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有关地震预报,简单说上两句 -- 电子赵括

共:💬142 🌺3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关地震预报,简单说上两句

    有关地震预测的问题,吵架我可是听多了。围绕着这次大地震又热起来了,简单说说。

    地震预报,现阶段能否预报一直有争议。96年我在国家地震局某部门上班的时候,就有北京要发生地震的传言,电话都打到我的办公室来了。到日本留学后,我的老师出过一本自传,他年轻的时候到美国加州什么地方做访问学者。办公室收到的第一个电话,是一个美国东海岸的小子打来的,说他在加州找了份好工作,但是担心加州地震,问问会不会有。我老师张口结舌答不上来。另外,东京大学有个叫作Geller的美国学者,据说是日本国立大学聘请的第一位外籍副教授。他和他太太(日本人)都是地球物理学者。这位Prof. Geller认为地震无法预报,他太太认为可以预报,家庭意见就不统一。在日本地球物理学界和他关系好点的都拿这个开他们两口子的玩笑。他认为无法预报也不是信口开河。作为天气预报,有卫星云图作观测资料。而作为地震预报,建立类似的地应力形变监控体系获得类似的数据眼下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但认为不能预报,同时提出了监测条件要达到什么情况下才可能预报。细节我记不得了,总之这种监控条件眼下还是天方夜谭。

    可能有朋友要问,海城地震不是成功预报了?

    海城地震确实是成功预报的例子之一。说起来到目前为止的大大小小地震,相对而言成功预报的不是没有。不过这就涉及到另外的问题。一般而言,天然地震的震源都是断层,集中在大小板块边缘的海底俯冲带或者造山带附近,这个是大家早已经明白的。因此什么地带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地震,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注意,是预测而不是预报。为什么呢?地震发生的时间是预报的难点。现在的地震预报水平,时间如果能够准确在一个月以内就是可以上教科书的经典范例了,例如在Aki & Richards的那本《定量地震学》就有这方面的范例。问题在于地震预报同天气预报不一样。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大家带把伞就是了。即使说明天晴天结果下雨了,大家要么躲雨晚点回家,要么再去买把伞,被淋一下子也不是大问题。要是有人告诉你将来的一个月里面可能会有地震,有多少人会离开住处去睡操场帐篷?有多少人会搬迁,甚至背井离乡到其他地方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意义上的预报,从实用的角度而言只能造成恐慌。即使是海城地震,我记得其发生前后也有不同的意见,准确度在几天到两星期之间。据此采取了些防范措施,但是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准确预报。

    这次汶川地震后,各种“事后诸葛亮”都出来了,号称此前发现了种种迹象。如果从严谨的科学角度而言,这种迹象都难以作为有决定意义的证据。例如震前的小地震。大家可能想不到,如果把地震仪器可以记录到的所有地震都加起来,每年全世界发生的地震次数超过闪电。事后再去揪一些所谓的“前兆”并不困难。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都是只有仪器能够记录到的,而人无法感觉到的小震或者深震。那这样的记录去推测大地震的来临,和大街上看到有人打喷嚏就怀疑他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差不多。至于网上的种种“被预测”了的证据,不客气地说我是懒得看的。大家不妨自己想想,凭那样的证据要你离开“危险地段”,到操场帐篷或者干脆离开故土两个星期去躲避可能的地震,有多少人会下这个决心?

    那么地震预报是否还有意义呢?

    这方面要怎么看了。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做法是预测一个将来50年内各地区可能会发生的最大地震,根据其预测的破坏程度,对当地建筑进行不同的规划。这个做法本身还是有意义的,但也属于统计性的,只能预测个概率。例如我所在的康涅狄格州,将来50年发生概率超过50%的大地震不过是5级左右。真要遇到个8级的,我也只能认倒霉。国内大概是10年前左右开始系统地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制作全国烈度区划。现在进行得如何了,我不太清楚。不过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类似汶川那样的边远县城,如果要那里的建筑都达到相当的抗震能力,并不是朝夕之功。短期内要使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建筑都“达标”是不可能的。而且类似如此规模的浅震,坦率地说任何建筑都是不能放心的。

    另外说一点地震的常识。描述地震的性能,一般用震级,描述的是地震本身释放的能量。一级地震和次一级地震的能量差别是32倍,例如这次的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级地震的32倍,6级地震的1000倍左右。衡量一个地方的破坏程度,使用的概念是烈度。一个地震在不同地区造成的破坏可以有不同的烈度,但只有一个震级。例如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汶川本身,成都,北京受到的冲击显然是不一样的,烈度也理所当然地是一个比一个小。至于网上经常引述的2,3级地震,意义有限得很。1级地震人无震感,只有地震仪器能够纪录到;2级地震只有静止的人,例如坐着看书的,平躺尚未入睡的人有感觉,运动中的人,即使是在外面散步的人也是没有感觉的;3级地震,运动的人刚刚有感觉。这样的地震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拿来当作大地震的证据真要鸡犬不宁了。日本地震如此频繁的国家,不到4,5级左右也是不报的。原因很简单,实际上无破坏性,没必要。而且对于小地震的发生,学术界的意见也不统一。看作大地震的前兆固然合理,看作地下应力的小规模释放,由此不至于积累起足够的应力导致大地震的看法也是相当有力的。现在地震预防的一个方向,就是人工诱导地壳应力时不时地释放(小地震),使其无法积累起大地震所必需的大规模能量。

    这次汶川地震后,各种传言多多,地震预报免不了要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单纯就地震预报本身而言,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可信度不怎么样。因此涂鸦一篇,简述一二。

    关键词(Tags): #汶川地震(喜欢)元宝推荐:一直在看,橡树村,神仙驴,landlord,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日本的地震和选举好像都超多

      看日剧动不动就爆出一条条新闻短信,不是选举就是地震。

    • 家园 【文摘】日本这次是否预报了主震

      对地震不太懂,在网上看到这么个东西,不知道是真是假

      【大公报讯】综合共同社及外电十四日消息:日本气象厅在此次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地震的主震到来之前,成功发布地震预测震级等预警。

      日本气象厅说,第一次警报在最先测得震波四秒后发出。

      但在离震央五百多公里的东京,居民感觉到震动前片刻,公共广播机构日本放送协会已发出警报。

      气象厅及时为余震发出警报,其中一次强度更达五点六级。气象厅每发出警报,日本放送协会播送的电视画面,都会出现一个小方块,通知居民。

      • 家园 我觉得这个不能算预报,顶多算是预警
      • 家园 这个地震速报系统还是非常有用的

        在横波来之前发布警报,能有效避免很多损害和伤亡,要是国内也能搞这么一整套系统就好了,可惜现阶段恐怕是没那么多钱,最多只能覆盖一些高危地区

      • 家园 白痴记者把地震速报说成了地震预报

        那句“定期枪毙一批妓者有利于建设河蟹社会”虽然是个比较那啥的玩笑话,但是有些记者也实在太混帐了点

      • 家园 这个偶作个证吧。

        6月14日早晨8点40左右,我恰好开车在外。边开边听广播里的音乐点播节目,正好是Lennon John 的 Stand by Me.

        恰好这首歌到尾声,偶还没从旋律里出来,就听到节目停了。"地震警报,地震警报" 而后等了一,两秒听到

        “6月14日8点43分左右,岩手县内陆南部为震源的M7地震发生”,而后慢慢的各种地方的观测震度,以及各地的消息才出来。我所在地大约4级地震发生,不过我在驾驶中,没有感觉到。

        这种不能算预测,只是观测而且观测到的数值比影响一部分地区大家的感觉要早几秒出现而达到警报效果。但这次震中地区没有来得及得到这个警报。日本平时都是采取这样的形式。

        外链出处

      • 家园 这个我倒是知道

        地震的主震到来之前,......第一次警报在最先测得震波四秒后发出。

        地震发生后产生P,S波和表面波,其速度为P > S >表面波,而破坏能力则P < S < 表面波。P波到达和表面波到达之间大致有十几秒到几十秒的间隔。所谓的主震是指表面波,而最先测得的震波则是P波。日本确实有相应的系统,测得P波后发出预警,做出些对应。比如新干线上似乎就有类似装置,感受到P波后似乎是九秒左右可以自动停止或者放慢速度。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对于预防破坏力较大的表面波,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不过严格地说这是地震发生后的探测,而不是事先的预报。

      • 家园 四秒的马后炮预报?

        第一次警报在最先测得震波四秒后发出

        这和预测不同,应为报警。

    • 家园 这两天又说可以利用卫星预报地震

      http://news.bbc.co.uk/1/hi/sci/tech/7435324.stm

      因为地震会造成大气的波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