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也说邓公上东哥书。。。 -- 史文恭

共:💬94 🌺473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也说邓公上东哥书。。。

    陈郢客同学的帖子俺看了,感觉实在是“暴殄天物”,邓公这次上书乃中国当代史转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瞬间的文献,有绵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现实需要,陈郢客同学的帖子仅仅围绕邓公信里的内容“解读”,未免放过了好多信中背后的信息,。。俺看的手痒,这里就顺脚给陈兄做些补充的活儿吧。。。。

    话说邓公(1):史文恭:(1)话说邓公

    再说邓公(2):史文恭:【原创】】再说邓公续

    接着说邓公(3)史文恭:【原创】(3)接着说邓公

    说邓公第四集:史文恭:【原创】(4)说邓公之第四集

    邓公故事(5):史文恭:【原创】(5)邓公故事之五

    邓公第六话(6)上:史文恭:(6)邓公新话之六

    邓公第六话(7)下史文恭:【原创】(7)邓公新话之六---下

    通宝推:尚儒,
    • 家园 才发现的万年坑,丢个花吧
    • 家园 抛砖引玉,快哉快哉!上花!
    • 家园 【原创】(1)话说邓公

      邓公作为改变中国当代历史的第二个人物,他的背影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伟岸。----但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匆匆忙忙的现代人,往往仅仅把目光投射到邓公晚年的霞光灿烂,而忽视了他老人家波澜壮阔的华丽一生。

      事实上,能够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公,首先是因为他在群星璀璨的第一代领导人里,也是资历深厚,才华横溢,不可多得的帅才之一,正因为如此,英雄惺惺的东哥才会对邓公青眼有加,也正是有这一只青眼,才有邓公写这封信的机会。----

      邓公的革命生涯在老一辈的革命家里,是较为独特的。他十六岁到法国留学,于是他和周公,陈仲弘公,聂帅,李富春前副总理,等等接为好友,----当然,更确切地说,当时邓公还是这些牛人的小弟。此后,邓公去著名的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他的同学中就有蒋公子经国。1927年,在国共第一次离婚之年,邓公回国到冯朝三幕四郎玉祥将军国民军部作兵运工作。四一二事变后,被冯玉祥礼送出境,然后,邓公前进至武汉,任中共中央秘书,参加八七会议。年末,到了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此秘书长非常地“秘书”,和现在的秘书长权限差别很大。),但在这里,邓公参加了残酷地地下斗争,有一次就差几分钟就被中统抓获了。---收获也有,24岁的邓公在上海娶了第一个妻子,张锡瑗。晚年的邓公深情地回忆,“她可是少有的漂亮。”

      1929年,邓公前进至广西,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组织来红七军和红八军,任这两支军队政委,----时年二十五岁。---- 值得注意的是,红七军和红八军虽然存在时间不长,队伍人数不多,但毕竟后来余部汇入中央苏区,其中的牛人也不少,张云逸大将就出自于此。----(顺便八卦一下,张大将的夫人其实是张的原配给他娶的小老婆)------所以,邓公早年的起点就很高,红七军红八军的政委可是很牛逼的脚色。----虽然,因为广西乃李宗仁,白崇禧经营的老巢,反革命气氛浓厚,革命基础薄弱,因此,邓公领导的起义,以及这两支队伍都很快被打散了。但这份武装割据早期诸侯的经历,即使在老一辈革命家里,都是很硬的。

      此后,1931年末,邓公进了苏区,此前,1930年,他的美丽的第一任夫人已经因为产褥热于上海去世。连带邓公的第一个孩子也夭亡了。在进入苏区时,邓公和一位女战友同行,她就是邓公的第二位妻子,人称“阿金”的金维映,但进入苏区后,邓公因为支持东哥,而被王明等(事实上应该是博古,洛甫等)打击,成了“邓毛谢古”之首,金维映女士党性很强,于是和邓公分手,后和罗迈(中央组织部长,阿金上司)结合,生子李铁映。

      邓公在苏区遭受批斗,也是很牛逼的资历。另一位幸存的被批斗的东哥死党,后来成为终身海军司令,大将肖劲光是也。

      此后,还算幸运,邓公获准参加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和中共中央秘书长,似乎是他后来终生的战友杨尚昆的帮助,当然,他视为兄长的周公此刻是中共首脑之一。还是提一下,这两个秘书长实际上就是秘书,做文字工作的,和现在意义上的秘书长不可同日而语。但1935年,邓公时来运转,1月东哥在遵义会议咸鱼翻身,6月邓公出调东哥嫡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军团时任政委,就是邓公海龟学长,聂帅也。

      1936年,邓公升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 1937年,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是中共早期五大之一,因早年被国民党电刑而早逝的任胡子弼时同志。 1938年,林总的堂哥,东哥的好邮差,张浩同志病重。邓公从八路军总部调到红四方面军改编的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夏侯元让元帅掌兵的一二九师,做政治委员。此后,第一个刘邓组合成立,这个组合延续了十二年,一二九师在太行山上,晋冀鲁豫,纵横驰奔,功勋卓著。此时,另两大主力是贺胡子和关向应的一二零师,以及林总,聂帅(后来陈光,罗帅)的一一五师。因此,此时邓公军中的资历已经是元帅级了。而在党内,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邓公任北方局代理书记,主持晋冀鲁豫地区党政军工作。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顺便提一句,1939年,邓公找到了他的终身伴侣,卓琳女士。八卦一下,他的连襟是红十军团政委,粟裕大将的前领导,乐少华。

      再后来,国共第二次离婚,刘邓领导的二野,是逐鹿中原的主力。前期打得极好,中期,为了东哥的大战略,刘邓毅然率二野孤军深入,直插大别山。----这是二野作为解放军三大主力的转折点,(因为在大别山,刘邓打得很苦,),但刘邓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改变了解放战争的大局,东哥当然会记得林总在东北打得很“壮 ”,而二野在中原打得很“瘦”,这是艰难的岁月,也是积累资本的岁月。

      之后,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公任书记。----时年44岁。---这里稍稍解释一下,邓公后来有一次在二野战史会上说,“淮海战役的指挥权是东哥给俺地。”,但有一些粟裕大将的粉丝对此很不平,认为淮海战役的三个饺子,黄伯韬,黄维,杜聿明,三野包了两个,黄维那个饺子,邓公的二野还吃的磕磕绊绊,最后总攻还是三野帮忙搞定,所以,淮海战役的胜利和邓公关系不大。-----其实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领会总前委的作用,因为淮海战役是二野,三野协同作战,因此必须有一个该战场方向的最高权威,而这个权威就是总前委。换言之,邓公所领导的总前委并非管具体地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而是压阵,协调。------和粟裕大将的战功是两个层次的关系。------不过,邓公的那句话如果理解为“淮海战役是邓公指挥的,”那就肯定错了。-----但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个牛人里,东哥偏偏挑了邓公作头,这已经无可争议地体现了邓公此时在东哥心中的地位。

      接着,二野渡江,和三野一同大战京沪杭,邓公于1949年三月,官拜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注意,此时华东局第一书记并不是当时风头正劲的小姚,饶漱石),再后,建国元年10-12月,二野进军西南,解放川、康、滇、黔等省。11月,邓公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这两任第一书记,可见邓公此时已是东哥心中,一个方面的核心人选。无论是京沪杭,还是大西南,邓公都是党内的No.1。

      1951年,二野进军吐蕃,并和平解放。

      1952年夏,东哥抓中央集权,宣各方面节度使进京。邓公调任政务院副总理。兼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后兼任政务院交通办公室主任和财政部长。从此进入中枢。

      喘口气,土鳖先。

      通宝推:尚儒,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波澜壮阔的华丽一生”

        才发现这篇奇文。说实话,把邓公拔的太高了。

        八七会议邓参加会议与否是一笔糊涂账,证据无非是邓本人的自述和邓大姐的佐证(大姐本人还没参加国会议),好像还有一位牢底坐穿的“老右派”的悲愤之言。

        百色起义邓的角色也颇质疑,临阵脱逃更是疑云,至于武装割据早期诸侯,这和邓根本就没多大关系。

        淮海战役抢功与否就在对“指挥权交给你”怎么理解,反正第一大将郁郁而终也不是秘密。

        四几年以前的邓公就是党内军内一 ok 的人物,波澜壮阔华丽根本是没影的事。苏区陪太祖绑挨批压根和资历就没关系,何谓资历?说起资历来恐怕老会计都胜邓一分。

        邓公的出彩在于7大以后,建国以后,尤其文革之后。人为的拔高老邓,非要整一个“一生波澜壮阔华丽”,这与史实恐怕不符。

      • 家园 百色跟xp关系不大吧?

        至于说淮海那档子事,中国特色的人事安排,搭个台子好唱戏而已

      • 家园 还记得三大战役里面,邓冬天洗凉水澡的镜头。

        老人身体确实不错。

      • 家园 这么一篇好文居然才发现

        赶紧送花接着往下看。

      • 家园 邓的太行岁月不能小看了

        重要性和老毛的江西苏区一样,是其第一次成为政治一把手的磨炼过程,他的很多重要党政军思想都萌发于此,邓选从这个时期开始不是没有深意的。后来主管西南局的艰难程度比不上这个时期。

        • 家园 还有一个,作为政委,

          他比较幸福,因为军事上有军神把握。所以,政治方面,可以专心。你看罗荣桓,就很辛苦,山东根据地的局面,他军政一把抓。。

          • 家园 罗荣桓和邓小平都很幸运

            延安的中央不多插手,所以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两个人在军政上都很有建树。老毛好不容易建立了根据地,还得和临时中央顶牛。罗荣桓的侧重还是在政治而不是打仗上,他的山东根据地是所有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最好的,不仅在经济上,也在军事上,后来华野和东野的相当部分骨干都来自山东。对于晋察冀根据地而言,43年以后刘帅去了延安参与整风,所以军事方面也是由邓主管,这个过程有大概一年多,直到邓45年参加七大为止。

            • 家园 说起邓小平在晋冀鲁豫。。。

              当年邯郸战役之后,俺爷爷领着一帮乡亲去“劳军”,没见到军神刘司令,只见到了邓政委。跟政委唠了一阵嗑,政委问俺爷爷家里都有什么人呐,俺爷爷说有个儿子在你们队伍上。大概是得知了俺爷爷在当地也是个名流,有田有产,土改一关怕是不好过,政委手书一封给地方土共政府的信,信中说俺爷爷是支持土共的“开明绅士”,希望地方政府予以照顾。

              不过,俺爷爷还是在土改前去世了。走之前托人把邓政委的信转交给俺父亲,希望俺父亲能凭此信找到个靠山。不过俺父亲当时年轻,对这些并不在意,很快就把信给弄丢了。建国后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再加上一些其它原因,也就一直不是很得志。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政委这个“靠山”也并不牢靠。当初要是真找到政委,并因此受到提携,文革就要遭大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