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共:💬628 🌺3438 🌵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决定了它的命运,不过TG的政策也大有
    • 家园 辽宁就没有几个好官。

      号称“陈三两”的陈锡联盛产大豆的东北只给人均三两油,害得老百姓没油吃,偶尔个把人出差到北京背肥肉回来。

    • 家园 【原创】强国需要反清官

      强国需要反清官

      历史证明,指望个别清官往往源于腐败横行,从战国开始,中国官员的职责范围就细化了,没有同僚配合,腐败严重的时代“清官”想把工作做好是极其困难的。“清官”是腐败社会的副产品,明清清官题材的戏曲评书最盛行,腐败也最严重,“青天”和“侠客”是无奈百姓的精神寄托。一个官员作清官是他的本分,如果把本分作为终极目标,不如早点回家卖红薯。领导组织活动能力不强,很多工作是很难做好的,也许是“清官”,但“清官”不等于称职的官员。清官是合格官员的最低标准,能员循吏才是老百姓的福星,“高薪养廉”可能实现,但廉洁和称职是两回事,廉洁不干实事也是浪费民脂民膏。北宋“冗员”早期清廉,一样是人民的负担,满地清廉不必所谓的民主化也可以实现,战国时期秦国独裁,中下层官吏公事不敢拖到第二天处理,更不敢用找“火星人”、“银河系”、“宇宙局”搪塞。因为极端专制,秦国围绕政治权力的高层腐败依然存在,不过放孟尝君归来应该是有意为之,秦人决策者不会傻到被鸡鸣狗盗之徒牵着鼻子走的。战国七雄,韩、魏重用法家更早,魏无忌手下门客和韩非子却不为本国重用,商鞅敢把公子虔鼻子割掉,魏无忌某种意义上在魏国是不法之徒。“以法治国”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国”,皇亲国戚马夫太监管不好,法制就是苛政,靠道德治国也是笑话。只拿为求温饱不得不忍辱摆摊的小民开刀,没遭遇群体反抗是幸运的。恩格斯在《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写道:“即使是在英国这个最尊重法律的民族那里,人民遵守法律的首要条件也是其他权力机关不越出法律的范围;否则,按照英国的法律观点,起义就成为公民的首要义务。”

      朱元璋登基后俸禄过低是事实,但除了洪武朝,其他时期当官的不是大刀赶上场的,完全可以辞官不干。“剥皮揎草”没有止住腐败,钻研四书五经多年的官员们早忘了礼、义、廉、耻,一个个肥头大耳将军肚,对它们而言,为安全腐败奋斗终身是无上光荣的追求。遏制腐败,群众和下级监督的制度更有效。

      有的“清官”,自己不贪污受贿,儿女大捞好处,这样的“清官”不要也罢。有这样一则故事:新官上任问小吏前任官风,答,一年清,二年半清,三年浊。新官感叹,何时熬到第三年?老百姓需要的是能办事、办好事的官员,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说家。在腐败盛行的国度,一头什么都不懂的猪,只要能学会签字盖章,不管文章多操蛋,只要它不收受贿赂,哪怕整天公款吃喝玩乐,也是清官,圆和的猪腮蛋也很有亲和力。一只普通人不敢接近的狼,如果被任命为官员,再急需通过的申请也不予理会,也可以被认作是铁面无私。

      “脏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犹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不通事故之君子者,何有十分之六七也!”有的“清官”,“官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省则一省残,宰天下则天下死!” ——引文出处《老残游记》

      2006旧作《把窗户纸捅开》一部分,2007略作修改。

      笨狼受限制的博客 http://mememevvv.blog.tianya.cn 要文集在博客留言。

    • 家园 写的太好了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靠衬衫鞋子堆出来的,靠的是重工业,这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基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关系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给东北更多的优惠政策。

      • 家园 道理是对的。

        但是,国家要养的起、用的起重工业才行啊,钱从哪里来?还得从投入低、回报快的衬衫、鞋子中来。现在国家有钱了,为了东北振兴、为了重工业烧钱是应该的。但是十年前,国家哪有这么多钱烧在重工业上面。东北一五期间几乎是全国的投资都集中过去了,现在东北的企业基本都是那个时期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从苏联换来的。156个苏联引进大项目,大部分都给了东北。日本人的东西,在苏联人二战洗劫东北之后,当时已经没留下什么了。东北如果要继续搞重工业单边突进的产业结构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单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要有挑战欧洲、日本的装备制造业出口市场的雄心才行。不过出口关,东北重工业很难复苏。

      • 家园 优惠政策永远不是决定性作用。

        政策? 浙江有政策? 穷山恶水80年代末电都不能全天供。 马粪纸,鞋子衬衫,小作坊,就是这样起家的。

        人是个很大的问题。江苏是挺富裕的。可是江苏内部,一江之隔,苏南苏北就是天壤之别,人的思维起了很大的因素。

    • 家园 希望国家政策重视东北

      送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有点道理

      不过,问题似乎不是这么简单

      底特律比东北工业化多了,后来呢?

    • 家园 写得蛮好,花一花

      据说困难时期大批粮食送苏联去换两弹的东东去了。

      看地方民情看菜盘子就知道了。

    • 家园 顶,辽宁人

      父母和我说过 我刚出生那会83 84年的样子,家里一年吃了不到一汽水瓶的豆油,做菜要放油的话按滴放。

      另外说到自然灾害爸妈也年小,奶奶倒是说过,基本上是最好的食物就是土豆,但是很少,然后吃树叶,一种叫郝子苗植物的根,这个在我小时候也吃过不过是觉得好玩,有榆树种子,郝子苗的跟,刚刚长出来的蒲草棒~~。

      奶奶还说60年饿死了太多人,说饿死的人眼睛都是绿色的,没办法~~~

      至于公粮那是年年都有的吧,就是包产到户也是年年要交公粮,好像有一部分是义务的那时候太小了,后来公粮就有价格了但是价格很低,每家还都有必须上缴的量。

      • 家园 说瞎了

        我们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五年,每人月有油票一份,从二两涨到半斤。人均月油半“汽水瓶”还多了,当然没现在多,我一家只在家一天一餐,三口之家,月油也过二斤了。

        • 家园 你那里啊,城市还是农村

          那时的红本可是能领公粮的

    • 家园 像日本九州那样实行产业转型,东北就依然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九州以前是个产煤区,后来日本政府作出了用石油替代煤矿的决策以后,给了它一整套的政策来扶持九州的发展

      后来九州也成为了日本的高科技制造业的重要产地

      • 家园 学习日本九州产业转型模式,以政府主导推进东北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的话题都已经被说烂了,甚至这个话题成为吴市场之流贩卖私活的幌子了(吴市场一方面全人们不要进入股票市场,不要参与这个服务行业,一方面却高喊服务业最重要是他的矛盾之一)吴市场拿出忧国忧民的姿态说,重工业太多,污染太多,所以不能要这么多,应该像印度那样服务业多而重工业少,这样的高论实在是不值得一驳的

        关键在于怎么样实行产业转型,我们可以问为什么东北的产业转型长期的难以成功。

        如果借鉴日本九州的产业转型的成功的例子来看,中国东北的产业转型的失败的关键在于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通过政府主导培植新产业链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此前的政府的有形的手主要是企图调节东北地区的所有制构成,事实说明,那样的做法是失败了的,实际上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经济体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但是大多数的经济体都在工业化进程中失败了,更不要说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化了;而东北长期以来凭借国有企业的力量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大量的支持,本身说明了国有企业在过去是有竞争力的----为什么说到了市场经济就一定会没有竞争力呢?

        东北的产业转型,如果中国政府能够以日本政府推进九州地区的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大力的培植新的产业链,形成新产业链和传统产业链的高效互动,那么东北的产业转型凭借东北原来的底子完全可以很顺利的推进下去

        以下为文摘

        -----------------------------------------------------------------

        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九州地区就发展成为以钢铁、煤炭、化工、造船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基地。战后,日本为了恢复经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集中发展煤炭、电力和钢铁等几个基础工业。50年代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日本经济恢复的需要,促使日本的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不断上升,九州地区的经济因此得到迅速恢复,到1960年九州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占4%。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重心由“经济恢复”转向“经济振兴”,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转为扶持资本密集型产业,基础产业、原材料产业逐步让位于新兴的加工业。这一时期,日本政府逐渐弱化对九州钢铁工业的支持;同时,日本的能源结构由“煤主油辅”变为“油主煤辅”,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池田内阁于1961年7月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1962年10月采取石油进口自由化政策。这一时期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煤价居高不下,煤炭国际竞争力弱。1963年,日本政府决定削减国内煤炭产量,大量从国外进口煤炭,煤炭产业开始进入衰退阶段,九州地区的经济由此开始衰退,到1969年九州地区工业产值在日本工业中的比重已下降至2.2%。

        -------------------------------------------------------------------------

        二、九州地区替代产业的培育与效果

        长远来看,重振产业衰退地区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即是区域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九州地区为了摆脱产业衰退,重点也是培育新的替代产业。

        1、调整衰退产业与扶持新产业相结合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认识到煤炭工业的衰退已不可能逆转,于是开始着手煤炭产业劳动力的安置转移和向原煤炭产地诱导新产业。196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产煤地域振兴临时措置法》,1962年设立了“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由“产煤地域振兴事业团”(1972年后重组为“产业重组/产煤地振兴事业团”)出资、融资开发工业园小区,然后再将开发好的土地附以长期贷款、减免税等措施转让给投资者,吸引投资者来产煤地区建厂。这一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到1993年日本共建立了136个工业园区,其中拥有筑丰、三池、福冈三大煤矿的九州地区福冈县内就建有66个工业园区,占工业园总数的40%。到2002年底,福冈已有96个工业园小区,先后有521家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共创造就业机会5615个。

        2、利用区位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新兴替代产业

        九州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产业,而是对九州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重构,突破固有的产业结构,培育新兴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度化。其中最典型的是九州的集成电路(IC)产业。

        大量富余的廉价劳动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以及发达的航空运输设施为九州发展IC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上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在九州发展以生产和组装为主的IC产业。IC产业使九州经济重新焕发活力,不仅推动了九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九州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九州的第一座集成电路工厂在1965年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此后东芝、日本电气、松下、富士通、索尼等大公司相继设厂,甚至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也在九州建立了集成电路工厂。半导体产业的繁荣发展还带动了相关IT产业的研究机构、开发基地不断进驻九州,德国国立信息处理研究所(GMD-Japan)、英国CranfieId大学日本中心等世界性研究所和大学先后落户九州,而日本国内的日立、索尼、三菱、富士通等大企业也在此成立研究所。九州已经成为日本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经过20余年的努力,九州地区的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九州地区的第一产业明显衰退,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内部结构由钢铁、造船为代表的重工业型产业向以半导体、汽车相关产品为主的加工、组装型产业转换,并成为日本高科技产业、新兴工业的主要基地。

        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示

        另外欢迎到新浪那里看我与他人的答辩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