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崇敬看香港(修改 Ver0.1) -- 青蛙电工

共:💬429 🌺1022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样本太小的缘故

        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香港人所特有的专业精神。

        在中科院的时候,我曾经调查周围学生的研究动机,超过3成学生认为自己热爱研究,但是,很多热爱研究的人做事就丢三拉四,毛手毛脚的。虽然有训练不足的问题,但是更普遍的是因为缺乏责任感。

        然而在香港大学,周围香港学生认为自己真正对科研感到有兴趣的其实很少,但是做事却很认真。实验室里的小姑娘虽然总是抱怨老板给她压力太大,对做研究没有兴趣,但是工作起来却很玩命,常常通宵不睡做实验,效率很高。而我周围的香港小孩也多是勤劳肯干的人,里面有功利思想我不否认,但是能把事做好。所以今年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我会做好哩份工”。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专业精神在香港更深入人心,值得内地青年学习。

        • 家园 也不是特有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好像都这个样子

          我感觉这种专业精神就是发达不发达的一个原因,也可能是结果。

      • 家园 你对一些基本事实的认识有问题

        从小孩说起吧, 一般中小学是上午9:30或10:00开始上课到下午13:00左右,然后放学。香港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比大陆推后两个小时,也就是放学解散吃午饭。嗯,或许香港的学生天资聪颖,每天只上这么会课就能学贯中西了。至于大学生,大家如果去过清华园再到这里的校园走一圈,自己就能体会出明显的区别来。关于学生就说这么多,不多说了,多说估计又要引到中西教育对比的老路上去了。

        一般小学上午班是七八点左右到中午十二点或一点,然后下午班一点左右到六点。星期六则分长短周,隔周上学。上下午班的教员与学生是两批人马,设施则共用,这样可以节省校舍。现在也有一些全日制小学。

        至于中学,没听说过有半日制的,都是全日制,早上七点多八点到下午三四点。一天只上个半小时课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学的课时都不止三个半小时。

        关于所谓中西教育的对比,我可以告诉你香港的中小学教育骨子里还是中式教育,跟内地的中小学没有根本区别。小学升中,中学会考、高考,随处可见的补习班......哪里的学生压力更大我不好说,但如果有人觉得香港的学生每天上小半天课然后就轻松了,就不用勤奋学习也能保证入读大学了,那绝对是错的。

        至于大学嘛,生源质素肯定是没法跟内地顶尖大学相比的,而且香港的学生普遍比较功利(不过内地的学生如今又能好到哪去?)。在各类课题的广度深度方面,一个城市自然也无法跟n个省份相比。可是要谈起综合学术水平,中大港大科大怎么说也不比北大清华逊色。

        • 家园 没那么早上课,我每日出去都正好看见学生出门上学

          我出门的时间是9:00,有时候我上午11:30从超市买菜回来,就已经看见穿校服的学生去各个餐馆吃饭了,中学上课的时间会长一些,到下午3点左右就放学了,在我看来,这就是半日制,我记得我以前在大陆上学的时间是早7:00-12:00加13:30-17:00。我家里就有香港中学生,我很清楚知道他们的刻苦努力程度和升学压力到底有多少,基本上,只要自己真心想上大学的,除去某些确实不适合学习的,都差不多能上大学,香港一共7所大学,加上刚升格的树人学院,每所学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数量约1万多人,此外还有“副学士”及part-time的学生,以香港不到700万的人口来计算并考虑到香港逐渐下降的生育率,适龄人口中能有机会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实在不能算少,除此之外,香港历来都有送孩子到国外上大学的风气,这部分数目也不算少,何况还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到大陆高校读书。中学生上补习班的目的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为了能进入热门专业。

          至于说到香港的大学的学术水平“怎么说也不比北大清华逊色”,这个这个,既然都先承认了“大学嘛,生源质素肯定是没法跟内地顶尖大学相比的”以及“在各类课题的广度深度方面,一个城市自然也无法跟n个省份相比”,那又从何得出“可是要谈起综合学术水平,中大港大科大怎么说也不比北大清华逊色”的结论呢?部分组成整体的道理就不在此多说了,大陆举国精英汇聚的清华即使不是每个系都好过香港的大学,那么多系的力量加在一起还是足够胜过香港的大学的。实在不好意思,俺在大陆和香港的学校里都接受教育,对于大陆和香港的大学的学术水平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切身感受的。别的专业不敢妄言,就拿我熟悉的EE举例来说吧,别看香港的大学银子多,可是没有一所大学有真正能用来做试验的高压实验室,于是这方面的研究就只能闭门造车了,发文章也就是真的靠“攒”,教授都亲自跟我说,“坦白地说,我们不具备试验条件,因此只能做一些纸张上的理论研究,无法做现场试验验证”,“我们很羡慕清华的试验条件”等等。香港学校考核老师的制度偏重于paper数目,经费又充足,而且香港老师用英文写文章天然上就比大陆有优势,这就造成了许多大陆的老师还在做项目赚钱维持教研组生存运转的同时香港的老师整天埋头专心写文章,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看起来香港的学校的paper数目不少。即便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大陆的高校目前发表的英文paper数量也已经赶上和超过香港的大学了,有兴趣者可以去查查今年上半年发表的SCI和EI收录的文章数统计结果,清华的数量不比香港的大学少。如果要从高校承担的科研工程项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来说,香港就更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了。我这么说,跟某些要哗众取宠出名的叛逆作家所鼓噪的什么香港的大学将把清华北大扫为二流的观点确实是不一样,可是即便是善于做秀的香港的大学自身,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站出来这么说!

          看来不能再继续写了,还有不少人没做好大陆正在逐渐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心理准备。暂时停笔。

          • 家园 今天给电工兄送上的第二枚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比较大学之间的差异要看科目系别

            如你举例的EE,那么不要说清华,西安交大的相关专业就比香港的大学要强的多。为什么?因为用的多嘛...

            不过,如果是在商科和法律中比较,那么内地大学没有一个能望其项背。至于文化历史类,则各有千秋,大陆占着资源,但是要讲党性,香港学术自由,往往可以讨论充分。

            在科学研究方面,香港的大学到也不能太傲视大陆,因为此地重实用,所以基础科学研究投资较少,而且一般教授获取科研经费也不像在大陆有那么多来源。不过论及研究的系统,教育的全面,大陆与香港的差距还很大。

            我个人觉得,批评是容易的但是对自己的帮助不大,但是从别人身上汲取优点困难但是有切实的功效。因此希望楼主着眼再全面一些,尽量避免误导群众。

            • 家园 要是香港教授敢说自己经费少,清华教授就该笑了

              清华已经是大陆经费最充裕的地方了吧

              • 家园 我来给你的调查添一些数据

                我以中科院上海方面生物口的研究所为例吧,一个研究员每年可以从基金委申请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面上项目40万,也可以从自己参与的973或者863分钱,如果是大钱,比如3千万的课题,那么每年基本可以从这个里面再分个50万,这还是一般参加的组,如果是几个大头,1,200万不会少。另外还有横向课题来源的经费,另外,有些研究所每年每个PI还会有30万保底的研究经费。平均而言,每个课题组每年流动费用至少100万,可是你要知道,这一百万里面全部都用在科研上,人工完全没有计算在内。

                再来看香港方面,香港大学是香港No.1的学校,那么在医学生物学领域,每年每个教授(一般分为四级,research assistant prof, assistant prof, associate prof, full prof)可以申请一次RGC经费,平均资助额度100万,按照不同的级别,获取经费的概率不一样,有些RAP可以连着几年那不到钱,甚至要跟别的组借钱。其他可以申请的钱其实来源也不多,比如赛马会的钱,但是要做临床相关课题,基础研究不怎么支持。

                而且在香港,这些钱里面包含了人工费用,一般如果拿100万经费里面有50万都是工资。也就是说最多只有一半的钱可以用来搞研究。

                所以,经过这样的对比,其实我们早就觉得现时大陆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资助力度已经远远超过香港。这边教授早有怨言了。

                不过,抛开科学研究这方面不说,我还是要强调,香港大学教育(尤其本科教育)世界一流,值得国内学校认真学习。

                • 家园 存有疑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不是只要申请就给的.生物口俺不知道,物理口俺好歹中科院跟香港的大学都呆过,还知道一点.

                  面上基金的申请远不是随便就能获批的,对国内大学的科研机构,这个批准和申请的比例要更低.

                  而在香港这边,RGC还是很容易拿的,连续两三年没有RGC的还是极少数.毕竟香港的科研单位就那么多.

                  至于那些大头们,不管在哪儿,香港也好,大陆也好,国外也好,科研经费总是多多的,名目也很多而且容易.

                  所以就我的体会,在香港做科研还是比大陆轻松

                  • 家园 从今年的情况看,

                    RGC还是不好拿。连续两年没有拿到RGC的不要说RAP了,有些associate professor(这个职位在港大是Tenure)也没有拿到。这可能跟专业有关吧,也可能跟今年的internal review in field中的斗争有关。

                    在香港做研究的好处是比大陆环境要宁静,研究人员可以投入80%时间来做研究,但是在大陆80%时间都花在报奖和申请经费上面了。

                    在中科院上海的几个所,PI拿面上项目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都在争973,863这样的大钱。

                • 家园 中科院系统算大学吗?

                  中科院系统的地位很特殊,这个就不要跟大学比了,即使是清华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拨款的能力也是比不过中科院的。我知道有的清华老师现在还在为十几万的横向项目费劲,就是为了维持教研组运转。至少香港的老师不必如此。

                  拿生物这个很特别的领域来比较似乎有些不合适,这个是国家不计成本的基础研究长期投资,香港政府更热衷于一些能短期见效的。

                  香港的经费里不是像你说的那样包含那么多人工费的,至少我知道的几个项目不是,因为学生的钱是学校出的,而有的人会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实际上有的项目的人工费可以算做0。

                  香港的本科教育是英国体制的,似乎不太好直接比较。如果要说世界一流,这个这个,我不说什么,建议您直接问问这边的教授(当然别问专程前往大陆招生的)。我知道这边EE的硕士课程还要给学生讲零序正序负序分量的概念,这个在大陆不是大一就是大二的课程内容。

          • 家园 楼主写的文章不错,请继续!但是也要容忍不同观点

            “还有不少人没做好大陆正在逐渐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心理准备”,这话说的有点重了

          • 家园 那么你的观察不严谨

            香港多数半日制小学從上學到放學的时间是五至六小时,共八至九节35分钟的课,全日制小學時間相等或更長。如果哪间学校每天只上三至三個半小時,家长不会放心让自己的小孩去读的。而中午會出來吃飯的,一般都是中學生,那也是午飯時間不是放學時間。中學一般是八點半到三、四點半左右(有些学校分冬夏时间),這包括早會、午飯的時間。

            关于升大学(本科):

            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佈,2006年的報考人數是 122,078名,其中 84,087名為學校考生;37,991 名為自修生。當中符合升讀中六資格的考生有48,599名。但官立和津貼中學學位只有約25,000個,再加上私立及直資中學學位,總預科課程學額只有約32,000個,因此學位競爭非常激烈。每年放榜日,均會出現學生四處奔走尋找學位的情況。

            这还只是上预科,从预科到大学还要再淘汰一小部份。上不了大学,跑去读副学士或IVE等课程拿diploma的人多得很,我有很多以前的同学就是这样,并不是说他们不想读大学。成绩不好而去外国留学,中产阶级家庭也许可以,住公屋的就别想了。

            至于说大学学术水平,我不知道所谓‘那么多系的力量加在一起’是什么意思。难道数学系和中文系加到一起能产生更高的学术成就,培养出更好的人才?学术水平,指的自然是综合质量,而不是单看院系加起来有多少或课题面发掘得多广多深。各种大学排名榜有很多,排名方法有很多,但不管怎么说,如果北大清华能算一流,我不觉得香港的大学会沦为二流(然而一边是汇集了全国生源的精华,另一边却仅以招收本地学生为主)。至于‘某些要哗众取宠出名的叛逆作家’的观点,则与我的观点无关,我也没有听说过。

            我讲这些,不是说香港学生比起内地学生更辛苦或更勤奋,也不是说香港的大学远胜内地,丝毫没有这样的意思。如果你写这些文章是想说明当今港人的勤奋比起其他中国人其实没什么特别,那我讲的这些,与这种想法丝毫没有抵触。事实上,你指出的很多问题,无论在香港还是在中国其他城市都很常见,比如住房问题,又比如教育问题,而另一方面,香港在制度与社会运作上也有很多值得其他城市借鉴的地方。绕过光环看清真实本是好事,只不过对片面的观察下结论还是谨慎点好,要不然看清真实就变成歪曲真实了。我看不出这里有谁‘还有不少人没做好大陆正在逐渐在某些方面超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心理准备’,我自己由始至终没说过大陆哪里不行了,倒是你的文章里看不起港人的意思很明显,比如把香港勤奋的中产都描述成死要面子的‘贵族’,要把孩子一早送去英国(也不知比例有多少),要住豪宅开名车(在香港能住豪宅开名车的也不知还叫不叫中产了),要担心自己在邻居眼中的形象,于是把自己累个半死,是社会上最累的人。有没有这样的中产?有。这种‘要面子贵族’式的中产生活是常态吗?我认识很多中产家庭,这种说法不过故作夸张而已。香港的中产,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中产没什么分别,没有光环,也没有特别丑恶或虚伪的一面。其实别人勤奋,赚的是辛苦钱,也是正当钱,这就够了,无谓诛心。

            虽然对部份细节不敢苟同,我还是希望能继续看到你的文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