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农民-文革-知识分子 -- 萨苏

共:💬615 🌺110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样情绪化的言论希望不要出现

          反过来完全可以说,如果本身就没有成才的可能和环境,还是浪费的好,至少不会象现在这样成为侵吞国家资产的急先。

          • 家园 大多数知识青年

            都是工人阶级和城市贫民的子弟,不知道他们为何天生就具有需要改造的基因,莫非因为他们读了书?

            这个问题我始终坚持和您不同的观点,我认为所谓上山下乡,从政权角度,主要理由不在锻炼这批人。而是,第一,移民戍边,这是毛公一贯的对中国历史进行参考的习惯性做法,不无积极意义。不过不是封建时代了,这个做法最终因为和时代脱节,在知青回城之后失败;二,缩小城市供需矛盾,由于文革造成的产业萎缩,城市无法消化足够的劳动力,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文革明显放慢和倒退,也使城市基础设施无法满足这样多人员的需要(文革后知青回城造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紧张和就业紧张就是当时问题的拖后表现);三,将文革中被利用而崛起的红卫兵力量釜底抽薪,让他们的基本群众远离权力中心,杯酒释兵权一样避免了政治上的风险。

            如果只按当时报纸的宣传来定调,那我们可以拿当时的人民日报来,不知观者会不会感到幽默。

            • 家园 新中国发展的挫折和分歧,是开始于大跃进

              文革是对大跃进后解决问题的一种尝试。

              大跃进是整个社会集体的一次冒进,当时人们的主观愿望是一致的,这是本论坛基本上都同意的观点。

              但是大跃进中暴露的官僚浮夸作风,根源在谁,这是大家争论的。

              显然老毛认为根源在于党内的特权思想。

              任何群众运动都不是凭空发生的,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文革是对当时特权现象、社会贫富现象加大的一次群众抗议,这不是老毛能够决定的。没有老毛,在一群政治弱智带领下,64不也发生了。

              • 家园 我认为还要早些,始于斯大林掌权。

                  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头,各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沿承斯大林的做法。犹其是中共对建设没有经验要全盘学苏,极左的做法也就顺理成章地学过来。有极左的思想后来那些事情就必然会发生。

                  幸好中共没有成为苏共的小兄弟,还有些自己的思维,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改革开放。

              • 家园 我想这是您的看法

                也同意您可以这样看大跃进与文革,但大家是否都这样看,并不好说,我本人对毛公看法复杂,但不是纯然负面。您的一个观点我倒是赞成的,那就是灾难并非一个人造成,这才是我们不得不思考文革,避免它再次出现的意义。因为,即便一个人不在了,这种事情还是可能发生的。

                除非,前辈沉重的教训,我们可以记住。

            • 家园 老兄大才,我只能竭力回复,不太成熟

              老毛有句话,屁股决定脑袋,其实应该是饭碗决定脑袋。如果不考虑社会利益分配,决定人们处在社会中哪个阶层地位的,不是他的能力、知识或者出身,而是他的工作和工作效果。正如使用出身决定身分是错误的一样,使用有无文化决定身分也是不正确的。相对来说,穷出身的家庭更早的接触劳动,相对来说,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而脱离生产的知识青年就相对欠缺。事实至今对大学毕业生仍有下基层的作法,只不过在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下,能耐住寂寞不多,更何况特权现象严重。

              • 家园 最好不要提毛公怎样说

                我不认为某个人怎样说的就一定是真理,比如朱德这样的人,照这个道理是不会成为共产党的。特别是毛公明显是希望建立一个脑袋决定屁股的世界。这恐怕不能作为依据。

                所谓下基层锻炼,我赞同您的看法,事实上这也是现在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不好找工作的原因,不过,目前招聘的情况看,各公司并未因此拒绝大学生,而是把他们作为潜力股看待,比如微软等公司,都有对名校学生进行进一步培养的措施,我想,这是他们有远见的地方。知识这东西,如果价值不够高,大家就不会去学了,大学,也该关门了。

                • 家园 任何社会问题都要联系社会现实

                  任何政治问题都要分析经济基础。

                  事实上当时中国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想象一下,老毛有六个兄弟,只存活了三个。建国后这一代哪一个不是六七个兄弟姐妹都活蹦乱跳到现在的。出生率整整提高了一倍。

                  突然有这么张嘴吃饭,中国的粮食是不是也提高了一倍的产量?

                  • 家园 回到社会现实

                    今天中国耕地面积比文革时代更少,靠什么解决的吃饭问题呢?

                    我想,现实是告诉我们袁隆平的路走对了吧。或许,这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铨叙吧。

                    毛公的路不算无理,他是根据中国历史的经验,屯田,重农,开荒,这在古代都是对的,但中国当时不是49年,没有大片撂荒问题,也不是唐初,没有那样多可开垦荒地了,不从科技出发解决问题,这个问题无解。

                    他鼓励人口增殖,也是历史上的经验,不过那时人口是少不是多。

                    毛公碰上的,是历史上各朝代没有碰到的问题。

                    对了,好像出现人口问题,也是批斗了马寅初以后的事情吧?如果按照马寅初的理论,早一点计划生育,也许不用一家一个孩儿吧?

                    科学败给了政治。

                    • 家园 如果大家都学马寅初

                      现在中国得有30亿了吧。

                    • 家园 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饮鸠止渴

                      老毛不是老邓,他不会摸着石头过河,哪管下一步洪水涛天。

                      生儿育女是一个种族生存发展的基石,如果过去不明白,现在放眼世界,我们应该很清楚了,人口退缩的灾难。

                      老毛采取的温和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合理,不是强硬阻止人们的生育传统,从而防止发生民间生育传统的灾难性改变。

                      • 家园 毛公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所以中国一度掉进了河里

                      • 家园 同意您说计划生育政策是饮“鸠”止渴

                        但是不饮鸩止渴您给指条道儿。好端端谁平白无故的去喝毒鼠强啊,莫非大家都有病?

                        • 家园 中国老传统:上下同欲者胜

                          长征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这些从战争年代起来的人,是不是有这种潜意识:不能吃苦的人,最终是不可能成为战友的,最终还有可能拖累事业前进的步伐。

                          所以要忆苦思甜,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消灭阶层特权,要消灭人们心底的欲望。

                          况且中国的国际环境也确实需要众多人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