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玩玉的一些小体验(一)什么是玉? -- 请我吃饭

共:💬201 🌺86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英雄不问出身,好玉不看出处

      何必迷信和田玉

      不同地方的料有不同的特性

      即使是俄料青海料叶城料也有好的,也有它们的可玩性

      太过执着和田玉,便要错失很多体验了

      软玉的话,纯玩料的也不多,还是要好工来配。再好的料若是雕坏了,价值也就损却了几分。

    • 家园 春秋时候的玉怎么来的呢?

      貌似那个时候西域还没有和中原有沟通,难道那个时候全部是翡翠;话说翡翠又是哪些地方有涅?

      • 家园 搞笑,那个时候一般没有翡翠的

        貌似中原不产铜矿石,但是还是有很多青铜礼器。古人经济交流其实蛮频繁的,并不像后世想的那样老死不相往来。

        春秋战国也很多是和田玉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9817849.html

        • 家园 翡翠在中国流行比较晚了

          大约明清时代才开始流行吧,翡翠太硬,对于传统的弄玉人来说没有玉的温柔。我也不喜欢翡翠,太冷了,太鲜亮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和田玉在中原出现要早到商代或更早吧。古代的商贸之类很早就出现了,玉石之路应该比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和田玉比较高贵主要是它更能体现附加在玉上的美德。

          • 家园 您是专业的,做过边疆考古嘛

            那您啥时候能不能介绍点相关的知识?如果自商代就开始了,那和田玉当时是哪些人开采并运输至内地的呢?当然我们目前对那个时代西域的人的种族、经济、文化了解都甚少,但是倘若真的存在过贸易,考古中一些痕迹应该还是存在的。商代,公元三四千年前,新疆不是白种人住过吗?还是白种人只不过是新疆的部分居民?开采玉的必定熟知中原腹地的文化和经济,那这些人到底是哪一些呢?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西行,会不会是当时的古人西去探索玉石啥的一种隐蔽的传说呢?

    • 家园 花你一个,请我吃饭1

      多写好帖,何愁三餐?

    • 家园 (八) 关于盘玉(上)

      首先向各位关注此帖的道个歉, 地震过后,一直找不到当初写帖的心情了, 更新少了很多。不过大家对此帖的支持会让我继续写下去的。

      这一节是根据王小海网友的提问开始写的:

      脖子上挂了 一个和田玉的挂坠 ,不大但是因为是我属相且是籽料,所以带着快十年了,记得刚带的时候整个玉是纯的润白色,时间长了有一部分开始略发暗红和暗黄,送我玉的长辈说是人养玉玉养人的原因。

      ghostmaster的回复:

      通常和田玉是不建议贴身戴的,和田玉的结构会吸附脏东西,也就是俗话讲的“会呼吸”。

      通常新的和田的挂件,应该隔着衣服配戴,时常用干净水和毛刷子清洁一下。

      从ghostmaster网友在这个帖子里的回复可以看出, 他对玩玉是相当内行的。 希望从ghostmaster多发表意见。

      这里就通常的盘玉说说我的看法。

      所谓“盘玉”,是赏玩玉石的一种方法,通过盘玉,玉石的颜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会显得更润泽,尤其是带皮的部位, 会盘的更鲜艳。盘玉就像茶道一样,讲的是功夫。 通常就是用手在玉石上反复不停地摩擦,停一会儿,对玉石欣赏一阵,再重复开始上述动作,一直持续下去。不少玩玉的人, 手上会因为盘玉而长老茧。

      我接触到的玩古的人不少, 他们对盘玉的做法都是比较夸张的。 除了通常在手上不停地搓的盘法,还有的拿在额头上蹭, 有的拿在鼻翼上蹭。 这两个部位都是油脂分泌相对旺盛的区域。通常搓了半天后, 玉件上有的部位都布满了黑垢,然后再用清水肥皂洗一下, 接着盘。相信不少买家看到了卖家的盘玉过程后, 就都不敢再带那块玉了。

      还有一个更夸张的, 是个玉匠。 他做完了玉, 会把玉浸在油里, 放到微波炉里转一会儿。 他还得意地把这称为他的独门秘方, 在一次喝酒的时候透露给我们的。

      用人体盘玉的话, 个人认为的确可以快速的产生包浆。 王小海网友提到的现象, 说实话我从未在和田玉上见过, 尽管我遇到的大部分玩友是以我上述的“夸张式”来盘玉的。 所以我个人推测是否王网友的那块玉当初被漂白过, 带久了又有返色现象?这个纯属个人推测。希望懂得的朋友不啬赐教。

      ghostmaster网友说的盘玉方式我的确听说过, 那是一个台湾老玩家说的, 他专玩新的和田高档料,通常用布来盘, 反对用手盘玩。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玩玉方式, 尤其对于新料来说, 包浆问题不重要, 料本身的油性和白度才是关键。

      关键词(Tags): #盘玉(当生)
      • 家园 以文会友,也谈“盘玉”。

        和田玉由于它特征性的油润感,让拥有者情不自禁的盘玩抚摸。但是这种盘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盘玉。传统意义的盘玉,是特制对“土古”玉器光泽的恢复。近代“盘玩”被玉器爱好者引申到新玉器之上。在这里借请吃兄的帖子稍稍解释一下。

        古时由于条件所限,坚硬的玉器的完成面依然是一种被石英质的“解玉沙”破坏过的较粗糙表面。古人很快发现,经过较长时间人为和自然的作用,玉器表面会形成一种致密氧化膜,俗称“包浆”。经过包浆对光线的漫反射左右,白玉器会发出一种独特的柔和光泽。这种光泽温润不苍白,典雅不张扬。很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俗称“宝光”,“蛤蜊光”。没经验的读者可以想像一下蛤蜊壳内壁的光泽。

        为了追求这种效果,盘玉出现了“文盘”和“武盘”之分。文盘顾名思义。武盘,是一些玩家雇佣劳力,用白棉布反复摩擦玉器表面,也就是精抛光的过程。这种抛光抛出的光泽,被玩家称之为“和尚光”,也叫“贼光”,和宝光是有很大区别的。至于请吃兄所提到的几种“恶心”盘法,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清中期以后,由于皇家的重视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玉器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亚光抛的玉器,亚光抛的玉器比较好的体现了白玉的温润。今天由于电动工具和高强度研磨剂的使用。玉器的抛光已经非常简单和到位。之所以盘玉依然屡屡被人提及。个人认为这是不良商家为了掩盖青海料及俄料及一些低品质的和田料表面的斑驳感,而故意宣传的。好像品质较差的料子经过人为盘玩,就会变得温润。其实这是一个对和田玉理解的误区。当然,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现象。毕竟高白度的和田玉,现在已经越来越远离普通消费者了。

        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本来是指土古玉性的恢复过程与所有者的互动。现在大家出于善意的引申到所有玉器的范畴,也算见仁见智吧。

        个人有幸在一位前辈家见过一件西汉白玉凤“脱胎”,前辈87高龄依然鹤发童颜。那块几经出土的汉玉被他个人盘了近40年,通体宝气四射,呈玛瑙红。我当时就觉得一阵莫名其妙的口干舌燥。那种感觉。。。

        后来有一次在维加斯玩牌,发现同桌有一个女的带了一块祖母绿,看了好几眼才想起看人,赫然是偶像林志玲姐姐!那一瞬间的感觉就有点像。

        由于文革的原因玩玉玩古在大陆中断了几十年,现在自称玩玉的人对玉器了解可能不少,对古玩玉器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未必就有足够了解了。呵呵。刘文不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