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即使没有文革,中国经济也不会提前进入第二世界 -- 葡萄

共:💬1730 🌺11319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以自由主义的名义--《旧制度与大革命》书评

      按,标题是我自己加的,是文字中的主体观点。不过有中国文化人一贯的重制度架构,轻数字分析与社会经济发展实践的通病依旧。

      革命、改革与制度建设

      ——《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宪政思想评述

      http://www.publiclaw.cn/book/Booker.asp?Book_Id=235

      抛开偏见,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基本观点依然是伟大而公允的。正如他自己所指出的,他写作的时代已经“离法国大革命已相当远,使我们只轻微地感受到那种令革命参与者目眩的激情,同时我们离大革命仍相当近,使我们能够深入到指引大革命的精神去加以理解。”但更是因为,托克维尔有一种力图超越本阶级狭隘利益的社会意识,一种植根于本国实际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他肯定大革命的合理性,他在书中指出,法国革命是由最合情理性的原因引发的,上层阶级的性情使然,不可抑制的人民的性情则使这场革命愤怒与理性并重。他用事实说明,大革命合情合理,其来临有着必然性,尽管凶暴,唯有法国大革命才能扫除流弊,解放人民,解放农民。他在谈本书的主旨时说到:“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1789年的最初时期,那时对平等与自由的热爱共同占据着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仅想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特权,而且要确认各种权利,使之神圣化:这是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时代,尽管它有各种错误,人们将千秋万代纪念它,而且在长时期内,他还将使所有想腐蚀或奴役别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眠。”(页32)

      托克维尔宽恕了法国大革命曾经创造的过分的中央集权制和许多专制工具:所有这些在大革命之前即已存在;他宽恕曾摧毁可阻止无政府状态或专制状态的制衡力量:大革命之前他们已经消失。他所指责的是,大革命直至1848年为止,尚未能创设任何制衡力量,而这并非革命者们所不知道的。《人权宣言》中早就指出:“凡分权未确立,权利无保障的社会,就没有宪法。”他指责大革命恢复了旧制度的全套政府机器,并建立起这样一种局面,在不到六十年中人们被两次投到专制制度之下,它比旧专制制度更合逻辑,更加平等(平等的奴役),但也肯定更为全面。

      拿破仑三世专制的建立(他是得到法国大多数人支持的),对于托克维尔等自由主义者是一种深深的失望,这是一种对这个国家自革命以来一直珍视的各项原则的闻所未闻的背离,一种为了革命的物质成果而牺牲革命的精神成果的可悲倾向,一种在本应从世界上永远扫除专制暴政的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新形式的专制主义。法国人曾付出重大的代价去消除的东西却又重新归来,而且是法国人选举、支持上台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他发现世界上有许多民族没有经历过如此之多的危机和灾难,随着社会的演进逐步达到了法国人曾经梦想、曾经缺乏的、甚至法国曾抢先达到过的政治自由。

      革命很少尊重个人自由,革命崇拜武力,盲目信奉中央政权至高无上的权力,托克维尔很早就意识到革命在现代社会确立了社会地位平等,谁能说革命不会像昔日的罗马帝国一样为新形式的专制暴政铺平道路。迷信暴力而缺乏建设的革命,常常在摧毁一个旧世界后,又以某种形式回到旧制度的起点上来。在法国革命爆发仅仅一个月的时候,就有人敏感地发觉:“我们已经迅速地从奴役走向自由,我们正在更加迅速地从自由走向奴役。”英文中革命一词“Revolution”,其词根即是“Revolve”,就是旋转、围绕的意思,英国人看来,革命就是兜圈子,最后还回到原地,只有坚实的改革才有出路。

      柏克曾以英国人的视角批评法国大革命的暴烈,他说的固然不错。但法国毕竟不是英国,她没有妥协的传统,英国的进路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独特的,而法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暴力斗争史。法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就是起义与叛乱。无论是亨利四世时代还是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代,贵族经常不服从国王的命令,发布一些国王看来无效的命令,而国王则派兵进入会议轰走会议代表,逮捕他们的领袖,将他们流放或杀头,这也是家常便饭。王室若赢,造反的贵族就遭流放;贵族若赢,他们要么掌握王室大权,要么立中意的人为王。国王的让步或贵族的失败、妥协,都是很常见的事情。这是挟带着一定程度的强制甚至兵戎相见的政治游戏,革命是这种文化规定的游戏的延续,至少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这种游戏没有实质的变化。5若能有英国的方式当然羡慕,然而各国的事实往往是君主不开明,当权阶级不妥协,到这时革命往往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米涅说得好:“迄今为止,各民族的编年史中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在牵涉到切身利益的时候还能保持明智的态度。应当做出牺牲的人总是不肯牺牲,要别人牺牲的人总是要强迫人家做出牺牲。好事和坏事一样,也是要通过篡夺的方法和暴力才能完成。除了暴力以外,还不曾有过其他有效地手段。”

      补充按:导致推翻封建制度的大革命的是第三等级议会领导的起义。而这个议会最初不过是国王在王权式微的时候对抗大贵族欺凌的工具。只是讽刺的是,这个工具最好把贵族和国王都送上了断头台。(在断头台运作的最疯狂的日子里,曾经创下过一天砍吊1300多贵族的记录,另一个记载说是1500多人)

    • 家园 领教了,很透彻!
    • 家园 刚回复的关于工业化细节的想法点滴

      连接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411350

      这里我插一个我刚才和朋友讨论的一个话题。话题抽象的意思就是,我们和西方在工业化进程的差距。我刚才举的例子是,美国在80年代一次航空事故调查中发现,从当时的飞机制造到地面指挥到飞行员操作完全正确无误可即使如此依旧导致了飞机的坠毁。最后,调查人员从飞机积冰入手,通过大多数人都几乎没有听闻的过冷大雨滴在雨云中遇固体结冰现象的研究最后找到了事故的原因。(在这个调查前我也没有听闻此一研究)我想,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中国,最终很可能整个事故的调查会在 制造商、塔台和航空公司中扯皮吧。我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差异。

      其实如果我在这个帖子的先前回复,是在陈述一个关于评价事实标准的问题的话。我这里是在说关于细节的问题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细节有截然不同的诉求。东方文化在争论里追求和而不同的所谓道。而西方文化则在争论里追究每一个细节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西方法律证据原则里,作为证据中最重要的原始证据其证明力必须排除一切可能的意外的影响。这样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往往是不可理喻的。这也在多数中国人辩论中,不会追求细节的一种思维定式。

      于是,在对于中国近现代中国工业化问题上,几乎一切的争论,最终都难以有结果。

      我来举例:

      1.生产效率

      很多人在斥责文革的时候,多会用到文革之后人心散了,公有企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来说明文革之害。但是,同样这些人又会指出,在文革之后,人们生活大幅度改善了,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了 ,经济增长情况明显好于文革及建国前三十年时期。

      东方式思维:两种说法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西方式思维: a 两种说法一真一假时,谁真谁假,谁是什么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

      b 两种说法全假时,是什么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

      c 两种说法全真时,是什么真正提高了生产效率

      2.工业化标准

      当英国第一个在列强里完成资本主义革命后,他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到GDP比重的 30%。那时候,英国的纺织工业产值几乎占到他们工业生产总值的80%。而到,明治维新宣告日本崛起的甲午战争。宣布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日本,直到昭和时代初期1928年,日本工业产值才刚刚超过农业产值。而在今天,一个 现代工业化国家,可以成为的标准是。

      a 城市人口超过农业人口,并成为承担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载体。

      b 服务业从经济结构与吸收就业人口都在经济构成中占第一大比例。

      东方式思考中国工业化:参考中宣部建国六十年文宣

      西方式思考中国工业化:a 中国今天是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b 中国实现工业化国家的决策过程,原因及结果分析

      c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影响,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d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选择,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e 对中国实现工业化选择对应,原因及其结果分析

      3. 技术的变革影响

      在举例1中,我在比较问题1相关的不同假设的时候。发现 ,在二战中,美国工会的罢工也达到了美国历史中钱所未有的程度。(1.4471万起罢工,700万人参加,超过2500万人次)但是,那并不妨害美国在战争中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有力的保障战争供应。对于此

      东方式的思维:美国的制度保障了生产供应,或者说美国工人在罢工之余保障了生产供应

      西方式的思维:一本叫《生产力,工业自动化的社会史》的书,通过技术如何提高了生产效率做到了这一切提供了一个切面的解释。而同样,无数个基于各种学科的研究以及各种科学的交叉研究,给出了他们视角下的切面的解释。(即使在今天很多西西河人面前,这样的细节是多余的或者是无聊的)

      改革走到今天,有时候我总在想,我们离工业化社会还有多远。

      通宝推:Levelworm,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几个问题

        1.西方走工业化的前提是什么?中国能否达到这样的前提?

        2.一个十四亿人的中国,实现工业化之后会对整个世界格局造成什么样的变化?各种条件是否支持这样的变化?带来的矛盾如何解决?

        3.西方的工业化社会是否应该是我们的模板?这样的模板是否能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

        个人觉得,西方式的工业化并不应该是我们的目标,是不现实的。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加上社会和人的现代化。在基于国情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这几个现代化,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新路。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说得非常好

        科学的方法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

      • 家园 工业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社会化的分工。而社会化的分工,看中的是异化的人,而非真实的人。所以,用工业化的眼光看问题,势必是线性的。由此,一旦遇到线外的点,就必须通过修正参数来纠正线的公式。于是产生了上面你所说的一些事情。

        而东方传统思维,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发散的,而非收敛的。

        由此一点可以说明微积分对工业文明的贡献有多大。

        • 家园 这里讨论的是工业化中东方和西方思维的差距

          具体的说就是数字的控制与对细节的态度。而我在讨论里引申出的话题就是,中国实际离满足工业化社会需要的思维方式还有举例。而你说的看不懂的那帖子,说的是数字分析对事务现象与问题的约束。

          而你可以看到,我故意把一个敏感话题所指向的这个的用数字分析约束的时候,已经有人对号入座位了。这样的对号入座你正好可以看看。看看为什么张七会从微积分的角度说:

          所以,用工业化的眼光看问题,势必是线性的。由此,一旦遇到线外的点,就必须通过修正参数来纠正线的公式。于是产生了上面你所说的一些事情。

          而东方传统思维,处理事情的方式,是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发散的,而非收敛的。

          如果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如何把问题约束在能解析问题的范围,并用任何掌握相关方法的都都可以重复验证的方式去证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