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来说说国共两党 -- 上古神兵

共:💬231 🌺803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来说说国共两党

    无论在天涯还是在西河,都能看见国共FANS对掐,具体情形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引用分析了。我只说说我知道的国共两党。

    我说的国共两党这个案例,共产党是我的祖父,国民党是他的哥哥。

    两个人是兄弟,(国共在大革命和抗战的时候可以算作兄弟吧)也都是各自阵营的基层干部,犯不着为了当宣传表率而污蔑对方;相反在各自得意的时候都帮助自己的骨肉兄弟度过难关。他们的故事我从小听到大,亲历者多人多次重复讲述而无太大出入,所以我认为,他们和家族其他人口中之言虚假的可能性不大。况且基层干部更贴近双方的基本群众,更能说明当时人民的想法。

    解释完这些,咱们言归正传,说说这两兄弟的事。

    我祖父在原籍曾是基督教徒,做过外国神父的厨师;后来42年从老家经青岛到东北,原因是他二哥(我叫二爷爷)参加八路军(估计是地方民兵)被汉奸告发出逃,正赶上日本人往东北移民。全家到东北,我爷爷曾经在黑龙江虎林给日本人作劳工,因为打了日本兵(不是觉悟高,而是被欺负急眼了),跑到辽宁投靠他大哥(就是下面要说的,我叫大爷爷),48年我家乡解放,49年入党。

    我大爷爷14岁离家出走,曾给张宗昌当过护兵(我奶奶说的,估计是卫队),在九江当过警长,后来到东北居然当上了日本宪兵队小队长(奇怪的汉奸,我不明白的是日本人怎么会让中国人给他们的宪兵当队长,有个可能是伪满的皇协军,但绝不是一般的伪军,因为据说军服是和日本人的一模一样的黄将校呢,解放时怕惹祸居然给埋了),临解放时还被要撤退的国民党封过草鸡少将师长(估计是什么反共救国军)的空头衔,60年代死在监狱里。

    背景介绍完了,我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评价国共两党的,这是我们家历史上的经典段子,名字叫“拆了楼房盖平房”。

    这个段子发生在刚解放,大爷爷还没被抓起来,因为日本投降后,他就作生意了,只和国民党保持组织上的联系,没带兵。他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我爷爷却已经在工厂里上了班,很快就进步了(也有代价,累出矽肺带结核),两个老人,4个兄弟的一大帮孩子,十几口子人一度要靠我爷爷一个人的收入。有一天,全家在一起吃饭,兄弟两个就为国共两党打起来了。起因据说是大爷爷先骂共党(因为他老人家无后,我怀疑后人回忆有偏向),说是共党影响了国民党搞建设(现在一些论坛上的观点一点都不新鲜),并打个比方说,共党是硬把国民党的大楼拆了,再给老百姓盖平房。我爷爷马上反驳,你那大楼就你们自己住,难道老百姓就该挨冻?大爷爷说,聪明有本事的就该先住好的(这话现在也很耳熟),没脑子的就该挨冻。我爷爷说,你倒是先住了,你兄弟和爹娘粘着什么光了?(这话说对一半,其实太爷爷是住在大爷爷家,而且还借小米给两个弟弟作小生意,所以才没饿死而且把孩子养大)还不是共产党来了,才不用担惊受怕,过上吃饱穿暖的太平日子。大爷爷说,对啊,共产党就只用你这样脑子里一根筋,只知道傻干活的。两个人说着说着,就把桌子掀翻,打起来了。

    这个段子,是爷爷生前唯一提到大爷爷的事,也是他对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但非常奇怪,我死活不愿入党的时候,老人家倒没批评过我),他对于哥哥的其他事情从不提及,我是他最喜欢的孙子,我不敢问,也就没人敢问。但据我父亲、我大伯父,我二爷爷,我奶奶这些亲历的人讲,大爷爷始终是不服气的,他除了“拆高建平”,还有另一个主要观点:他认为自己当汉奸是曲线救国(包括家),如果没有他,家里人活不下去,推而广之,没有投降的国民党代替日本人管着,中国人死的更多,这是他的论据是:解放后他被抓起来(他第一次入狱,反革命罪),但关了两年就放了出来,共产党没查出他在作宪兵队长期间有血债(杀人),罪名只是给日本人干事,“我这是打着日本人的旗号给中国人办事,有什么错?”。

    错肯定是有。我爷爷是解放后的劳动模范,但始终没有被重用,不知道是哥哥的缘故还是因为终究太老实不得而知;文革时,四爷爷被打成精神病,恐怕大爷爷的事也是有牵连的。

    老人们现在都不在了,现在论坛里争论的对错,对他们毫无意义了,但他们生前呢?

    从上面看,他们的想法,其实和我们差不了很多,也确实有各自的逻辑和论据在支持他们;但不同的是,他们在那个时候要经受严峻现实的考验,他们的想法马上就会产生后果,而我们是喝着茶水看着电脑屏幕自由心证。我们说错了,挨几块板砖,而他们错了,就可能付出一家老小的生命,或得到遗臭万年的骂名。

    从历史角度来看,是非最终还是人民判断的。共产党利用的这些“一根筋,光知道傻干活”的穷棒子恰恰是当时的大多数人,他们作出的选择是: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凭力气老老实实地干活吃饭,用我爷爷后来的一句话是,共产党来了,不仅是我干多少就拿多少,我是干了3个人的活(真是3个人的活,不然怎么是劳动模范,累吐血了),可共产党养了我一家(最多时11口),在旧社会,我同样起早干到天黑(摊煎饼卖),全家吃个半饱,却天天欠他(大爷爷)小米。

    人民就是凭着这么朴素直接的感觉投了共产党的票,把国民党赶到台湾了。让平房还没住上的老百姓去盖不属于自己的大楼,并用生命去保卫它,这是不现实的。

    历史没有如果当初谁不犯错误,甚至没有那个巧合,就会大不一样等等这样的假设。我个人有点历史宿命论,也许还中了马列史观的毒,所以我认为国民党的失败在那时是命中注定的,两党的政策已经决定了人民会站在哪边,最终胜利会站在哪边。至于某个人的行为或某个战役的胜败都是这个大趋势的一部分,只是对进程快慢的影响。

    最后对掐架的FANS们说两句。

    我认为,大家如果真的喜欢探讨这段历史,应该以一个公正的心态努力去探求历史事实的真相,而不是带着各自的立场去寻找支持自己的只言片语的证据。同样的事实在亲历者的口中叙述都是不同的,所以遇到证据更要用逻辑去分析,而不是用谁可信,谁更诚实来判断(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都有宣传需要,都要人为他们卖命)。

    大家都看过日本电影《罗生门》吧?

    关键词(Tags): #兄弟#国共#历史#是非#也谈国是通宝推:franky9,闯江湖,野草魂,本嘉明,老光,
    • 家园 让平房还没住上的老百姓去盖不属于自己的大楼,并用生命去保

      卫它,这是不现实的

      这话说得太好了

    • 家园 说明还是两面下注才靠得住

      说明还是两面下注才靠得住

    • 家园 问题在于资料的可信度

      现在基本没有足够的两边都承认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可以用。。。这个很要命

      • 家园 资料有的是,只是两边都有人顽固地视而不见。

        让这些私心杂念很重的人承认不符合他们观点的资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说要先“正心”。阿弥陀佛,怎么扯到这来了!

    • 家园 顶这句

      我认为,大家如果真的喜欢探讨这段历史,应该以一个公正的心态努力去探求历史事实的真相,而不是带着各自的立场去寻找支持自己的只言片语的证据。

    • 家园 我也来凑两句

      1,无所谓国共,谁上台都一样,只要是中国人上台,为中国办事。

      2,国共谁成谁败,核心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分配,这两个问题也是天下最根本的问题。生产搞得好,天下物质财富充足,分配搞得好,大家觉得公平。

      国民党,生产没搞好,国家经济没几年好的,随后天灾人祸根本就是一塌糊涂;分配搞得更糟,少数权贵吸血,多数百姓穷得没饭吃,最后不是被共产党赶下台,是被人民赶下台。

      共产党,毛时代,生产搞得不好,分配搞得好,所以大家都穷,但心里并不窝火,觉得挺公平,加上生产再不好也比国民党那时候强,所以幸福感还是有的。

      共产党,邓以后,生产搞得好,分配搞得不好,所以大家虽然过得越来越滋润,心里却是越来越窝火,不公平啊,所以对毛时代的社会公平很怀念,当然,谁也不想回到毛时代喝稀饭的。

      再往后,希望TG能把分配也搞好,俺对TG还是有信心的。

      • 家园 要是毛时代生产都没搞好

        那世界上就没有哪个时代的生产搞的好了。从49年那个被打得千疮百孔的中国到邓上台后那个可以为他的改革开放提供基础工业支持的中国,其中付出的艰辛,汗水和鲜血结果只抵得一句“生产搞的不好”。为祖国献出了青春的那代人听后不知会作何感想。不值。

        • 家园 前几年搞好了的.

          可惜不能善始善终.乱搞了10年差点把老本钱都折进去.

          • 家园 1975年美国国会研究报告: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

            http://wyrnjia.blog.163.com/blog/static/551808082009931101014743/

            1975年美国国会研究报告: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默认分类 2009-10-31 22:10:14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975年美国国会研究报告: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

              【本刊讯】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今年七月间发表一份题为《对中国经济的重新估计》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分五章,七三七页。报告前附有该委员会行政负责人斯塔克写给该委员会主席休·汉弗莱的信,汉弗莱提交报告时写给该委员会的信和国会研究处高级专家哈特写的一篇报告概要。斯塔克在信中说,报告“将有助于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安排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时,看清面前的各种选择办法”。

              现将汉弗莱的信和哈特写的概要,摘载如下:

              汉弗莱的信

              随信附上的是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真实而具分析性的研究报告,供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和有兴趣的公众使用。这是一份征集文件的汇编。

              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关系到世界稳定的一个既难以捉摸又具有潜力的因素。中国的经济情况当然是人们首先关切的问题,我们显然迫切需要了解这问题。本汇编涉及中国经济的各个重要方面。对于本委员会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将提供一本宝贵的原始材料。

              在美国撤出越南和柬埔寨之后,我们来考察一下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的各个方面,是非常适时的。这样一种考察在指导国会在制订对外政策方面发挥新的、更为知情的作用,也许是有益的。我们当中许多人有幸不久前曾到中国去旅行,亲自看见了人民,并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这本综合材料将加深对那些印象的了解。

              我们以前发表的材料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提供了真实的基础。我们希望这本材料将不仅为以前的努力补充了新的材料,而且提供了当前的重新估计。

              哈特写的概要

              经济政策和经济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都是很重要的。中国领导人在经济方面所优先考虑的问题已由一九七五年一月关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程的公开报道以及在那次大会上宣布的新宪法所表明。目前在执行的第四个五年计划(一九七一——七五年)在完成指标和满足优先考虑的需要方面看来是相当成功的。最近取得的这个成就,部分地反映了现在的气氛比早先的文化革命(一九六六——六九年)和大跃进(一九五八——六一年)期间破坏性的环境较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中国还以审慎的方式让它的经济同西方建立了商业和技术关系。政治上的正常化和从先进工业国进口的需要增加,使得有可能并且鼓励中国把经济孤立和自给自足的政策进行这样一次改变。

              这本书是继早些时候出版的两本关于中国经济的纲要《大陆中国的经济概貌》(一九六七年)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估计》(一九七二年)之后出版的。这本书更新和补充了前两本书的内容。本书有二十八名撰稿人,数目比一九七二年出版的那一本书的撰稿人增加一倍以上。参加写稿的人代表美国、加拿大和瑞典的学术机构、美国政府各部门和各研究机构。

              这本纲要共分五个部分:政策估计和执行情况,城市和工业发展情况,农村和农业发展情况,国防经济和商业关系。在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一些答案的要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是否已经安定得进入了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过程?

              当前的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仅次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一九五三——五七年)。虽然对最近的完成情况不应作出机械的估计,但是在正规化计划工作过程下的未来前景看来应当使中国领导人感到鼓舞:

              “除了政  治动 乱之外,今后二十五年里对中国经济的主要挑战将是,把比较复杂的产品组合适应于它的制度,保持没有经历过民族耻辱和个人耻辱的一代人苦干和牺牲的精神,并且在进行普遍教育和提高技术的时代里保持对消费的限制。”(阿什布鲁克)

              此外,尽管大跃进和文化革命政策过去对中国的经济情况起了破坏性的作用,政治动乱可能不会严重地影响长期的经济情况:

              “最后,正如任何观察中国过去二十五年经历的人现在必然知道的,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消极地接受他们的决策所带来的出乎意料的、或意料之中但被低估的经济后果。一种政策造成不可取的或不能接受的后果后,很快就会制订新的政策来纠正这些后果;中国领导人显得他们非常愿意并且能够在他们的意识形态前提的基本范围内进行试验,并且以相当大的独创性进行革新以对付或消除他们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可取的后果。”(德恩伯格)

              通过交流多同中国进行接触、多透露些经济资料以及情报变得可靠些,这样是否能使我们对中国的经济情况作出较正确的估计?

              “总的来说,中国的统计从它的可得性、可靠性和有用性来看是充满了问题和困难的。

              一九七○年以来,中国逐步恢复向外透露一些统计数字,使有可能进行新的研究。可以肯定,中国的统计数字中,特别是近年来公布的统计数字中,是有许多缺陷和圈套的。但是人们根据中国到现在为止已经公布的统计数字,进行耐心、谨慎和机智的工作,还是能够作出一些有意义的估计的。”(陈南伦)

              西方专业人员对中国人口进行的估计彼此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联合国为一九七五年作出的最权威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人口根据假设可能不到八亿三千万人,而根据美国商务部国外人口统计分析处的估计,中国人口在九亿三千万人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就关心它的环境是不是为时过早?

              “看来中国由于明智加上‘运气’,将不会遭遇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工业国所遭遇的那种环境恶化的情况。

              中国一直很明智,因为很早以前毛泽东就认识到,要在长期中使经济发展获得成功,就需要保护人民不致受到环境的危害,也需要保护环境不致遭到毫无控制的滥用。毛坚信人民身体方面的基本需要——良好的卫生、清洁的水和足够的粮食——是实现国家其他一切目标的先决条件,因此,很早就采取了改善环境卫生和健康情况,并且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政策。只有在这些需要大部分满足之后,对环境的关注才能转到一些起源于工业污染的虽然很重要但不是那么迫切的问题上去。

              中国有‘运气’,因为它的五分之四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那里人口密度低和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因此环境问题比较容易处理。中国有‘运气’,因为它并没有对环境那么有害的富裕的经济,而只有俭朴的经济。在俭朴的经济中,‘不要浪费’的道德推行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它必然成为社会固有的东西。”(奥林斯)

              中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在最近的将来发展速度是否会慢下来?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四年,中国的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三。五十年代的经历同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经历是相当不同的。一九四九——一九五○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二,而一九六○——一九七四年期间平均每年只增长百分之六。

              尽管存在着积累起来的结构上的问题和一九七四年的情况不佳,在七十年代剩下的几年里,工业生产应该可以恢复到最近的这一增长趋势,即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

              周恩来特别指出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一九七六——一九八○年)对于中国在本世纪末取得‘前列’地位是关键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的经济问题是使粮食生产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人口的增长率。中国在促进节育和提高农业产量方面取得成功的程度,将是决定工业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将影响——比方说——可以省下来用以扩大和革新重工业的投资数量。”(菲尔德)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否已能自给自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不会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的一个重要生产国和输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迅速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供应国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地理政治上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输出国是最近的事。在一九四九年以前,中国的石油产量是微不足道的。新政府在石油工业方面作出了广泛的勘探和开发的努力,这是它加强工业力量和减少对外国资源供应依赖性的这一总计划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能够不再依赖外国石油,保证中国经济现代化可以得到充足的石油供应,并且使北京能够从一九七三年起出口数量相当大的石油。

              突出之点如下:

              中国在一九七四年生产六千五百万吨原油,是居于印度尼西亚之后的世界第十三位产油国。

              据保守的估计,探明的蕴藏量估计为十一亿公吨。

              探明的蕴藏量加上可能的蕴藏量估计有五十九亿吨,极有可能达到七十六亿吨。近海蕴藏量将使上述估计数字有很大的增加。

              当前的勘探工作集中在现有的油田和渤海湾。至少有三艘自升式钻井船和也许一艘半潜式钻井船在渤海湾工作。

              原油的出口在一九七四年增加到四百万吨以上,在一九七五年应能超过八百万吨,这将使中国获得七亿多美元。

              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在世界上占第五位。一九七四年的产量为大约六百亿立方米,其中五百二十亿立方米是四川省生产的。

              自从一九七四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铺设了几乎长达二千公里的新油管——这主要是便于石油的出口;还在海港、装卸设施和油船方面大量投资。

              到一九八○年,中国每年应该能够生产两亿吨以上的原油,其中约五千万吨可以出口。

              北京不会允许外国人广泛参与它的石油资源开发工作,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同外界的交道将限于直接购买设备、技术和劳务。”(威廉斯)

              “一些日本人士预料,到一九七八年,对日本的石油出口数量将从现在的大约五百万公吨增加到二千五百万公吨。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出口达到一些日本人士预言的水平,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年头中获得下述这么多的收入(按每桶十二点八五美元计算):一九七八年——四十亿美元(四千五百万公吨);一九八五年——九十亿美元(一亿公吨);一九八八年——一百二十亿美元(一亿三千五百万公吨)。

              到一九九○年,中国可能同沙特阿拉伯、伊朗、美国、苏联并列为五大石油生产国,如果它的产量能够超过日本人所估计的四亿五千万公吨的话。”(金)

              中国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是否可以同其他工业国的类似部门相比?

              “在头二十五年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发展它的主要钢铁工业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粗钢的年产量现在是二千五百万公吨左右,这使中国的钢产量在世界上占第六位。

              中国具有建立大得多的钢铁工业的潜力。妨碍发展的是这三个因素:

              中国国内铁矿砂和煤的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是质量低,必须加以特别处理。

              当苏联技术人员在一九六○年撤退的时候,中国人尚未训练一支能完全挑起担子的劳动队伍。

              整个经济缺乏资金,因此钢铁业出现不平衡现象。

              中国人正在设法纠正这些缺陷,主要是通过进口现代化的资本设备。最近几年中国购买了一些采矿和处理矿砂的设备和大型的轧钢设备。

              这些设备的安装需要几年工夫。与此同时,对钢产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因此,由于产量增加的速度不会很快,目前的不平衡状态大概将持续到七十年代末。

              在一九八○年以后,工业领域里的进展将取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生产那些所需的机械和设备的能力提高得多快,同时也将取决于它愿意在多大程度上把大量的外汇用来购买制钢设备和技术。”(尤萨克和伊根)

              在基本金属方面,中国对日本的依靠很大。

              “一九六八年以来,日本每年出口一百多万吨钢铁,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主顾(最大主顾是美国)。日本在一九七二年出口了一百四十万吨钢。钢铁占日本对中国的总出口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它是最大的一个出口项目。因此,中国是日本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的和稳定的市场。”(金)

              建设部门的组织和工作如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资本形成作出贡献?

              “中国当前的建设活动反映了一九七二年底和一九七三年对投资的轻重缓急次序进行修正的情况。根据这个修正的次序,北京试图弥补工农业方面的缺陷。现在建设活动的重点是建造支援农业的工业项目,加强发电能力,改进港口和码头设施,使原料工业(采矿业)有基本的改进。一九七三年,中国同日本、美国和西欧国家签订购买价值十二亿美元的整套工厂设备的合同——主要是化肥厂和人造纤维厂。一九七四年,购买的整套工厂设备约值九亿美元,主要是将设在武汉的轧钢厂(五亿多美元)。

              今后两年到五年内建设活动的重点将是生产化学产品、原料和电力的工业。这个活动将包括建立现在已签订合同购买的许多进口的工厂。采矿工业的建设将优先考虑露天采矿。在露天采矿技术方面中国有许多地方要向西方学习。在国际港口上建造大型的新设备将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展而加速。钢铁工业将在建设中继续占最优先的地位,而且主要重点将放在生产成品钢的能力方面。石油工业正在加速本来已经很快的步伐。在今后几年的发展中,敷设油管和开发渤海湾的浅水矿藏的工作将占主要地位。”(麦克法兰)

              农业产量的增长有什么限制?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中国人是否也能够使他们的人民丰衣足食?

              尽管农业受到很大的重视和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农业情况仍然是经济上的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改善农业情况的问题究竟能解决得多好,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北京已保证能满足中期的谷物需要,并且为了长期解决农业问题已在投资的轻重缓急次序方面作了必要的大规模的调整。

              进口总共十三个大化肥厂的整套设备以提供一级肥料和人造纤维厂的整套设备以补充天然纤维的供应。

              这些化肥厂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当这些工厂中的最后一座在一九七八年或一九七九年投产时,中国的氮肥供应将达到八百万吨,比目前的供应量增加一倍。氮肥的大量增加显然将对农业起很大的刺激作用,虽然实际收益大概会是很低的,至少在开头的时候是这样,因为化肥增加的程度将超过高产所需要的下列补充条件提高的程度——对水的有效控制;产量非常高的种籽;磷肥和钾肥;农业化学品等等。尽管如此,到一九八○年谷物产量可能增加到大约三亿吨。北京利用它的有限的科学能力来达到实际的短期目的(如简单的选种和杂交)而不是进行基本的、深入的研究工作(如复杂的品种的发展)可能证明是妨碍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进展的最严重的障碍。

              在七十年代剩下的几年里,中国将继续依靠进口来满足消费需要,在收成低于正常年景时更是这样。此外,中国人口的增加也会导致国内对粮食和纤维的需要量的增加。尽管有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七十年代末期以前也许还不能在谷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方面做到自给自足。”(埃里斯曼)

              “中国农业在今后十年中将不得不面对的一些问题同其他欠发达国家将面对的问题有明显的不同。中国农业并不存在明显的和严重的低效率的情况。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只要农村里的人了解克服低效率的必要性,或者举办能够教他们新方法的业余教育,那就可以迅速克服。十多年来,中国建立在公社制度基础上的业余教育看来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六十年代初,那里有大量的没有采用的新技术等待着政府采取行动以供应必需的资金,今天已不存在那样的新技术没有采用的现象。问题就在这里。

              一九四九年以来,中国农业产量的增加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我们有理由认为,将来的增产需要作出更大的、并且和过去不同的努力。将来的扩展不仅仅是再挖些管井或多施些肥的问题,虽然这两者都是有帮助的。在中国的基本农业科学方面和充分利用中国北部河流灌溉潜力方面需要来一个新的突破。

              ……很清楚,中国在六十年代把农业列为优先项目的这一转变既是实在的,也是大规模的。

              但是,尽管投入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农业产量并没有很大的跃进。农业生产是上升了,但是,就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四年整个时期来说,农业生产增长率仅仅稍高于人口增长率。

              农业增长率没有提高得更快的主要原因看来只是由于中国试图在基本上不利的情况下取得农业大增产。

              在耕地面积非耗费巨资不能再扩大,投入的肥料、水和劳动力已经高度使用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同样的肥料、水和劳动力所得到的收益将不会很高。

              至于将来,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的农业产量将继续增长,尽管眼前看不出会有什么重大突破。但是,为了取得这样的继续增长,中国农业政策的重点作一些调整很可能是必要的。中国北部河流的淤泥问题必须解决。中国对基本科学的研究工作的质量也必须大大提高。看来中国完全有能力进行这些变革,而且看来中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些变革大概是会付诸实施的。中国太大了,因此不能效法日本或欧洲而越来越依靠进口来满足它的粮食需要。”(珀金斯)

              估计中国军事力量发展和使用武力的情况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政策有什么了解?

              “……对中国战略政策作出的专业性判断的根据一直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维持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和如何使用这些军事力量。从这一估计中得出的一些主要结论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要目的一直是取得充分的具体安全。现在和将来的要求主要是准备对付苏联地面上的大举入侵,并且避免他们的工业和运输系统遭到越南战争中那样的破坏。

              (2)第二个战略政策目的是再次坚持中国对诸如帕拉塞尔群岛(即我西沙群岛——本刊注)、台湾和其他边界地区等据认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地区拥有领土主权。在领土问题上以军事行动进行有控制的联系是中国一九五○——一九五三年在朝鲜,一九六二年在印度边界问题上的行为的特点。

              (3)第三个政策是扩大中国的势力和影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把它认为并不构成威胁的那些邻国主要看成是缓冲地带而不看成是目标。从长远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可能希望跟美国和苏联具有平等地位坐在谈判桌边。但是,对于取得这个亚洲和世界强国地位的问题,中国看来是抱耐心和现实的态度的。”(弗雷泽)

              自从签署上海公报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有哪些妨碍这种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障碍?

              “从数量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尽管幅员广大,但不是一个主要的贸易国家。中国的出口从来没有超过世界出口的百分之二。中国贸易总额约等于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从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贸易额来看,中国平均每人约为十四美元,它属于世界大国中最低者之列。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贸易额很低,但是对外贸易是它为了追求它全面的政治和经济目的所使用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由于对外贸易是在中国的控制经济范围内由国家垄断的,它已经成为中国把自己变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国的发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成分。”(陈)

              “一九七○年还不存在的(美中)贸易,到一九七三年增加到八亿零五百一十万美元,一九七四年增加到九亿三千三百八十万美元。中美贸易关系恢复了一定程度的正常化。但是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显然还阻碍着贸易关系取得进一步的重大发展。

              如果被冻结的中国资产的问题和美国私营企业提出的财产权要求的问题得到解决,那将为贸易关系的进一步正常化扫清道路。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进行直接的海运和直接的空运联系,因为这会有这样的危险:挂本国旗帜的船只和飞机会被对方扣押起来以使上述的要求得到满足。目前不能建立直接的银行业务,也不能互相在对方举办展览会。

              另一个重大的商业问题牵涉到美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最惠国非歧视性关税待遇的问题。

              今后几年中国向美国的出口将会继续增长。增长的速度将取决于美国的经济情况,取决于中国对这个市场的理解和是否愿意适应这个市场的需求,也取决于中国国内是否能够提供美国所需的必要数量和质量的商品。

              向美国出口石油看来不成为一个因素,虽然美国拥有的石油公司可能购买中国石油然后在东亚销售。

              中国对美贸易的逆差一九七五年将大大减少,大概减少到五千万美元。这种逆差可能会持续下去。今后逆差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的多少。”(克拉克和艾弗里)

              中国人是如何理解他们对外国技术的需求的?中国人在传播从西方得来的技术方面效果怎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二十五年来在接受外国技术方面有几次很大的转变,一忽儿热情接受,一忽儿又坚决拒绝。

              一九七○年以来,中国的领导人再一次转而向外国大规模购进资本设备和知识。他们购买了大量的成套工厂设备和联合企业的工业设备以增加基本工业的产量,主要是冶金、石油化工和能源方面,因此,近年来的机器进口比以往任何时期增加得快。

              虽然如此,他们继续强调自力更生。他们这样做至少是为了下列三个目的:

              (1)把中国在战略上和财政上对外国的依赖减少到最低限度;

              (2)创造有自信心的‘毛泽东主义新人’,并且防止沾染外国影响;

              (3)动员国内履行节约以节省为数很少的外汇和国家在投资方面的开支。

              根据这些条件实行自力更生已使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技术和经济方面对外部世界的依靠。

              中国现在自己生产的机器和设备的数量很大,因此进口的技术只占它全部技术增长的一小部分(也许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

              但是在质量方面,技术进口仍旧是发展中国工业生产系统中比较先进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海曼)

              中国同第三世界的经济关系的规模、效果和负担有多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一九七○年重新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并且重新决心要表明自己是一个世界大国。它谋求充当第三世界的负责的发言人以使它的地位取得国际上更广泛的承认。中国在充当新的领导角色时,不再强调它以前采取的关于促进激烈变革、推翻现有政府的直接行动政策。因此,作为对欠发达国家的政策的工具,经济和军事援助以及贸易的重要性增加了。北京在加强它在欠发达国家中的地位的同时,还设法削弱苏联和西方在第三世界中的影响。

              在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四年这五年中,中国把它向欠发达国家承担的经济援助义务增加了二十四亿美元,比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九年这十四年中提供的十一亿美元增加了一倍多。七十年代里提供的援助中近三分之二是给非洲的。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援助工程项目是即将完成的坦赞铁路。从一九七○年起,北京平均每年为这条铁路投入将近一亿美元的资金。

              中国同欠发达国家的关系重新活跃起来也表现在军事援助的增加方面。在过去五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三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过去总共只提供了二亿五千万美元。中国向欠发达国家提供的军事援助中约有四分之三是给巴基斯坦的。

              至于贸易,欠发达国家成了中国大米、钢铁和纺织品的巨大市场,也是供应橡胶、棉花和有色金属的重要来源。此外,东亚的欠发达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硬通货的主要来源。中国在一九七四年向欠发达国家的出口约为十四亿美元,进口为九亿美元。”(福格蒂)

              前景和问题

              基于下列几个原因,这个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的文集对美国的决策人、学者和一般公众可能很有用:

              1、在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和解以后,政治、商业、社会及其他关系一直在增加。商业关系的扩大是由于对西方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包括用以增加农业产量的现代化肥厂整套设备。石油收益的增加以及对信贷和西方市场的其他方面采取的比较灵活的态度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广泛的商业联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领导人已经把改善经济情况放在优先地位。尽管节制生育可能取得进展,在今后的中国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幽灵仍然笼罩着中国的未来。从西方进口谷物和获得农业技术的转让,虽然在短期内有些帮助,但并没有解除中国农业肩负的维持人民生活的沉重长期的负担。

              3、公布经济资料的情况有了程度不大但是重要的改进,从交流中凭经验可以得到的证据,以及更多地注意准确的报道,这样都有助于西方分析家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情况作出估计。

              要把经济情况中的长期趋势的因素同周期性的或易变的因素区别开来是困难的。但是,在执政二十五年后这一点似乎是清楚的:中国领导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能与超级大国处于平等地位、并且充分满足其公民需要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工业国。但是在中国当前的发展中,不存在要在一个规定的很短时期内赶上和超过其他国家的那种斯大林式的紧迫做法——这曾经是他们在大跃进中提出的一个目标。

              在这个要为超级大国地位奠定经济基础的长期目标背后,看来有一些不时使国家建设的短期进展受影响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政策。其中有些政策在今后几年中可能有很大重要性,并且影响经济情况。

              在连续进行的每次经济估计中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已经为满足中国领导人的国内目标、同时也为满足中国领导人的主要国际目标的要求奠定了比较巩固的基础。尽管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今后也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我们都不应设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无法满足它的优先的经济需要。

              原载《参考消息》,出版日期:1975.11.17~1975.11.19

            相关链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0/200905/86812.html

            PDF下载:

            上册:

            下册: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文章录入:风景之中的人 责任编辑:shijian “最后,正如任何观察中国过去二十五年经历的人现在必然知道的,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消极地接受他们的决策所带来的出乎意料的、或意料之中但被低估的经济后果。一种政策造成不可取的或不能接受的后果后,很快就会制订新的政策来纠正这些后果;中国领导人显得他们非常愿意并且能够在他们的意识形态前提的基本范围内进行试验,并且以相当大的独创性进行革新以对付或消除他们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可取的后果。”(德恩伯格)

            这说明,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并没有像现在被右派所指责的那样僵化地固步自封!

            2009-10-31 20:18:323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版权:乌有之乡 站长QQ:706959304 网站:010-62760856-22 | 书店:010-62760856-11/0

            经理手机:13910426398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54070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1101081545号

          • 家园 转向西方和决定搞四三方案是七二年,邓复出是七三

            有人显然也很少看批文革的资料,看了也不上心,前些天在天涯,有人贴了个专家写的批文革的贴,漏洞百出.

            文革所谓经济不好的一大罪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怎么不合理哪?工业比重增加,并在发展中有破坏环境的情况,.

            基本是瞪眼说瞎话的产物,发展工业增加其在经济中的比重,并把生态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当作不可避免的代价,不是一直在作的么?前面作就是错的,后面一样作,就是成绩.

            还有一个搞笑的是,有些资料把人均粮食少(一般不谈同期人口增加),和在农产中粮食生产比副食生产更受重视,作为文革经济不好的理由,一起批.

            作为农业方面不合理的罪状,而其中的前后矛盾,一点都不在乎,

            喜欢谈文革,那就先多看看批文革的资料,看时再顺便用点脑子.

            另外还有一个搞笑的是上山下乡,上山下乡,事先说的就是叫知青去农村搞农业建设,结果叫他们去了,也是在搞农业建设,可搞建设是好事阿,所以就要花大力气,把上山下乡,论证成刻意迫害,以证明,虽然说的是叫他们在农村建设,做的也是在农村建设,但真相是毛泽东要迫害这些人,当然这个思维过程是他们替毛作的,虽然当年的宣传也好,实际工作也好,都摆在那里,但真相一定是他们认为的那样,你不认他想象的真相,认客观摆在那里的东西,就是坏人.或被洗脑了.

            说个有趣的事,当年文革完,号称是家家吃螃蟹大庆,都是三公一母.

              

              

              说来有趣,不过有没有人想过,当时中国十亿人,上亿的家庭,

              

              

              那来的那么多螃蟹?

              

              

              

              还一定要三公一母,要知道这种东西,一向是母的多,公的相对少,专按这个比例,就更难搞了.

              

              

              吃螃蟹的肯定有,不过,其码不会比当时的螃蟹更多.

              

              

              至于当年有多少螃蟹,

              

              

              那位对当年水产产量有了解的,给普及一下.

              

            有关票的问题,请参考在生产过程同时,人口的增加.

              

              是人口增涨,超过生产增长,造成的物资虽然增加,但却越来越紧张.

              

              

              有关计生问题,也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解决的,最简单来说,

              

              

              你用套,要有相应的橡胶工业,用药,要有相应的药业,这都是要一步步建的.

              

              

              想想吧,一亿对夫妻,一周如三次,一年所需的计生用品,超过一千亿份.

              

              

              当时中国不止一亿对夫妻,

              

              

              但橡胶和药业,要保证一年几千亿用量,可不是发展个三年两年就能行的.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 回复日期:2010-06-01 15:11:36 

                

                

                

                毛计划的肯定和邓不一样,这是肯定的,但说毛不打算开放的人,数学一定不及格.

                

                

                因为他不知道,1972是排在1976前面的.

              

              

              

              作者:大三元字一色 回复日期:2010-06-01 18:04:43 

                早在70年代初就有投入巨资的“四三方案”了,不过这些项目投入产出比较慢,恰好邓上台后开始大规模产生收益,于是功劳都归邓了。

                

                比如【引进的四个大型化纤厂198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就宣布取消使用了长达30年的布票,敞开供应纺织品。引进设备建成南京烷苯基厂后,用石油生产肥皂、洗衣粉,能够满足全国市场的需要,取消了凭证供应】

                

                实际上设备是毛时代投资建设的,但产出的效果,取消布票、肥皂票的功劳是邓的

              

          • 家园 你显然不知道四三方案

            http://www.ceco.cc/articleinfo/detail_cn_38_256_6951.html

            156项重点工程列表

             156项工程企业现状

            http://mememevvv.blog.163.com/blog/static/24821352010122111431988/

            [转载]“四三方案”引进的26个成套设备项目

            好好看看,这两个列表吧,这比文人的顾左右而言他,东绕西绕的瞎扯,有说服力多了.

            建国初的情况是,西方技术比较好且全,但他们从不作亏本买卖,也不轻易帮人,特别是有大国潜质的.

            苏东重工和军工比较强,虽然不是最高端的,但全,且相对等级虽不是最高,也可算高端.

            不过说实在的,斯大林也不是个爱作亏本买卖的人,且对中国说实在的,是不大看的上的,并不觉的比其它小弟有什么特别的.

            朝鲜一战,叫世界看到了中国的份量,这份量是用血换来的,而不是那个文人的口水,清朝到民国,会喷口水的文人从不缺,从来没换来过这份份量.

            这一百五十六个项目,为中国打下了基本的重工和军工的底子,但苏轻工弱,是一贯的.

            所以靠这些东西,中国虽然大发展,但民生方面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人口在和平环境下大增涨,人均情况更是增加不大,事实上为了保证基层,特别是在人口增涨中占主力的基层民众的生存,还把原本生活相对高的人,的生活质量也高度压缩了.

            这也是为什么所谓JY普遍骂毛,同时基层生活也并不特别好的原因.

            当然,除了固有资源与人的矛盾外,持政操作中,因失误造成的浪费,也是存在的,这也是现在右派主要拿来攻的位置.

            七二年转西后,

            中国从西方引进的,主要就是对应苏不足的轻工,也就是民生产品.

            不过建成周期较长,所以,毛布下了局,但并没看到结果的那一天.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859877

            邓小平在中越边境作战情况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美国结成统一战线,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毛主席的战略就是建立这一条战线,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一条线,这就把美国放在统一战线里边,这是毛主席制定的,不是新提出来的。

            作者:断臂残刀疲败兵 回复日期:2010-06-01 15:11:36 

                

                

                

                毛计划的肯定和邓不一样,这是肯定的,但说毛不打算开放的人,数学一定不及格.

                

                

                因为他不知道,1972是排在1976前面的.

              

              

              

              作者:大三元字一色 回复日期:2010-06-01 18:04:43 

                早在70年代初就有投入巨资的“四三方案”了,不过这些项目投入产出比较慢,恰好邓上台后开始大规模产生收益,于是功劳都归邓了。

                

                比如【引进的四个大型化纤厂1982年全部建成投产后,中国从1984年起就宣布取消使用了长达30年的布票,敞开供应纺织品。引进设备建成南京烷苯基厂后,用石油生产肥皂、洗衣粉,能够满足全国市场的需要,取消了凭证供应】

                

                实际上设备是毛时代投资建设的,但产出的效果,取消布票、肥皂票的功劳是邓的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TopicID=3297959&BoardID=9

            “公公知识分子”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8972.shtml

            ]“文革”后领导人出国考察受到刺激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8985.shtml

            1976年的低级稳定:“文革”末年的经济生活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18850.shtml

            公有制是道德溃败之源

            中国的底子是苏援的一百五十六项军重工,当然苏原也不想援那么多,你看斯老大,那点象慈善家.

            问题是,朝战之前可以不上心(斯也确实不太上心),朝战之后就不同了,

            刚入行就出这么大力,如果苏不给中国其码与其它各国相当的支援,那就是奖罚不明,

            作老大的给刚入道就出了大力的兄弟,没什么奖励,

            那以后视会主义阵营的诸兄弟,谁还肯为老大出力?

            而且中国脱苏转西的核心资本是大庆,此前中国石油自给才百分之四十,又没什么钱,非工业情况下可出口的,特别是出口给西方国家换美元的东西也不多.

            五九年大庆开出工业油流,六零年以后用三年时间基本探明储量,发现不但够自给,还大大有余,六五年正式实现全面自给,此后年年增加产量.

            中苏交恶不早不晚就出在那会,你想那能是偶然的么.

            七二年中国转向美,大量出口石油,用石油赚的钱向西方买石化工业,再发展化肥和化纤.

            到八十年代全部完成.

            这才实现了,粮布配给.

            中国也是没办法,苏自己的粮布生产都有问题,粮食时不时还不够,要向西方买,他们砣大,可出口的东西也多的多,有时还出卖几个中东小兄弟,一来有作交易的空间,二来西方不敢不卖.

            中国油不能自给前,毛再厉害,也不敢和苏全断,但一旦大庆的油有了保障,

            有机会解决国内粮布生产问题,

            他要是不反水,那是对的起苏了,但就对不起中国了.

            苏也没太多选择,不援中国,这个老大不好当,而且在大庆完成堪探之前,谁也不知道,中国的石油能够自给之外还有余,没这个前题,中国也不可能脱苏转西.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63&Page=1&TopicID=3325998

            相关讨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eF9Fr7oiyc/

            郎咸平上海宝钢内部讲座关于毛泽东部分

            http://news.sohu.com/20100416/n271562139.shtml

            白宫形象顾问助阵英国大选 称自己是毛泽东粉丝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859877

            邓小平在中越边境作战情况报告会上的讲话

            同美国结成统一战线,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毛主席的战略就是建立这一条战线,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一条线,这就把美国放在统一战线里边,这是毛主席制定的,不是新提出来的。

          • 家园 差点把老本钱都折进去?

            这个抛开主流媒体给你的印象,看看自己周边属实吗?

            老本都差点折光了,一改开,老本不仅都回来了,还凭空翻番了?

            记得当初的“类似”经典案例:产销不对路,负债累累,已经资不抵债了。于是乎破产,贱卖。媒体云,作孽啊,几年瞎折腾把几十年的老本败光了。可一转眼,人还是那些人,厂还是那个厂,只是主人变佣人,一切就都好了。媒体云,新主人真乃豪杰,挽救了。。。。芭啦芭啦。

            广大p民就只能相信新主人力挽狂澜,从崩溃的边缘,在一片废墟中创新了强大富裕的新世界。

      • 家园 这个要赞,

        同感。只是我总结不出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