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数字简评 -- 不远攸高

共:💬128 🌺93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让我先归纳一下你的观点

                    你的意思是包产到户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对不对?而我认为不能轻易下这个结论,因为农业不只包括粮食。本来比较好的办法是用全面数据来说明问题,将肉类折合成粮食,可惜我没有找到当年的数据。仅从生活经验来说,84-88年是感觉越来越饱而不是相反。

                    • 家园 我的意思是包产到户对粮食产量没有作用,不能解决吃饱问题

                      却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加大了消耗,毁坏了农业水利建设,所以降低了粮食生产的生产率。

                      至于肉类等副食品,不在这文革发展数字的讨论之列,因为在肚子不饱的情况下,还不到考虑它们的时候。

                      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写一个粮食产量大发展后,农副产品以及乡镇企业和农民工,如何发展的帖子。

                      • 家园 不知道你是哪年生的

                        80年代初前后包产到户,大家开始不仅吃饱了肚子,而且开始有更多的副食和零花钱,这是我们和我们的父母的共同亲身经历,那时农民感谢党的政策是发自内心的。农村水利设施毁坏又是什么无稽之谈,你拿点数据来!由于工业能力的提高,水泥等的供应的增加,一直到现在农村水利设施只有改进,从来没有听说因为承包到户水利设施破坏。这里很多人都是70-80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岂容黄口小儿随便诋毁历史!

                        • 家园 这个搞不好是真的

                          外链出处

                          原文如下

                          重庆300亿为农村水利建设“欠账”买单

                          来源:中央电视台

                          2007年1月29日

                          --------------------------------------------------------------------------------

                          虽然重庆坐拥三江,但去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使2100多万群众尝到了没水喝的苦头,大旱过后,重庆痛定思痛,决定斥资300亿元兴修水利,让山城不再喊渴。

                          正在举行的重庆市“两会”上,一位来自农村的人大代表发言结束后,出现了这样的场面。

                          会议现场 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说:“ 请永惠代表代我向勤俭水库周围的干部群众,向他们道一声“对不起”,我应该向他们作检讨。”

                          重庆市人大代表文永惠所在的香草村1971修建了勤俭水库。水库前几年已经破损到无法蓄水,成了摆设。文永惠连续几年在人代会上提建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去年赶上大旱,不仅全村的庄稼颗粒无收,连人畜饮水也出现了困难。为此,文永惠挨了不少村民的埋怨。

                          这声“对不起”也说出了重庆农村水利建设欠帐太多的无奈:全市绝大多数水库都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重庆市水利局局长朱宪生说:“(重庆)全市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座大型水库,仅有的2700多座小水库有1400多座都是病险水库,造成有水不能蓄。”

                          不久前,重庆市作出决定,五年内斥资300亿为“欠账”的水利建设“买单”。今年首先投资60亿,用于建设一座大型农灌水库和19座中型水库,加固整治100座病险水库。

                          重庆台记者苟凯东说:“这里是重庆开县白鹤镇的荷花水库,以前这个水库是一个病险水库,一到汛期这个水库是不容许蓄水的,去年大旱之后,这个水库成为开县第一批整治的水利工程,你看这个大坝已经重新加固了,而且现在水库已经开始蓄水了,像这样的水库开县已经完成了六十座。”

                          重庆2006年的财政收入不过500多亿元,修水利就要花上300亿,那么钱从哪里来呢?

                          重庆市市长王鸿举说:“但真正要把几十年的历史欠账补起来,这个300亿元还是不够的,如果说缺口在哪里呢?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有没有这样的本事,用一种创新的办法,用一种新的机制,充分地调动起群众、基层干部大兴水利的积极性。”

                          目前重庆已经开始建立“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体制,企业投资兴建水利设施可以获得水费收益,而农民集资修塘筑坝就可以免费用水。300亿元投资落到实处后,重庆全市农村人均旱涝保收面积将增加一倍,8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将得到保障。

                          • 家园 水利建设是有周期的

                            一个项目至少管20年。60-70年代农业水利建设高峰期,近10-20年主要就是修修补补,挖挖潜力。国家的精力放在大型的水利建设项目上,而不是地市级的水库建设。所以很多城市近20年没有修水库,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北京近20年也没有什么大的水库项目,照样好好的。

                            重庆市的例子比较特殊,我感觉水利局的希望搞点钱而已。就是这个例子里,记者也说了成功整治荷花水库的例子。

                            • 家园 提供那个新闻只是商榷,

                              新闻里说的很清楚,是要把“把几十年的历史欠账补起来”。我不懂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过程,但是“仅有的2700多座小水库有1400多座都是病险水库,造成有水不能蓄”绝不会是一个正常情况。

                              至于你说的“周期性”、“一个项目管20年”我不知道跟这个话题有什么关系。一个项目管20年的意思就是建好后20年不再维护,自生自灭?!

                              60-70年代农业水利建设高峰期,近10-20年主要就是修修补补,挖挖潜力。

                              你也承认应该修修补补,但是新闻理说得很明白,就是这个修修补补没有做到。新闻的焦点不是说有没有建新水库,而是已有的水库也缺乏维护。

                              北京的例子我不清楚,有了解的大拿可以在这里说说。

                              重庆市并非个案。黑龙江、广西、河南、安徽等地都有类似问题。

                              政协委员指出:大旱暴露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

                              【http://www.sczx.gov.cn 】 【 2009-02-12 11:32 】 【来源: 中国政协新闻网 】

                                农田龟裂,水库干涸,麦苗枯成了“杂草”。北方冬麦区的严重干旱让人们再度领略到天灾下的无奈。“造成我国北方冬麦区大面积罕见旱情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气候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暴露出我国农业水利投入不足,建设欠账太多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谢德体认为,天灾必在一定程度上伴随着“人祸”。

                                谢德体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多年来投入上的太多欠账与制度上的缺失,使得我国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此外农业耕作技术和管理上的落后粗放也使得我们面对大旱显得更加无力。“我们看到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但是总的来看,历史欠账太多!”据记者了解,我国的水利工程,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修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统计表明,大型灌区主要建筑物有40%左右需要维修,中小灌区大概有50%左右需要维修。而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18.5亿亩耕地,有灌溉条件的只有8.3亿多亩,其他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而水浇地中大部分灌溉标准不高,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真正旱涝保收的只有2亿多亩。

                                谢德体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公社体制又客观上起到了维护作用。“不能否认的是,实行包产到户后,随着农村管理方式的改变,过去集体经济时代的一些好传统、好做法被丢掉了。”谢德体说,“两工”制度取消后,农村便很难再组织劳动力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修,而单打独斗的农民也根本无力承担。“此外,种粮收益低导致很多农民将庄稼视为副业。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也难以投资”。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谢德体说,在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吃老本、欠新账的现状严重制约着“三高”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他认为,加大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仍是首要问题。建议建立国家公共财政对修复和完善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拓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长效投入机制。

                      • 家园 wow

                        no comments

          • 家园 sorry,数据不能支持你84~88下降的观点

            年份 人均粮食 人口 总产量 平均年增长

            1978 318.74 96259 30681593.66 2.158766677

            1980 326.69 98705 32245936.45

            2.549318017

            1985 360.7 105851 38180455.7 7.239754825 3.6807858

            1986 367 107507 39455069 1.564463255 3.338392056

            1987 371.74 109300 40631182 1.667798376 2.980892012

            1988 357.72 111026 39716220.72 1.579139982 -2.251869709

            88年总产量相比上年确实是下降的,但其他年份都是增加的,84~88总的来说也是增长的,

            除了88年外,粮食增长最慢的就是70~75

            • 家园 你要知道进口也可以增加人均粮食,

              让你看看亩产量的变化。

              点看全图

              84-88年看起来持平,可与前后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 家园 你得出联产承包造成生产率下降的结论是根据亩产下降得出的

                84年亩产是高峰,之后亩产下降了

                可是,联产承包不是从84年才开始,到88年也没有被废除

                而是从81年底就已经基本普及,

                81年之后的数字和之前的数字对比才能反映出

                联产承包是否会造成生产率下降,

                所以现在的结论仍然是:

                文革结束后,联产承包使生产率上升了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1月

                  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

                  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

                  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简称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纪要》指出: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中央同意《纪要》的基本内容,指出: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是正确的,农村经济近几年的变化、发展是令人鼓舞的。

                1982年中央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总结农村改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