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尉迟恭的玄武门 (1) -- 史文恭

共:💬600 🌺3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他先开口没有问题

            问题是他没有资格代长孙无忌表态,长孙无忌又不是不能说话。此外,实录成书虽然是在太宗时期,问题是后来就不会有再版么?原来的版本同样可以被销毁的。文革中的毛选前四卷和文革前的毛选四卷内容能完全一样么?第三,就是因为无忌是谋臣,所以他的话太少才显得很奇怪,按理说尉迟敬德扮演的应该是冲锋陷阵的角色,而无忌作为参谋,对话量应该比他要多,所以显得很奇怪,至于后世的评论,我想这并不用担心,只要后世都是李世民的后裔担任皇帝,这个帐就不会翻,唐书中把这个行动已经拔高到周公诛管蔡的高度,长孙无忌他们有从龙之功,不提才是怪事。

            • 家园 送花见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嗯,首先要送花。。

              因为您很认真地为这个事儿继续研讨。

              其次,尉迟恭是否有资格代表长孙无忌表态嘛,那个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长孙无忌还不是国舅,似乎还不到论资格的时候。----况且,尉迟恭发言前必然是有和长孙沟通过的。

              至于实录是否可以再版,或者是否可以和毛选的编辑相提并论,俺不敢苟同,因为俺先前说过了,修史是中国古代文化道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对实录这种东西,是非常严肃的,一般不会翻来覆去地改。----比如,长孙无忌在高宗朝,因为反对武则天,后来是被贬官,进而杀害地。当正史里面依然记载太宗谓遂良曰:“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尔辅政后,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忌。若如此者,尔则非复人臣。”这说明俺们老祖先的实录,正史的可靠性还是相当不错地。

              您以为呢?

            • 家园 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在这种三人密谋场合中,大舅子长孙讲话对李世民的效用是不如外人尉迟恭的,因为长孙与李世民的亲密关系,他的意见可能先期对李世民说过了,李二郎不够触动,才有必要让尉迟恭放炮。

              第二,实录是经李世民审阅过的,玄武门事变一节恰好是李世民最在乎的事情,重点审阅内容,而成书正是长孙权势熏灼之时,而尉迟恭已经关起门来修亭台学延年术,属于位高而无权的类型,那么这段记载也应该是李世民和长孙都能接受的。许敬宗作为高明的政治投机家,和尉迟的关系再密切,也不敢违逆皇帝和长孙的意志。

              因此许敬宗要把长孙的功劳在笔上给尉迟,可能性很小。

              要么,长孙根本就不把这个当作功劳而是要忌讳的东西。

              总之尉迟恭的角色就是,送死也得去,黑锅也得背。

              • 家园 俺很喜欢您的这句话:

                “总之尉迟恭的角色就是,送死也得去,黑锅也得背。"

                花之。

          • 家园 长孙把尉迟推到头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从常理来看,毕竟尉迟恭是个没啥政治头脑的战将,而长孙则是政治斗争的高手。

            也可以设想,是两个人先私下核计好了,让尉迟来放炮,用家臣散尽来促使李二郎下决心。

            也可以设想,这话本来就是长孙说的,只不过修史的时候,把“功劳”扔到尉迟的头上。因为弑兄逼父,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光荣的事情,载之史书要考虑后世之评,以长孙无忌的头脑,不会去贪这份“功”。

            李世民自己不是索要过实录看嘛,坏了规矩。然后说要“据实而书”,不过这个“实”只怕是他想让外界了解的“实”而已,当然修改过之后,很满意了。

          • 家园 该实录会为李世民隐恶扬善你怎么考虑的?

            该实录成书于贞观十七年

            李世民肯定会亲自审阅该实录,这实录能说:

            从一开始,李世民就定下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调子,决定以冷血政策对待自己的亲兄弟?

            不能!所以一定要有人来劝李世民,选谁呢?

            本来的首功大臣尉迟恭、长孙无忌当然是最好人选

            所以说:

            这二人的首功,既可能是献言定计的结果,

            也可能是被选定来献言定计的原因

            建议分析一下如果二人没有做这次思想动员工作,是否足以得到首功?

            长孙无忌统筹谋划在文臣中的功劳是否是头一份的?

            尉迟敬德带兵入宫在武将中的功劳是否是头一份的?

            当然不能说,如果他们的其他功劳也足以得到首功的话,他们就肯定没有劝;

            但如果他们的其他功劳不足以得到首功的话,他们就肯定劝了;至少证实了李世民还不是非常冷血

            • 家园 嗯,俺觉得您的问题显然是经过思考的。

              但,如果您可以原谅俺的粗鲁的话,俺觉得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相关资料,您应该还没有仔细地看过一遍。---俺开头就澄清了一点,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前,是非常犹豫的,为什么?因为他必须要考虑弑父的可能性,而这一点,是突破了他的道德底线的。---所以,您所认为的“从一开始,李世民就定下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调子,决定以冷血政策对待自己的亲兄弟?”只能是一种在没有对相关资料仔细排查前的一种遐想。

              所有问题的前提,就在于为什么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会感到犹豫,而正是因为尉迟恭用军人的直接了当,逼迫他,推动他走到这命运的残酷的一步,所以,才会有这篇文章。----

              此外,对于您的问题,“建议分析一下如果二人没有做这次思想动员工作,是否足以得到首功?”,俺会在之后的章节中慢慢讲解,其实答案就在《旧唐书》,《新唐书》中,但如果您还没有看过这些资料,就要断言,尉迟恭和长孙无忌是为了掩盖“冷血”的李世民,所以被放进实录中,作为首谋的,----那似乎这个断言的力量还微微有些不够。您以为呢?

              • 家园 我也有这种感觉

                李二郎发动事变非但犹豫,而且仓促。

                具体来看,秦叔宝、程知节等秦府的实力将领都没有参与,房玄龄这样的心腹谋士都是事变之前才拉来的。也可以证明,李世民是在一两天之内仓促决策,以致于无法集结好自己的全部力量。

                应该说,二郎在储位之争开始还是用传统的政治手法进行的,也就是说建功立业、树立威望,同时不断笼络朝臣与内廷妃子为自己说话并攻击大郎,力争盖过大郎,期间确实占了优势。但是在大郎平定河北局势后,李渊既看到了大郎的才能也出于皇权稳定性的考虑(毕竟隋炀帝的教训就在眼前,作为隋氏近亲的李渊,其政治头脑不可能忽略),最终还是倾向大郎。

                正是在看到自己以常规手段竞争无望之后,李世民才会铤而走险。

                • 家园 秦叔宝和程知节参加了玄武们之变了阿

                  《唐书卷二本纪第二》记载:

                  “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 家园 俺是指参与事先的密谋

                    秦、程等人,应是最后由政变集团联络员侯君集拉来的,事先的决策没有参与。

                    这个政变的四人核心:首领:李世民;

                    谋主:长孙无忌;

                    主力杀手:尉迟恭;

                    联络员:侯君集。

                    • 家园 本贴送花第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俺对中国史常常持疑~

        常常见到这种没头没脑的话:

        敬德闻其谋

        这么一句话,简直可以演绎出一场间谍大戏~

        • 家园 嗯,俺觉得不是持疑的问题,而是多看,多对照的问题。

          俺们国家的历史传统,实打实,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足以自豪的文化遗产。。。。。持疑可以,但如果是看了很多史书之后,再去琢磨,可能效果还要好一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