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共:💬1701 🌺436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奥德赛,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出版

            当众人满足了吃喝的欲望,奈斯托耳,格瑞尼亚的车战者,首先开口说道:"现在,我们似可询问眼前的生客,问问他们当为何人,趁着各位已饱尝饮食的欢悦,合宜的时候。你们是谁,陌生的来人?从哪里启航,踏破大海的水面?是为了生意出航,还是任意远游,像海盗那样,浪迹深海,冒着身家性命,给异邦人带去祸灾?"

            • 家园 多谢bayerno和大秦猛士

              有点奇怪的是,《奥德赛》第三卷和第九卷都有这段问话,一字不差,只是问的人不同。这是怎么回事?荷马同志江郎才尽了?或者说明这是古希腊流行的切口,就好像中国的绿林好汉见面先对“天王盖地虎”或“反清复明”?再次谢谢二位!

              第三卷:(奈斯托耳,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熟悉,他有什么事迹?)

              当众人满足了吃喝的欲望,奈斯托耳,格瑞尼亚的车战者,首先开口说道:

              “现在,我们似可询问眼前的生客,问问他们当为何人,趁着各位已饱尝饮食的欢悦,合宜的时候。你们是谁,陌生的来人?从哪里启航,踏破大海的水面?是为了生意出航,还是任意远游,像海盗那样,浪迹深海,冒着身家性命,给异邦人带去祸灾?”

              第九卷:(这位发问的是谁?是独眼巨人cyclope吗?玩过Heroes的朋友请举手……

              当忙忙碌碌地做完这些,

              他点起明火,发现了我们,开口问道:

              ‘你们是谁,陌生的来人?从哪里启航,踏破大海的水面?

              是为了生意出航,还是任意远游,

              像海盗那样,浪迹深海,冒着

              生家性命,给异邦人送去祸灾?’

              • 家园 我想有两个原因吧

                一个是古代人远游的本来就少,除了极少数如孔子和希罗多德那样是为了政治目的和求学游历的——特洛伊战争比孔子还早,偶记得是相当于商朝吧?——多数不是商人就是盗匪了,或者是商人兼盗匪。所以当时流行这个切口应该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另一个原因,荷马史诗是口耳相传的说唱文学,为了方便记忆和表演,在情节相似的时候,有一些合辙押韵的固定桥段是很合理的,现在好莱坞大片的固定套路也不少么。

              • 家园 第九卷发问的好像是Polyphemus

                Polyphemus

                The son of Poseidon. One of the Cyclopes, one-eyed Giants, living in Sicily.

                Nestor

                King of Pylos, and son of Neleus. Noted in the Iliad for his wisdom and eloquence.

                那堆台词还真的是像切口呢,哈哈

          • 家园 是《伊利亚特》第三卷的内容

            “当众人满足了吃喝的欲望,奈斯托耳,格瑞尼亚的车战者,首先开口说道:‘现在,我们似可询问眼前的生客,问问他们当为何人,趁着各位已饱尝饮食的欢悦,合宜的时候。你们是谁,陌生的来人?从哪里启航,踏破大海的水面?是为了生意出航,还是任意远游,像海盗那样,浪迹深海,冒着身家性命,给异邦人带去祸灾?’”

            http://www.lcread.com/bookPage/30346/30346dr.html

            岂止是古代希腊世界,就是近代、现代,海盗和商人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因为抢到的东西除了少量可以自己消费的,多数都是要到市场上出售才行的。还是我们中国古人看得最透彻——强盗是啥,“做那无本的买卖”就是了。

    • 家园 等着。^_^

      等着看楼主论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

      ^_^

      • 家园 这个问题我想过,

        我们国家之所以还和资本主义有点区别,就是所有制还不一样。

        比如“国有企业”“土地集体所有制”==。

        您看到别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这样大的国有企业么??

      • 家园 给你提供点素材

        刚看到一篇文章。我想,对于你将要写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也许会有所帮助。可以参考一下。

        http://tieba.baidu.com/f?kz=139217952

    • 家园 多谢科大科普!!

      受益匪浅,多谢多谢!

      • 家园 多谢马来西亚同胞

        颜子先生热爱中华的拳拳之心,令我们非常感动!希望中国早日开放双重国籍,国际第五纵队们就可以暴露了……

        • 家园 这个就更说明了斗倒计生委的紧迫性了

          不把计生委斗倒,怎么可能开放双重国籍,否则一夜之间中国增加了上亿人口。

    • 家园 【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七)有中国特色的数目字管理

      经济学读书心得(七)有中国特色的数目字管理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篇

      我们先来研究上次结尾的问题,这些问题曾经让我颇为困惑。

      买股票、债券、基金属于支出法计算GDP的哪一部分?哪一部分都不是!其实它们根本不属于GDP。这些行为虽然也是买卖,而且还给国家交税,但是金融产品并不是真正的物品或服务,因为企业可以凭空创造它们,而个人购买它们也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获利。如果把买股票、债券、基金计入GDP,那么大家多倒手几次就可以使GDP暴增,可是这完全脱离了GDP表征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本义。当然,这些金融产品可以转化成企业的投资,这才是GDP的组成部分。但买金融产品不能算,否则就是重复计算了。

      股市的涨跌更不属于GDP。其实作为一项经验规则,一个国家的股市总值大致围绕其GDP值波动。股市的起伏动辄就可以达到几十个百分点,如果把股市总值和GDP加起来作为一项指标,其变动幅度就会远远大于我们常见的GDP变动幅度(正负10%之间)。再说,如果政府彻底把股市关闭呢?还有一点我们应该知道(而偏偏不知道)的是:股票市场上交易的几乎都是“二手证券”,--这些股票都在那些在较早时间买入的人手里,现在他们只想卖掉它。所以股票市场并不会向企业提供资金,而只是向买卖股票的个人提供资金。原始股卖出之后,企业投资的钱就已经到手了,以后股票再怎么转手都和企业没关系了。

      把钱存银行属于支出法计算GDP的哪一部分?把钱压在箱子底下呢?同样不属于GDP,因为没有买卖。有人可能会感到迷惑:照这么说,难道节俭成了罪恶,浪费却是美德?!这完全违反常识(至少是中国人的常识)。其实应该这么看:假如说这个经济体只生产巧克力和与巧克力生产有关的机器,你把1元本来要买巧克力的钱放到了箱子底下,就意味着企业多了1元钱的存货,而存货算投资,所以消费的减少等于投资的增加,GDP没有变化。如果你这1元不是压在箱子底下而是存到了银行,那么企业可以向银行借来这1元,投资到生产巧克力的机器上,同样也是增加了1元的投资,GDP不变。所以在GDP核算的意义上,当产品已经生产出来、收入已经分配下去之后,消费者拿多少钱出来消费都没区别了。

      节俭之所以是美德,是因为储蓄会变成投资,而投资是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因素,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如此。但是在“拉动内需”的时候,会有人宣传不要太节约、消费是美德。这是因为生产能力已经过剩了,如果人民买得太少,企业就没法经营下去;企业倒闭使得社会购买力更低,造成恶性循环。这就是1930年代大萧条的故事。不过这个道理是关于GDP随时间的变动的,跟GDP核算是两回事。

      现在我们来问一个大问题:中国的GDP数据可信不可信?

      (西西河的老广先生有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帖子讲述这个问题,本文作者对经济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老广引出的,特此向老广兄诚挚致谢。不过我对老广的某些观点有些商榷,如折旧问题和投资增速问题,请读者独立判断。老广的文章见:http://www.talkcc.net/article/898543)

      愤世嫉俗的朋友们也许会一句话拍死: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什么都是假的!这话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确实有不少政府官员篡改本地GDP数据的。比如我的老家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我的一位亲戚是县统计局的,她告诉我县政府的做法是:要政绩的时候就多报,要扶贫款的时候就少报。其实按照国家标准我的老家已经脱贫了,但县政府仍然把农民收入报到标准以下,为了留着这顶帽子。

      然而愤世嫉俗者往往没有注意到另一个事实:国家统计局的人也不是白痴,他们对地方政府的虚报也是深恶痛绝的。地方官员有虚报的动机,国家统计局却不需要为了讨好谁而造假。国家统计局会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普查等方法,减少地方对统计数据的干预。国家统计局在计算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时,并不是将各地区计算的工业增加值进行简单的汇总,而是根据自己调查得到的情况进行“挤水分”,因此国家计算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地区汇总的数值一般要低4至6个百分点。这就像中国古代分权和集权斗争的故事,中央会派出监察官员、钦差大臣以至宦官、特务来监视地方,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毕竟是积淀深厚啊!由此造成一个颇有些滑稽的后果:1994年,地区汇总GDP比全国GDP还低2.4%,可是这个差值此后一路上升,到2004年地区汇总GDP已经比全国GDP高出了19.3%!

      但是这种怪事并不全是地方的错。国家原本决定从2003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不过刚好遇到非典,使得第一次经济普查推迟到了2004年。经济普查的质量应该是比较高的,因为《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经济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经济普查的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经济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和人口普查时声明不抓超生一样,降低了调查对象作弊的动机。普查的结果在2006年公布,我们发现了什么呢?2004年GDP从136876亿元修正到159878亿元,一下子增加了16.8%!这么看起来,以前反而是地区汇总的数据更准确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GDP从43721亿元修正为65018亿元,增加21297亿元。相比之下,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修正值仅是188亿元和1517亿元而已。第三产业GDP几乎增加一半!其实早在普查之前,业内人士就知道中国第三产业的统计很不健全。特别是一些新兴的服务业,如物业管理、计算机服务、电子商务、会计师和律师服务、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甚至连统计机构、统计制度、统计指标都还没有建立。第三产业中的一些传统产业,如文化、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统计工作也极不完善,许多数据根本就没有统计。那为什么地方的第三产业数据更准确呢?因为地方大都把第三产业各行业相关指标的增速作为各行业增加值的增速,而国家却根据最近年度各行业核算的增加值增速与相关指标增速之间的系数来确定各行业增加值增速。也就是说,中央是根据以前的经验来推算当前的增加值的,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很可能得到过于保守的结果,还不如地方的简单算法。当然,中央对数据严格把关、就低不就高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是值得同情的),统计少了不会出人命,大跃进时亩产万斤却是害死人的。

      经过这次普查,2004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从31.9%上升到了40.7%。在此之前许多人将中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太低批评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罪状:连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都不到!这下达到了。其实正如许多看好中国的人士所指出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本质上远远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别的发展中国家有卖战斗机、上太空的吗?)。所以如果中国和它们有区别,应该问它们为什么和中国不一样,而不是问中国为什么和它们不一样。不过韬光养晦总是要做的。这不,普查结果刚一公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就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不高,发达国家都在70%左右,印度51.2%,“中国比印度落后那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向印度学习吗”?其实仔细看数据就知道了:印度2005年的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分别是19.9%、19.3%、60.7%,而中国2005年是12.4%、47.3%、40.3%。印度的三产比例高不是因为它比中国发达,而是因为它的工业太弱,甚至连农业都不如!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地方政府有高报GDP的倾向,但是经营者有低报的倾向,因为经济活动是要纳税的。大家去过美国的,也许听说过吃饭付现金老板会很高兴,因为他可以逃税。美国毕竟大部分交易都通过信用卡、支票完成,而中国现金交易的比例要大得多,这其中有多少瞒报的空间呢?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想必其中有不少是因为税务部门抓得更严格了。高报和低报的倾向比较下来,究竟哪个占上风,还是个问题呢!

      总而言之,中国GDP的可信度有多少呢?李晓西教授在《宏观经济学案例》里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结论是:中国官方GDP数据虽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基本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我对此表示同意,--当然,是在“16.8%的修正不算大”的意义上。2008年要进行第二次经济普查,我的感觉是:再向上修正十几个百分点是完全可以期望的。这主要是因为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的第三产业统计仍然存在不小的遗漏。例如,租房住的家房租计入GDP;自有住房的家庭应该被看作自己向自己支付租金,政府根据市场价格估算这种类型的房租,并计入GDP。这是为了使GDP不随房屋产权的转移而发生突变。在美国2006年的GDP中,这种自有住房的房租占6.2%,出处见:

      http://faq.bea.gov/cgi-bin/bea.cfg/php/enduser/std_adp.php?p_faqid=488

      但是中国一直没有把这类计入统计。这样的事还不少,哪天中国政府想通了,中国的GDP就可能突然上一个台阶。

      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统计准确度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世界银行曾经认为中国GDP总量存在低估、速度存在高估,并对中国官方1992年GDP进行了大幅上调。1999年,经过磋商,世界银行承认以前调整中国GDP是没有依据的,并承诺对以前的调整按照中国官方数据进行纠正,将来在世界银行出版物中将直接使用中国官方数据。

      即使中国经济数据比较可信了,其公报方式也是个问题。比如许多人批评中国投资的比例太高、消费的比例太低。来看看2007年统计公报: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投资占GDP的55.6%,而且增速还更高!消费占36.2%,增速也比GDP高。发达国家消费比重普遍在70%左右,印度也达到了60%,相比之下中国真是积累太多消费太少了。

      但是这些数据有严重的误导性。来跟2006年的数据对比:GDP 2094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仔细一算就会明白,GDP的增速是扣除了在本文第五篇中所言的5.7%的通货膨胀的,而投资和消费却都是名义增速。象这样在同一文本中口径不统一,不是存心忽悠人嘛!这还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新闻中中国财政收入和军费的增长速度都是按照名义值报道的。整天怕人家搞中国威胁论,干吗不在这些地方用实际增长率,自己把自己宣传成横征暴敛和穷兵黩武的形象算哪门子喉舌啊?唉,这宣传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

      国家统计公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不是GDP核算支出法意义上的投资和消费?都不是。支出法GDP在统计公报中找不到,在下一年的统计年鉴中才有。中国的计算方法是把政府购买和居民消费加在一起,算作总消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6年中国的生产法GDP是210871亿元(在统计公报数值的基础上修正了0.7%),支出法GDP是221170.5亿元(请注意统计差异),其中:总消费110413.2亿元,占49.9%;总投资94103.2亿元,占42.5%;净出口16654.1亿元,占7.5%。在总消费中,居民消费80120.5亿元,占72.6%;政府消费(即政府购买)30292.7亿元,占27.4%,占GDP的13.7%。在总投资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150.8亿元,占95.8%;存货增加3952.4亿元,占4.2%。资料来源: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7/html/C0315C.HTM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7/html/C0316C.HTM

      这些数据告诉了我们几点。一是中国的消费比例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低,几乎也有GDP的一半呢。毕竟我们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的途中,低消费、高积累是理所当然的。“消费是好事”是发达以后的观念,没学会赚钱先学会花钱那是自己找罪受。真正奇怪的是,有人却要挑战常识,说印度消费多所以更有前途!二是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可能指的只是居民消费(80120.5亿元)。三是在概念上生产法的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等于支出法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150.8亿元)。当然这统计差异大了点,让人很怀疑这里有猫腻。说不定前者中包括了政府造机场、港口的钱,却在支出法中算成政府消费了。由于统计公报中不公布政府购买,所以无法查对。支出法意义上的投资除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之外,还包括存货增加。四是中国GDP核算的误差很可观,支出法和生产法的统计差异高达4.9%。

      总之,中国的GDP核算马马虎虎有个架子,但仍然有很多缺陷。不过我们也不必完全用负面的态度来看待这些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从一种富于喜剧色彩的韬光养晦的观点来看,统计事业不但乱了自己,而且还乱了敌人。自己内部总有清醒的,敌人却可能被诱导犯傻。所以我们不妨在一定程度上说:“书呆子!搞那么精确干什么?”也就是学习子路先生的态度: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关键词(Tags): #经济学#GDP核算#中国特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刚刚看到The Economist的一篇文章

        讲中国的GDP的,讲我们国家报的数字偏低,跟楼主文中所讲一致。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有偏差的算盘

          多谢王树,这篇“An aberrant abacus”很有意思:

          外链出处

          One reason to be suspicious of GDP figures is that China is always one of the first countries to report them, usually only two weeks after the end of each quarter. Most developed economies take between four and six weeks to produce them.

          萝卜快了不洗泥啊!

          For instance, the figures first published for 2004 showed that the sum of the provincial GDPs was 19% bigger than the reported national figure. Lo and behold, in 2005, after a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picked up more services, the NBS revised its GDP up by 17%; it also lifted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ver the previous decade.

          与其相信中央,还不如相信地方。

          But just as local officials have an incentive to inflate numbers, so Beijing has had reason recently to understate them: it wants to slow the red-hot economy.

          “宏观调控”的成果可能仅仅存在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之中。

          For instance, despite severe snow storms and weaker net exports, first-quarter GDP growth slowed by less than expected and by much less than di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government may well have made the figures look stronger to avoid criticism of its tighter credit policy.

          雪灾之后还能保持1季度10.6%的增长,确实很令人疑惑。

          The closely watched figures for fixed-asset investment are among the least reliable. They include purchases of land, which only reflect changes in ownership, not an increase in capacity or value added.

          土地买卖确实不应该计入GDP的。像陈志武这种混蛋总是叫唤土地私有化,因为自由买卖就能使中国的GDP暴增,这纯粹是胡说八道。

          In contrast, consumer spending is almost certainly much higher and growing faster than official figures suggest. Retail sales are often used as a proxy for private consumption, but they exclude services, the fastest-growing slice of households' budgets.

          越富裕,对服务业的需求就越多。正如老广所言,没有一个大国不是内需驱动的。

          Data for 36 cities collected b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how that inflation for medical care and education has been running at 5-10% since 2001, well above the 1-2% reported in the CPI.

          这正是“服务业成本病”效应。

          The prize for the dodgiest figures goes to the labour market. The quarterly urban unemployment rate is meaningless because it excludes workers laid off by state-owned firms as well as large numbers of migrant workers, who normally live in urban areas but are not registered. Wage figures are also lousy. There has recently been much concern about the faster pace of increase in average urban earnings. But this series does not cover private firms, which are where most jobs have been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失业率和工资统计是一笔糊涂帐,因为没有农民工和私人企业的数据%¥#◎!

          Now that China is such an engine of global growth, it urgently needs to improve its economic data. Only a madman would drive a juggernaut at full speed with a faulty speedometer, a cracked rear-view mirror and a misty windscreen.

          这比喻实在太形象啦……

          • 家园 哈哈哈哈

            多谢分析!

            我看到它说因为我国报数据最快(所以肯定不准),就觉得它有偏见。咋没分析出我们的效率高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