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交易的秘密——换个角度看经济学 -- 辉汉如雨

共:💬40 🌺1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四、寻找终极保值品——一般等价物是相对的

      要交易,首先要有交易的动机,其次才是要有交易的条件。

      交易的动机来自于双方觉得交易的结果可以满足自己更多的需要。也就是说要值得交易。这就需要有一种中间媒介来衡量不同物品之间的价值对比关系。我们把这种中间媒介称之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俗称“金钱”。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充当现代交易中的一般等价物角色?这样东西可以真正的保值——也就是说它的价值虽略有波动,但在长期能始终保持不变。

      《货币战争》中宋先生向我们推介终极保值工具:黄金。但是黄金真的能保值么?

      假定社会上有个聚宝盆,它能根据社会的黄金需求,自动地收发黄金,保证黄金刚好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保证黄金的价值(价格)始终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携带X克黄金的帅哥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这X克黄金够他在古代的某个时空点买足够的衣服、食物和住房,在数量上刚好等同于在现代某地买等量的衣服、食物和住房,我们假定他不从事其它消费,那么他们拥有的财富就等同?拥有同样的财富为何不能换来同样的生活质量? ——这个案例好像有点自相矛盾的味道,但俺想不出更好的说法,反正写着玩的,不要骂俺胡说,俺就是在瞎掰。

      现代社会一个普通市民的生活其便利和质量远远超过几个世纪前的帝王,虽然他们拥有黄金的数量相比悬殊,但你能说以前的帝王拥有的财富就比现代普通市民现代的市民多?

      有些疾病在今天叫小毛病在古代却属于绝症,如肺结核、梅毒等,试问今日廉价的能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在古代售价几何?一小瓶青霉素对不幸中标染上花柳病的古代帝王而言其价值不亚于等量的钻石吧?

      充其量我们只能说,不在同一时代的人的财富不具备可比性。之所以不可比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物品和服务无法实现交易。

      黄金也就是在交易的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才实现了其价值。离开了交易,离开了社会生活,黄金只是一般的金属而已,虽然它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有其特性。

      同样的推理过程,我们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石油、粮食……也不能永久保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数量的一般等价物(纸币)也常常不能换来同样的物品。两家相邻的超市,买同样的商品,价格却总是有略微的区别。

      唧唧歪歪说这么多,无非为了总结一句话:

      没有一种东西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保证价值的不变。

      也就是说,一般等价物的衡量性和保值性是相对而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是因为——

      物品(包括时间、知识、健康、快乐和组织结构等虚拟物品和人本身)的价值表现在:

      1、效用性。

      表现在物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

      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物品的需要是不同的,所以物品的价值只能在统计意义上粗略的估算而无法准确的计算。

      一瓶干净的泉水,对山间居民来说一文不值,对城市居民可卖矿泉水价,对沙漠中快渴死的人来说愿意用所有的财产去置换。

      是不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这么说:价格就等同于价值,是人的需要在货币上的表现形式。

      洁净的空气、水的价值之所以没有以价格的形式体现无非是向消费这类特殊物品的人收费成本较高而已。当可以收费时,自然就有价格了:

      中国古代有种残忍的刑罚,是用湿纸(巾)蒙在被绑的囚徒脸上,使其窒息而亡。要是刽子手有收费的权力,那他的空气流量的价格应该不会太便宜吧?

      很多风景区是天然缔造的,但一围上围墙,门票的价格就有了,总不能说,修建围墙的工作本身创造了价值,而这种价值以门票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甚至人的时间、快乐、健康和人脉(组织结构形式在个人身上的体现)等虚拟物品也能以价格的形式体现:有了钱就可以通过乘飞机替代走路以节约时间;有了钱心情郁闷时叫上一帮酒肉朋友去腐败一下烦恼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有了钱生病时当然可以接受更好的治疗恢复得更快;至于“富隐深山有远亲、贫居闹市无近邻”代表什么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吧?认为“金钱买不到时间、快乐和健康”的人一般都是很空闲的、没尝过生活拮据的痛苦或者没见过因病致贫的,这种现象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所以也难怪晋惠帝问出“何不食糜?”这样的话来。

      可见,人的拥有的财富未必等同于拥有的货币数量(账面数量)。也就是说,人拥有的财富一部分是以隐性财富的形式存在,诸如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生活的安宁、个人素质能力的提升等等。有个故事说某人因钱少而烦恼,求佛,僧问:“可愿用双眼换百金?”不愿。问双臂、双腿,问家破人亡,问百病缠身,皆不愿,僧笑而不语,某悟而返。讲得就是这个理。

      国家拥有的财富一部分也是以隐性财富的形式存在,诸如制造能力的提升、军事潜力的威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组织结构的进化等,有人老责怪国家外汇储备增加太快,可外汇储备是用什么换来的呀,绝大部分是我们国家多余的劳动力换来的,本来是那么多人闲着没事,居然可以把时间换钱,干吗不干?(所以不要总骂我们自己廉价卖煤矿等资源换外汇,说不定老毛子、阿拉伯人和桑巴舞者也在拍桌子,骂前几年卖给中国人的矿产太便宜了呢。不过对我们的稀土矿产才卖了猪肉价我还是想让小区门口的流浪狗去问候一下某些人的母亲。)何况除了积累这些可以换成飞机小麦的外汇,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虽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我们还是积累了庞大的隐性财富。即使所有的外汇储备变成废纸,我们因此遇到一时的挫折,但有了创造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内需,我们一样可以持续发展。

      所以别看我们国家报表上的人均GDP数值低,但老百姓生活不错——俺是浙江沿海地方的人,据周围常到欧美跑市场的人讲,那边一般人的生活条件跟俺们这边差距也不太大,虽然浙江的人均GDP离那边还有相当的差距。

      2、产权。

      产权是人对物品的拥有权。

      产权是保证物品交易和拥有财富的前提,对物品拥有产权,方能进行交易。

      国家是保护产权而产生的暴力工具。

      3、可交易性。

      无法交易的物品其效用无法最大化。这是边际效用递减得出的必然推论。

      前例中老A的财富缩水就是这原因。

      一个青花瓷的文物,对拥有它的收藏家而言价值连城,但对你我而言,也就是一个普通花瓶。要是国家限定了该文物不可交易,在收藏家资金紧急需花钱的情况下,对他而言,也就是一个普通花瓶。

      宋朝大贪官蔡京罢相后被流放到岭南,在路上老百姓不卖给他食物(也可能是官府不让卖,不排除借刀杀人的嫌疑,历史事实跟俺的道理无关,不细究了,呵呵),只得活活饿死。在这个交易环境下,他携带的财产对他本人的需求的效用等于零,价值也等于零。

      我们把一个单位(个人、组织或社会)拥有的所有物品的价值的累积称之为财富。

      为什么不把财富称之为价值的总和呢?因为物品的价值只是一个估值,在不同的时间、使用方式与组织形式中表现出来的价值是不同的。一个单位就算有再多的电脑,电脑的价值也会迅速贬值的。要是电脑堆在某个单位里的培训教室里,开展的培训一年就那么几次,电脑的价值就更小了。(这样的使用方式降低了可交易性)要是一台电脑随便少个CPU或者内存条什么的,这台电脑也失去了当电脑用的价值。

      同样,财富的概念也是一个相对值,一个估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三、经世方能济民——同一个笼子里的蚂蚱

      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经济就是“经世济民”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建立合理的社会组织结构形式,以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增加社会财富。

      因此,

      经济学就是研究财富如何增值的科学。

      由于财富通过交易可以使效用最大化,所以,

      经济学也是研究如何提高交易效益和效率的科学。

      同样是由碳原子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迥异,原因就出在晶体结构上。而整个国家是一盘散沙还是上下齐心、如臂使指,社会成员能否方便快捷地开展交易,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潜力去创造财富,差别还是出在社会组织结构上。

      组织机构的存在为了提高交易的有效性,即相对于个人,健全的组织更有利于人的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提高了交易的效益和效率。

      经济学和管理学分别偏重阐述同一问题的两个侧面。经济学偏重于探讨在做大做好蛋糕过程中如何最大化蛋糕的效用,管理学偏重于探讨在做大做好蛋糕过程中如何减少蛋糕的成本,至于如何切分蛋糕那是政治学关心的内容——不是说,经济学不关心如何切分蛋糕,但参与社会的分工协作是学习经济学人的基本要求,要是自身也闹“大而全”、“小而全”的毛病,那累死了也没人叫好,倒会落了个惹人耻笑的下场。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巨型系统。社会之所以能保持正常的运作,是社会组织把每个单独的个人联结为一个整体。社会组织结构——在现代管理学还没发展的时期,人们常用生产关系之类的词来表达类似的含义——的进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提高了交易的效益和效率。无论是流水线生产的推广还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无论是义务教育的普及还是市场经济体系替代了自然经济体系,都引起社会财富的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社会能量。纵观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是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入手。

      社会组织结构的进化表现在这两方面:个人价值的提升和社会交易渠道的健全。关于人的价值提升问题的阐述详见《四、寻找终极保值品》;关于社会交易渠道健全问题的阐述详见《六、政府凭啥收俺税?》

      社会组织结构的改善将更有利于交易的分工协作、交易品的生产与流通并减少在交易过程中的浪费。那么如何建立一个能不断进化、与时俱进的社会组织结构呢?这是管理学关心的活,俺没啥新鲜的看法,俺只谈谈在俺心目中一个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理想的社会组织结构运行的状态应该有点类似于太极高手的身体状态:一般情况下保持放松宁静的状态,体内生机盎然,大脑对外界和体内保持高度的灵敏知觉,似乎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的感觉都能被探查到,思维在轻轻地脉动,一个个思想的火花此起彼伏,坦然地面对困难,随着时光的流逝,难题在努力下得到了解决,但在某个时刻所有这一切仿佛都消失了一样,身体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中,就像是从未有过努力去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一样。(描述的是俺身体、心理状态最佳时候的感觉,俺不会太极拳,不要鄙视俺,呵呵)。一旦遇到了危机,又能迅速动员全身的能量予以搏击。

      象丰田、谷歌等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也能给我们相关的启迪,要保证普通员工收入稳定增长和企业稳定发展双赢格局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架构,这种架构表现在:一方面,员工有足够的技能,可以离开低工资岗位到高工资岗位求职,这要求企业有较低的参与新产品研制(内部自主创业)的门槛,有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技术和提高自身技能的渠道;另一方面,员工和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由于分工协作达到了最优化,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企业可以承受员工收入增长造成的成本压力,同时也不愿意频繁地解雇员工造成生产系统的不稳定引起成本增加。

      对社会来说也是如此,社会组织结构的发展要求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就要做到:

      1、以人为本。要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价值——也就是说要让人有能力去创造财富,有东西可以参与交易。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普及教育,增加人的健康,才智和能力。中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大多数人能利用互联网等手段终身学习,持续发展。这体现了机会的公平。

      2、能者能上。为能者提供上升通道,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让交易更能体现效益和效率。如公务员的公开竞考,组建园区、引入风险投资,降低创业门槛等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体现过程的公平。

      社会组织结构要能尽量体现机会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我想,这大概就是民主的真谛吧。

      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经验,根本点也就在上面两点吧?我们就要在这两点的基础上,继续通过社会化大分工的生产格局,使社会联结成为一个各个分系统、子系统……基层组织和每一个人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有机体,让每一人都成为社会的细胞。细胞,这个最基本的生命组织结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能量中心——线粒体。我们的社会发展,就要求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能量。这也是我们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吧。

      换句话说,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成熟了的国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了同一个笼子里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大家都成了利益攸关者,休戚与共。

      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过分地关注社会的收入差距,强调橄榄型的社会收入结构就是优于金字塔型。其实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收入的分布曲线,发现只要根据需要设置中间值和数值区间,同一条收入分布曲线可以分别绘制成橄榄型或金字塔型两种图表形式。可见印度号称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就是对收入分布曲线的合理处理得出的结果,这可不能说人家造假呀,尽管印度的中产阶级的平均收入还达不到美国人的贫困线标准。

      现代的金融不再依赖于黄金等实物货币,因此,就算是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他们也只是在数字上、在名义上拥有财富。过分地关注财富的集中毫无意义,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这些巨富如何支配使用他们的财富。要是他们利用他们的智慧合理的运用他们的财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何尝不是双赢的格局?何况这些巨富的存在也激励着无数人设立自己的努力目标,通过创新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价值,进而增加社会的总财富。但是要是他们为了一己之利,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最后的报应也要他们承担一部分。至于要求他们为社会的损失承担多大的责任,需要我们用相应的法律去制约。

      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社会,占人口大多数的是收入较低的阶层,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数学推理就能得出这个结论,因为在收入平均线以上的一个人的收入要相当于一个以上在平均线以下的人员收入的总和。

      天助自助者。我们的社会激励机制就应体现这一点。

      因此,要增加内需,增加社会的总的财富,关键是要帮助低收入阶层人员提高本身的价值,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在交易中的有效性,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财政的再分配去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也就是说,要着眼于推动收入曲线的整体右移而不是单纯的劫富济贫。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还是庸俗经济学,换了个马甲而已
      • 家园 经济学本来就是关于俗人的学问

        高士们都称钱为阿堵物

        —— 您要是觉得我的说法有问题可以指出来,随便送人帽子的习惯不大好吧?

        • 家园 雨兄没弄明白simplyred说什么

          就说他给你扣帽子,这本身也是一种扣帽子(太拗口了……)

          • 家园 呵呵,兄弟我为什么不能曲解对方的语意呢?

            当年马寅初老先生面对铺天盖地批驳《新人口论》的大字报,每天必前往观看,然但拈须哂笑而已。

            后革命小将批斗之,老先生说:“若能在道理上驳倒我,我认罪。否则,纵然粉身碎骨,我亦不惧。”

            • 家园 呵呵

              simplyred兄说的是,从交易的角度看经济学,还是摆脱不了西方经济学的桎梏。西方经济学是庸俗经济学,所以,即使换一种角度看西方经济学,那么只不过是西方经济学换了个马甲。不知兄台你是不是以为simplyred兄说你的说法是“庸俗”的了。

              庸俗经济学其实和“庸俗”没啥关系,倒是和“经济学”关系更大。换言之,庸俗经济学也是经济学。

              因为看兄台下河时间不长,所以我无法揣测兄台对经济学的造诣有多深。但愿我上面几句话的意思兄台早就洞若观火。

              我经济学水平不高,若兄台有意,我倒是可以与兄台唱和一回。

              • 呵呵
                家园 倒洗澡水把孩子也给倒掉就得不偿失了

                我倒不认为simplyred兄说我的说法是“庸俗”的。就算说我的说法是“庸俗”的也没关系,我本来就已经声明我不懂经济学啊,呵呵

                曾和朋友探讨过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小子不以为然,都是探讨客观规律的学问,需要分那么清民族特征?何以没有西方物理学东方物理学之别?精益管理脱胎于美国的工业工程,现在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也不见得日本人自号“日本式管理”。当年我们还不是强国时特在意外国的评价,现在呢?更多的是从容、自信地理性对待外界的褒贬。

                我不认同西方经济学就是庸俗经济学,正如古典物理学我们也不能称之为庸俗经济学。之所以叫做西方经济学无非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现代经济的过程中先走一步,有了这样约定俗成的提法,我们也无法否认西方的先贤们在探索经济规律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就像是小朋友吹气球一样,已知的世界越大,面临的未知事物也越多。经济学在当前面临的困境也是人类在探知客观规律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由此就否定了经济学的已有成就我感觉有失偏颇。

                科学是无国界的。探索某些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并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不是上帝预选的某个种族、某个民族、某个团体或者某个人的专利,所发现的科学理论和创造的先进技术在历史长河中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很高兴在河里认识了一位理性、睿智又可亲的朋友。小弟也是刚学经济学,在前言里提过了,不再罗嗦,希望能和朋友们在相互交流、理性沟通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 家园 从头开始回复吧

                  所谓庸俗,几乎是社会科学中特有的现象,即以表象为主要研究对象,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事物发展的本质,以证明现有制度的合理性为目的的社会学科。换言之,西方经济学是因为其“辩护性”才被左翼称作“庸俗经济学”的,只是众多庸俗经济学的门类之一,和民族性无关。中国也是有庸俗经济学的,只不过中国的庸俗经济学影响不大罢了。

                  西方经济学,其实是一个中国人发明的词汇,不科学也不严谨。但这个名词恰恰是约定俗成的,特指与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应的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说,即以新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说。虽然这么一个命名不科学,但却很实用。因为现在世界的经济学界就是一个大杂烩,说什么的都有。你如果仅以“经济学”命名,就会发现,里面说法相反的东西太多,其差异甚至超过了物理学和化学差异。但如果把这些学说细分开来,则会发现,除了少数学派的学说是有理论系统的外,很多学派仅仅是对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主张,甚至只是一个政策建议,完全不具有称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准。但学生要学、老师要教,只好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统统归入到一个学科里来。萨缪尔森自称为“新古典综合派”,这个名字倒是很不错的,但是有点儿长,所以我觉得还是就叫做西方经济学好了。

                  其实借此还可以讨论到一个有没有“东方经济学”或者“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东方经济学”或者“中国经济学”的问题。探索经济发展规律本身是没有民族性的,但是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探索者的思维方式则是有民族性的。远有东西方不同的经济思想产生的不同的经济政策,近有德国李斯特学派的崛起。在我看来,只要言之成理,能形成一套系统完备、逻辑清楚的理论,所谓“东方经济学”未必不会出现。

                  • 家园 原来学问深着哪。小子受教了,花谢

                    哈哈,兄台不仅不吝解惑,还兼职善财童子呀。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第一条就错了……

      李自成军队攻破北京城前守城将军向崇祯帝要军饷,朱老大说,“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所以很快城破,朱老大只好自己要了自己的命。可是人家老李打开老朱家的内帑(皇帝的私房钱)时发现还有白花花的白银3000万两。看来崇祯帝公私分明:俺没说谎啊,户部的财政的确是没钱了,可不能拿俺的私房钱给你们呀?

      3000万白银只来自闯军的宣传,通过当时几个文人的笔记流传下来,而就算是记录笔记的这几个文人,过半数都根本不信直接斥为谎言。

      而最关键的是,三千万两白银这么多的固体金属,除了这个纸面宣传外,再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就仿佛凭空蒸发了一般。

      倒是有人恶毒的揣测,所谓的“三千万两”,是指的纸面价值三千万,实际上两百年前就已经一文不值的三千万两大明宝钞。

      • 家园 3000万两肯定不是真金白银

        应该类似于蒋的金元券,是纸面财富。

      • 家园 谢谢兄台的提醒,已经修改过了。欢迎砸砖诚邀挑刺,呵呵

        但就算是错了又何妨?案例是用来说明道理的,呵呵。这是讲述经济学看法的帖子,不是历史考证的帖子呀

        还是要谢谢while兄的关注,小弟的确需要培养这种严谨的为学态度,小弟受教了

    • 家园 楼主自称不懂经济学,可这文章足以使很多经济学研究生汗颜。

      送花!我看好多国内经济学家也没有你这么懂经济学,他们懂的多是GDP“计算”。

      其实想做一个富人没什么错,也没有必要懂经济学。但是恰恰是两个最大的富人看懂了财富的真义,也就是看懂了最最基本的经济学。

    • 家园 才注册的新手原创?这个要支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