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事件】【原创】 同西安事变有关的几个人物的小故事 -- 阿康

共:💬63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事件】【原创】 同西安事变有关的几个人物的小故事

    蒋百里是战略家,当时随蒋介石在西安,也被禁,当时张学良去见蒋百里,问计于他, 蒋百里说这是力的问题, 在西安这里, 你有几杆枪就够了,但是在西安以外呢? 张学良说他担心的是南京城里的"力"的问题,(当时何应钦是除蒋之外,在黄埔学生中威信最高的人,何又力主武力讨伐,张担心何不顾蒋的生死,围攻西安。) 蒋百里很干脆的说,南京不会有问题,也就是说何的“力”,小于蒋的“力”,南京决不会不顾蒋的生死的,张于是放心。

    可是,中央军仍然西进,有一天,张学良来见这些被扣的大员,说这几天要去前线,可能不会来看大家了。

    陈诚讽刺地说“副司令要上前线?是不是日本人打来了?”

    张恼怒地说:“开什么玩笑,是他们要打,不是我要打”。

    陈诚又说“你把委员长扣起来,他们能不要打麽?”

    于是,蒋百里赶紧上来圆场,对张说,“你跟我们讲是没有用的,去请委座下停战令”,

    张说委座不肯,

    蒋百里说无非是要找一个合适的送信人,能让南京和委座都信任的。

    张说这里的人都是蒋的亲信,谁最合适?

    蒋百里问这里的人你最恨谁,

    张说我不恨谁,只有蒋鼎文这家伙老是搬弄是非,很讨厌。

    蒋百里说那你就请他去劝委座,

    蒋鼎文带着蒋介石的停战令回南京,于是中央军停止进攻。

    后来宋美龄去西安,想带蒋鼎文,蒋鼎文不敢回去,被宋美岭痛斥,才勉强跟着去西安,张学良在西安机场相迎,张拍拍蒋鼎文的肩说,“不错,是条好汉”,蒋苦笑说“我是小好汉,你是大好汉”。

    戴笠一定要跟宋美龄去西安,刚开始遭拒,后痛哭流涕请求才得准。张学良在武汉任职时同黄埔系的那些将领攀交情,同胡宗南,戴笠,关征麟这些人都很熟,陈诚的军队整理处,戴笠的机关都曾隶属武汉行营(蒋正,张副(代))。到西安后戴被关在地下室,张去见戴时,戴笠愁眉苦脸地对张说,副司令可把我害苦了,你来这么一手,我这个军统局长可是失职,委座一定不会放过我。张说那可不见得,黄埔弟子三千,唯有雨农敢来与他共生死,说不定以后更受重用。戴央求张让他见蒋一面,蒋见到戴,一顿臭骂把戴骂出去,但事后戴果然更受重用。

    而另一个情报届的头子,贺衷寒因为跟随何应钦的强硬讨伐政策,从此失宠,其地位也被戴笠取代。

    钱大钧是张学良在武汉时的参谋长,张到西安后调任蒋的侍从室主任。晏道刚原来是蒋的侍从室主任。张原来还想要钱大钧为参谋长,钱在武汉时,因为比较会来事,同东北军相处得很好,但却有人说风凉话,于是蒋让晏道刚出任张的参谋长。晏道刚不太灵活,同东北军上下常有冲突,事变也没有察觉。后来到台湾以后有人同钱说,当时如果仍然由钱当张的参谋长,也许就不会有西安事变了,钱笑笑答道,“很多人都这么说”。

    蒋后来说“晏道刚无能,曾扩情无耻”,两人都失宠,曾扩情黄埔一期,原来也是蒋的红人,是因为受周恩来劝告,在西安广播电台上宣传“八项主张”受蒋斥责。

    还有一个从此失宠得是何成峻,也是蒋系人马,东北易帜为蒋作说客,同张也有关系。西安事变后张邀何西安一行,何不敢,说以蒋之威望尚且被扣,何况他,结果失去一千载良机。

    王新衡,蒋经国的留俄同学,张学良在武汉任职时,在张下面的做情报工作,当时刚好被军统局派到西安不久,新婚不久,西安事变发生时,西北军在城内抢劫,打开王家的大门,王挨了一枪,新婚留影及很多财物被抢。后来到台湾以后,蒋经国把王新衡调去看管张学良,王妻提起此事,张连说对不起。

    张学良从国外归来,蒋告他“勿事荒嬉”,劝他注意“生活作风”问题,蒋对张身边用人也很注意,要求张不要再用那些北洋旧人,张于是开始使用很多“新人”,而这些“新人”很多都是“左倾分子”,甚至中共党员。

    所谓“慷慨成仁易,从容就死难”,那些南京被扣的中央大员都是蒋介石最亲信的人,包括陈诚,他们都在张学良,杨虎城关于西安事变的通电中签了字。当时有个侍卫回忆说,其实当时看管他们的只有非常少的几个兵,但大家都垂头丧气,没有人想到要反抗。

    而张学良不管怎么样,还是写下了那篇《西安事变反省录》。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借着一股“领袖正气”虽然表面上态度很强硬,但一定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只是没有人肯讲而已。

    我觉得,许多电视剧中描写的,宋美龄,宋子文两个人信誓旦旦但保障张的安全,应该不是那么回事,顶多只是默契而已,可能的情况是张自认为他们已经达成谅解,蒋到机场还劝张学良不要去南京。到洛阳时,张坊去接蒋,蒋还赞张,说“真是北方的汉子”。后来张坊受命去西安谈判,行前到溪口见到张学良,问张,为何不陪委座到洛阳就请求回西安,张摇头不答。

    在军事法庭上,张学良态度强硬,“认罪”不“认错”,蒋得知后,很气,说“不放这小子回去”。1/14日蒋在溪口见张一面,可能也是要看看张的态度,蒋在当天日记中写 “汉卿胆小怕死,狡谐糊涂,诚不可理喻也”,张学良则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 “晚七点,蒋先生同餐在座有子文、次辰、贵严、雨农诸位,饭后谈劝余看二书,《完人模范》、《民族主义》,余报告此来之意,委座对余事感戴之意,并请勿为了我,费了为国家之精神,余可自制自了,任何事委座告余,必尽力之所能,余平生不愿负人,最难过欠人之恩义”。后来徐永昌去见张,回来同蒋说张无悔意,不可轻放。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联: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觉得想个好下联挺难的

      还望高人出手

      不过不知贴在这合不合适?要是不对主题就请斑竹删了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就何应钦请教阿康

      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之初强硬主张武力解决。

      最终,因为“力”不及蒋系人马,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显然,何应钦有逼迫张,杨解决蒋,自己得以当老大的野心,蒋介石等人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回到南京后,蒋介石怎么就没有处置何应钦呢?

      • 家园 俺补充几句,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吧

        客观来说,何应钦是黄埔系的第二号人物,老蒋下面就是他了,门生故吏遍天下,老蒋即使明知老何心有鬼胎,也只能迁就,而不愿意冒黄埔系分裂的危险。另外,何在西安事变后也没再有什么小动作,比较安份守已,也没有动他的必要。还是老话,国民党是个联盟,在组织纪律性上,连延安整风前的共产党也不如,整风之前老毛拿王明、周恩来等也不是没有办法吗?虽然心里是恨得要死。

        主观方面来说,不得不提老蒋的气度还是可以的,都可以容得下临阵绑架统帅的小张,更何况并未确凿“罪行”的老何呢?如果换俺们的红太祖,呵呵,老何晚年不得好死那是一定的。

        • 家园 我不同意

          你所说的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都是基于主观臆测,并没有充足的史料为依托,西安事变时期的老何究竟有没有野心,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毕竟现在国共双方的档案资料还未完全公布。

          老蒋在台湾对白崇僖等人的做法可以看出他并非心胸开阔的人,他对老何与少帅究竟是真不想动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我想还得好好研究研究

          • 家园 俺无法起老蒋老何于地下

            即使老何真的有异心,也不会有什么史料留下来的,他是以讨逆的名义动员军队攻打西安的,面子上无可非议。至于老蒋的心胸,看他处理张学良就可以得出。白崇禧的死因说法不一,据说是死于“马上风”,也算一种最好的死法了,谷正伦的说法也只是孤证而。

      • 家园 请教不敢当, 我的一点看法:

        中共这方的说法是认定何应钦要乘机夺权, 但国民党方面却不太承认, 我认为, 何也许有这种想法, 西安方面对此亦不得不防, 但形势的力量使其未成事实, 何的行为也没有落下明显的把柄.

        而且, 不向"恐怖分子"妥协, 应该是一切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持有的原则立场, 记得"空军一号"么, 美国总统被恐怖分子劫持, 但美国政府的应变方案是, 副总统代理, 并且不能因为顾及总统的个人安全而 Compromise 国家利益.

        后来宋子文要去西安, 因为他有担任政府公职, 还曾遇到阻力, 于是后来"掩耳盗铃"地以"私人身份"前往.

        而从南京的策略上看, 软硬两手, 一面采用一切手段准备谈判, 一面军事威胁, 也没有什么错误.

        所以, 蒋没有什么理由处理何.

        • 家园 不大信服

          国民党方面却不太承认何应钦要乘机夺权?

          是不愿意承认,还是并无此事?

          会不会是蒋介石为了防止分裂,容忍了何?

          照理,何得激进行为明显对蒋的人身安全不利,当时也不是现在的国际形势,不至于就国民党内部就总统被劫后的处置方案事先达成共识吧?

          提起空军一号,上星期电影频道看到了,总统很英武,蒋介石如何呢?

          • 家园 意思就是,南京当时不太顾及蒋个人人身安全的做法, 放在台面上说没有什么不对的

            这是Common Sense, 国民党毕竟是一个近代化的政党, 不能完全因为一人而放弃整个国家, 政府原则. 蒋本人被扣的头几天, 态度也十分强硬, 听说南京组织军队威胁西安, 非常高兴, 他也许认为只有强大的武力才能使他安全. 他的"西安半月记"里面有这样记录, 即使他并非心里真的这么想, 也说明这种做法是正道.

            此外, 也没有充分的史料支持何图谋夺权的说法, 他并没有过多的越轨行为.

    • 家园 楼主有蒋百里的资料么?
      • 家园 蒋百里是浙江大学的

        http://www.zju.edu.cn/~piclib/renwu23/renwu2/jiangbl/jiangbl.htm

        http://www.zju.edu.cn/~piclib/renwu23/renwu2/jiangbl/jiangbl1.htm

    • 家园 俺觉得这些人物都有点《世说新语》的味道

      很可爱呀,无论是老蒋还是小张,包括戴笠雨农。。。。

      俺读史就喜欢可爱的人,不喜欢不可爱的人,比如俺喜欢宋朝的赵皇帝们(参看萨兄的宋仁宗一文),就不喜欢明朝的朱皇帝们,就是可爱与不可爱之分。

      俺喜欢民国时期的人物,不喜欢现代的人物,原因也在于此。民国人物昨天通电全国,口诛笔伐,悬赏捉拿,明天却把酒言欢,称兄道弟,毕竟有一份温情在;而49年以后,人人却变成乌眼鸡兼白眼狼,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同枕人可以成为叛卖者,人伦亲情俱丧,这不是人的世界,而是动物世界。

      • 家园 关键在于由谁来说

        历朝历代都有好有坏,就看是怎么说了。例如明朝熹宗皇帝,多么天才的一位木匠,那手木匠活,就是没人来说,可惜了。

        民国的特色是合纵连横,大家比着劲地发通电,个个长篇大论、调子高高,做起事来却油头滑脑,没几个认真的,都想着怎么给自己捞好处。只有一个吴子玉,自比关公,却忘了他的主子不是刘皇叔,开府洛阳,一场春梦。不过也有几个刺刀见红的,否则陆建章、徐树铮、姜桂选的脑袋哪里去了?

        民国的问题就是斗争不彻底,留下了那么多的后患。后世吸取了这个教训,力争处处刺刀见红,于是人人自危,顾不得人伦道德,动物世界也就成为必然。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咋天又看了一遍角斗士,发现世上有些地方是不需要这部片子的。

    • 家园 好文章

      顺便提几件相关的事情。

      一个是军统的王新衡,这位老兄挨了一枪还被撤职,实际上非常冤枉,因为他当时还没有就任呢!问题是当时军统在西安负责人是江雄飞,已经预先发出了警报,而中枢不相信,关他不是更冤枉?后来王新衡放出来,见到戴笠就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关我。”戴笠本来有愧,是要调王新衡作香港区区长美差一回的,看他态度强硬,马上就动了火,喝道:“不明白么?不明白再关!”

      于是王新衡就一直到关“明白”了,才到香港区赴任。

      另一个是关于蒋百里,蒋百里先生是我最为钦佩的中国将领,因此,多说几句。

      弱国才有上将,想巴顿那样靠着坦克打仗毕竟有大工业的底子撑着呢。靠麻花儿手榴弹和捷克轻机枪,没有受过教育的士兵,辅导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战略上整个二战无出其右,这就是蒋百里先生。对付日本,百里将军有三条厉害的原则,无一不中。

      第一,中大日小,不怕鲸吞,但惧蚕食。变局部抗战为全面抗战。

      第二,改变日军攻势方向,迫使其从北向南的平原突击改为从东向西的沿江攻击,在中国地理第二棱线的湖南拖垮日军。

      第三,持久战,用空间换时间。。。

      蒋先生排场之大,才华之高,风华绝代,真正所谓天下英雄。我怎么知道百里上将的?兄弟家出身中科院,有一次看钱学森的报告,里面提到蒋百里将军给他做相对论的启蒙,我当时就晕了,将军启蒙相对论?后来才知道真的是这样的。

      现在还有两所院校把蒋百里将军的作品当作正式教材。哪两个?国防大学,当然了,另一个呢?中央美院。神不神?《欧洲文艺复兴美术史》! 这才是儒将阿。将军出门的时候,随从副官要个英俊些的,谁去呢?这个少尉叫蒋纬国。

      蒋百里将军制定的中国对日作战计划,尽管后来形势千变万化,却最终一一实现,日军作战如同依照百里将军的计划行事,比如他设计的中日相持/决战在湖南,这就不是张良所能及了。

      日寇头目冈村曾经总结在太平洋战争中失利于盟军的三个战术:越岛进攻,战略轰炸,潜艇封锁;815后他被拘留在南京总结日军在中国不能取胜的原因,当时邱维达将军给他看蒋百里将军的《国防论》,主题正是前面说到的三条,蚕食鲸吞,南北化东西,持久战(个人看法:我们长期宣传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的创始,实际上毛并非神仙,他是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他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没有军事理论基础的,包括游击战十六字诀都归功毛主席,那是宣传需要,没有办法。同样,《论持久战》不过是将百里将军的军事理论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老百姓听罢了,看看两个人的著作年代,就很清楚,百里先生的国防著作毛不看才不可思议,他可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最主要设计者...算了,就算是两个人异曲同工,也得一个英雄所见略同吧)冈村看后十分惊讶,而邱维达告诉他,蒋百里将军生前对抗战还有一大原则:“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和他讲和。”,至此,冈村宁次拜服这位老学长的确道高一筹。

      百里先生在保定军官学校的自杀是手枪藏在大氅里,在讲台上作的。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爱兵如子。唯北洋政府段祺瑞对保定军校不加支持,且对百里先生颇有疑忌,诸事掣肘,故此办学日益艰难,到了无米下炊的地步。

      这是因为蒋百里对军校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这和北洋政府当时内战的要求是相抵触的,军校学生和老行伍军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而北洋政府的目的是养一支效忠私家的军队,对军队现代化颇为反感。另外,袁世凯曾支持蒋百里搞模范团,削弱了段祺瑞,徐树铮的权利,二人也是挟嫌报复。

      蒋百里性格刚烈,典型的军人作风,故此山穷水尽之际召集全体学生开会,说明:我要求诸君的诸君已经做到,而我应该做到的却没有做到,按照我给大家的教育,校长也应该承担责任。我没有想到中国做事这么难等等。副官察觉有异,急持其手,而将军已经饮弹矣,只因此一干扰未中要害。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使北洋政府不得不表面上对保定军校继续进行维持。而将军入院后,照顾将军的日本女护士佐藤小姐因此热恋将军,改名左梅,遂成伉俪。

      有一说认为将军在1938年急逝,为左梅夫人所害,盖因将军素来身体很好,而为中国抗战之战略中枢,左梅夫人虽伉俪情深,然曰:你爱你的国家,我也爱我的国家。遂鸩杀百里将军。此一说询之当时之人,皆不信,大抵为误传也。

      收不住笔了,跑题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