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书随笔——《曼斯坦因元帅战争回忆录》 -- 火山

共:💬42 🌺8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曼自己乱想。 他变的话 苏联人就不变了吗

          曼自己想得到很美 。不知道你和绝技之家的火山是不是一个人哈。

          德军想机动就能机动吗。 当时的天气 6集团军的装备大部分被冻住了

          想走也走不了。而且 如果德军不去攻占大城市的话 当他的补给线拖长以后 人家不会利用这些据点来反击呀 伊拉克战争中 美军突击巴格达的前提

          也是英军先占了巴士拉嘛。

          • 家园 【讨论】在斯大林格勒后曼的机动作战不是机动突击

            是内线机动作战,放弃一些次要地区,引苏军前突然后来杀伤苏军的有生力量。

            从后来库尔斯克组织的能量和43的战况看,德军是具备需要的机动能力的。

            • 家园 43年德军根本无力完成东线早期那样的大纵深突击

              库尔斯克德军准备了整整半年,集中了所有能够集中的兵力和技术兵器。但南北两线没有一处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曼施坦因这家伙对苏军实力的判断可以说是库尔斯克会战彻底失败的主要决定原因之一。

              曼施坦因居然一直到战后还相信给予有力一击就能彻底击败当时还拥有接近百万预备队的苏军。。。。这么天真实在让人搞不清老曼头四三年到底吃错什么药,反而倒是希特勒对苏军的实力有相对清醒的认识。

              我这么认为,如果让曼施坦因在北线继续他的攻势三到五天,那么可怜的莫德尔很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历史上那漂亮的逐次抵抗。

    • 家园 曼斯坦因有才归有才,牛皮归牛皮

      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是个打不赢的战役,离开出发阵地太远了,以当时的军事技术,途中不停止几个月,不认真的理顺后勤坚固根本,不再做一个出发阵地,是拱不动的,何况希特勒一次就想要两个相去甚远的目标。(苏联那边也一样,罗科索夫斯基在回忆录里就曾写到:要认真的组织进攻战役,再也不能像这样从行进间展开进攻了!)

      个人以为,最根本的因素,德国1942年仍没有充分的动员,失去了击败苏联的机会,成也闪电战,败也闪电战

      德国军官团和纳粹党集团多有嫌隙,可谓既互相利用又互相斗争,施陶芬贝格的反抗是个典型代表,反过来希特勒也没少整这帮不可一世的将帅。曼斯坦因对希特勒的评价,也有这种感情因素,(仅仅对其个人能力而言)坏话多好话少

    • 家园 这本书的缺点是有国军味

      曼斯泰因也算二战陆战第二牛人了(第一当然是朱可夫),但是写这本书的时候,仍然不能免俗,带有失败者特有的不服气,或者说,国军味。不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失败缺点以及敌人的胜利和优秀,而老是使用虚拟语气

      “如果我们怎样怎样,就能够胜利”,

      “如果苏军怎样怎样,就能把我们彻底打垮”。

      看了这书,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历史应当由胜利者来书写,因为胜利者更可能具有足够的豁达承认对方的优秀和自己的失误。

      • 家园 胜利者书写?那胜利者要是纳粹和日本咋办?

        失败者再怎么失败者心理,再怎么偏颇,不等于胜利者就不偏颇,平衡对于人类发展是很重要的,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光是否定又容易失控。

        至于回忆录这种东西,往往就是容易给自己掩饰的,曼施坦因就几乎不怎么提他在乌克兰搞三光政策的事,此为其一。

    • 家园 【原创】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做一点分析

      我也同意各位的观点,这本书应该是很受曼斯坦因主观因素和当时政治需要的影响,里面的内容不尽属实。并且,该书应该还有政治宣传的作用在。

      首先,看看老曼战后的经历,可以说还是相当辉煌的。50年代开始出任西德国防军首席顾问,号称“非官方的总参谋长”,每年老曼生日,北约盟军都要派官方代表团参加(见wiki百科)。

      当时整个西欧都笼罩在红色铁流的威胁之下,苏联的坦克集群真的来了,到底档得档不住,谁都没有底。这时候太需要一种打破“苏联不可战胜”神话的力量了,而曼斯坦因的上台和他的回忆录的出版正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 家园 “失去的胜利”是公认的垃圾

      曼斯坦因的这本书在冷战之前的西方史学界很被人看重。这之中有两个原因:

      1。此书把大部分德军所取得的胜利归功于德军将领,或“德军士兵的顽强”

      2。此书把大部分德军的失利归罪于希特勒。

      冷战以后,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双方史料的公开,目前对此书的观点是:

      1。不失为珍贵的回忆录资料

      2。不能作为严肃的历史研究资料

      以上是西方二战历史研究的主流观点。

      • 家园 该书曾被挑过不少错误

        因为没有保留纪录,所以只能凭印象说了。

        一是诿过。凡是错误,曼元帅必定洞察,只是元首昏聩……可是后来随着德国战时档案的开放,研究者发现,根据原始记录,有些曼元帅指责元首的错误决策,其实他自己就是赞成的。不过反正元首是没机会反驳了,读者也不会去查资料,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了。

        二是曲笔。比如说德国在一周内从A前进至B,某日由于苏军某部反击,德军退回原来阵地——你一定以为是那天德军是退回进攻出发阵地了吧?其实,是从B回到了A……

        总之,胜利有很多个父亲,失败则是无人认领的孤儿——也许元首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德国版的革命回忆录,也是有猫腻的。

      • 家园 【讨论】从您说的“公认观点”也没看出它就是“垃圾”啊?
    • 家园 希特勒给保卢斯的元帅军衔貌似不是安慰奖吧
    • 家园 请教有关解放军出版社阉割该书的证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