占庭的外交工作也颇见成效,这些工作从查士丁尼养父就开始了。因为教义之争,东西方教会一度中断往来。查士丁当政后,联合在他旗下的上层人士一致要求恢复罗马帝国的旧日疆界,宣传向异端阿里安派进行十字军远征。贵族、僧侣们积极推动拜占庭帝国去干预西方的事务。他们对于东部教会同教皇断绝关系表示不满,因为要想在西方复兴帝国,必段有教皇的支持。查士丁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教会的统一。519年,东西方正教教会恢复统一。为了求得教皇阿哈庇特的支持以便在意大利获胜,拜占庭政府于536年撤了被教皇被称为“异端者”的君士坦丁堡总主教安提密阿的教职,538年将与教皇有分歧的埃及总主教囚禁。

      西罗马灭亡后,一些罗马元老逃到君士坦丁堡避难,他们丧失了财富和权势,心有不甘,总想恢复日耳曼人的诸王国,恢复故土。这些来自西部的难民充斥东部各省并吁请政府干预西部事务。拜占庭帝国的统治集团也都把征服和消灭非洲、西班牙、高卢和意大利等地的蛮族国家视为巩固自己地位、稳定政权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拜占庭商人寄希望于,通过西征完全恢复被蛮族入侵所破坏的地中海区域的贸易,保护海上贸易海上贸易是查士丁尼首先打击汪达尔的重要原因。汪达尔人主要是海盗,他们充分利用阿特达斯山出产的木材和罗马的船坞,成为对西西里等岛屿及西班牙、高卢和意大利沿海进行掠夺的恐怖力量。他们的船队甚至向东驶入爱琴海,蹂躏希腊各岛屿。

      整个东罗马地区的居民都视统一为必然,他们不认为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保持着几个世纪以来的老样子。对于他们来说,查士丁尼西征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蛮族国家统治的地中海西部地区,查士丁尼也拥有广泛的支持者,可以指望得到大量的热心支持。在蛮族统治下的罗马贵族和僧侣,对于旧的时代记忆犹新,他们期待来自君士坦丁堡的解放。无论在汪达尔还是在西哥特,特别是东哥特的意大利,这些人定下奸计,进行各种阴谋活动,目的在于引起东罗马的武装干涉。

      当时拜占庭也有人对西征提出疑虑,但并不是反对西征的目的本身,而是怕西征没有把握取胜。拜占庭曾于465年出兵援助西罗马与北非的汪达尔作战。当时耗尽国家资财装备了一支拥有1113艘战舰的舰队,集结了号称几十万的陆军(据考证实有十万)。战役开始非常顺利,但后来拜占庭统帅华西里斯克错失良机,汪达尔国王真塞利克捕捉战机消灭了停泊在麦丘立海角的皇家舰队。耗费巨资的军事行动就这样可耻的失败了。在这次惨败之后,拜占庭国库空虚许久。

      当查士丁尼准备西征时,他的助手们回忆起60多年前的往事,对华西里斯克惨败记忆犹新的庭臣们表现出怀疑。但查士丁尼鼓舞了他们的信心。

    • 家园 【原创】五、一代杰出帝王

      查士丁尼一世(公元527—565年在位),于公元481年出生在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边界上的乌斯邱布镇——据维基百科,他的出生时间是公元482年,地点是今天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附近的小村庄。

      与维基百科不同,是因为俺的资料源于多年前浮云的考证,当时所用材料肯定是可靠的。可惜,年代久远,原来苦心收集的东东今天不知弄什么地方去了——我真没想到,这样多年后,我会重写查士丁尼。真是造化弄人。好在除了出生地点和时间,其它内容没有争议。

      查士丁尼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原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他被叔父查士丁收为养子后才改名查士丁尼。塞巴提乌斯这名字是一个标准的色雷斯名字,可以很轻松的认定查士丁尼的族裔。

      查士丁(公元518—527年在位)出身行伍,屡有军功,直升至军务长这一要职。518年,衰老的阿那斯塔希去逝,查士丁继承帝位。

      罗马帝国的传统,登上帝位的人,均有长期积累。查士丁在登基前,就已经是帝国名将。因此查士丁尼身为养子置身于拜占庭的名门贵胄之列,有机会受到良好的罗马式教育。从而接受了罗马的传统,抱着建立一统天下的理想:统一的罗马帝国,要受专制帝王的统治,以基督教的名义把全国人民联合起来。

      查士丁尼向查士丁显露出优秀的品质和操守,被叔父选为继承人。正如任爱杰老兄所说,罗马皇帝的传承的确不像中国那样父子相传,是在家族内部传递的,养父子,叔侄,舅甥都是可以的。这种传承,与中国的谪长子继承制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选拔性。不是说做了养子或有亲戚关系,就一定能登帝位。这至少避免了幼主登基和外戚内臣坐大。

      公元527年4月,查士丁尼获奥古斯都称号,与叔父共掌朝政。同年8月,查士丁尼继承帝位,史称查士丁尼一世。他是最后一位真正的罗马帝王,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最后一个讲拉丁语的皇帝。在他死后,罗马因素在拜占庭社会很快失去了曾经拥有的重要性。

      查士丁尼一世视统一罗马帝国原有疆域为己任。他自豪地在敕令中重新使用罗马纪年,一再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到最低程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做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查士丁尼反应了拜占庭和西部地区恢复罗马帝国的普遍愿望。这个代表性的最大特征,就是查士丁尼公开号召并坚持终身的“一个国家,一个法律,一个教会”。

      罗马东西方分裂的历史事实,不会因浓厚的统一传统和查士丁尼出色的个人奋斗而改变。他本人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稍大些的浪花。查士丁尼一生,致力于内政外交,四方征战。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做出超出历史允许的事,消除帝国沉疾,长久维持良好局面。

      查士丁尼晚年,拜占庭情况已经恶化。他病逝之后,国内经济拮据,夺取的西部领土逐渐丧失。帝国发生巨大的变化,希腊语日益成为居民的主要语言,当地居民罗马继承者的身份主要停留在其臣民称号——罗马上这三个字上。

      到七世纪中叶,也就是查士丁尼身后百年,这位一代雄主为之尽心全力奋斗的“罗马帝国”,实际上成为只剩下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的君主国了。

    • 家园 【原创】四、高举消灭异端的旗帜

      拜占庭国家和教会是非常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的,不叙述教会的历史就无法叙述国家的历史。查士丁尼西征同样有宗教背景:查士丁尼及其政权,属于正统基督教派。而他西征的目标,哥特、汪达尔等蛮族部落,属于著名异端阿里安派。查士丁尼西征,高举着消灭异端的旗帜,得到了教会及东西部基督教徒的广泛支持。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与统治东部行者的李锡尼联合发布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为合法宗教。君士坦丁从政治角度考虑,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对罗马的统一更有利。罗马帝国只有一个政府,一部法律,一切自由民只有一种公民身份,因此也应该只有一种宗教。此后,基督教在地中海世界深入人心,成为当地居民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基督教的统一与罗马帝国的统一息息相关。

      在基督教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信徒众多,成分复杂,社会地位悬殊,在教会内部逐渐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教派——正统派,及与其对立的各种派系。对立派系被正统教派统称为异端。4世纪前后,最有影响的异端是阿里安派。

      阿里安派得名于亚历山大里亚主教阿里乌斯,此派与正统派争论的焦点是教义中有关上帝与基督的属性问题。正统理论主张圣父、圣子与圣灵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同体,皆属神而非人,基督来到人间是“道成人身。”阿里安派否认基督的神性,认为基督在圣父之下,具有人性;他们还反对教会上层成为特权集团,反对这一集团拥有大量的土地、财富,得到一部分社会下层群众的拥护。

      公元325年,在皇帝君士坦丁的主持下,召开因会议地点得名为尼西亚大会的基督教大会,会议决定基督教必须遵守三位一体和基督与圣父同体的信条,斥责了拒绝这一信条的阿里安派。此后,在尼西亚大会上得势的正统派即称为正教,多数罗马帝国的皇帝包括后来的查士丁尼都奉正教。

      阿里安派失势后继续斗争并坚持传教,皇帝君士坦蒂乌(公元337—361年在位)登基后支持阿里安派,奉该派为正统。阿里安派的胜利是短暂的,380年,皇帝西奥多希厄斯宣布三位一体说在基督教教义中据统治地位,阿里安派彻底失败并从此处于异端地位,其背离官方正统神学思想的一切行为被视为犯罪。

      随着历史发展,罗马人与蛮族交往日多,民族大迁徙加速了这一过程。蛮族进入罗马境内,务农当兵成为联盟者,罗马商人深入蛮族境内。许多蛮族定居边境省份并接受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逐渐接触基督教。

      公元341年,献身于基督教传播工作的哥特人乌斐拉随同哥特使节来到罗马帝国,这一年属于君士坦蒂乌奉阿里安派为正统的时期。君士坦丁堡主教、阿里安派的尼科米迪亚的犹西比乌任命乌斐拉为主教。这是蛮族正式接受基督教的开始。

      西哥特人及其邻邦东哥特人、汪达尔人都在入侵罗马帝国之前,迅速地接受了阿里安派信仰。此事对历史影响极其深远。皈依异端,使哥特人、汪达尔人注定成为正统基督教徒的打击目标。相比之下,法兰克首领克洛维于公元496年,率领他的部落成为第一个皈依正统基督教的日耳曼部落,与原罗马帝国臣民友善相处,为查理曼帝国三百年后在西欧称霸奠定基础。

      拜占庭国家和教会是非常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的,不叙述教会的历史就无法叙述国家的历史。东罗马的皇帝们把正教宣布为国教,视阿里安派为仇敌,持坚决消灭的态度。查士丁尼西征时打着消灭异端的旗帜,宣称要把西部的正教信徒从阿里安派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他的态度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查士丁尼有一种强烈的文化指向感。他西征、卫教、建法,是在这种指向感支持下进行的。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以后,国家运作系统在东部得以保全,但在西部失了支撑帝国的原有体系。476年以后,西罗马惟一残余的全国性组织就是正教系统的基督教会。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在特定时期,可以远离政治经济军事的乱局而存在。教会是按帝国行政区划分教区的,每个主教管区相当于一个城市,教会组织在蛮族入侵中几乎没有改变,结果在日耳曼征服者建立的各王国中,教会组织保留了它的城市特性。做为教会基础的帝国灭亡后,教会得以保存。

      教会及其深入地中海每个角落的基层组织,都保持着巨大活力。正教教义在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对罗马帝国臣民有巨大影响。任何一个西方天主教徒(包括教皇在内),都坚信东方的教友不会把他们丢在蛮族手里不管,特别是除法兰克人外,绝大多数西部地区的蛮族是异端阿里安派。

      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 人,对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统治遇到的一个有力阻碍是:他们信奉阿里安派基督教,而当地的绝大多数居民是热心的正统派基督教徒。在意大利,哥特人占人口比例不超出10%,大部分人口是正教徒,他们以沉郁的仇恨心理,把哥特人的统治视为异端的统治。天主教僧侣和罗马贵族,孜孜不倦的把这种心理培养强大。特别是罗马贵族,他们住在由数以千计的奴隶和隶农围绕的设防庄园里,力图建立地方强权,对东哥特政府所加的束缚深为愤慨。

      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对正教信徒持友好合作态度。但罗马人始终宁愿要一位天主教的统治者而不是一位阿里安派,那怕这位阿里安派对待他们的宽容令人称赞。正教信徒广泛支持查士丁尼的西征,虽然后来证明西征的结果未必对他们有利。当拜占庭统帅贝利撒留获胜的消息传遍各地的时候,意大利居民自发地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在许多城市里,狂怒的民众屠杀哥特驻防军。

      • 家园 我来挑个小bug

        法兰克首领克洛维于公元496年,率领他的部落成为第一个皈合肥市正统基督教的日耳曼部落

        瑕不掩瑜,写的很精彩

        • 家园 已经改了。谢谢

          “皈合肥市”是“皈依”之误。

          俺把查里曼大帝的祖先给搬安徽来了:)

      • 家园 消灭异端邪教!不要说不同宗教,同教不同派也要剿灭!!!

        等到只剩下同教同派的,再按地域划分来,同教同派不同地域的也要剿灭;

        等到只剩下同教同派同地域的,再按血统构成来,同教同派同地域的血统构成不同的也要剿灭;

        等到只剩下同教同派同地域同血统的,再按政治倾向来,同教同派同地域同血统政治倾向不同的也要剿灭;

        等到只剩下同教同派同地域同血统同政治倾向的,再按性取向来,同教同派同地域同血统同政治倾向性取向不同的也要剿灭;

        等到只剩下同教同派同地域同血统同政治倾向同性取向的,再按……来,同教同派同地域同血统同政治倾向同性取向……不同的也要剿灭;

        ……

        ……

        ……

        且去剿灭先!只要弄到了女人和银两,猪皮大旗不成问题,总是找得到的……

    • 家园 斯巴达克思也是色雷斯人

      连环画上看来的。

      • 家园 承燕庐敕兄和史鉴兄引领,看了顾剑兄名篇

        我拜读了顾剑兄【原创】罗马英雄传系列之 中兴名将:贝利撒留和纳尔西斯

        俺入河也晚,好多河中名家名作没学习过呢

        顾剑兄说过,斯巴达克与查士丁尼朝第一名将贝利撒留是老乡:

        贝利撒留505年前后生于色雷斯的日尔曼尼亚城(Germania in Thrace) ,换句话说,跟斯巴达克是同乡。今天色雷斯地区属於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希腊。贝利撒留比6百年前的斯巴达克要幸运多了,在公元前100多年斯巴达克出生的时候,色雷斯是罗马的敌人,斯巴达克因罗马的征服而作了奴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