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不见波黑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纪念永远的瓦尔特 -- 起水生风

共:💬83 🌺2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不见波黑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纪念永远的瓦尔特

    小时候,大概是4岁吧,表哥的学校包场看电影,带了我去,片子便是经典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由于年纪的关系当时并无多大印象。只记得当时天气太热,大流鼻血。还是表哥急中生智,扯下一条红领巾堵住了俺的鼻孔,也算是用鲜血给国旗加了点颜色。之后从亲戚那得到一本同名电影连环画,如获至宝,几乎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上了高中,教俄语的老头课倒是一般,组织业余活动却颇为厉害,居然把学校电教馆借来给全班三十多个男生放老电影,一个是苏联老片《夏伯阳》,再就是盼望已久的瓦尔特。男生们从头至尾聚精会神,不时有欢喜赞叹之声,“牛人!”“真牛比!”两位英雄的光辉形象极大地刺激了俺们的心灵。后来俺娘的学校也放了一次,孩子们看得也是津津有味,听说后不由心生慨叹,经典的确是经典。

    提起真实历史上的瓦尔特不由得唏嘘不已,这位游击队长在南斯拉夫解放前夕光荣牺牲了。事实上很多人在当时都自称瓦尔特,铁托有一个时期的化名就是瓦尔特。提起铁托就必然要提到主演瓦尔特的演员是前南斯拉夫著名演员日沃伊诺维奇,此君主演过200多部电影,堪称是前南影坛一绝,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和《临时工》这三部影片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瓦尔特”、“老虎”和“姐夫”的形象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前些日子还买到了90年代初引进的他的片子《你好,出租车》。80年代的《大众电影》还登过他跟铁托之间的一段趣闻,有一次铁托接见文艺工作者,老日当着领导的面忍不住开开玩笑,说我十七岁参军,打死无数德国鬼子,牺牲了五十多次,可到现在还没有军衔。铁托大笑,答曰:“如果你二战时当一个机枪手,现在肯定是将军了,可惜当演员是永远当不上将军的。”将军是肯定当不上了,总统却差一点,老日前几年还参加了塞尔维亚总统的竞选,看来爱屋及乌的不只菲律宾人。

    话题切回电影,瓦尔特在片中的化名是皮劳特,这个化名的化名着实糊弄了不少人呢,不仅仅是叛徒米尔纳和卧底康德尔,连自己人吉斯都被唬得够呛。从一开始康德尔假冒瓦尔特组建所谓“非常委员会”起,皮劳特便始终出现在危机四伏的萨拉热窝,跟他的战友们在一起,就如谢德.卡普丹诺维奇老人所言:“他就像一阵风”在地下抵抗组织遭到重大牺牲后,皮劳特加快了揪出叛徒、惩处内奸的步伐。亲自导演的地球厅事件,唬得德寇自以为得计。巧设埋伏,为奔赴解放区的战友们解除了后顾之忧。砖窑一战,用他的瓦尔特拳狠狠教训了康德尔。最后混上机车,利用火车头把比肖夫和油车一起收拾干净,彻底挫败劳费尔行动。实是挥洒自若、履险如夷,非一般者所能也。

    有战斗就免不了牺牲,全片最感人的场景莫过于广场上悲惨的清晨。老表匠谢德的女儿阿兹拉与恋人布尔吉及其他青年战士被德国人打死在广场前,死者的亲人们聚集着,对面的比肖夫上尉率领德军警戒着现场,喇叭里一遍遍地念着:“萨拉热窝的公民们,最后一次向你们宣告,死者的父母或亲友快来认领尸体——”比肖夫已经下了命令,欣特勒也拉开了MP40的保险。“谁也不要过去,会打死你的!”游击队员在人群中告诫着人们,不要过去。一位老妇人喃喃道:“我儿子躺在那里啊!”老钟表匠镇定自若地走出人群,皮劳特为保护群众,示意其他游击队员随后跟上,视死如归的南斯拉夫人民是吓不倒的。镜头缓缓地移动着,雄壮而悠长的主题音乐由轻渐重,由缓渐急。每看到此,禁不住热泪满腔。有死莫愁英杰少,能生堪叹水云湘。

    少年泯不畏死,老骥岂会偷生?当谢德告别凯姆走上自己最后的归宿时,路边几乎每个路人都同他打招呼或点头致意,一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一个英勇无畏的老游击队员,就这样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祖国。事实上,当唯一的女儿英勇牺牲后,老表匠便已萌死志,第一个迈向纳粹黑森森的枪口就已经揭示了这一点。

    《瓦》片之所以深入人心,一方面在于情节的设置惊险悬念丛生而又不失大气磅礴。更重要的是每个角色不论出场时间长短都特点鲜明,沉默寡言、冷峻果敢的苏里,嫉恶如仇、孩子气十足的吉斯,敏感深沉、舍生取义的老英雄谢德,诙谐幽默、身手过人的巴克,单纯明快、勇于献身的布尔吉,以身许国、美丽勇敢的阿兹拉,机智过人、多面手一般的马利施,死有余辜、残忍凶悍的比肖夫,阴险狡猾、诡秘多变的康德尔,好赢好输、不失风度的冯.迪特里施,阴郁寡言、叛反不定的米尔纳,全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此外,出场不多的地下交通员伊万、年轻的游击队员布兰克、打入敌人内部的斯特里、医生、钟表店小学徒凯姆、老列车长都恰如其分地演绎了黑名单上的英雄群像。

    此外便是有个小小的猜想,那就是康德尔究竟是哪国人,一般都认为这位党卫军上尉理所应当是德国人,但从他能够顺利与南斯拉夫人交流而没有在口音中露出马脚这一点看,康德尔很有可能是克罗地亚人,因为克罗地亚作为纳粹的帮凶也组建了本民族的党卫军师。迪特里施在与比肖夫在车站谈话中有这么一段对话,迪特里施问比肖夫康德尔的下落,比肖夫回答没有消息,担心他会不会出事,迪特里施直截了当地回答:他现在已经不重要了,现在重要的是油!如果作为一名德国军官即便再无用处迪特里施也应该适当表示一下另派人寻找的意思,不过从之后他和哈根的对话来看,只要劳费尔行动圆满成功即便付出重大伤亡也在所不惜,康德尔作为一只鹰犬只有被利用的份。毕竟,卧底不是谁都能当的。

    作为一部经典电影,印象比较深刻的台词更是数不胜数,

    吉斯对被巴克翻出的冲锋枪啼笑皆非的解释“这是……放大机”(亲娘来,我很看好你呦!)

    巴克和队员们挨打后的抱怨:“——哎呀,真打呀!——哎唷,巴克,皮劳特踢得我真疼。——哎唷,下巴都快打掉了。——记着下回跟他算账!——哈哈,我可不敢。我是小队员,他是队长啊!——别啰嗦咯,真的德国兵来了就热闹啦”(大大的意外啊,此处有大笑声)

    谢德教导徒弟语重心长的关照“——我要走了,凯姆。——你要去哪?——去找我的归宿。——……,——你好好的干吧,要好好的学手艺,一辈子都用得着啊,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人死帐不能死,老人家还念念不忘还犹太人的20克金子)

    “愿上帝保佑追击者,同时也保佑被追击者”(很可惜,上帝没有保佑追击者)

    “多保重吧米尔纳,以后全看你的嘴了”(一语双关)

    医生与斯特里的接头暗号:“——你家里曾经有人得过肺结核病吗?——有,我叔叔得过。——什么时候?——两年以前,也是这个季节。——欢迎你,斯特里”(医生得记多少个病例啊)

    经典的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来了”

    米尔纳的哀叹“我受不了啦,就是男人也受不了。想死,可又死不了……”(摇头)

    愚蠢的阿克瓦利斯党卫军少尉:“——拿去吧,除了这五个人之外,其他都是游击队员。你可以枪毙他们。——党卫军少尉先生,我要做得——正相反!——……是这样,干得真漂亮……”(狂晕啊)

    “马利施,送他们到解放区去,你们可以唱着歌走,德国人已经下了命令,任何人也不敢阻拦你们的!”(什么叫气人?这就是)

    米尔纳的口令:“萧特呼唤康德尔,萧特呼唤康德尔”

    哈根中校和迪特里施的对话:“——我看士气还不错嘛,啊?——是呀,伤员们还真以为送他们回家呢!——士兵的命运是经常变化的,哈根先生,在这次战争中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受骗”(太经典了)

    火车运伤员是骗人的,用卡车把伤员来回来,再把火车开到油库去装油,用油支援A军团的装甲部队,这就是所谓的劳费尔行动!(说简单不简单,说麻烦不麻烦)

    喋喋不休的吉斯与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苏里:“——走的太慢了,前面干什么?——谁活着谁就看得见!——瓦尔特常说这句话。——……。——苏里,瓦尔特什么样,很漂亮吗?——没什么特别的,反正不是我这样”(一个话痨和一个闷葫芦)

    “——皮劳特,你答应我的事还没办呢?——我是守信用的。——别哄我了,我今天就要见到瓦尔特。——这不是吗?就在眼前!”(啥叫意外,这就是)

    吉斯:“一直开到维谢格拉特?” 皮劳特:“为什么不呢?我好长时间没去了!”(话中有话)

    迪特里施与盖世太保威尔德穆特先生的对话:“——唉,太有意思了,我来到萨拉热窝就寻找瓦尔特,可是找不到。现在我要离开了,总算知道了他。——你说瓦尔特是谁?请告诉我他的真姓名!——……我会告诉你的。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迪特里施如此坦荡,的确是条汉子)

    最后提一下配音演员,虽然有些台词略显生硬,但仍不失为一部译制佳作。北京电影制片厂在上译基本瘫痪的状态下承担了本片的译制配音工作,除了老配音鲁非和劳力之外,译制导演由著名艺术家凌子风亲自挂帅,著名演员光头葛优他爸,老龟田葛存壮也在片中配了音,谁呢,假瓦尔特——康德尔。在《烈火中永生》演出江姐的于蓝也是配音演员之一,只是不知道她是给阿兹拉配音还是给米尔纳配音。

    《瓦尔特》现在还在我的电脑里,想起来就会看一段,可是南斯拉夫已经不在了,那个90年就拥有卡塔尼奇、普罗西内基、萨维切维奇、博克西奇、潘采夫、斯托伊科维奇、苏克的队伍,永远留在了记忆中,如今的萨拉热窝,已经是另一个国家波黑的首都了。虽说天下大势分合皆有缘法,仍不得不为之长叹,瓦尔特,走好!

    关键词(Tags): #瓦尔特#萨拉热窝元宝推荐:landlord, 通宝推:kiyohide,三笑,陈王奋起,ziyun2015,caoban,empire2007,GWA,何求,一着,住在乡下,燕人,
    • 家园 此片最值得记忆的,就是那个假冒的瓦尔特--真实的德军军官“康德尔”上尉

      敌人如果打进我们内部,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左”一些、“革命”一些、积极一些。这种假左派,往往可以欺骗革命队伍内部的一些幼稚者。

      国内也有过一部这样的电影---1980年拍摄的电影【奸细】,故事讲30年代抗联游击队打击日本鬼子的。其中,也有这样的情节。日本特务潘大可,冒充省委特派员打进游击队(因为省委交通员被捕叛变),夺取了游击队的领导权。该特务表现得很“革命”,(就像那个“康德尔上尉”一样),结果因为表演过猛,引起了游击队政委甘泉的警惕,最后败露身亡,游击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那些革命口号喊得山响的家伙,最值得我们警惕。你们看,文革中,毛主席万岁喊得最响的家伙--副统帅,其实最坏。不是吗?

      这,就是我看这类电影的感想。

      要特别警惕“左派”。

    • 家园 《瓦尔特包围萨拉热窝》”这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

      是女叛徒说:他们都是男人,他们没日没夜地折磨我。

      我前几次看这电影,都完全没有看懂,那时只有几岁。

      是后来慢慢长大了,十来岁的时候再看中央六台的重播,才基本搞懂什么意思。

      直到成年之后,谈了恋爱,才彻底看懂这句话可能代表的意思。

      不过相比《瓦》,我更喜欢看《桥》。

    • 家园 留个印,改天来看。

      精彩 !

    • 家园 旧文重温,仍然感慨

      旧文重温,仍然感慨。

      • 家园 为了学习东欧历史经济史专门看了一些电影,质量不说

        就说穿着打扮,整个发展建设状态,尤其是70、80年代的,可以看出欧洲的生活水准高出天朝一大截,甚至包括港台。

        也说明了欧洲的确实的先进了,而且以前还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以为东欧和中国一样,包括苏联、朝鲜,都是农村占据大多数,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这些地方的农村都是少数了,包括阿尔巴尼亚,所以援助阿尔巴尼亚在欧洲保持一定的生活水准,确实令国人困惑,我们明明比阿尔巴尼亚差了很多,为何还要援助他?

        哈哈,其实这是公知有意洗脑的一个小技巧,援助只是解决问题,交换利益,并不一定是只有条件好才能援助条件差的,只是穷人互相帮助而已。

        援助阿尔巴尼亚,获得铬等矿石,欧洲的战略支点,未来的石油,因为阿尔巴尼亚要独立于苏联集团和南斯拉夫集团,面临的压力的确大。

        这个交换可以了。

        由于后来放弃了阿尔巴尼亚,我们损失了冷战后的阿尔巴尼亚的石油份额,可惜了。

        还有,故意把援助的一百亿物资,替换成所谓百亿美元也是洗脑的一个花招。

        本来和阿尔巴尼亚有更多的合作空间的,如果双方都是霍查这样的独立性的领导,应该有更广泛的合作空间。

        因为阿尔巴尼亚的失去,马耳他的支点作用也不那么大了。

        东德商业间谍

        东德

        这篇文章说东德模仿西德,效果不错,然后很多公知说法东德不如西德就是地狱,呵呵,这种比较十分有意思。

        为此创造出来了,苏联比美国,朝鲜比韩国,东欧比西欧,大陆比台湾的奇怪的比较模式。

        • 家园 1973年,中国政府的“四三计划”,也不过用了43亿美元(后来追加到51亿)

          根据当时的汇率,一美元=2.8人民币,43亿美元=120亿人民币

          而我们援助阿尔巴尼亚,就累计援助了100多亿人民币。

          四三计划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多大? 有援助阿尔巴尼亚的100多亿人民币,中国在搞个“四三计划”不好么?

    • 家园 愿上帝保佑追击者,也保佑被追击者

      回头看,觉得这句话有问题。

      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党卫军军官在对话,冯`xxx上校引用波斯尼亚诗人的诗:愿上帝保佑追击者,也保佑被追击者。

      比肖夫大惑不解:也保佑被追记者?

      估计欧洲语言说“上帝保佑某人”(god help/bless xxx)的语境都差不多,那就是:愿上帝保佑追击者,被追击者就听天由命认倒霉吧。意思是追击者已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了。

      本来可能是令人一头雾水的翻译,但当时大家都觉得很翻译或诗句很nb

      关键词(Tags): #上帝保佑
    • 家园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 -- 有补充

      那时候有年轻人能把整个电影台词从头到尾背下来的

      那时候《瓦尔特》电影浓郁的欧洲风味,让刚改开时候的中国观众倾倒,加上海译厂崇洋的上海小资满怀深情的投入配音,赋予电影无与伦比的感染力。那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两部外国电影就是瓦尔特,另外一部是日本的追捕。

      几年前我和国内朋友骑车欧洲行,在法国比利时到过不少小镇。每次居高临下,看下面小城的教堂塔尖和错落的屋顶,北京的朋友常会情不自禁地来一句:这就是萨拉热窝,他就是瓦尔特....

      碰到没有高地俯瞰城市,不好引用南斯拉夫电影台词的时候,我的朋友最多的感叹词就是:卧槽,牛逼...我都听腻了,呵呵

      关键词(Tags): #瓦尔特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最有意思的是 -- 补充帖

      在伦敦有回夜晚坐出租车,当我知道司机是塞尔维亚人的时候,我问他瓦尔特的演员和电影,司机忍不住哈哈大笑,对我说:你知道吗,几乎我拉过所有的中国人,上来都要问我瓦尔特....

      关键词(Tags): #瓦尔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