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也说文革和改革 -- northeast

共:💬52 🌺6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也说文革和改革

    最近西西河里关于文革的话题很热,我也说几句。先不说观点谁对谁错,说这方面是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大家都认可吧,为什么这会是一个热门话题呢?文革都过去三十年以上了,按照有的网友的话说,现在很多参加讨论的人根本都没经历过文革,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原来与文革没什么关系的人关心这个话题呢?我的看法是因为当前的改革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人都在考虑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现实社会苦苦努力却解决不了或者感觉无法解决的时候,很多人联想到了至少三十多年前的文革时期。有人会感到奇怪,甚至气愤:文革不已经盖棺定论了吗?还争论个啥?可实际上,现代社会的人不会拘泥于几十年前的一个“决议”,在他们眼睛里:“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是一种观点,我理解其涵义是过去的历史都是现代人所理解的历史,即使是同样的历史事实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说,过去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讲究一个“正统”,据说北宋时期普遍认为三国时期的魏是“正统”,到了南宋,又普遍认为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是“正统”了,原因嘛,我不多说了。现代社会也会有类似的现象,三十年前也许多数人会认可中央关于文革的“决议”(至少是不反对),现在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现在的网民很容易得到很多关于“文革”的信息,还让人们的思维拘泥于一个“决议”,现实吗?

    估计有人会大声说:“嘟!大胆!胆大!竟然想给文革翻案,不知道文革发生了多少悲惨的故事吗?……”(以下省略大约二万字)我的回答是:谁说我要给文革翻案了?我还认为以前和现在的中央对文革否定的不够呢,为什么?很多文革期间的罪行还没有被揭露,有关人等还没有得到惩罚,哪些人呢?比如说文革初期赫赫有名的“联动”组织就是如此,其中很多人文革后不但没有得到什么惩罚或者处分,而且“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谁要不知道,在网络上那几个搜索引擎上去找有关信息。想当年,我本人一些亲属就得到了“联动”组织抄家的待遇,所以我对他们的“事迹”早就有所耳闻;在当今网络发达的今天,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就更藏不住了,于是网络上有人会给这些人辩解:“那时候他们年轻呀,觉悟低呀……”年轻?我老爸当年的同学也有文革后被打成“三种人”的,那时候年纪也不大,而且“罪行”绝对不比那些人更恶劣,至少没有闹出人命的。为那些人辩解的人我怀疑是不是在散步“出身论”、“血统论”?(谁老爸老妈官大就一贯正确?)

    说起“出身论”、“血统论”,那可是“文革后”控诉“四人帮”、陈伯达等人罪行的有利武器,估计很多人都印象吧。问题是“四人帮”、陈伯达这五个人说他们是坏蛋能有人信,但说他们是傻瓜就有点问题了,这五个人除了那个当时最年轻的王洪文出身还算可以(而且“出身论”、“血统论”出台的时候,王洪文还没到中央吧),其他人都什么出身?他们如果同意“出身论”、“血统论”就不怕把自己陷进去?听说当初大力宣扬“出身论”、“血统论”(而且文革后继续“高官得做,骏马得骑”)的某位最近出书,辩解说他不是网络上普遍说的那样是“出身论”、“血统论”的“创造者”,他冤枉呀。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不是“主犯”、而是“从犯”,问题是“从犯”也是“犯”,他这个“从犯”也没得到什么惩罚呀,监狱不用提了,连“三种人”都不是。

    有时看见有人拿中央的那个决议说事,问题是实际上那些举手表决通过决议的人事实上都没有对上面我提到的那些人文革中的“罪行”进行深查,事实上还提拔了他们,他们以实际行动违背了“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我们怎么办呢?还“彻底否定”?

    有人会感到奇怪,文革早就被批臭了,怎么还有人不信?我看很简单,正是因为把文革彻底批臭了,才造成了某些人的被动:文革已经被宣传的一无是处了,政治上绝对错误、经济上绝对差劲、老百姓生活苦(连解放前都不如),一旦人们知道一点点与此不同的信息,就会想到:“文革不像宣传的那么差劲呀……”人民知道的越多,感觉上的反差越大,再与现实一对比……比如多年前,有一次电视上讲某孕妇因为医院不负责任,生孩子出了医疗事故,我父亲就说起他文革时期有过两次和同事一起去送同事的妻子去医院生孩子的经历:“那时候武斗还没完全结束,社会有点乱,但医院和医生绝对负责、有医德,可现在怎么搞得还不如文革时期了?”这样的例子,恐怕很多人都能随便举几个吧?说文革那么差劲,结果现在很多方面还不如文革时期,老百姓难道不能有看法?有人会说现在经济也有很多发展呀,别光看问题不说成绩……可问题是文革时期的经济也有发展呀,怎么说到文革“光看问题不说成绩”就可以呢?

    说到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文革头两年经济全面滑坡,全国至少是城市基本都停产闹革命了,这一点不用否认也否认不了。可文革后八年经济有所发展的事实也是不能被否定的而且也不可能被否定。你可以说那八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不平衡,经营过于粗放、浪费很大等等,但否定那八年经济有所发展的事实就不太地道了吧。我父亲那八年在工厂,看到了工厂在生产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看到自己的成果,也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以后我有时间我想把我父亲在文革十年(包括前两年和后八年)期间的经历写出来。(顺便说一句,我父亲那十年绝对清白,没有整人,原因一是出身不好、二是胆小怕事)。说句不好听的话,有人如果想否定自己父母在文革的那十年,随便写,没人管,但想否定其他人的父母文革期间的所作所为,他没那个资格。

    已经有很多网友提到过文革时期人民的生活,即使是“煮酒正熟”这样自认为是“右派”(如果我没记错,“淘客”上有一段时间搞了“左”“右”两个论坛,“煮酒正熟”当了段“右”的斑竹)的网友也认为那时期人民生活普遍还没悲惨到解放前的那个地步,还有所提高。我周围的很多亲属,比如说,我祖上是“资深地主”(链接出处)、我大姨夫家也是大地主(链接出处),有关亲属提到当年的“地主家庭”的日子(指在农村的日子,不包括我曾祖父搬到沈阳、北平的日子,毕竟在大城市与农村不一样,另外到了城市也应该不算严格意义上“地主”吧)对比解放后(包括文革期间),也是这么说的。

    现在我看到很多网络上的文章提到文革那十年已经不再简单“批判”,也进行了相对以前客观的评价:我记得有网友认为“文革运动”和“文革时期”要分别看待,两者不是一回事;也有网友具体分析了文革后八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认为在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的努力下,那八年经济是一直发展的,但有快有慢,“慢”的时候往往是“四人帮”比较“猖狂”的年头。说实话,我认为这些分析比当年的那个决议更客观一些,但我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比如说“文革运动”和“文革时期”能截然分开、泾渭分明吗?如果把功劳都分给一些文革后认为“路线正确”的人,把过错都分给“四人帮”倒简单,可符合实际吗?我的看法就四个字:实事求是。不管是谁说的话、办的事,把事实摆清楚,让大家评判,无论是某位文革后认为“路线正确”的人还是“四人帮”中某位。比如说,要讲政治上迫害人,那个年代的高级领导有几个绝对清白的?我记得有一位领导(很遗憾我忘了姓名)说:“文革我受了几年罪,可回顾我的一生,我整人的时候绝对比挨整的时候多”,黄克诚也说过“追究起肃反时期的责任,我这一颗脑袋是不够的”,可实际上又有多少当事人有类似的认识呢?举一个例子,写《雪白血红》的张正隆后来写了部《战将》(在韩先楚家人的“帮助”下),把韩先楚上将写得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绝对正确”(韩先楚也确实是文革后被认定为“正确路线”上的人),可实际上呢?网络现在已经有韩先楚当年的战友的后代说了些事,看来韩先楚整人也是一把好手。有人会说也许网上是流言呢?可对比网上资料和那部《战将》,有些事实就比较清晰了(参照“文革”时期的一句流行语:揭发别人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揭发出来了)。我也不是说韩先楚是个坏人,人有对有错很正常,但把功劳都说成自己的、把过错都说是别人的,明显有点太过份了。

    不知道与我年龄差不多的人有没有印象,当年中学学习政治课的时候讲过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对改革前的经济(当然包括文革了)有过这么一个评价:那时候国民经济比例不合理,生活资料比例低、生产资料比例高(其他的还有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等内容)。这与我父亲文革期间的感受是相同的,那时的工厂有一口号:“先生产、后生活”,我父亲那时候对此就很有看法,可以说那时候人民生活水平低与国家“重生产、轻生活”关系很大。那时候国家“重生产、轻生活”的政策问题很大,但简单的说这就是文革的罪行甚至是“四人帮”的罪恶,我感觉也不对头。再进一步说,把责任推给“四人帮”,“四人帮”倒台了,各方面的有关问题应该解决了吧,可文革后经济上出现的很多问题还算“四人帮”的?还算“文革”的后遗症?如果“四人帮”真有这么大能耐,我倒想好好研究研究他们。我的观点是当初或现在很多问题与“四人帮”或文革无关,但实际上却把这些问题(尤其是经济上的问题)归罪于“四人帮”或文革(“泛政治化”),自然解决不好问题。

    要怎么解决现在网络上关于文革和改革的争论,要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中央把现实中问题解决了(有时候甚至不用马上完全解决,先暂时所改善,以后再慢慢改善),老百姓对文革的“讨论”也就消停了,什么原因:“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嘛。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了,谁有兴致去研究已经成为历史的“文革”?也许只有像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还再继续研究,而且主要是兴趣所致,跟现实基本不搭界了(就如果我当年有一次津津有味的看历史专业期刊上关于太平天国北伐军的一把手到底是李开芳还是林凤祥的争论,我估计绝大多数人没这兴致)。

    可要是问题解决得不好,那就不好说了,现在不就有网友说了:“文革才进行了十年,我们这改革还要进行多少年呀?”

    • 家园 关于出身和血统论

      拿最高的几个领导来作为讨论文革期间出身论和血统论的依据是很不充分的。

      用这么几个全国都没有几个人有胆量和能力去质疑和批评的人来否定血统论和出身论的巨大影响,这也不公平。

      “家庭出身”“亲属关系”这两个项目,恐怕很多60-70年代出生的网友都还有较深的印象,虽然这个项目在80年代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小的时候填写“家庭出身”一栏的时候倒还比较高兴,因为说起来我家里几代贫农,还有烈士。不过前两年我父亲来探亲的时候偶然谈起他的经历,才真正感觉到这两个项目在一定时期的实际用途。

      我的爷爷有兄弟六人,老大16岁就当了红军,牺牲在长征之后(有人在长征路上见过她)。因为这个关系,我们这一大家子解放后在村子里过得还好。我父亲也顺顺当当的当了兵,去了福建。在部队里呆了几年之后,成了提干对象,于是部队开始发函外调。结果那是是文革早期,他的一位舅舅被打倒了,结果外调信一回来,我父亲提干的事情就黄了,只能收拾行李回家。为了这事,他再也没有去看过他的舅舅。

      这事情还是发生在出生很好的人身上,只是倒霉碰到了亲属“有问题”而已。

      事实上,就是文革之前,“出身”这个东西就已经有了一定影响。我的舅舅是64年考的大学,他的成绩很好,想报解放军电子学院(成都的那个),结果因为家庭成分“较高”(中农上),被告知没有资格被录取,只好改报了武汉大学。

      • 家园 全国都没有几个人有胆量和能力去质疑和批评?

        先别忙下结论,先看当年一个当事人的所见所闻:

        ……

        那是高干子弟红卫兵“西纠”的黑据点。坑害了不少人。

        具体地讲,应该是北京女一中和男六中(两校挨着)为据点的前“西纠”(“西城区红卫兵纠察队”)私自设立的刑堂。那里关押了不少所谓出身“黑五类”的人。其中一些人被活活打死。动手的大多是男六中的(老)红卫兵,而出折磨人馊点子的却主要是女一中的(老)红卫兵。也是自那以后,才深深体会了“最毒不过妇人心”的说法。

        “东纠”(“东城区红卫兵纠察队”)和“海纠”(“海淀区红卫兵纠察队”)与“西纠”是当时(1966年9、10月间)在北京出了名的反动血统论疯狂推广者和所谓的“红色恐怖”制造者。其成员骨干全部是十三级以上高干子弟。其组织纲领号称是要维持北京正常秩序,然而,其全部行为特征就是在转移文化革命运动的大方向,把“破四旧、立四新”庸俗化为毁坏珍贵历史文物,把批判走资派,以无产阶级占领上层建筑,打破资产阶级控制的局面为目标的“斗、批、改”,篡改为打老师批同学抓右派,挑动群众斗群众,将水搅浑,借以保护并效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可谓不遗余力。正因如此,很快走向其反面,遭到广大民众的抵制和唾弃,并引发中央文革出面宣布解散“西纠”“东纠”和“海纠”。那些主要成员后来就是“联动”(首都老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的骨干力量,其标志是左臂佩戴宽过四寸的红袖章以示其资格为“老”红卫兵。也正是这个“联动”开始公开以肆无忌惮打砸抢的方式来反对文革。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北京各中学里发生的那些流氓式打砸抢多半是与“联动”的猖狂活动有关。

        我是北大附中六六届初中毕业生。66年8月下旬,我就亲眼目睹了我校红卫兵组织“红旗战斗小组”的那帮高干子弟们疯狂殴打学校党支书刘美德,在校南门口将她剔了阴阳头,还要再往她头上浇污水,极尽侮辱人之能事。也是那段时间,(据我同班同学“红旗”骨干王亚军所透露的)他们还根据海淀区公安局提供的名单线索到外面抄家,也曾抓人回校在高中楼(至今该楼仍然保存着)里刑讯逼供。差不多同时期,某天清早进校,亲眼见到一对中年男女横尸高中楼外,据同学说是地主,被“红旗”兵们在前晚活活打死。这是就我所知,文革期间,北大附中仅有的死人案例。

        至于那个反动血统论的对联,原始于66年6月中,北大附中“红旗”的人,初三(六)班的刘京扬,写出来骂同班一位出身“黑五类”的女生,引发巨大争议。

        该对联原本是这样的:上联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下联是“老子反动儿混蛋”,横批是“代代相传”。

        “红旗”的人此时已掌权,并受到工作组的支持。他们趁机全校鼓吹煽动,并组织各班讨论。我所在的初三(四)班,“红旗”势力极强。宫小吉,钟解放等都是“红旗”的核心骨干。宫是“红旗”的宣传部长,钟则是初三年级的头头。

        班里开会时,钟亲自督阵,“红旗”成员们纷纷表态热烈拥护,还想强加于人,要求大家都表态支持。我当时年轻气盛,第一个站起来公开反对。我就盯住一条:如果是代代相传,还怎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没有阶级,没有政党,没有国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大同世界。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红旗”兵们群起攻击。我则据理力争,嘲笑他们居然不知道共产主义该是我所描述的样子!不信?去读毛主席的书,某篇某节写得清清楚楚。他们无奈只好问坐在一边默不作声的工作组组员,得到确认后,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说不出话。这一下,班里出身非“红五类”的同学们也开始纷纷表态认为那个对联不合适。钟解放最后狠狠地说:就是不能代代相传,也是基本如此!于是乎,“红旗”兵们总算找到了下台阶,大声附和“基本如此”。此次班会原始目的只好不了了之。

        次日晨来到学校,走上初中楼(现已不复存在,被一栋高大教学楼替代)三楼,迎面贴在四班教室门边走廊柱前除了两边对联,横批成了:“基本如此”“鬼见愁”。我心里明白,他们另加“鬼见愁”,不就是想示威,找回前日失去的面子么?自那以后,我就成了“红旗”高干子弟红卫兵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个对联后来有过不少版本,不过原始故事就是我上面叙述的。横批的改变则百分之百源出我班的那次班会结果。

        ……

        • 家园 北大应为北航

          那个著名的对联就是贴在北航大院西南角北航附中的大门对联的。

          红旗战斗队也是韩爱晶领导下的北航造反派组织。

          另外北航附中三个高中生在69年偷渡到缅甸支持缅共的国际主义武装斗争,结果二死一伤。

          • 家园 是北大附中,不是北航附中

            注意这句:

            66年8月下旬,我就亲眼目睹了我校红卫兵组织“红旗战斗小组”的那帮高干子弟们疯狂殴打学校党支书刘美德

            上网查查,刘美德是北大附中的,还是北航附中的?

          • 家园 您的帖子有很大的问题

            北航附中三个高中生在69年偷渡到缅甸支持缅共的国际主义武装斗争,结果三死一伤。

        • 家园 请原谅,你可能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看了你的引文,我还是没有看出来有多少人敢去质疑中央重要领导的出身和血统。

          其实就是老毛自己的出身,也绝对不可能是中农的。他家那个条件,给个富农都可能不够。

          • 家园 是你没理解我的意思

            究竟是谁在文革期间大谈出身论和血统论?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至于你所说的“质疑中央重要领导的出身和血统”,文革期间这种事也不少,多找找那时候的批判资料就行了。

            • 家园 关键不是谁大谈,是谁执行

              文革期间,出身论和血统论的影响是很广泛的。

              至于质疑中央重要领导出身和血统的例子,我想肯定不是没有,不过肯定不多,多数下场肯定也比较惨。

      • 家园 成分对招生的影响,各地各年不同。我舅舅也是64年,倒霉

        我妈妈早一年,就没事。

        尽管他们俩填表的那些出身什么的内容完全一样。

      • 家园 那学校叫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文革前在军事类学校中

        排名是比较靠前的,那时哈军工第一,然后是北航成电西军电啥的。

        俺老爸当年出身不好,上这种学校是没指望的,他有个表哥就上了成电,把他羡慕得不行。俺一高考,老爸就不顾俺的志愿吧俺塞到这学校了,其实俺就是少考任何一门课都能上这学校的。搞得俺现在见了清华北大的人都不好给人家攀校友:)

    • 家园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医生,可能是这个地球上诞生过的最好的

      医生了,很多故事现在讲起来可能要被大家当成神话了。那时候象陆文婷一样的大夫真是太多了。这一切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一去不复返了,真是可惜。

      • 家园 估计也是业务水平最差的一代医生

        俺那时看病都是到父母单位的医院,石油单位待遇好,找的尽是"名医",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都知根知底,这帮人没几个正规医学院出来的,看病就靠攒的那点经验和开猛药。总有中医爱好者批评西医不考虑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考虑整体什么的,十有八九就是这帮人胡搞弄出的西医错误认识。

        后来俺同龄的职工子女医学院毕业有回来工作的,俺觉得他们水平都比当年那帮人高,记得俺高考前夕感冒,俺妈照惯例要求医生开两倍降烧药(那代史上最好的医生开药第一原则就是一定让病人及家属满意,至少对有全公费医疗的职工是这样),但那个医生是新来的毕业生,死活不同意,说违反用药规定,最后一位属于最好的医生一类的大手一挥,俺被按住打了两倍剂量的柴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