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三) -- 梦秋

共:💬56 🌺1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九)

        水门事件(二十九)

        1973年年底,圣诞节。白宫内部一片愁云惨淡。圣诞节前,尼克松被迫公开了自己的财务状况,并补交了43万美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是因为他出售自己的副总统文件逃税的缘故)。也许是指望破财可以消灾,尼克松对自己能够成功地躲过被弹劾的命运又有了新的幻想。按照布坎南的说法,总统既没有亲手把封口费交给那些“水门窃贼”,也没有在事实上给予这些人任何总统赦免。既然如此,总统的行为仅仅限于口头,为何要负起刑事责任呢?布坎南的话给尼克松以巨大的安慰,也将他投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中。

        现实却是可怕的。齐格勒,尼克松手下的新闻秘书是个提前出生了几十年的萨哈夫,可以面不改色地面对着合众国记者们大放厥词,谎言滔滔。这个声名狼藉的年轻人遭到了众口一词的批判。要求他辞职的呼声越来越高。参议员戈德沃特是尼克松的铁杆支持者,圣诞节前也在《基督教科学导报》上发言,痛批齐格勒。尼克松的近卫军已经大半离散,齐格勒几乎是硕果仅存。尼克松当然不愿意放走此人。他就这么继续和舆论耗着,顽抗到底。

        来自独立检察官的消息也不妙。加沃斯基在听完白宫上交的7盘录音带之后,认为手里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尼克松难逃法网。老于世故的检察官提醒黑格,尼克松需要一位庭审律师对付可能的起诉。黑格听从了他的建议,在科尔松(尼克松的老近卫军之一)的建议下聘用了来自波士顿的律师詹姆斯.圣.克莱尔(James St. Clair)。

        别以为加沃斯基这么做是出于善意,他是个老讼棍,手腕多得很。黑格是个军人,脑袋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所以戈德沃特在痛批齐格勒的时候,也大骂黑格“不懂政治”),根本就玩不过加沃斯基。换取了黑格的信任之后,加沃斯基向后者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到白宫听一盘录音带。不多,就一盘录音带,以便决定此后是否还要传唤更多录音带或者到此为止。黑格听到“到此为止”四个字,乐得眉开眼笑,当即答应下来。

        按照正常程序,加沃斯基要从白宫弄到录音带,需要通过法庭发出传票。加沃斯基把这一步省了,直接跑到白宫来听录音,听完之后空手走人。这样给人一种假象,这位检察官不像他的前任那样,穷凶极恶地带着一批警察冲到白宫来发传票,而是试图把自己的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殊不知这一点正是加沃斯基狡猾之处。

        加沃斯基听的录音带录制日期是1973年6月4日。这一天尼克松花了12个小时听取他和迪恩以前的历次谈话录音,并指示手下人对这些录音带进行文字记录。因此,1973年6月4日这一天的录音带被称为“所有录音带的录音带”(tape of tapes),是几乎所有证据的总索引。黑格将此事转告尼克松的时候,在一旁的布兹哈特警告黑格,如果让加沃斯基弄到了这盘录音带,他会要求白宫提供更多录音带。黑格却被那句“到此为止”弄花了眼,说服尼克松把加沃斯基放进了白宫。

        1974年1月8日,加沃斯基来到白宫,听完这盘录音带之后,以录音带质量太差为理由要求带一份副本回他的检察官办公室。布兹哈特哪能答应这种得寸进尺的请求。加沃斯基一个电话打给远在加州克莱门特和总统度假的黑格,让他给布兹哈特下命令开绿灯。事情办完,这个总统特别法律顾问为此生了一肚子闷气。

        布兹哈特猜得不错,加沃斯基的确是借机找茬。1月9日,他给白宫来了一封信,要求白宫提交另外25盘录音带,否则传票伺候。黑格为此很冤枉地在克莱门特给总统骂得狗血淋头。加沃斯基的这个要求当然被拒绝了。不过没关系,他还可以动用手中的权力强行索要。这个时候就由不得你不答应了。

        传票眼下还不是最令尼克松害怕的东西,他害怕的是可以赶他下台的国会。在“星期六晚大屠杀”之后,国会共提出了22个与弹劾总统有关的议案。1974年2月6日,众议院以401票赞成,4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授权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启动总统弹劾调查工作。这是美国国会第二次启动弹劾程序对总统进行弹劾。上一次弹劾总统是在1868年,安德鲁.约翰逊总统因为与国会在权力分配上产生分歧被弹劾,不过最后在参议院以35票赞成19票反对,赞成弹劾票数未过法定的三分之二而涉险过关。

        司法委员会当中有21位民主党人和17位共和党人,委员会主席是民主党众议员罗蒂诺(Rodino),负责具体查证工作的是来自威斯康星的共和党人、法律工作者约翰.道尔(John Doar)。道尔迅速组织起一支强大的律师队伍,对手头的证据进行分析判断,以便让司法委员会能够提出具体翔实的弹劾案。这支四十多人的律师队伍当中,有一位年仅26岁的耶鲁大学法学院女毕业生,名字叫作希拉里.罗德姆。我们都知道,后来她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并被迫改名为希拉里.克林顿。

        按照美国宪法,弹劾程序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由众议院提出建议并且认定罪名,这一个阶段很象是司法程序中的大陪审团的作业,整个阶段是不公开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民众无法知道进展情况,就连尼克松也一点吃不准形势的走势怎么样。 弹劾程序的第二步,就有些象法庭的审理过程。先是公开的出庭作证,然后是参院投票。通过弹劾案,必须在参院里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如果总统在一百个席位中获得三十四票的支持,就算是逃过这一劫。

        由此看来,弹劾案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倚仗的是各种政治势力的合力。

        在合力弹劾总统这一点上,独立检察官和司法委员会有着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1974年2月份,在各种证据已经基本搜集完毕的基础上,加沃斯基决定向法庭起诉水门事件的当事人。但是在是否能够起诉总统这个问题上,他显得犹豫不决。总统享有司法豁免权,这是美国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利。如果对总统提出起诉,最高法院很可能介入并宣布此举违宪。但是总统参与掩盖水门事件的行为又违法了法律,究竟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加沃斯基指望司法委员会提出总统弹劾案。既然尼克松被褫夺了总统身份,司法豁免权这个法律障碍就不存在了。道尔领导的司法委员会也有自己的难题,那就是手里的证据严重不足,会影响到整个工作进程。道尔本人曾经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司法部里担任过检察官,非常了解检察官的工作方式。结果加沃斯基和道尔一拍即合,迅速达成情报共享。这两部让尼克松瑟瑟发抖的国家机器开始加速运转起来。

        1974年2月底,经过独立检察官们长时间艰苦工作,已经有多人向法庭承认自己在水门事件和其他政治间谍案当中违犯法律,他们是:马格鲁德、波特、塞格里蒂、卡姆巴齐、拉茹、迪恩和科洛(Krogh,总统国内事务副助理);共有八个企业或者有关组织承认向“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非法捐款。在华盛顿,查平被以伪证罪起诉。在纽约,米切尔和施坦斯以伪证、妨碍司法和非法捐款为名受到起诉。

        1974年3月1日,独立检察官在和大陪审团协商之后,决定以妨碍司法为名起诉下列人等:厄利希曼、霍尔德曼、米切尔、斯特拉岑、科尔松、马尔迪安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律师帕金森。

        尼克松没有受到起诉。但是老辣的加沃斯基不会就此放过总统。他还是给总统下了个绊子。他把尼克松列为妨碍司法行为中未被起诉的同谋者(unindicted co-conspirator),这个情况并没有向外界公开。知情者仅仅限于检察官和大陪审团。大陪审团的本意是连尼克松一块起诉。加沃斯基费了不少劲儿才说服了陪审员,免得到时候闹上最高法院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加沃斯基留的这一手到了后面果然派上了用场,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它的作用。

        3月8日,处理水门丑闻的第二个大陪审团与独立检察官协商并决定,起诉那些阴谋闯入艾尔斯柏格的精神病医生办公室的嫌疑人。这些人包括:厄利希曼、科尔松、利迪以及三个古巴裔美国人,其中包括巴克。

        看着这些人一批批地出现在法庭被告席上,白宫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3月6日,白宫宣布,它将配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弹劾调查工作,主动将所有已经交给独立检察官的证据资料提供副本给司法委员会。这些资料包括700页文件,7盘总统办公室录音带和12盘其它录音带。

        不管白宫作出怎样的姿态,地狱之门已经向它打开。

        关键词(Tags): #水门#审判#弹劾
        • 家园 越来越好看了

          也许是以前中国老是称尼克松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下台之后女儿女婿访华居然还受到毛的接见,早年看基辛格回忆录的时候,看到尼克松即将离开白宫,最后两人散步谈话的时候,我居然对落寞的尼克松很是同情起来了

          • 家园 尼克松是时代的牺牲品

            在他之后的里根运气可就好多了。现在的美国政要们也从水门案当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历史不会重演,想到这儿不免有些感慨。

            • 家园 同感,尼克松某种意义上确是运气欠佳

              政法政法,密不可分啊。

              尼在政治上树敌过多,和传媒,和自由派知识分子都没有处好关系......具体手段上又太“蛮”......

              说点题外话,看了关于中美建交谈判的历史,有种感觉:台湾很可能是这场美国国内政治地震的“意外”受益者。尼克松的继任者,谨小慎微的福特在建交问题上始终迈不开步子,缺乏尼的“魄力”。等到卡特,内外环境又变了,让人不由得产生这种联想:如果没有水门事件,在尼克松第二任期内谈成中美建交,台湾还能拿到“六项保证”和“台湾关系法”这样的条件吗?

              我猜想,毛接见尼克松亲属时对于水门事件的抱怨,对于尼克松的“同情”,很大程度上是已经感到对他而言时间紧迫,对在自己生前很可能达不成建交协议的一种遗憾。

              • 家园 有人评论说尼克松下台是因为某种“政治阴谋论”

                这一点现在看来基本上就是把文革那套思路搬到美国而已。不过尼克松下台的确是各种政治势力冲突和妥协的结果,是一种政治趋势发展的表现。即使尼克松没下台,也还会有其他的总统受到国会的掣肘,只不过不会闹到尼克松的这个地步。

                关于台湾的问题,我倒和兄台的想法略有不同。以美帝玩手腕的能力,中美建交时即使没有六项保证和与台湾关系法,扬基佬还会在其余地方布下暗局,总之不恶心死你,也让你多年之后没个安生。水门事件恐怕改变不了这一进程。换不换总统,与台湾关系法照样会在国会通过。先帝爷想要在尼克松的第二任期内达成中美建交,大概是他老人家的理想主义心结作怪。我没仔细读过有关中美建交的书籍,以上姑妄言之。

                • 家园 倒不如说尼克松下台是因为他想搞政治阴谋论

                  第一次完整了解水门事件是7年前看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记得当时作者一直在强调正是由于美国体制的制约,才导致位高权重的总统想干点儿什么坏事都不容易,非得在政府体制外弄一堆烂人来帮忙,最后还东窗事发身败名裂。我一直有一个猜想,如果尼克松能够在第一个任期内完全掌控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比如说胡佛早死两年,尼克松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国内特务机构为自己服务了。感谢楼主辛勤的劳动,楼主加油,快些把这个写完!

                  • 家园 所以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两届

                    如果尼克松能够在第一个任期内完全掌控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

                    让总统们再连任下去,资本家、利益集团和金融寡头们就要换届了。

                    我写的这些东西,特别是第三部分也参考了大量的林达看美国的资料。不过我对那些所谓的“收银机理论”之类的先验论很不感冒。历史的合力促进了美国的演化,founding fathers们的高瞻远瞩毕竟看不穿长远的未来,否则美国宪法要那么多个修正案干啥。

                    谢谢鼓励,这篇文章还有几节就写完了,可以松口气了。

        • 家园 沙发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二十八)

        水门事件(二十八)

        即使没有那两盘“失踪”的录音带,即使没有那被抹去了18分钟零15秒的录音,白宫提供的这7盘录音带也足以让人对总统的所作所为产生深刻的怀疑。

        布兹哈特在刚刚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整理这些录音带的时候,他还没有发现太多的问题,只是觉得尼克松与迪恩、霍尔德曼等人的交谈像是在模模糊糊地影射着某种东西。迪恩作证说,尼克松在1972年6月23日就开始谈论到了掩盖水门事件的具体行动;而白宫送交法庭的声明却说,总统直到1973年3月21日才知道手下有人掩盖水门事件。究竟谁说的说法正确呢?至少,布兹哈特在开始整理这7盘录音带的时候,没有发现尼克松在1972年6月30日之前知晓掩盖水门丑闻的行为。作为总统特别法律顾问,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不妙了。在一盘1972年9月15日的录音带上,布兹哈特发现了尼克松说了这么一段话:

        “(总统)选举之后,我可不希望爱德华.班奈特.威廉姆斯(《华盛顿邮报》的律师)还呆在原来的位置上……我们要修理一下这个杂种,相信我。我们一定会这么干的,因为他是个坏蛋。”(We are going to fix the son of a bitch, believe me. We are going to, because he is a bad man.)

        另一段对话里,尼克松谈到了要给《华盛顿邮报》的电视台执照问题上找麻烦(见【原创】水门事件(十二))。他特别说明:“在这事上要干得痛快一点!”(It is going to be goddam active here.)

        除了对《华盛顿邮报》不满,总统对税务署(IRS)也大发牢骚。他本来想通过税务署清查1972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麦克戈文的政治捐款情况。但是税务署极其不配合,拒绝向迪恩交出有关材料。尼克松发誓说,在选举结束之后他一定会让税务署更听话一些。他要炒税务署头头的鱿鱼,还要炒掉负责税务署工作的财政部部长乔治.舒尔茨的鱿鱼。录音带当中总统是这么说的:“他(舒尔茨)不是凭着那双漂亮的蓝眼睛当上财政部长的。他能够干这个活是有人帮了他妈的一把。”(He didn’t get to be Secretary of the Treasury because he has nice blue eyes. It was a goddam favor to him to get the job.)

        总统滥用权力,从录音带的对话里可以得到证实。这些录音带如果到了法官手里,无疑会对总统的政治声誉构成巨大的消极影响。可是这一切毕竟与水门丑闻没有直接关系,法庭还不能用这些资料作为证据。布兹哈特怀着侥幸心理一直听下去,直到他听到1973年3月21日的录音带。

        迪恩在参议院作证说,1973年3月21日,他与总统谈到了给亨特120,000美元封口费的问题。白宫提交的声明说,总统对此的回应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会有任何好处。无论怎样,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布兹哈特没有从3月21日的录音带中听到总统说过类似的话。相反,尼克松问迪恩,总共需要多少封口费。迪恩回答说大约需要100万美元。

        尼克松答应想办法筹措这笔钱。经过商量,他们决定让米切尔去筹款。此后还谈到了如何给予这些被告总统赦免的问题。

        这是不折不扣的掩盖行为,是在妨碍司法调查,是犯罪。这一切与迪恩的证词完全吻合。这样的录音带到了法官手里,尼克松算是完蛋了。

        布兹哈特听到此处,心凉了半截。他总算明白过来,一直声称无辜清白的总统其实是个低能的骗子(他后来说总统是个transparent liar)。尼克松大势已去,遭到弹劾只是迟早的问题。与其坐等死期慢慢临近,还不如及早抽身,脱离是非,省得将来身败名裂。《疯狂的石头》里是怎样形容这个场面的?对了,早死早超生。

        11月3日,布兹哈特和另外一位总统法律顾问加尔曼飞往比斯凯延。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劝说总统辞职。这是白宫内部传来的第一声要求总统辞职的呼声。但是尼克松躲着没有接见他们。

        尼克松心情很糟糕。11月1日,司法部又任命了新的独立检察官接任被解职的考克斯。“星期六晚大屠杀”对于尼克松来说,是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他再也不敢玩这一手。尼克松一定很怀念米切尔和克莱迪恩斯特担任司法部长的时代。这两位在台上的时候,一手遮天,司法部断断不会冲在前面给白宫下套儿。可是眼下这两位全都丑闻缠身,十有八九要去蹲大牢。司法部早就不听使唤了。

        说司法部不听使唤可能有点过分。毕竟新独立检察官的人选司法部最好还是白宫商量一下的好。原来理查德森选择考克斯的时候可没和白宫商量,结果斗得两败俱伤。尼克松坚决不要那些个“fucking Harvard professor”,坚决不同意和那些脑袋里只有一根筋的书呆子打交道。经过忠心耿耿的黑格将军推荐,司法部任命了68岁的休斯敦律师加沃斯基(Leon Jaworski)担任独立检察官。

        加沃斯基是个老资格的法律工作者,民主党人。早年在对纳粹的纽伦堡大审判中担任军事检察官。1962年曾经被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任命为独立检察官处理民权运动事宜。他曾经担任过红十字会主席。1971-1972年间,担任美国律师协会主席。

        美国律师协会在1972年大选当中站在尼克松一边。加沃斯基虽说是个民主党人,但却和总统保持良好的关系。这一点招来了外界的置疑,担心他在任职期间渎职包庇总统。为了表示自己的独立和公正,加沃斯基连秘书也不带上,只身一人来到华盛顿,全部留用了考克斯的助手和工作人员。黑格问他是否要和尼克松见面,加沃斯基也断然拒绝了。

        说服加沃斯基担任独立检察官颇费了黑格一番口舌。不是前者架子大,而是有考克斯的前车之鉴,谁都不会去自找苦吃。加沃斯基提了不少条件,包括有权向白宫传唤各种证据,将解除独立检察官职务的权力从白宫移交到国会手中等等。黑格答应了这些要求。这样,除非有特别原因,加沃斯基会在任上一直干下去。上述情况表明,加沃斯基行事圆滑而不失原则,处世公正却又留有余地,比被解职的那个考克斯强太多了。

        有这样的检察官,尼克松高兴得起来么?

        布兹哈特从比斯凯延回来,一直在考虑是否将录音带的问题告诉这位新任独立检察官。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录音带上交给法官西里卡之后,法庭很快就会发现录音带被抹去18分钟零15秒的问题。要是加沃斯基从西里卡处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会不会怀疑是布兹哈特有意销毁证据?

        1973年11月9日和11月12日,在没有和尼克松商量的情况下,布兹哈特在法庭上当着加沃斯基的面作证,承认录音带被抹掉了18分钟零15秒。11月21日,关于录音带“失踪”和被抹去的情况公之于众。检察官和法庭开始了冗长的听证,准备调查录音带事件。大量的证人被传唤到法庭解释录音带问题,连黑格也被迫出庭作证。经过两周的调查,证人们众口一词地说,“失踪”的录音带根本就“不存在”。至于那消失了18分钟零15秒的对话,总统私人秘书伍兹坚持说,自己操作失误抹去了其中4-5分钟,其余与她不相干。法庭多次追问相关内容,逼急了的伍兹女士干脆引用宪法第五修正案——即在法庭上,如果一个人遇到必须回答对自己不利的问题时,就可以引用第五修正案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伍兹为此拒绝透露更多消息。

        黑格在法庭上作证说,录音带上十多分钟的空白是“某种邪恶势力”造成的。最终,由于9盘录音带引发的案中案不了了之。究竟谁是“邪恶势力”,只能让局外人自己去判断了。

        11月17日,尼克松在记者招待会上遭到记者质问。有人问他:总统是否还认为霍尔德曼和厄利希曼是他所见到的最好的公务员?尼克松回答:“我认为,除非有证据表明他们无罪,在此之前此二人及其他有关人士都是有罪的。”

        有人追问,总统1971年总共才交了878美元的所得税,这是否和他的收入不符?总统分辨说,他的年收入也才47,000美元(实际上这是他1960年的年收入),他那辆1958年的轿车已经需要进行大修。

        最后,尼克松用一句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了最苍白无力的申辩:

        “我不是一个恶棍。”(I am not a crook)

        关键词(Tags): #水门#录音带#邪恶势力
      • 家园 小沙发n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二十七)

      水门事件(二十七)

      “星期六晚大屠杀”事件的严重性远远超过了尼克松的预计,他犯了众怒。1973年4月30日他接受霍尔德曼、厄利希曼和克莱迪恩斯特的辞呈时虽然引发了朝野震荡,但是此三人被炒毕竟事出有因,老百姓也还可以接受。10月20日的这次针对司法部的粗暴行为只能说明总统内心有鬼,欲盖弥彰。这一回美国人的反应之激烈,堪称空前绝后。有评论认为,总统解除考克斯职务后的几天里,全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革命”状态。

      是怎样一场“革命”呢?

      报纸少不得用了醒目标题和大幅评论数落总统;电视电台等媒体将黄金时间拿出来批判总统。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可怕的是民意反应,群情汹汹,让白宫措手不及。10月22日,星期一,是美国的退伍军人节。本来有一个长周末可以好好欣赏秋色的美国佬这三天里干的事情是向白宫抗议。在10月23日星期二正式开始上班前,总共有超过30万个打往国会的抗议电话(平时给国会的电话每天不超过3000个),活活把电话公司给瘫痪了,不得不修改计算机参数以维持运转。首都地区接到了超过15万个抗议电报,一周之内的抗议电报也达到了30万封。电报局几乎瘫痪。白宫前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也处于亚瘫痪状态——有人拿着个牌子站在路边要求过往司机鸣笛抗议,整条大街喇叭声此起彼伏。白宫这几天的日子过得愈加艰难。总统只好跑到戴维营去躲了两周

      去戴维营里耳根也不清净。支持总统的各种政治组织纷纷转变风向,连国会里那些支持总统的议员也接连倒戈。总统的铁杆支持者美国劳工组织和美国律师协会向国会施加压力,提出了一个让总统胆战心惊的要求——弹劾尼克松。全美国著名法学院的院长们也联名写信给国会,要求国会考虑弹劾总统。国会对此作出的反应是:在接下来的这一周里,国会里总共提出了44个有关水门事件的议案,有22个要求对总统进行弹劾调查。

      总统已经陷入四面楚歌之中。

      其实在此之前,尼克松已经丑闻缠身——不光是水门丑闻,新闻界一直在努力寻找总统及其班子的各种把柄,而且成功地挖出了许多总统不干不净的往事。在这儿可以简要列举一下:

      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在1972年总统竞选当中闹出了政治捐款丑闻(简称ITT丑闻)。这场丑闻的中心人物是前司法部长克莱迪恩斯特,尼克松也有份。

      总统的个人所得税存在逃税现象。

      总统挪用政府基金用于装修他在佛罗里达比斯凯延和加州圣克莱门特的私人住宅。(这是《华盛顿邮报》找的茬)

      尼克松曾把自己担任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时的文件捐出来,换取50万美元的减税。(又是《华盛顿邮报》!)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不清不楚的小道消息,例如尼克松的几个兄弟和侄儿从事不正当生意;尼克松的密友接受大笔捐助;尼克松利用权力干预商品价格换取政治支持等等。

      尼克松倒霉,还有比他更倒霉的,那就是他的副总统阿格纽(Sapiro Agnew)。1973年7月巴尔的摩的检察官开始调查副总统斯皮洛.阿格纽受贿(金额29,500美元)和非法现金收入问题。这件事情让《华尔街日报》给抖出来了,全国舆论一片哗然。9月份,时任司法部长的理查德森开始与阿格纽的律师接触,讨论阿格纽认罪以换取法庭宽大处理的问题。通过合法的法庭交易(plea-bargain),阿格纽在担任马里兰州州长及其他行政职务的时候收受贿赂一事被免于起诉,但是他仍旧因为非法收入问题受到起诉。10月10日(“星期六晚大屠杀”前十天),阿格纽向基辛格交了一封辞职信,自己来到华盛顿地方法院接受审判。他被罚了一万美元,还被判了三年徒刑——缓期执行。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辞职的副总统。前一位是1832年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副手约翰.卡尔霍恩(John Calhoun)。人家辞职是想到参议院里议员的干活;阿格纽辞职是为了去蹲大牢。

      阿格纽是个典型的右翼政客,被共和党内视为1976年尼克松任期届满之后的接班人,以便继承尼克松强硬的国内政策和相对灵活的外交政策。阿格纽辞职是尼克松政治班子的重大损失。但是狡猾的尼克松没有放过要挟国会的机会。在提名副总统的时候,他没有选择能力较强的众议院议长卡尔.阿尔伯特(Karl Albert)。几经考虑之后,也放弃了他的第一选择,有着执政经验的得克萨斯州前州长约翰.康纳利(John Connally),而是提名老实忠厚的众议院共和党领袖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接替阿格纽担任副总统。此时的福特已经在众议院待了25年,正在考虑自己的退休问题。尼克松此举意在向国会表明,如果总统本人因为遭到弹劾而下台,那么接任的总统将是一个毫无经验的老政客。在冷战气氛当中,苏联气势正旺,咄咄逼人;美国国内的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也风起云涌。国会此时如果提出要弹劾总统,也许议员们应该考虑一下一个强势总统被一个软弱的总统代替的后果。

      可是国会压根就没往这个方面想。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以降,各任总统的权势日渐增长,渐渐给国会一种尾大不掉的感觉。长期以来,国会一直等待时机好修理强势总统,或者从弱势总统手中分权。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权利分配处于微妙的平衡当中。出于这种原因,也许也因为福特本人的诚实厚道与尼克松的狡诈多疑形成了鲜明对比,10月12日尼克松提名福特之后,参众两院很快就通过了听证。1973年12月6日,福特宣誓就任副总统。

      把话题从副总统的丑闻上转回来。看看尼克松怎样面对“星期六晚大屠杀”的后果吧。

      来自全国的抗议和反对声浪让尼克松感到震惊。他强行解除两位司法部长和独立检察官职务的做法显然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在恼羞成怒拼命发泄了之后,他要考虑如何收场的问题。毕竟,弹劾总统已经不是某个人脑海里的想法,而是在国会化成了各种议案。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此时尼克松任何一种试图阻碍司法调查的行为都会把他推向弹劾的边缘。

      法院对于尼克松的做法也非常恼怒。考克斯被赶走了,但是大陪审团投票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的命令依旧有效。此刻法官西里卡也不在乎他是否曾经答应了尼克松关于处理录音带的斯坦尼斯方案,他强硬地要求,尼克松必须在10月23日的法庭听证会上表态是否交出录音带,否则法庭将认定尼克松藐视法庭,将对尼克松处以每天罚款25,000美元,直到他交出录音带为止。

      尼克松无力与法庭对抗。他也没法把“星期六晚大屠杀“一幕照搬给法庭——他管不着。他不愿向考克斯投降,这一点尼克松办到了。但是他现在得向法庭投降了。10月23日下午的听证会上,总统宪法顾问莱特出人意料地表示,总统愿意按照法庭的要求,交出被传唤的9盘录音带。

      来自白宫这个180度大转弯决定把整个法庭都惊呆了。早知如此,为什么还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强行解除司法部官员的职务?总统朝着司法部打出的这记重拳,最后却重重地落在自己身上。法庭上出现了胜利的笑容。

      不,别高兴得太早了。尼克松还留着后手。

      在答应法庭交出9盘录音带之后,总统特别法律顾问布兹哈特回头开始整理被传唤的9盘录音带。但是他却惊讶地发现到手的录音带只有7盘。失踪的两盘录音带当中有一盘至为关键,是4月15日迪恩与总统会面交谈时的录音。能够接触到这些录音带的人只有总统、霍尔德曼、总统私人助理布尔和私人秘书罗斯玛丽.伍兹(Rose Mary Woods)。如果没有找到这盘录音带,迪恩与总统的会谈内容将只能从迪恩本人的回忆和霍尔德曼的会谈记录中查找。

      总统会丢东西?难道白宫闹鬼了?也许白宫当中活跃着某种“邪恶势力”?这不由得布兹哈特不这么想。许多工作人员也疑神疑鬼。满腹狐疑的布兹哈特找到总统,谈起了这失踪的两盘录音带。尼克松对此的反应让人让人感到齿冷三分。他反问布兹哈特:

      “我们为什么不造一盘新录音带?”

      这是公开鼓励手下人作伪证了。

      这件事情还没弄清楚,布兹哈特又发现了另外一个新的疑点。他发现7盘录音带当中有一盘被抹掉了18分钟零15秒。据调查,被抹掉的内容是尼克松和霍尔德曼的一段对话。总统私人秘书伍兹承认她在整理录音带的时候误操作抹去了其中4-5分钟。但是其余被抹去的内容与她无关。

      看来白宫内部的确存在着邪恶势力。

      关键词(Tags): #水门#抗议#录音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