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四十六) -- 俞天任

共:💬272 🌺5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冷战时期曾经有个美国记者突发奇想

        从报刊媒体中收集公开资料,推测美国的各种秘密。最后得出结论,90%以上的国家机密都可以从公开发布的消息中推测出来。

      • 家园 飞机主要是铝造的。

        没有了铁,飞机都是用糊门窗的纸糊在木头架子上的。

        该是没铝了。

        • 家园 作者是有点信口XX

          日本即使是后期的飞机, 也是全金属的;

          到是苏联, 其主力战机"拉"和"雅克"一直都是木制机身,帆布包皮, 但是性能一点也不比同期的美国机差.用窗户纸作蒙皮是不可能的;

          英国的蚊试也是木制的, 搞的希特勒没晒脾气;

          • 家园 话可不能这么说

            二战前和二战期间各国设计生产服役的主力战斗机都是全金属结构或者早期部分机型是半金属结构,这是历史的潮流,谁也抗拒不了。战争期间物资供应不足而造成了轻金属短缺,导致了实际生产中采用了大量的木材替代稀缺的轻金属。苏联和英国日本都发生了这种情况,只不过日本是越来越差,而苏联和英国在情况逐步改善之后,尤其是大批的美援到达后就自然的减少直至不再使用木材。困难时期,英国的兰开斯特重轰炸机也不得不使用木材制造机翼,不过由于基本设计优良和制造时作了必要调整,在使用中仅发生过一例机翼折断事故。而英国的蚊式飞机从一开始设计就是木质结构,在二战飞机中确实很另类。

            至于苏联的拉系列和雅克系列,这两个可是大家族了,看不出你说的那一款飞机?早期部分机型不是全金属结构不奇怪,不过战争中后期涌现出的型号都是全金属结构了。你说它们“一直都是木制机身,帆布包皮”, 未免以偏概全了。

            老冰这人说事儿的口气有时候调侃了些,但是我证明,他这人绝对不信口XX。

          • 家园 那您也没必要说我信口XX,只说您没听说过就行了。

            战争后期包括运输机在内的大批军用机是木材和“和纸”糊的。

            其中,从1944年开始的立川キ106战斗机,东京キ109教练机,立川キ110,キ114运输机,三菱的キ112中轰炸机就是将原来全金属的飞机进行“全木材化”的,当时全木材化是日本的一个国家项目。

          • 家园 日本好像试图过

            钢管加木结构。

            苏联后来质量上去的飞机还是全金属的。之前还是

            差一些的。

      • 家园 沙发
    • 家园 【原创】有一类战犯叫“参谋”(六十三)

      牟田口手下有三个师团长,全部被他撤了职。5月10日第33师团长柳田少将被撤职,5月31日,第31师团长佐藤少将被撤职,6月22日第15师团长山内少将被撤职。

      日军制度,师团长直属天皇管辖,叫做“亲任官”。其余人等无权过问,而这次牟田口公开藐视军纪,无视天皇,怎么办?大家装聋作哑,只当不知道。那位抗命的师团长怎么处分?也装聋作哑,既往不咎。

      前面说过日军已经成了一个官僚机构,军队内部就是大家互相糊弄。战后除了牟田口中将以外,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当事者都一口咬定自己是反对英帕尔作战的,主张早日停止的。有趣的是其中绝大多数人还都能够拿出证明出来。

      那为什么还在打?4月末参谋本部次长秦彦三郎在视察缅甸时,和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的意见是一致的:“英帕尔作战已经失败,应该中止”。

      河边司令官对秦次长是这么说的:“中央要是发布中止作战的命令,我很高兴。但要我来发这道命令,我可发不了”。

      为什么?据说皇军的字典里没有“撤退”。

      同行的有一位刚刚从陆大毕业的大本营少佐参谋叫后胜(陆大57期),和大本营作战参谋杉田一次(陆大44期)商量说这是不能再打了,而杉田在瓜达卡纳尔岛干过,知道英美军的利害。回去以后在5月15日的大本营会议上,秦次长报告说“英帕尔作战胜利的可能性很低”,杉田补充了一句:“完全没有胜利的可能。”

      东条英机大怒:“谁说皇军不能胜利!”

      结果得出这么一条结论:作战部队不提出中止作战,就继续进行作战。

      6月26日,牟田口终于绝望,向缅甸方面军提出中止作战。7月1日,方面军作战参谋青木飞往马尼拉向南方总军提出结束作战。经过大本营许可,7月2日,南方总军才正式下令中止英帕尔作战。

      第15军86500人的参战部队,损失率在80%左右。除阵亡大约20000人以外,全是饿死或由于饥饿而伤病而死?

      英帕尔作战的当事人们几十年一直在讨论的,也是:“为什么不能尽早停止作战行动”。

      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尽头的?就像“为什么不能不打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为什么要袭击珍珠港?”;“为什么要进驻印度支那?”;“为什么有7.7?”;“为什么有9.18?”……,没有尽头。

      因为有这个天皇领军,因为有那个军政独立,因为有那些精英参谋。

      大本营参谋,精英中的精英,参谋中的参谋,都是些什么人呢?

      陆大毕业10年以内,军衔不高,一般从大尉到大佐,年龄不大,一般从30出头到40不到。

      最重要的是,几乎都没有上过战场,不要说吃猪肉,连猪跑路都没有见过。

      来看一位“昭和的名参谋”,濑岛龙三的例子,就知道这些精英们是怎么指挥战争的了。

      日本人说起陆军参谋,一般都会想起石原莞尔,辻政信,濑岛龙三这三人。前两人好理解,可这个濑岛龙三是何方神圣,怎么也并列昭和参谋的三大代表?

      这濑岛龙三可是位人物,他是在有名的日本综合商社“伊藤忠”的董事长的位子上退休的,怎么样?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者。

      濑岛龙三是富山县的一个农家子弟,不过到龙三出生时,他父亲已经不务农了。他父亲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都得到了勋章,所以就在郡役所(相当于中国的区政府或县政府)管征兵。

      濑岛龙三在1925年考上金泽陆军幼年学校,是招收的五十名学生中的第五十名,但是毕业时是第一名。1930年考入陆军士官学校,以次席的成绩毕业,1936年考入陆军大学校,是第51期的,1938年作为首席生而得到在“御前讲演”的荣誉,但是不巧的是那天天皇本人并没有来,由侍从武官长“代听”,不管怎样,也算是发表了“御前讲演”。

      “御前讲演”是日本陆军的最高荣誉,就意味着将来肯定能进参谋本部的领导层。一开始在佳木斯的第四师团,后来在第五军实习。当时是战时体制,实习参谋一般立即就参加实际的作战计划的制定,但濑岛不知怎的没有参加过实际工作,据濑岛后来自己说,可能是现场指挥官怕他出了错而被上司斥责就干脆把他冷藏起来了。实习一年后,果然调到参谋本部第一部第二课(作战课)任作战参谋。

      也就是说濑岛没有任何实战经验。

      原来的作战课,分成四个班:对北方班,对支那班,航空班和兵站班,现在又新加了一个对南方班,其中兵站班的班长就是大家熟知的辻政信中佐,课长是服部卓四郎大佐。课里又把北方,南方,支那这三个班合成一个作战班,班长是櫛田正夫中佐,濑岛龙三大尉呢,就是櫛田正夫的副官,帮着统管三个作战班。

      就是这样,一个考试成绩特棒,但没有上过战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军刀组参谋,就在地图上指挥着几千上万公里以外的上百万部队。

      关键词(Tags): #濑岛龙三#参谋#战犯
      • 家园 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Tadamichi Kuribayashi

        最近硫磺岛的手纸好像风头很强

        不过这个栗林忠道绝对是要上绞架的战犯

        希望老大能多写一点这个人, 我身边的老美有把这个

        当英雄的趋势

        这小子也是陆大35期军刀组次席

        大正12年(1923年)

        8月 陸軍騎兵大尉に昇進。同年11月陸軍大学校35期次席卒業時に恩賜の軍刀を授与される。

        12月 結婚。

        • 家园 呵呵,这确实是个异类。

          军刀组毕业,但没有在参本呆,而是去了北美,从此就成了边缘人。

          但是他是过去了的人,和现在的中国没什么关系,我想写的几个人都是一直在现在都在东亚时不时地幽灵出没的比如石原莞尔,辻政信等人,一直抽不出空。

      • 家园 政治需要?

        隨著1942及43年諸戰役的失利。太平洋戰役初期連場勝利引起的民心亢奮轉向及經濟情況的轉壞。東條內閣面臨極大的壓力。相信出於政治的需要。利用戰場上的勝利來「沖喜」,是一個要素。同期在中國戰場上的一號作戰,隨了打通大陸線外,亦是為東條「打氣」。

        就是老蔣的不知所謂。當太平洋戰爭未開打時,中國雖然失利。但仍是戰意不錯。但太平洋戰爭後,中國的壓力是減少了,但竟然不思進取。到1944年,明顯的是軸心國已是時日無多,但中國竟然會開對如斯的失利!!

        如斯大敗已是羞恥。但如果能從中吸取教訓,借數個人頭來重整軍隊,還有機會翻身。但連這個機會都放棄。真是無話可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