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北方的风 -- 晨枫

共:💬98 🌺2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投入看产出

          看投入看产出

          投入,文革中间和文革后国家每年的科研经费比例多少?

          产出,邓小平时代有产出吗?

          困难?比老毛时代还困难?

          • 家园 那就看吧

            有数据的话请出示。

            邓小平时代没有产出,大家都吃什么?改革开放之初还就是比老毛时代的有些年头困难,不要用解放初和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比,那时什么投入也没有。

            • 家园 不要转移话题吗?

              不要转移话题吗?

              数字是吧,我也不goolge了,邓的改革开放之前的科研经费的比例是 2.3 左右,

              我不知道邓时代什么时候达到过这个数字的。

              大家不是在谈科研吗?我谈的是邓时代的科研产出大大不如毛时代。

              再说了,毛时代大家不吃饭是吧?

              改革开放初期就比毛的哪些年代困难?说说看?别“还就是”啊。

              “解放初和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比,那时什么投入也没有。 ”

              这又是信口雌黄了,就是科研在三年困难时期,有收缩,但绝对没有像邓时代那样灭顶之灾。

              • 家园 没有转移话题啊

                “邓的改革开放之前的科研经费的比例是 2.3 左右,

                我不知道邓时代什么时候达到过这个数字的”

                我也没有数字。

                “我谈的是邓时代的科研产出大大不如毛时代。”

                毛时代的哪一段是科研出成果的时候?是62-66年自然灾害后、文革前这一段吧?这一段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可比改革开放之初的76-80年好多了。

                “毛时代大家不吃饭是吧?”

                还记得那些票证吗?什么时代是票证最多的时代?

                “就是科研在三年困难时期,有收缩,但绝对没有像邓时代那样灭顶之灾。”

                请举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情况,不要举两弹一星的例子,那是宁愿饿死人也要上的项目,不能算。邓时代要是灭顶之灾,今天的科研基础是哪里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灭顶之后漏网的?

                • 家园 你没有数字就听我的

                  “我也没有数字。”

                  你没有数字就听我的,邓小平时代的科研投入大大不入毛时代,记住这个结论就行了。

                  “毛时代的哪一段是科研出成果的时候?是62-66年自然灾害后、文革前这一段吧?“

                  有常识行吗?毛时代的科研就是文革时代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也是硕果累累的。

                  ”这一段的经济和社会情况可比改革开放之初的76-80年好多了。”

                  怎么好了?给个标准?邓时代难道一下子被压缩成四年了?那四年是华国锋当家吧。

                  “还记得那些票证吗?什么时代是票证最多的时代?”

                  没有人否认邓小平时代的生活水平高了,问题恰恰在这里,科研投入反而少那么多?

                  老毛偏执狂,特爱知识分子?不是有名的迫害知识分子吗!

                  “请举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情况”

                  投入咱说了,收缩,那是真收缩,国民经济一好转,项目利马接着上,没邓小平时代

                  这么灭顶。

                  行,两弹一星咱不提了,只当是外星人干的,核潜艇算不算?又不能算?

                  上海的那个蛋白算不算?这总可以吧。

                  “今天的科研基础是哪里来的?”

                  老毛留下来的,邓小平时代,科研就没干啥,忙着自毁长城了。

                  • 家园 数字来了

                    1999年到2004年R&D占GDP比例从0。83%涨到1。35%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主席时代的科研投入,根据2004年科技部副部长在中国化学学会年会上的讲话,1950-1979年R&D/GDP平均1。28%,最高2。32%。

                    见:http://news.cnfol.com/050804/101,1581,1375998,01.shtml

                    又有官方消息说2006年的1。4已经是历史最高。

                    看来还不能确信。

                  • 家园 无言以对

                    “你没有数字就听我的,邓小平时代的科研投入大大不入毛时代,记住这个结论就行了。”

                    还真不能听你的,实在没有什么可听的。到此为止吧,不想和你吵架,犯不着。

        • 家园 老晨,其实基础研究在78年之后很是活跃

          但是87年之后就被蛮横地砍掉了一大半的经费,直到前两三年前,才算回到当时的状态,可是老的死了,中年的跑了,年轻的接不上班。

          问老萨,他也是知道的。

          • 家园 同意!我94年上大学,上的是物理系

            排名还算是全国有数的。但那时候,系里可真是没有钱。从国家到学校都不重视。大冬天,自习室的窗户破了,系里都没有钱换,钉了几层朔料布了事。

            这个情况直到我上了研究生之后才逐步好转。

            • 家园 我早了十年,还好不是学物理的

              不过上学时和毕业时物理系的经济状况还真是每况愈下。而研究所当时还在改制,分科研的一线和后勤的二线,国家拨款给研究所的都给二线,只有给项目的才给一线。

              人事处或后勤的小年轻没啥学历,一结婚就有房子,一线博士留所,要不是海龟或关系户,只能和俺住在一起,三个人一间--人家有的结婚好几年了,孩子都有了。唯一的好处是俺们新人很快从老大哥那里学会了做饭。没到周末,俺们新男女们各自结群去看通宵电影,或到北大清华去看录像,跳舞--俺不会,给大哥大姐腾房,或者动员京籍同学回家,俺们住进88楼,也有通宵打牌下棋,反正照顾大哥大姐,有些还是师哥师姐,从大学到研究所。

              师哥师姐们自然也会周一给俺们做几个好菜回报。

          • 家园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是一个特殊时代

            不是科研投入的问题,而是市场经济活跃,人心浮动的缘故。在计划经济年代,职业不是自己选择的,有了选择的机会,很多人会经受不住诱惑,改行跳槽,这没有什么不正常的。现在选择机会多了,入科研这一行就是为了干这一行,稳定性自然就高了。

            “可是老的死了,中年的跑了,年轻的接不上班”,搞科研永远是靠年轻人的,依靠老人搞的科研只能像老人一样暮气沉沉,何况这些老人当年出道的时候也是年轻人,而且根本没有老人带扶。

            • 家园 不同意,就我的经验来说,当时就是国家和学校不给基础科学投钱。
            • 家园 就是一个钱字吗?

              就是一个钱字吗?

              跟计划市场一点关系没有,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人的选择多?选择什么?钱吗!

              搞科研没钱,当然流失了,搞的好像人就是为选择而选择,非要过那个选择的瘾。

              现在干嘛奔学校,稳定加有钱吗!还“就是为了干这一行“?

              至于这么捏着鼻子哄眼睛吗?

              “何况这些老人当年出道的时候也是年轻人,而且根本没有老人带扶。”

              说说看,哪个年轻人是没有老人带扶?不要为了观点而观点,连常识都不顾忌了。

              整个一黔驴技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