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也来谈谈,所谓价值投资 -- hillwan

共:💬107 🌺1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信每股经营现金流11块,大财主阿
    • 家园 原来是愚蠢小猪的拥虿,难怪难怪
    • 家园 快点详细说说中信的风险

      说实话我对华夏怎么倒闭的还真不知道

      但是我觉得中信不会倒的。他背后是中信集团,和海通太平洋一类的不能同日而语

      • 家园 炒权证导致32亿浮亏 包销被套+大非解禁

        中信证券:炒权证导致32亿浮亏 准备靠举债过冬

        中信证券:炒权证导致32亿浮亏 准备靠举债过冬

          中信证券的半年报于8月9日靓丽登场后,其高达35亿的公允价值损失与47.67亿的净利润的鲜明对比立即吸引了市场的眼球。

          毕竟,在惨淡的弱市下,如果高额的账面损失需要在经纪、资产管理、承销等业务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将损失追平。

          是什么导致中信证券出现如此巨额的公允价值浮亏?又是什么让该公司的业绩保持平稳增长?

        “寅吃卯粮”的权证

          从公司的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公司35亿元的公允价值浮亏中,有32亿元是权证价值变动。

          这个曾经为中信证券2007年靓丽年报贡献超过1/3净利润,促使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0亿的南航权证JTP1,在黯淡退场后,给早已处于弱市下的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带了32个亿的公允价值的浮亏。

          虽然光大证券的金融分析师沈维认为,其产生只是因为公司持有的南航权证的注销而产生的,实际上,公司无持续性的风险,对未来业绩没有影响。

          但同时,我们看到,同为上市公司的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宏源证券(000562,股吧)、东北证券(000686,股吧)、长江证券(000783,股吧)(上述四家已出半年报),同样也持有南航认沽权证,但是各自在南航权证上的浮亏分别仅为:-6.0亿、-2.52亿、0亿、-2.16亿。

          由去年年报可以看出,中信证券是创设南航的最大赢家,共创设了31.7亿份,接近总量的1/4。而海通证券排名第二共创设了8.2亿份,长江证券创设了3.62亿份。

          由此可见,去年创设的数量越多,盈利越丰厚,而今公允价值的浮亏也越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此外,内在价值从未高过零的南航权证,也被市场所诟病,甚至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上月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指出,要吸取南航权证的教训。

          而作为国内券商的龙头,在明知道其价值为零的情况下,还在去年天量的、连续不断的创设该权证,是否该反思一下,在这场券商与散户的零和博弈中,是否扮演了真正的“大哥”角色?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教授郭田勇教授认为,这主要是新会计准则处理造成的,但是,旧会计准则也有问题。按旧会计准则,券商用很低的成本取得的股权在其价值增长时,在财报上没有任何的反映也是有问题的。

        靠举债“过冬”

          2008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疲软众所周知。上证综指从1月初的5265点下滑至2736点,下降幅度高达48.04%。

          在市场深度下跌的情况下,中信证券虽然增加了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投入,但同时大幅度调高了债券(资讯,行情)仓位,由年初的56.9%提高到89.7%,同时大量建仓股票,增加部分基金以平衡证券投资。

          而债券在金融资产中的地位和权重显而易见。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中债券所占比例分别为90.6%、65.2%;而年初相应数额分别仅为56.9%、35.4%。

        因此,除去权证的巨额公允价值浮亏以外,中信证券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上的损失较同行出色很多。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其他上市券商中,已公布半年报的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宏源证券、长江证券,其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规模与浮亏的比例多数都呈两位数,而宏源证券的亏损幅度达75%,远超上证指数的跌幅。

          而即将上市的券商——东方证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出现了23.6亿元的浮亏,自营损失合计接近20亿元,其亏损幅度超过80%。

          除了在投资收益上偏爱债券,在承销业务上,债券承销的比例大幅度增加。2008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完成了可转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和短期融资券共15单项目,合计债券主承销金额321.33亿元,可转债主承销的收入为1.18亿元,其他债券承销的收入为1.64亿元,占承销业务的32.2%,较去年增长近100%。

          经纪业务堪忧

          尽管公司在努力开拓其他业务,但中信证券依然逃不过以经纪业务为主导、紧密依附于股票市场的单一盈利模式。根据其年报和半年报可以看出,公司在经纪业务方面的收入分别占到43%和42%。

          虽然08年上半年的日均股票交易额还维持在1412亿,但同比已经下降了30%。而中信证券上半年的经纪业务收入也仅为46亿,亦随之下降30%。

          而从6月开始,交易清淡的场面恶化更为明显,6月的日均股票交易额跌至800亿。最近一个月的每日成交额均仅为600亿、700亿左右。

          此外,公司的手续费率较去年也有所下降,从0.18%下降至0.16%。

          因此,招商证券的金牌金融分析师罗毅认为,如果下半年的成交额继续萎缩的话,局面无法逆转,那么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前景堪忧。

          但光大证券的沈维分析师认为,尽管公司的经济业务下滑幅度较大,但其表现仍优于多数券商。与其说是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堪忧,不如说是全行业的通病。

          2008年8月21日,中信证券的董秘谭宁听闻上述的担忧后表示不做任何评价。

        包销被套+大非解禁 中信证券“祸不单行”

        漫漫熊市对券商股来说是最惨的。经纪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承销业务遭遇包销被套,这一切都持续打压着券商股的股价。此时,如果还有巨额的大非解禁,简直就是祸不单行了。而这些,却都被券商股的龙头中信证券(600030,收盘价18.1元)给碰上了。尽管昨日中信证券小涨0.61%,但本周以来其累计跌幅已经高达15.38%。中信证券的中小股东正在度过一个难熬的严冬。

        包销股份被深套中信投行很受伤

        昨日,N冠城(600067,收盘价7.28元)6000万股增发股份上市流通。不过,7.28元的收盘价已经较8.66元的增发价下跌了15.94%。尽管熊市之中,公开增发破发的个股比比皆是,但冠城大通无疑是破发幅度最大的一只。而在此次增发中,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不幸”成为主承销商。由于市场低迷,投资者认购不足,最终中信证券不得不包销了增发股份中的3191.17万股,持股比例达到5.21%,并成为冠城大通的第三大股东。此次包销冠城大通,中信证券付出的2亿多元现金对其可能不算什么,但昨日增发股份上市后已经破发15.94%,也宣告了中信证券投行部在这个项目上的失败。

        截至昨日,中信证券包销的冠城大通股份已经账面亏损4403.81万元。而冠城大通发布公告显示,此次增发的发行费用为2561.7万元。因此,这笔费用就算全部给中信证券,中信证券也在这个项目上亏了1842.11万元。有分析师认为,这是在弱势环境下券商的通病,对于实力雄厚的中信证券而言,能够不断拿到投行项目,可以巩固其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但也有分析师并不认可这种观点,该人士指出,中信证券上半年虽然业绩小幅增长,但包销被套已经显现出经营风险。随着市场的不断下跌,公司自营业务的风险或许并未完全释放,如果下半年大市仍然没有改观,那么公司业绩要继续保持增长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大非上市 明日接受全流通考验

        近期,中信证券股价持续大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9.87亿股改限售股将上市流通,从而给股价带来较大的冲击。

        8月15日,中信证券9.87亿限售股将上市流通,这意味着该股即将成为首只实现全流通的金融权重股。中信证券此次9.87亿股限售股占总股本比例14.89%,这是该股原发起人中信集团持有的最后一批股改限售股份。加上目前55.83亿股的流通盘,8月15日以后,中信证券的流通股份将增加至65.7亿股,占总股本66.30亿股比重高达99.10%(0.6亿股权激励股处于限售状态)。

        西南证券的券商行业分析师王大力认为,9.87亿股限售股的解禁,虽然流通市值近180亿元,但实质性的减持压力并不大。作为中信证券的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的持股比例只有23.67%,因此减持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从此前的公开信息来看,中信证券之前已经有5.6亿股的股份解禁,但从未进行过减持。

        尽管如此,9.87亿股限售股的解禁,在目前低迷的市场上依然会给投资者的信心造成沉重的打击。

        股价破位 并非基金所为

        尽管减持压力不大,但中信证券本周跌幅却已经高达15.38%,究竟是谁在抛售中信证券?今年6月,中信证券股价从35元左右跌到20多元,当时是遭到中国人寿集团的抛售。公告显示,截至6月27日,中国人寿集团抛售了2000多万股。难道近期中信证券的大跌又是机构所为?

        上证所公开信息显示,8月8日中信证券破位下跌以来,虽然有机构席位卖出中信证券,但整体来看,机构资金对于中信证券是净买入4.44亿元。

        王大力认为,券商股的走势与大盘走势息息相关,所以,问题是如何判断大盘走势。如果大盘没有扭转颓势,券商股要彻底止跌回稳难度很大。

      • 家园 中信绝对是好公司,未来也应该很光明

        这点陈经,老拙分析的大面上没问题,只是价值估高了,传统上这种玩钱的公司应该用PB估值更合理一些,2倍到3倍之间应该是合理的,低于2倍就低估了,18买中信应该不会赔的。另外中信历史上是债卷大户,股票自营盘一直做的不大,自营盘一直是其他小卷商的风险所在。

        另外中信不能和其它卷商比,现在把它当作大盘指数来看就对了。买中信就是买指数,只不过价格波动更厉害些罢了。

      • 家园 提这种要求就不对了。

        楼主已经说过:

        公开信息中有足够的数据,足够的资料

        你有足够的时间分析研究判断

        自己百度一把,难道还要求楼主给个链接。。。

        其实楼主真的很逗很油菜。砖见过不少,有的凶狠有的蛮横,有的阴险有的幽默,但是楼主这种砸得这么可爱让人忍俊不禁的砖还不多见。

        随便解读一下

        很简单。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理论和实践

        陈经在用宏观经济模型的分析法,时间轴,不确定性预期判断孤立存在的股票

        而不是微观模型

        那还能正确?

        俺不明白有谁胆敢否定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理论和实践,什么世界轴什么孤立存在,俺不明白有谁能否定这些概念。

        经济学还有放置四海皆真理的东西存在?

        当然没有。俺绝对支持楼主。

    • 家园 关键是陈经的“价值”观和我等有差距

      争论早已经超出了股票的范畴。陈经把他个人理想中的未来当成了现在,这不是什么乐观中国还是悲观中国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pricing现实中国。

      思想方法决定了陈经的实践,这本没什么错,但事实告诉了大家他对现实的价格高估了,而且高估的有点离谱。至于5年后的情况应该放到5年后的context里讨论,没准萝卜价格还翻俩倍了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