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也来说说Linux和Windows下的开发感受 -- 昔杨今雨

共:💬203 🌺50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见得

            其实中外程序员的命运都差不多。说句不好听的,到了4、50岁还在搞程序的,我周围认识的老外,除了5%左右是真的就爱这个,其余的都是因为升不到管理层,不得不接着干好混口饭吃的。而且,现在老美这边的公司也是一样,到了4、50岁,如果没有什么特长好比在AS400上做Cobol开发的能力,想找程序员的工作?难!更不用提outsourcing的血泪世了。。。。。

            • 家园 国外4,50岁还在搞程序的很多啊

              别的不说,我们公司开发部的几个总监(核心程序他们来写),架构都是40多岁。

              一个软件公司没有几个老鸟镇着,出去谈生意都是二三十岁的小毛头,那在美国是不行的。

              Java都有快20年的历史了吧?你如果干了30年的C++实时系统,花儿街康涅狄格随便找工作。少于10年,你都别跟人家提资深这两个字。知道国内国外的区别了吧?

          • 家园 这个你误会了

            我决没有小瞧中国程序员的意思。相反我认为中国程序员是非常非常聪明的,可以作出一些让人惊叹甚至匪夷所思的成果。好像当年DOS上的汉化软件CCED是用几万行汇编程序一个星期开发出来的而且运行良好,这在国外都是难以想象的。你所列举的例子让人振奋,但我觉得在规模上,中国精英程序员至少从数量上还远远比不上国外。我十分同意你说的其实很多大名鼎鼎的软件技术上并不是特别高难,单独把每个功能分析一下,都不是很难,甚至可以说就是个力气活。但是难题往往在规模上,一个十万行的程序一个人还可以应付,一个百万行以上的程序就需要多人协作,如何组织结构如何管理并在品质上有保证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日本人出了个RUBY,我是很希望看到中国也有类似的成果。

            另外中国的技术精英大批分散于海外,在各大外国公司里默默无闻地充当技术中坚,这就回到你所说的体制问题。中国政府目前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我感觉从政策到市场环境上以及社会风气上,还没有进入正常轨道。海外技术人员要回国仍然顾虑重重。

            • 家园 至少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中国没有太多产生精英程序员的土壤.

              还是我那点牢骚:没有几个公司愿意要30岁以上的程序员.

              所以没有几个程序员真敢认真钻研技术,往深了钻.

              毕竟都得吃饭呢.

              你看那RUBY的作者,PYTHON的作者,LINUX内核的作者,现在都在继续干他们的程序员,但是哪个是35岁以下的?他们要是在中国,估计现在也就是个普通的中层管理人员而已.

        • 家园 去年听过一次云风的讲座,关于游戏开发的。

          感觉这家伙纯粹是一个忽悠,有人提问一个系统稳定性的问题,他居然说,不要紧,每天重启一次,我们老板允许的。

          当然了,能够把老板忽悠住,这的确是大能耐。

        • 家园 至今没看到有产生天才的土壤

          精英程序员,也不会产生。 十年内。

        • 家园 我和你的看法想反

          现在缺少精英程序员的更根本的原因我觉得有市场问题, 缺乏市场意识,导致程序员通过技术无法为自己获得更好的利益,那么在中国这种还要解决温饱的社会, 自然就无太多心思潜心钻研了。 至于你说的国外的大拿们如何如何, 我可以这么说,这种差距最大的根源是社会财富和科学技术实力本质上的重大差距。

          另外,我恰恰认为,开源运动中国选手的缺乏某些方面也是这种市场意识匮乏的体现,当前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软件的免费化,然后通过服务和关联活动获取利益,这方面来说我们还非常的缺乏这种意识,也部分归因为国内软件行业生存状况恶劣。以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某开源库的1.2版本发布之前1年,我们就在项目中做出了同样的工作, 现在影响巨大的某开源库,在其正式发布之前,我们也已经有类似的东西投入实用,问题在于当时缺乏市场意识,没有想过也没有勇气通过开源来做大蛋糕获取利益。

          软件的发展模式本身具有多样性,即便是2.0的兴起,也不能完全否定,取代其他客观存在的机会和运作模式。

          云风这个人我听说过,他以前就在我前面大厦上班。另外我以前同事里面有不少人是现在技术媒体宣传的所谓大拿, 和我前面提到的那个人相比,技术上差距是巨大的。我认识一个人是海归,技术上相当不错, 但是管理能力(这个貌似在技术人员里面比市场问题还严重)和市场意识严重匮乏,差不多10年,他一直努力在搞一些所谓前瞻性质的产品研发,试图弄出一个国内一流的产品,实现他的远大理想,先后说服几家公司和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一直看不到什么效果,有趣是他带出来的一个小伙子,自己跑出去弄了个小东西出来,还相当有影响,各方面都可以跟鬼子的东西比一比,真正走了小而精的发展模式。

          基于现在的人力资源匮乏, 精英程序员和浆糊程序我都不反对发展,不就混口饭吃么,需要上升到什么高度么。

          • 家园 我们所说的并不矛盾

            上面并未谈到市场以及社会环境问题。开源项目我是拿来做个例子,我的意思是,尽管我们客观条件可能还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至少在观念上,应当主动培养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意识。而且中国虽然平均不行,但某些大城市实际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物质水平,所以观念上也应当有所突破。当然良性循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很长时间内慢慢改变的。

          • 家园 好像有点跑题了, 不过这种跑题我觉得更有讨论的意义

            我以前和一位在政府供职的人聊天, 他提到很久前(80年代?), 他们接待cisco的全球副总裁. 和副总裁一起来的, 还有一个人, 派头比副总裁还要大, 一问才知道, 原来此人是IOS的主创人员. 国内的程序员有几个是以他为职业目标的, 恐怕大多数还是以副总裁作为职业目标吧. 出不来这样的人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如果您把开源运动归结为因为有较强的市场意识, 我觉得您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GNU的产生是因为RMS有很强的市场意识? 如果是这样的话, 哪里有必要一开始就着手开发gcc这种短期根本看不到效益的东西?

            对开源我有一些体会, 在sourceforge上有我一个小项目: http://swat.sourceforge.net. 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 从事开源项目给我带来最大的快乐在于: 1)没有时间表; 2)不必过多地担心向后兼容, 想变就变, 你看linux的kernel, linus在故意这么干, 因为他想给商业公司添麻烦; 3)分享, 然后收到千万里之外的赞扬总是让人高兴的. 4)玩呗. 这里面恐怕也没有市场意识什么事. 我相信sf上的contributor里面, 像我这么想的人可能会更多一点.

            (这个project之所以不再发展, 是因为我发现已经有了更好的开源替代软件 (直接做在firefox里面). 这也说明, 即使我有很强的市场意识, 技术上跟不上也没有活路)

            您的其它观点我都同意.

        • 家园 您真是句句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

          尤其是这句

          年轻时做程序,老点了做管理,这是中国程序员普遍的理想路线。但是就我的观察,这种思路的流行也是中国软件始终在低水平徘徊的根源之一。

          您在哪里高就? 有机会多多交流.

          • 家园 高就不敢当

            只是在无名小公司当IT民工而已

          • 家园 同感,国内不少大公司对于技术人员都有所谓的2条路线。

            可以从技术上做下去,成为行业领域专家;或者改行做管理成;

            问题是往往流于形式,常常一些管理人员因为政治斗争被排挤到技术线,结果还能评一个很高的技术级别。导致技术职称的含金量大大降低。

            类似现在的高校的行政人员往往很容易拿到教授头衔,而真正做科研的都排不上号。

      • 家园 胡乱说一些

        发现原来做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工作一个小时托托拽拽就完成了,顿时对编程这门活极度失望,一度觉得普通程序员已经失去了价值。

        机器被发明出来的时候, 那些手工工人也许也有你这样的想法; 傻瓜相机出来的时候, 不知道多少摄影师也有这样的想法. 当有比vb编程更便捷的方式出现的时候, 是不是现在这些vb程序员也会发出类似的感叹呢? 普通程序员总是在贬值的, 除非技术停止进步.

        您的第一个故事恐怕不具备普遍意义, 您可以罗列一下您知道的IT成功企业, 看看有多少创始人是您认识的这位一样的. 技术重在积累, 市场重在悟性, 因此由商入技难, 由技入商易啊.

        您的第二个故事其实挺常见的, 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一个公司, 领头的就有点这个意思, 也算是我大学毕业后的又一课.

        只要是市场能够接受,我觉得精英程序员也好,浆糊程序员也好,都是一种活法。

        说到这里就要说说为什么我如此推崇精英技术团队了. 我最想模仿的公司叫做idsoft, 就是做quake的那个. 整个公司包括打扫卫生的一共12个人, 而每年的销售可以达到4000万美元, 因此外面传言这个公司里的每个人都有一辆法拉利. (凭记忆写的, 大致如此吧)

        我不奢望公司里每个人都有一辆法拉利, 但是我希望公司里每个人都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 高效率, 高质量, 高收益这是我喜欢的活法. 市场的包容性其实很大, 什么样的活法都可以, 只是你自己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活法.

        • 家园 你记得没错,有本关于idsoft的技术天才头脑卡马克的书

          叫做什么来着,我忘了,只记得一件事情,这小子是个天才,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句子,不是一个单词。。。。

          后来还业余搞自制火箭上天,我的妈呀。牛B的很。

          我以前特别爱玩Quake,所以对此有些了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