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对西庇阿,凯撒,拿破仑在几次经典围城战中战略决策异同之比 -- 顾剑

共:💬44 🌺1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觉这个属于战场战略 或 战役战略,还84战术

            底层战术理论,应该是对 战场地形、气候、敌我双方军兵种的强弱特点、logistics 等等这些琐碎问题的系统认识和经验总结。林彪刘伯承粟裕聂荣臻这方面肯定强过毛泽东。

            套用一哈英文商管方面的辞汇:

            大战略 ------------- strategy

            战场/战役战略 ------ tactic

            战术 --------------- operations

            • 家园 在·大尺度是战略,小尺度·是战术

              战场/战役战略 ------ tactic

              战术 --------------- operations

              会战------campaign

              战役------operation

              战术 --------------tactic

              战斗---------------combat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 家园 你说的也对也不对

              不对的地方呢,太祖这里说的是野战进攻战术,这个战法从班排到师团都是可以用的,林彪在东北总结为一点两面。

              对的地方呢,我军的战术是在解放战争中最终形成的,除了野战进攻外,野战防御、阵地防御、阵地攻坚等战术都是此时逐步摸索出来的,太祖此时已经是最高统帅,对这些不如那些战区的统帅也是正常。

              • 家园 再争一下哈

                咱就拿毛泽东信中内容举例比较吧:

                (1) 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利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

                用此法。

                我认为这一段就不是战术层面,而是战场战略或方针。战术层面的指导应该具体得

                多,比如某处多丘陵土山,距A军120里,距B军135里,为敌进犯之所必经,易守难

                攻且不利敌军展开。限A、B两军急行军两日一夜,以团、营为单位抢占该处主要土

                山...

                以毛泽东的身份地位,再做具体战术指导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即使是林彪这个

                层次的人物,也只会在关键战场关注一下战术层面。战术层面的事情主要的还是师

                以下的军官考虑的事。战役方针只会笼统地说“找个有利地形放两个军”,而战术

                层面则要回答 哪里地形有利于我军行动(攻击或防守)、两个军该如何布署在这个战

                场上 等等更为具体的问题

                • 家园 那就是对“战术”这个词的理解不同了

                  我说的战术,指的是战斗的原则和方法,你说的战术,一般叫做战斗部署,是战斗的原则和方法在具体场合的应用。

              • 家园 其实我军的很多战术,早在红军草创时期就已确立

                只是在不同时期囿于不同的环境,侧重不同罢了。

                比如说,天津巷战,都知道打墙破洞之功。我记得河里也有人说过,二战时的美军在吃亏之后也选择了这一思路。其实兵法这东西殊途同归,早在红军时期,我军三打龙岩时,就采取了“掏墙挖洞打老鼠”(朱德语)的战术,对敌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解放战争时期真正的进步,应该是军一级的协同作战,和步兵与技术兵种(如炮兵)间的协同作战。

    • 家园 请教

      “以少量兵力封锁要塞,以主力歼灭敌来援的有生力量。”——和我军经常采用的围城/攻城/夺城打援有什么区别?

      “曼施泰因的对策,是用佯攻,扯动北翼,人为造成苏军防御力量的不平衡,之后以机动部队,突破露出空档的南翼。”——此类方法也常见于我军,不过更多是通过战场机动,调动扯散敌军,然后对陷入孤立的敌军进行打击,而尽量回避对既定战线的突破。比如豫东战役歼灭区寿年兵团就是。

      • 请教
        家园 我军的“吸打敌援”、“围城打援”,是兵法“攻其必救”的自然延伸

        是在战前就已作为原则确立的指导方针,因此不恃敌之来援,恃其不来。其对战场主动权的掌握,非面对不利局势之“神来之笔”可比。

        换句话说,彼之实践尚未升华为理论,我之理论已指导实践。

        这种实践,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确立之前,红军的早期战斗中,就曾有过。

        简单说,虽然模式一样,但是一个是“运筹帷幄”,一个是“临机生变”。

        欣赏哪一种,看个人了。也许浪漫一点的更喜欢“临机生变”些。比如四渡赤水,毛老人家就曾认为是自己军事生涯的得意之作,“神来之笔”,似乎自己的评价比之“千里跃进”还要来得高些。

      • 请教
        家园 乱说一哈

        第一个,俺觉得区别在于拿破仑是被动陷于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才决定寻歼敌人主力的;而我军是从一开始就打着“你来解围俺就打援,你不来解围俺就一直围着 直到里面弹尽粮绝”的主意。表面来看我军更高明,但实际上我军是先赢得了整个战略上的主动 (围住了敌所必救) 才这么干的。而拿破仑在北意时,并未掌握战略上的主动;他后来战略上的主动,完全是靠不断寻歼敌援军这种战术行为才逐渐实现的。

        第二个,这方面感觉我军的战术思想并不逊于曼施泰因,但战术实施上能否如曼施泰因那样精准完美,就不知道了。

        另外国军的战术素养比苏军差了很多,对阵之时比之苏军会有更多可资利用的破绽。所以共军对国军使用这种战术屡试不爽,并不代表面对劲旅苏军也能随意找到破绽 靠不断的佯攻扯动 搞乱其防御平衡。打个比方吧,82年意大利靠防反3:2险胜巴西,86年 比利时靠防反4:3险胜苏联,大家使用的都是防反这种战术思想,但恐怕没人认为比利时靠防反拿下巴西是个高概率事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