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们的领袖,我们的军队 -- 晨枫

共:💬132 🌺2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听说黑鹰还是什么的直升机可以进去?
    • 家园 记得当年有铁道兵,

      搭建道路也许不如工兵,但排险,清障水平应该一流,加上军事编制,如果还有的话,可做抢险主力。

      • 家园 当年可不止有铁道兵

        还有各种基建工程兵,都是建国初为了建设各项重大工程而设立,现在均已撤销。铁道兵部分转为铁道部直属工程公司,部分转为武警水电部队,其中武警水电在很多大型工程中还能看到,如三峡、青藏。

    • 家园 各地的消防/武警部队应该进行对应的救灾训练

      正规军队的主要任务是用来打仗的,解放军参与救灾一向是我们传统,也是值得嘉许的.不过正规军队的平时的训练就是为了保卫国家,准备战争,在发生天灾的时候对于援救相关的专业技术,训练,军队并不具备,也正如晨大所说"那么多救灾训练,还有什么时间做军事训练呢?"

    • 家园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说三道四的人自己去做做看吧
    • 家园 个人认为,传统的骡马队和骑兵在川西北这种山区地形内更适用

      可惜现在国家只在内蒙保留了一支文物型的骑兵部队,主要任务是给影视剧跑龙套。

      看着这次抗震救灾中关于道路不通的报道,我曾不止一次的想起自己90年代初去九寨沟那边二道海子的经历,那时二道海子还不通公路,交通就靠藏民向导牵几匹川马,带着帐篷、干粮,和我们一起行进。途中也是一样的泥石流、塌方不断,但都能化险为夷,藏胞向导告诉我们,好的川马是有灵性的,能嗅到沿途的危险信息,关键时候能帮助主人脱险。后来去九寨沟的一路上,因为塌方堵路,我们乘坐的汽车和别的车一起在塌方路段堵成一串,而藏胞老乡赶的驮马队,有惊无险的就在我们眼皮地下翻过毁坏路段去了,一点儿都不耽误,当时我记得自己还羡慕的要死。

      川马的个头不高,但能负重,肯耐劳,不挑食、熟悉地形、越野能力和生命力都极其顽强。不要说有点小路,就是没有路川马也能趟一条道出来。川边的藏区,至少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川马还是藏民大批饲养的牲口之一,分布极其普遍,更不要说牦牛了,骑摩托的那是极少数。

      我一直很纳闷这次地震灾后,政府为何不迅速向藏区人民征调大批川马队和牦牛队,用于打通隔绝地区的交通,并向灾区运输救灾物资?这个时候的路况,汽车和大型机械是指望不上的,靠解放军战士徒步冲进灾区,又怎能苛求他们用一双肉手从废墟中掏出受灾群众来?如果当场能有几头牦牛和川马,背上套子一拉,那还不以一当十?难道这些年的现代化发展,已经使川边的藏胞都不骑马改骑摩托了么?

      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即使是在现代,一些古老的兵种依然有他们不可替代的价值,全国各大军区中,成都军区的地形是最恶劣最不可预料的一个,在这个打仗就打丛林战、山地战的军区内,组建一支传统的骑兵或者牛马运输队是不可或缺的事情,再先进的现代化装备,在成都军区的恶劣地理条件下,能起的作用有的时候是很有限的。

      • 家园 骡马运送到邻近灾区也要时间

        骡马还要喂草料,余震也可能使骡马受惊,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 家园 马队在当地的确是很有效的

          但是现在没有国家的马场,马匹都属于各家,短时间内无法动员。就算动员在一起了,也没法统一的指挥,马儿们只听自己主人的。不过10几匹的小分队还是很容易的,但对于救灾这样的大规模行动来说规模太小,若要组织成百上千的十马队也不容易。

          我当初在四姑娘山(与灾区一山之隔)租过马队,对其在山地的运输力量极有体会。牦牛队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是国家自己的牦牛队,运物到了灾区还可以就地宰杀作为赈灾的食物,一举两得。今后到是可以在当地考虑考虑。

        • 家园 离汶川县城不到70公里就是红原大草原

          那上面藏胞的牛马成群成群的,调过来应该不费太多时间吧?直到现在,受灾各地区的道路都还没完全打通,雨天道路泥泞,车队受阻,正是牛马队大显身手的时候。

          至于说受惊之说,藏区的牛马队就是在这种塌方、泥石流家常便饭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只要有一匹好的头马和经验丰富的藏族赶马人配合,再险的路段我相信也能突过去。

          中印战争的时候,解放军的后勤就是靠藏胞赶着牦牛队撑下来的,川边的地形和中印边界的地形,是很相似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