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康帖续】苏黄米蔡的蔡真是蔡京吗?(上)已填坑完毕 -- 雪个

共:💬52 🌺1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太傅赶快填坑

      雪太傅是偶像般的人物所在,但是读完大作,不由得感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说法。

      太傅在文章里面提到

      首先要指出,无论是始作俑者王绂还是后来者,没有任何人有任何证据,也就是说在历史文献或者考古上发现了什么新东西,证明宋元时期的蔡襄说是错误的。他们只是从情理上推断,认为应该是蔡京“无疑矣”。对于蔡京说的拥护者们而言,这一点其实是最致命的软肋,只可惜,不用脑子投票的人从来不需要证据

      就太傅列举出来的证据,说这话原本也有道理,但是,历史的真相,不应该因为证据的剪彩,而由个人的喜好所左右。妖道不才,请试观一下太傅所列举的证据。

      先看王芝的评论

      :“右为蔡君谟所书《洮河石砚铭》,笔力疏纵,自为一体,当时位置为四家。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以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字学亦有风气,仆谓君谟之书犹欧公之诗也。。。至元辛卯二月廿有四日,大梁王芝拜题于宝墨斋。 ”

      我认为,太傅在这里过于主观了。首先,很明显的,蔡襄跟其他几位的风格上,有着重大的分歧。硬把风格迥异的几位拉到一起排个名次,从来就不是我们的传统。这一点,我在下文中还将继续进一步的阐述。其次,就上下文来说,评论四家,却将其中的一位单列,并且说,假如蔡襄来写,如何如何的。那很明显的,这个蔡襄不是这四个里面的人。这是从常识性的逻辑来推断。考虑到南宋时,蔡京已经是恶名昭著了。故意在评论之时,停口不言,也是人之常情。

      雪太傅硬要说而且这里面的蔡是蔡襄无疑,再而且他是将蔡襄置于四家之首的,其余三家则没有排序。,我只能摇头叹息。

      元人宇文公谅那段,我认为证据确凿。但是要注意

      先朝评书苏子瞻、蔡君谟、黄鲁直、米元章为‘四大家’,
      这一句,说明这不是首创,而是道听途说。我们如果要证明一开始的四大家里面就是蔡襄无疑,必须要回溯过去。

      既然王芝语焉不详,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多的新的证据。那么有宋一朝,什么是证据呢。我想,最有说服力的包括以下这几种。

      第一,《书论》,比如说官方出版物《宣和书谱》。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里面是如何评价蔡襄和蔡京的吧。

      蔡襄出现在正书叙论里面。

      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人既便之,世遂行焉,而或者乃谓秦羽人王次仲作此书,献始皇以赴急疾之用,始皇召之本至,欲加刑,而次仲化禽飞去。此语载于志怪,学者之所不道,然亦不载其事以别之也。此书既始于汉,于是西汉之末,隶字不刻,间杂为真书,若属国封阳茹君等碑,亦斑斑可考矣。降及三国锺繇者,乃有贺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东晋聿兴风流,文物度超前世,如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后日虽有作者,讵能过之。东晋而下至宋齐,爰及李唐至本朝,其中得魏晋风气者,亦落落有人焉。皆是豪杰之士,尚友于千载之上者也。今得其真书者,凡四十有四人。在魏则有锺繇,在宋则有萧思话,在齐则有王僧虔,在唐则有元稹、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徐浩辈二十有八人,在五代则有薛贻矩辈五人,以至本朝,则有八人其间,如宋骏、蔡襄、石延年之徒皆与古作者并驱争衡为一代法,故皆不复其实,而以时次之。

      而蔡京出现在行书叙论里面

      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于是兼真则谓之真行,兼草则谓之行书。远自西汉之末,有颖川刘德升者,为此体,而其法盖贵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德升而下复有锺繇、胡昭者,同出于德升之门,然昭用笔肥重,不若繇之瘦劲,故昭卒于无闻而繇独得以行书显。当时谓繇善押书者,此也。及晋王羲之、献之,心得神会处,不由师授,故并臻其极,蔚为翰墨之冠。晚有王珉复善此学而议其书者,有峻如、崧高烂若列宿之况,信乎行书之在字学非富规矩,有来历不能作此,譬之千里之足,屈伏枥下,助优劣何在,及其缓辔阔步,争驰蚁封间,于是驽骥遂分。书之有行若是也。今得其自晋以来至于本朝,以行书名世者,凡为十有八人焉,其间如晋之王蒙,宋之薄绍之,唐之虞世南、欧阳询、李邕、苏灵芝之徒,各自具一体,傑然出于其类者多矣。本朝则有李逢中、苏舜钦陆经、王安石、蔡京,笔势奕奕,足以进配古人,名垂后世,有可观者,于是类而裁之,为一家法。

      让我们回想一下宋四大家里面究竟是以什么出名的,如果有人说是正体楷书。那我们恐怕都要笑了。蔡襄的大字不如小字,草不如真,真不如行,这话不是我说的,也不是宣和书谱的作者,蔡京,蔡卞和米芾说的。这是评价“蔡君谟为近世第一”的苏轼说的。但是,为什么以行书为最好的蔡襄反而不在行书的评论之列。却在楷体里面出现呢?

      我认为,这是宣和书谱的责任总编,赵佶的个人意见。反而不是蔡氏兄弟搞的鬼。因为米芾对总编汇报说

      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少逸韵,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臣书刷字。
      连老米都这么说,这至少是当时的一个观点存在吧。

      我认为启功先生所论述的

      :“北宋书风,蔡襄、欧阳修、刘敞诸家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黄为一宗,不肯接受旧格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
      ,方是原因之所在。

      喝口水上班去了,回来继续砍砖头。

      • 家园 文章早已写完,只是没有上传书帖

        耽误了。之所以没上传书帖,是因为在琢磨后面续什么的问题

        你列举的这些,写之前我都考虑过,因为说来说去,在书法上最大的理由就是蔡襄不够与时俱进,他始终是晋唐风格,不符合宋人尚意的审美。这也是苏东坡话里别人不太赞同他的原因。但是这话人云亦云,是否一定符合事实?我认为蔡襄的风格与苏轼并无质的区别,特点均是“天真率意”,而且都是含而不露;蔡京则相反。当然我的水平够不上评论这个,但书法家们看法也并不都是一致的。有人说苏黄是宋风格,蔡襄米芾都是唐味。这个风格不风格的事情我觉得很主观,不宜拿来做标准,所以我写的时候把这些都剔除出去了,尽量把关于书法的具体议论去掉--这些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没什么必要也没有能力去辨别。

        说完这个总体原则,再来回答你提的那些问题。

        第一个关于王芝的问题,我不认为我的理解有错,否则第一句话无法解释。

        其他问题,无论当时或后人怎么评论,明确说出四家名称的,目前史料只有我列出的两个。一个在南宋,一个在元朝。所有有异议的,均在明朝以后。我不认为一百年后的朝代比靠近的年代更有说服力,除非有证据。

        宋四家其他三家都不重楷书,只有蔡襄例外。蔡襄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面,各书体都十分出色,就这一点来说,也是蔡京无法相比的。苏东坡那句关于蔡襄哪种字体最好的评论,后世也有人不以为然(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还是我那句话,这种具体的东西太主观,而且随着时代的不同,观察个体的不同,差别太大。

        米芾那段评论,最严重的是说蔡京,不得笔,这是一种很根本的否定。至于说其他人的,倒没有太大差别。

        • 家园 还是接着这个写吧

          先说米芾的评论,请注意时间。米芾那是对仁宗说的,蔡京不得字。等站队站到蔡京之后,跟蔡京提起当世的书家的时候,是蔡京在徽宗时期掌权了之后。而且,如果蔡襄的书法真的是独步天下,依照蔡京引蔡襄作为族兄,没有必要避讳这个。就算是拍马屁说蔡京蔡卞兄弟写得好,也没有必要一定说老子天下第三。联系到跟仁宗说的话,米元章对于蔡端明的评价确实不怎么样。这个固然是个人的看法,但是也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流行的观点。你已经说过这个时尚的话题了,我不再赘述。

          第二,我原来要说到的,就是家庙碑刻的问题。苏轼最有名的颜家庙碑就是一个代表。当时流行的就是请名家给家庙写碑文。要看当时认为谁的书法最好,去数一数哪一位写的家庙碑的数目,就知道了。这个因为是家庙,没有媚俗要面子的成分在里面。要的,就是真正的好书法。

          我忘记了具体的数目了,但是有宋一朝,蔡京是第一的,苏轼紧接其后。但是后来因为蔡京恶名昭著,所以传世的数目就大大不如了。蔡襄的家庙碑的数目,要远少于这两位。考虑到蔡襄的楷体独步北宋,可见当时的书名不昭啊。

          第三,庙堂的碑帖的数目。作为政府的脸面,历来都是找写的最好的,名气最大的,所以即使苏轼在流放杭州的时候,都接到过这种政治任务。但是,自从蔡京得势之后,绝大多数的庙堂碑刻,都是由蔡京写的,而苏轼的作品则极为罕见。这固然有政治因素和地位在里面作怪,蔡京的书法在当时所受到的欢迎程度也可想而知。

          第四点,你说的是水浒,我要引用的是作为水浒前身的评话。具体的出处我记不得了。作为民间流传下来的市井文化,蔡京在宋朝时的书法地位要远胜于蔡襄,也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这些说的都是宋朝时候的类似近代的评价。以后随着流行趋势的改变,蔡襄的书法逐步被大家所重新认可,蔡京的地位也逐步下降。这才有了后世的争执。

          第五,就算是以后世的眼光来看。

          其中有三分之二强认为蔡襄的书法为宋代之冠,122人认为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只有8人附和王绂的说法,认为是蔡襄代替了蔡京。
          如果蔡襄真的是独步北宋,那么把蔡京放到宋四大家里面,也可以参照董其昌处理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的做法,原来里面有赵公明,不对,是赵 孟俯(兆页,音福,上声),但是董认为赵的成就要远胜于其他人,所以把倪瓒加了进来。

          第六,因人废文的确有存在,以赵的造诣,还被人从楷书四大家里面挑来挑去的。雪太傅说,惟其人品之低,更凸显其才能之高,这个有点过了。我有些时候,觉得雪个写的东西总是很耐看,因为总是有点矛盾在里面。因为前面又说,

          总之蔡襄蔡京都是书法大家,估计没什么人有异议。
          既然都是书法大家,把谁放在里面不行么?为什么还非要分个清楚明白呢?还一定要分出个子丑寅卯来才行么?

          因人废书,还是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人,是个问题。

          我也贴几张蔡京的作品吧,网上能够找到的,实在是有限啊。

          点看全图

          十八学士图题跋

          点看全图

          节夫贴

          点看全图

          这张可不是蔡京的,是谁的,大家可以猜一猜

          点看全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