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的尊严和中国近代史 -- 铁手

共:💬381 🌺8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毛哪关注生产力发展了?

                鼓吹大炼钢铁,大学停开,显然都是

                阻碍国家发展的。

                • 家园 三十年中国生产力上升没有?

                  钢铁现在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大学是吗?专利和学术成果才是。

                  • 家园 难道一个国家只有不进步才算合适吗?
                  • 家园 大学也是搭金字塔的座

                    没高等教育,哪有那么多专利,更别提学术成果了。

                    更别说毛时代哪有专利说法,学术成果,不当白专就

                    好了。

                    30年生产力还不上升,那就白吃到家了。问题是显然

                    大跃进,文革减慢了发展的脚步。没有这两样,76年

                    难道不会更好。

                    大炼钢铁的方式就跟拔苗助长一样。

                    • 家园 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现代的所有科技成就都出现在文革时代

                      而近三十年几乎没有重大的科学成就

                      毛批的是知识分子,不是科技人员,准确的说,技术人员的地位上升了。

                      • 家园 “重大成就”指的什么?

                        是不是只有可以振奋科技界之外群众的成果才能算数?

                        可是从我的经历看,中国的科学技术上广泛的进步,坚实科技基础的建立,对世界水平的全面靠拢,大约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刚刚开始的。而近30年在科技上取得的真正的重大成就,既不是搞了几个飞船上天,也不是造了几台争气计算机,而是造就了一个巨大的科技从业人员阶层和相关的产业——虽然水平还有待提高,但是实力已经有了,这才是国家科学技术的根本。

                        老毛那个时候的确搞出了很多很震撼的结果,可是仔细看,用的人才不是自己培养的,技术不完全是自己原创的,搞的东西不是为了和平建设,而是为了“争气”。这是那个时代的要求,搞出来的确很好,百年积弱,需要这样的精神原子弹。可是你要说“中国现代的所有科技成就都出现在文革时代”,那我只有大摇吾头了。

                        再说了,我觉得就算按你的标准,最近这二三十年也不差啊。当然您可能认为探月,杂交水稻什么的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初高瞻远瞩一手策划早有预言的,那我没话说了。谁叫人家是神仙呢。

                        • 家园 你的基础事实认识本身就是错误的

                          培养?思想杀人也是杀人?

                          不在于他想如何,而在于他作了什么.

                          另外杂交选种正是文革时期的成就之一,与文革后无关

                          • 家园 您的话我越来越看不懂,就说点我懂的吧

                            杂交稻,袁隆平,这个故事其实在该员出名前我就知道。80年代末或者90年代初,那时候我还是个小朋友,有本科普杂志,叫做《少年科学》,在某期上清楚地讲过袁隆平在文革期间研究杂交稻的故事。因此我清楚地知道,袁隆平的杂交稻,可不是什么火红年代的从胜利到胜利的伟大故事,相反,是个跌宕起伏,一会儿牛鬼蛇神,一会儿又红又专的故事。里面的啼笑皆非,真是非常有时代特色。

                            我在网上搜了搜,还好,有现成的,给大家抄在这里看看:

                             1966年五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这场“深刻的革命”中袁隆平自然不能幸免于难.罪证有二,一是“出身问题”,二是“现行问题”。

                              文攻开始了。校园里攻击袁隆平的大字报不下一百张。“宣扬资产阶级学说”“自由散漫,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武斗又来了.“革命小将横刀立马”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瓶瓶罐罐彻底砸烂.多亏学生帮忙藏了几盆。

                              作为首当其冲的“牛鬼蛇神”,造反派早已在“牛棚”中腾出地方为袁隆平搭铺。

                              对此袁隆平早已做好心理准备。

                              工作组长来了,结果出人意料。

                              “‘牛棚’你就不要去了继续搞你的杂交水稻试验,争取在实验中改造好自己,为人民立功”

                              袁隆平受宠若惊又百思不得其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1968年5月18日,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整个试验田被人彻底毁灭。四天后,悲痛欲绝的袁隆平在一口井中发现了培育了4年的苗子,沉下去的都已淹死。幸好飘在上面的几根又活了过来。

                              “这个实验是三岁小孩搞的玩意儿,根本搞不出什么名堂”

                              “这是袁隆平为达到陷害他人的目的自己干的,既可向上面交差,又可金蝉脱壳”

                              那是一个人性扭曲的年代。1969年,校“革委会”下令调袁隆平到湖南溆浦煤矿当工人。

                              两个月后袁隆平又奇迹般的出山了。

                              他被调往湖南省农科院,担任杂交水稻研究的业务主持。

                              不育稻种几经洗劫,但又绝处逢生,袁隆平屡遭冲击却又转危为安,才有杂交水稻的问世的鸿运。冥冥之中似有神佑,多年后才真相大白。

                              袁隆平的论文发表后,原国家科委九局的赵石英局长,立即发现了其中蕴藏的价值。立即上报科委党组,党组书记聂荣臻立即表示全力支持。

                              就是赵石英的慧眼和那特殊时期的支持。消除了袁隆平心壁的寒冰,使他在政治漩涡中得以保全。

                              从1968年起,当寒风逐渐南下,席卷洞庭湖的时候袁隆平就和助手尹华奇,李必湖像候鸟一样到南国去了。

                              到海南三亚,不是去避寒,而是去开展艰难的工作。

                              天涯海角如画的风光,湛蓝的大海,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四季常绿的热带作物.是水稻育种的理想环境。

                              春长沙,秋南宁,冬海南,南北辗转,一年三地.在南开北往的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甚至把珍贵的种子绑在腰上,利用体温催芽。

                              袁隆平的身体也从130多斤跌到100来斤。

                              10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孩子出生时,他不在身边,父亲病故时,也不在身边。

                              从1964年开始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了整整6年,2190个日日夜夜,先后用了1000多个水稻品种,做了3000多个实验,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艰苦的试验伴随着质疑和嘲讽,这时的袁隆平已经步入不惑之年。

                              疲惫的心沮丧极了,热情被压抑到了冰点,研究跌入了低谷。

                              这是黎明前的黑夜。

                              在海南三亚,袁隆平给助手们讲了一个“鹿回头”石刻的美丽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位勤劳勇敢的彝族青年。手拿弓箭追一只梅花鹿,追了七天七夜,一直追到这里。梅花鹿被迫跳上这块石头。可眼前茫茫大海,已无路可走。男青年正要张弓射去,梅花鹿突然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姑娘。后来他们相亲相爱,结成一对美满的夫妻.。

                              袁隆平和助手们苦苦寻觅的美丽姑娘,终于来了。那是1971年11月23日一个晴朗的日子。

                              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

                              袁隆平,李必湖,冯克珊三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袁隆平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铺平了道路, 当年最后一场台风带来的大雨把海南大地变成了一片汪洋。试验田的秧苗岌岌可危。病中的袁隆平在和大家一起把秧苗抢救出来的时候,几乎晕了过去。

                              1971年,袁隆平把“野败”材料无私的贡献出来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攻关,奏响了南繁凯歌。

                              让我们记住这一年:1973年。苍天有眼,天道酬勤。43岁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300公斤提高到每亩500公斤以上。

                              十年磨一剑。从1964年发现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起,到三系配套成功整整十年。

                              十年的光阴,圆了袁隆平的水稻高产梦。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下世纪可能出现的世界性饥饿问题提供了法宝。国际上甚至称杂交水稻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籼型杂交水稻与氢弹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并列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下文略

                            如果您能大致读完这段故事,然后还要坚持文化大革命对杂交水稻的伟大意义,那我觉得我就不必继续浪费您的宝贵时间了。毕竟谈玄学的话,需要的那些词汇我不大熟。

                            至于我为什么把杂交稻也算近近30年的成就之一,请参考网络上关于“超级稻”相关介绍。另外请放心,我并没有否定文革期间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的意思——虽然对于文革以及文革前的政治环境本身,对这些成就中的一些,比如杂交稻,究竟是起了推动作用还是干扰的作用,大概我与你的意见并非一致。但是口水总归是口水,我也没有在文革里搞过科研,也不想去试,口水仗就不要打了。

                          • 家园 如果你真的对这个题目感兴趣

                            找几个经历过那个时期的科研人员,问一问怎么回事,然后再说话吧。然后再找一本科技史的书,看看什么是科技,看看科技都包括什么。

                            缺乏基本常识却在这里空谈,没多大意思。

                      • 家园 上升个屁

                        科技人员倒霉的多了去了。

                        技术人员当年可是算在知识分子里的。

                        都是文革中出现的,你这嘴可够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