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工业控制的人机界面设计(上) -- 晨枫

共:💬86 🌺1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工业控制的人机界面设计(上)

    答应四一的,欠债好久了,该坏债了。

    ===========================

    计算机的出现导致了工业控制的一场革命。在此之前,电子单元仪表只能通过接线变化来构建稍微复杂一点的控制系统,气动单元仪表就更麻烦了,简单的计算就需要相当复杂的搭建,所以串级、前馈、比例、分程、选择性控制(请参见《自动控制的故事》)都成了“先进控制”。另一方面,传统电子单元仪表安装在竖立的仪表板上,一个回路一个鸽子笼。一个操作工照看十几个回路,再多就看不过来了,距离太远。随着工厂规模越来越大,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仪表板已经不适合需要,几十米长的仪表板需要很多操作工照看不说,没有一个操作工可以对全局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于是,在常规的仪表板上方,开始加装一个标示整个工厂流程的象形显示板,用图形表示简化的工艺流程,在关键设备上有警告灯标示,表明设备的运行概况或对关键参数报警。由于所有人都能看见这块显示板,所有人都了解重要设备的状态。

    工业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的集成度也越来越高,强烈要求集中控制,可以对复杂过程的控制变量作统筹安排。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操作工反而碍事,操作工与操作工之间的交流费时,容易出错,越来越长的仪表板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控制的需要。计算机的出现不仅在控制算法和数学模型计算的实现上提供了空前的灵活性,而且对工业控制的显示也是一场革命。同一个显示屏可以调用不同的控制回路信息,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显示传统上为了节约占地而不在仪表板上显示得非常细节的信息。不再需要传统仪表板上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也解放了仪表板背后的成排的仪表柜,只要现场仪表(变送器/传感器、阀门、马达控制)的线拉进了控制室,增减回路也不再是大动干戈的事情。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作为集中显示装置使用的,在控制技术上只是PID加串级、前馈纸类的所谓“先进过程控制”,并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学控制计算的能力。一夜之间,仪表板不需要了,由几个显示屏取而代之。

    显示屏可以不止一个。过去显示屏的数量受到成本限制,现在21英寸的LCD显示屏才几百刀,对于工厂的建设和运行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成本不再是问题,而是由操作台上显示的有效性决定。显示屏不是越多越好。何常规仪表板一样,操作工的视力所及范围和注意力能够有效集中的范围是有限的。经验表明如果水平方向上多余6个一字排开的显示屏,一个操作工很少能用到边上的两个,一般4个是有效显示屏的极限。更多的显示屏只吸引无关人员拥挤到操作台,增加控制室的拥挤和噪杂。在垂直方向上,上下叠起来的“两层楼”可以在操作工的视界内增加更多的有效显示,但上层不能太高,需要后仰才能看清的显示屏只能作为非常情况显示,不能作为日常显示。如此算来,在一个操作工能够有效地顾及的范围内,也就是4-8台显示屏。这就有了新的问题。本来的仪表板上所有仪表都在那里,操作工可以一览无余掌握整个工艺过程的情况。但有限的显示屏一般只能有选择地显示一部分过程和有关的仪表。

    对于一个典型的工厂,显示画面一般分为几类:

    1、工艺过程概览

    2、工艺过程细节

    3、水电气、冷却塔、蒸汽等公用设施情况监视(统称utility and battery limit)

    4、仪表、控制系统状态监视

    5、生产状况(产量、品种、正品率等)、成本显示

    6、安全状态监视(火灾、泄漏、风向、气温)

    林林总总加起来,大大小小的画面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有限的几个显示屏不可能同时显示所有内容,这就带来了什么时候显示什么内容、如何迅速可靠地调用眼下急需的内容的问题。这就是工控人机界面设计的核心问题,通常称为Man Machine Interface,简称MMI;或者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IT界常挂在嘴边的图形界面设计(Graphic User Interface,简称GUI)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问题。传统的MMI好比从望远镜里看世界,细节看得很清楚,但只见树木,不见树林,这就是所谓“隧道视野”(Tunnel Vision)的问题。

    第一代计算机控制的显示画面基本上就像DOS时代的水平,没有同一显示屏内多个视窗的能力,每个显示屏就是一个视窗。操作系统和硬件、软件都是专用的。在操作上,有的系统用触击屏完成类似鼠标的功能,有的系统用游戏棒或track ball(中文叫什么?这是底座固定在桌上的一个滚动的圆球),虽然没有现在常用的鼠标,但可以完成类似的功能。触击屏在使用上又方便又讨厌。不需要专门的游戏棒或track ball是一个优点,看到显示屏上的什么东西,直接用手指一点就行了。但出于习惯,人们也经常在解释或询问的时候,在屏上指指点点,这就容易乱套了。据说战斗机上现在也用触击屏,不知道飞机在做高机动动作的时候,手指不听指挥乱点,会怎么样?除了标准的QWERTY键盘(就是通常的打字机键盘,因为上左6个字母是QWERTY而得名)外,还有大量的专用键,业内戏称为“麦当劳键盘”(McDonald Keyboard),因为麦当劳店里就是这种薄膜键盘,一个键代表一种汉堡包。薄膜键盘防水、可靠,不怕万一把咖啡或饮料洒在键盘上,但用起来很“涩”,都不喜欢。

    部分出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部分出于习惯思维的限制,第一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画面大多是黑底彩线的图形显示,包括一些关键参数和模态。详细信息还是用字符显示,一般是黑底绿字,就像当年的WordStar一样(还有人记得这东东吗?)。在不同的显示画面之间转换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要用到那个很大的“麦当劳键盘”了,很多键就是用于调用显示画面的,一个键一个画面。对于熟练的人来说,键的位置及对应的画面都已烂熟于心,使用时一按就调出来了,十分快捷;但对于不熟练的人来说,找到需要的画面还真不容易,就像早年用中文大键盘打字一样,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显示画面没有对应的键。如果有在逻辑上比较接近而可以一键调出的画面,可以在这些画面上增加一些“导航标记”,通过点击这些标记来间接调用需要的画面。但这像电脑挖宝游戏一样,要是找不到门,也就进不去宝窟。于是只好有一个专门的目录画面罗列所有的显示画面,实在找不到,就到这里来按图索骥。随着显示画面越来越多,操作节奏越来越快,这种画面导航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需要。

    90年代后,UNIX和WIN NT技术先后进入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都成为所谓“开放系统”(Open Architecture),加了和物理层控制系统连接的专用插板外,可以用普通的商用电脑,显示画面也就和视窗一样了。随着廉价可靠的鼠标的出现,除了已有的,工业上已经不再用触击屏了。另外的输入装置就是键盘了。现在键盘很便宜,坏了换一个即插即用,没有太大的可靠性上的顾虑,所以薄膜键盘也开始少见了。

    但是这一代计算机工业控制系统实际上是混合系统,实现基本控制的下层依然是70年代的技术,十分可靠;通过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实际上结合了OLE、COM、DCOM的内容,是一种开放的软件数据环境,容许不同软件之间交换数据和协调工作)接口,可以和通常的网络双向连接,有利于利用商用电脑的日新月异的能力;视窗式的显示界面可以大大增加显示密度和图像设计的灵活性。这似乎是一个理想的折衷,但这里面的问题要到后来才显示出来。

    有了视窗环境,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在同一个显示屏上开很多窗口,一个显示屏可以顶几个用。但这是一条死路。为了尽可能多地显示信息,画面一般都是撑满显示屏的,如果一个显示屏顶几个用的话,多个视窗实际上是面上的一个把后面的都遮住,所以在不同窗口里切换和使用单一显示屏在不同显示图像之间调用没有本质的差别。另外,只能看到一幅画面不等于背后的画面不在同时从网络上抽取数据。控制系统有严格的时间要求,网络带宽永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长,这种不必要的网络负荷是十分禁忌的。然而,每个显示屏都使用单一窗口的话,视窗环境和传统的单屏环境没有实质差别,工控人机界面的设计似乎陷入了死路。

    视窗环境提供了两个新的机会:一、单台显示屏上可以开多个窗口;二、几乎不受限制的颜色选择。新一代的工控MMI就从这两个方向入手。

    相对于计算机控制的显示屏时代,单元仪表时代有三样东西是人们十分怀念的:

    1、对全局的一览无遗

    2、长图记录仪

    3、对偏差而不是绝对值的显示

    仪表板上象形的工艺流程长条显示板和连续的仪表板上的仪表,使操作工可以很快地掌握全局情况,在紧急情况时,也容易跟踪事态的进程,实时掌握当前的状态。计算机显示屏时代,这只能通过不断地调用不同的显示画面才能做到,实际上割裂了操作工对过程“脉搏”的感受。

    长图记录仪(chart recorder)也称滚筒记录仪,滚筒上的记录纸随滚筒转动匀速地前进,记录笔横向移动,这样就记录下过程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这对发现参数变化的趋势特别有用,也可以用来对故障的事后诊断,或者用来比较不同时期的工艺条件变化。纸筒用完了要换,换下来的存档作为记录。类似的还有圆图记录仪,记录纸不是线形地进纸,而是圆周转动,所以画出的曲线是圆的,一般以昼夜换一张纸。有经验的操作工经常不是靠监视过程参数的瞬时值来发现问题,而是靠观察记录的曲线。但在早期的计算机显示屏时代,模仿长图记录仪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事先编程才能调用。虽然这不比单元仪表时代更麻烦,但依然很不方便。

    单元仪表时所谓的模拟式仪表通常不用数字显示,而是用拨盘、指针等显示。一方面,这没有数字精确;另一方面,操作工可以很快地判断大概位置,并根据设定值(控制目标)和实际值指针位置之间的差别和指针的运动方向,迅速判断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相比之下,计算机的数字显示反而不直观,数值本身常常不是最重要的,数值在正常工况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和移动趋势才是最重要的。这和汽车上的仪表显示很相像。80年代时,曾有过一阵潮流,将速度、发动机转速和其他显示用数字表示,很快遭到人们的反对,因为看数字再思考实际速度,反应太慢,还是一眼看到指针大概位置更加直观。现代汽车上很少用数字显示速度和转速了,即使用全电子显示也是模仿机械指针的效果,原因就是这个。

    视窗显示的图形功能是相当于CGA的传统工控系统显示系统所望之莫及的。通过ActiveX和OPC连接,视窗环境可以较容易地以专用窗口实现长图记录仪功能,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记录仪窗口(trend)的数量,每个记录仪窗口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记录笔”(traces)的数量,并用不同的颜色、线条粗细和虚实区分不同的记录笔所代表的工艺参数。视窗环境也使灵活改变记录仪窗口的组态十分便捷,可以由操作工在任何时候自由增减所记录的工艺参数,调整纵座标的上下限怡观察微观变化或宏观趋势,也可以调整时间轴的长度和起点、终点,以比较现在和过去类似的情况,并可以点击以显示任一时刻的确切数值。需要的话,也可以把整个一段时间内的数值列表显示。

    视窗的图形功能同时将具体参数的显示用数字和指针结合起来,兼顾指针可以快速判断和数字比较精确的有点。指针可以像钟表指针一样左右摆动,也可以像水银柱温度计一样上下浮动。指针指向中间,或者水银柱的高度在中间,不用看具体数值,就知道处在正常工况。指针或水银柱偏离目标值达到一定程度时,自动变色,提醒操作工注意。设计巧妙的话,还可以用不同形状表示温度、液位、压力、流量等不同类型的工艺参数,这样一眼就可以分辨不同参数的类型,而不需要读旁边的说明。

    单个的显示图面可以用象形或者模拟的手段显示,但如何把多个显示画面用具有逻辑性的方式直观地联系起来,如何设置显示画面使操作工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树林,这是一个很不简单的问题。

    在另一个的层面上,CGA级别的显示环境提供了大约640x480的分辨率和16种色彩。这对模拟仪表已经是非常奢侈了,一般只有红、黄、绿警告灯,没有别的色彩了。视窗环境提供16位甚至32位的色彩,从实用角度来说,几乎是无穷多种色彩了。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工业控制环境的色彩选择不是一个美学问题,而是一个人机心理的问题。色彩的选择应该和人对色彩的反应相联系,不同的色彩应该有不同的含义,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色彩才合适呢?

    关键词(Tags): #班门弄斧元宝推荐:海天, 通宝推:Flashdog,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黑底綠字看上去最舒服

      这個綠不是電子槍的亮綠而是墨綠

      2000年前我在玩mud, 應該是當年唯一的online game吧, 沒有图像, 全都是文字. 客戶端中可以自行設置字体和背境的顏色, 最早期的客戶端就是預設黑底墨綠字的, 一些重要的字眼如"你受傷了"則為紅字, 和其他玩家聊天就是灰白色, 其他特殊用途/功能都有不同顏色, 但主要描述就是預設的墨綠色, 看著一直順眼, 从未調過了.

      直至有天我把客戶端升級了, 預設的墨綠色字變成了灰白色, 我進一步把灰白調成白色, 發現反差太大, 看不舒服, 还是灰白好, 但灰白看耐了, 又不如墨綠色順眼, 畢竟人眼看綠色总是覺得較自然, 看久了也較舒服, 其他相若灰度的顏色如棕色初時看著也不錯, 但比不上綠色的天然优勢, 看的時間長了还是綠色最不易累.

      換回黑底墨綠字前我也試過其他背境和字体的配搭, 最先自然是白底黑字, 但顯示器不同紙張, 会發光的, 白底則是最光的輸出, 長期看著相對刺眼, 而且必須配黑字, 用其他顏色的話底色会太搶眼球, 这是因為白色較其他顏色亮的原因. 同樣原理也适用於繪畫上, 沒幾幅油畫的背境是淺色的, 特別是畫靜物如水果这些. 為的就是要突出主題, 避免背境顏色搶眼球. 白底的另一大問題在於顯示器的整體亮度比黑底亮得多, 同樣室內照明下人自然会把顯示器調暗, 調在一個看得清但又不刺眼的光度, 这樣在顯示其他色彩時自然不及黑底鮮明.至於采用浅色背景还有利于消除灯光或环境光线在屏幕上的反光,有利于增大室内光亮。这句是完全感受不到的, 反光的話應調高顯示器亮度, 而非減少室内照明.

      灰底感覺上是非常差的, 深灰時看不清黑字, 不如全黑, 淺灰時又看不清白字, 不如全白. 关鍵是灰底令所有顏色的亮度對比都下降了, 用什么顏色的字都不适合, 跟本做不了一個突出文字的效果. 也試過用帶顏色的底色, 效果是最差的, 跟黑白灰比起來太鮮艷, 太搶眼球, 如用黑/白字, 背境比文字还突出.

      以上都是我的看法, 貌似和晨大說的差远了, 呵呵, 或許这就是工業用和家用的區別吧. 順便問一句, 工業用顯示器比家用的貴嗎? 我看eizo的radiforce系列, 20"要價10000rmb一台啊, 有必要用这樣貴的嗎? 和家用的比优點在哪? 謝謝

      • 家园 这是用法的不同

        家用是读文字,需要易读;工业用是在异常时提供警示,平时读数是次要的。浅灰底肯定不会用白字,或者用深灰字,或者用黑字。

        工业显示器和家用显示器一样,这是open system的好处。可靠性不是问题,换就是了。和工业设备相比,显示器是很便宜的了。

        • 家园 浅灰底肯定不会用白字

          那為何不直接用白底呢? 背境色和文字反差較大啊

          另外你的文章从原創至今己有5年了, 不知这段時間还有什么發展呢?

          PS, 剛發現鉄老大推举了我参与认证申请, 來我也知道自己說的話太少有點不好意思的, 但我也想當认证会员啊, 能請晨大支持一下嗎? 謝謝

          • 家园 工业显示有两种做法

            一是醒目,容易读数,这是老做法;二是低调,只在出现异常时采用颜色、对比、跳闪来引起注意,这是新做法。白底黑字反差太大,还是老观念。这篇文章的概念其实是10年前的了,现在依然是工业界认可的先进方法,至少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更新的东西。

    • 家园 您指的是MMI/HMI吧?

      业界最有名的工业控制MMI是Wonderware的Intouch (最新版本Intouch2012)、GE的iFix、Rockwell的RSView、Siemens的WinCC.

      貌似Intouch的Script像VBA最简单好用,支持ActiveX,卖得最好。Siemens的WinCC的Script搞得像C语言,搞得很多初级用户头大。

    • 家园 学习了

      真是佩服晨大的深思和总结。

      不才有些小想法,讨论一下啊,请晨大多多指教。

      信息的显示,现在真的不是难事,所以,权威部门或者指挥机关希望把所有信息都集中显示,特别是监控图像,经常搞到几十甚至上百的集中显示,但是看了,又没有处理能力,基本是不作为,只是领导来看新鲜或者处理紧急事务使用。哈哈,我们叫上下一般粗,或者上面粗来下面细。

      时间长了,信息的显示慢慢的习惯了,管理人员又希望现场的管理关系能够显示出来,具体说,两个参数的数值,有相关又有独立,那么就希望把参数的趋势,未来结果估算,乃至于两个参数之间关联的危险性,和参数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显示出来,简单说,就是希望非专业人士看了也知道怎么指挥。

      信息化的程度高了,可能带来管理的复杂性,原来流程需要改变。也可能陷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信息显示每年都有新需求,每年都要技改,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 家园 你客气了

        信息的显示已经不是可以显示多少的问题,而是显示了干什么用的问题。DCS显示是给操作工用的,操作工用不到的东西,能不显示尽量不显示。纯粹给管理、机修、工艺、仪表、自控用的显示原则上要尽量压缩。他们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比如可以给他们弄IP21显示,爱显什么显什么。

        所有信息集中显示是非常愚笨的做法。信息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每个层次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操作工需要显示马达的转子温度,生产调度需要显示产品品种和产量,公司高管需要显示开工率、运转状态(是不是事故停车了)、月累计产量和消耗。所有信息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找不到。

        参数的关联不是两两之间的,如何用抽象化的指数显示生产的本质性的东西,是一门学问。趋势、蜘蛛图和各种实时图标要是弄好了非常直观,要是弄不好,就是一堆好看的动画,谁也看不明白到底是什么。

        “非专业人士看了也知道怎么指挥”,那为什么还要专业人士呢?“参数的趋势,未来结果估算,乃至于两个参数之间关联的危险性,和参数与成本控制”要是能简单直观地显示出来,本来就不是什么难理解的东西,无所谓专业非专业;要是需要专业人士,就难以那么直观地显示出来。只想一知半解、不肯花力气学习的管理层是最混蛋的管理层,伺候他们是浪费时间。

        • 家园 没办法

          国内就这样,看能说了算的人的喜好,什么合理性,什么科学性,都是浮云,错了是交学费,改了是与时俱进。又不是自己的钱,谁跟领导过不去啊,特别是那种很专业的领域里,领导更是要显示高明,也不过如此嘛,哈哈哈。

          算了不说了,这些没意思。

    • 家园 学习了

      真不错啊

    • 家园 我本科也是自控的啊

      现在转行做IT民工了。唉。

      看到每一个专业词汇都能引发一段回忆a。

      现在想想,实际做控制,好玩的东西也非常多的。

      • 家园 回来吧

        现在自控缺人得很哪,有IT背景的自控人才更是需要……

        • 家园 知识落伍啦

          我是华工自控01级的,05年毕业的时候知识结构还是相当陈旧,连labview和ARM都没有用过,除了理论还有一点点基础。

          实践上面基本还是停留在C语言,51单片机,plc跟传感器的时代,实习参观了一下武钢的DCS,当然也是相对过时了的。

          我们后面的师弟师妹就幸福多了,32位单片机,ARM,嵌入式系统和控制系统仿真什么的都进入课程了。

          不过从实际中可以感受到,控制系统的理论在碰到很多很多实际问题的时候还是相当有用的。

          自控跟计算机丢了哪边都不舍得,只能顺其自然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