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写在三中全会前,聚焦农村改革。 -- 挑灯看剑

共:💬154 🌺6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你的回复!

          可能你误解了我的意思,我提到的国家补贴,确实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生产成本(化肥、油、电,土地租金)国家都帮你承担,而产品(非战略性)却是市场定价。但是这并不是土地经营能够获利的前提。我个人的观点,土地经营要想长期稳定获利,规模化经营,产业链条延伸,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性要比国家补贴更重要。

          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进城农民工转换身份并不矛盾。可以这么说,在我们这一辈老去的时候,中国的农村人口依然无法降到美国的水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对留守农民生活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为新的农村经济打基础。没有便捷的交通,现代化的电、水利设施,规模化的大生产农业就无法展开。而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在面对美国的农业资本时,比大刀长矛对大炮洋枪的差距还大。

          • 家园 谢谢,

            我说的长期稳定是指抗灾能力,我也当然不反对大规模生产,不过这显然要在农民大规模进城以后,否则国家也补贴不起。我觉得,国家虽然有土地的所有权,其实不但不能从中获利,反而要进一步补贴经营者,当然很多国家都是如此,因此经营者的盈利状况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补贴政策,虽然盈利首先要有足够的规模,良好的经营,但这个因素同样重要,也是国家在必要时可以控制经营者防止其走向某种垄断的重要手段。

            另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所以用不完全赞成的字眼,主要是觉得应该让那些其实已经在城里工作的农民不要再在农村建什么东西了,应该让他们逐步完全进入城里,我当然不反对生产方面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生活方面的设施我觉得要考虑到农村人口将会大大减少的因素,能建到城里的要建在城里。

            谢谢您的回复,送花

            • 家园 送花

              农村因为分散建设社会福利保障成本比城市高很多

              所以大规模城市化zf即可以降低补贴成本又可以提升农民生活

              • 送花
                家园 谢谢。是啊,而且大规模的城市本身也是对经济的促进因素
      • 家园 双赢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花谢!
    • 家园 讲投资也得看回报啊

      电力现在已经改制成企业,农网的建设、改造、运维成本,政府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已经不再给电价优惠政策了,就一句“同网同价”。企业哪还有什么动力去搞?何况翻山越岭架那么线,负荷只有几个灯泡和电视,三十年贷款还完了收得电费还只是个零头,还有随时被盗的风险,你说这叫国企的社会责任吧!可是中石油、中石化都有补贴,为什么电网公司没有补贴,是开车的人多还是用电的人多?晚上开车出去花差花差的人有钱还是只能待家里电灯泡看书看电视的人有钱?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我国内同学说

        国内的电力行业没落了.问为啥上马核电, 曰: 调整电力结构.

        载入中

        载入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 家园 本来电力这种公用事业就应该是微利的

          何况中国的国企还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社会责任。

          另:报告社长认证已经通过了,感谢大力帮助哈。

    • 家园 四、土地流转

      四、 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河里最近的讨论贴不少,意见很多,有的观点和我所了解的农村情况并不相符,在此,仅谈谈从我的视角看到的农村问题。

      河里谈到土地流转,最为担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土地集中,这是中国数千年来治乱兴衰的根源;二是农村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其实,就我自己这半年在自己业务所属的十八个县考察农村项目的经验,上面两个方面并不是问题,甚至是此次改革的动力。

      我所在的地方是西部一个传统农业人口大省,也受惠于中央政策在农村工作方面有先行先试的权利,而我的工作性质,使我可以接触到广泛的农村工作人员,从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农业局长、农经系统工作人员、乡镇工作人员、农业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所以我所述信息可以是本省范围内比较全面的农村经济的资料之一,但对于全国,不清楚代表性有多大,仅作为管中窥豹对农村土地流转提点自己的看法。

      (一)、土地流转的性质

      土地集中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在展开讨论前,有必要先澄清一个观念。本次所谓的新土改,土地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流转的只是土地使用权,或者我们称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和使用权性质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共当年靠这个得江山,这几年转让点城市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就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对土地问题,中共的认识是非常深刻和清醒的,我是一点都不担心中共会在这上面犯糊涂。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讨论土地所有权的时候,这个江山就真的变色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下面简称《土地法》)第二章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中第八条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非常清晰的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内的土地所有权只有两种性质,国有和集体所有。而本章中的第九条,个人和单位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土地法》是农村问题的基本法,只要《土地法》不修改,这性质是根本不会变的。无论如何流转,私人手里所有的只是使用权,按照法理来说,如果有一天,国家或集体因为需要要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物权优先的原则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国家或集体要承担违约责任,对个人或单位进行赔偿。说得直白一点,国家手里握着底牌,国家是可以再次将流转出来的土地收回去,这是底线。所有准备参与这次土地流转的各个利益团体对此都看得清清楚楚。

      (二)、土地流转的必要性、紧迫性

      我这半年的直观感觉,农村改革真是迫在眉睫,只有制度性的变动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说说农村的现状。中秋的时候,我去遵义会朋友,去了附近一个小镇,刀坝。彭德怀当时的司令部就设在这里。大约几百户人家的小镇,过节,人们都上街赶场。镇上全是十来岁的小孩和六七十岁的婆婆爷爷,年轻一点在家干活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大姐。年轻人无论男女,中年的男性都出去打工了,年轻的就去广东、浙江,年龄大的就去贵阳、遵义。地里不少地种着玉米,也有不少地撂荒。有什么办法,劳动力不足啊!

      这并不是一个孤例,这半年来我见到的许多农村都这样,越是交通便捷的地方越如此。而且前几年的退耕还林政策使得撂荒更加严重。退耕还林是个好政策,但执行有些变样,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撂荒的增加这个政策已经遇到了很大困难。所以土地集中使农村劳动力没有出路,在我所在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可以看看前两年的经济报道,热门话题是什么?“民工荒”。

      农村的空心化使得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农民单家单户的种养殖模式,无法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市场导向的产品,这又使农业产业不赚钱的观念深入人心。从我的视角看,这就是资源错配、资源滥废,这也算是某种程度的经济危机。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多余的土地需要集中使用,怎么办?最简便的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这一做法其实已经在许多地方实施好几年了,现在的改革不过是使之更加合法合规,更加便捷,以便更符合现代化产业和金融的需求。为什么城市我们住的房屋是使用权就可以抵押按揭买卖入股融资等等,而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严格意义讲也是使用权就不能享有这些现代化经营所需的待遇呢?

      我在这里要说说农业不赚钱的观念。许多河友和社会上的朋友都有这个观念,我看来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如果种的是粮食类战略物资,国家收购价对利润确实有影响,如果是经济类作物,种植时有国家各类补贴,进入市场按照市场定价,中间的利润是相当丰厚的,特别是有绿色认证,自有品牌的。农业的产业链很长,种养殖作为raw material,出来后,经过流通领域,包装后可以进入商场超市,打造品牌附加值可以作为高端礼品,符合标准可以出口,如果技术足够,可以深加工,提取工业原料,提取香料,如果经营规模足够大的话可以形成循环经济,减少废料(我确实接触过这样的农业企业,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个链条里每一节的利润都非常可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实现上述现代化农业,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全方位现代化经营必须的要素,而普通农户或者农业种养殖大户是做不到的。如果单户农民种植,在上述个方面,在抗风险能力、生产力提高方面都很受限,单位成本高企,当然利润很薄。

      东北大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感谢党完善的组织系统,我发现在区县农业干部中,不少人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个故事。农业的利润在于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的高科技、高标准要求土地集中使用,集中管理。高盛在湖北大量收购猪场,有力的驳斥了农业不赚钱论,有空我单独谈谈规模化猪场的生财之道。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年的发展、直补间补这些年的争吵和实践都从侧面论证了,改良式的变革事倍功半,而尊重市场规律、符合现代化大农业需求的根本性制度变革才是正道。

      (三)、土地流转的程序和实践

      从我个人的观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只要不碰两个红线就可以。一是我上面说的土地所有制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二是土地使用性质为农业用地不变,特别是基本农田不能动。只要这两点坚持住,其他的都无害大局。

      2003年3月1日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5年农业部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主体及程序有详细的规定,有兴趣的河友可以去看,各省级政府还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规章,由于篇幅,不详述。但总的可以看到一个趋势,程序在逐渐简化,承包人转包的自主权在加大,行政审批在弱化。

      各地对于土地流转都有不少实践,有好有坏。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类似城市房交所的性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不仅关系着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集中高效使用,还关系着我下一个话题的深入,农村金融。没有清晰的产权结构,畅通的金融渠道,活跃的产权交易市场,成熟的进入退出机制,现代化农业只是我们的一个梦。

      (四)、农民的转型和收益

      这个话题是我临时补上去的,也算对部分河友提出问题的回复。

      我个人认为农民的增收致富不能完全依靠土地流转,就像城市平民不能将致富寄托在老屋拆迁补偿上。农村的劳动力人口在下降,留下的农民可以在土地流转中获得土地租赁的收入,同时可以在现代化农场里做工获得工资。也可以以土地承包权入股,虽然我个人不看好入股这种方式。不少地方将土地流转和社保相结合,以土地流转收益作为社保金的一部分都是很好的尝试。中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获得和城市人口平等的公民待遇,这才是根本,有良好福利支撑,受教育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才是中国农村社会未来的出路。

      我也见过不少地方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将土地流转限制很严,但这是利益博弈,资本是逐利的,不是慈善家,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农民。有一个地方政府以前搞土地流转,有个企业来承包了20年(剩余年限),五年后做不下去了,赖农民的租金,农民闹事,县政府很头大,决定改革,保护农民的利益,租地的企业,合同五年一签。我当时就很诧异,问农业局长,企业愿意来吗?农业局长一脸苦相,不但没有企业来,现在的企业都在想退出。当地适合种植柑橘,引进优质柑橘种苗,到初挂果、试产、丰产,没有五六年是不可能的。如果五年一签,种植企业才进入丰产期,就要提价,谁敢来做,即使来做,也不敢真心的投入。农业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只有大规模才能上效益,才能分摊风险和投入,对企业过分算计会适得其反。这也是为什么在土地流转中,承包方通常要求较长的租赁期的原因,即使目前的三十年(由于上次承保续约已经好几年了,许多地方都做不到)对企业依然不够。

      如何平衡好各方的利益是个大问题,包括有河友提出的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现在要彻底改革农村基层组织是不现实的,从技术上讲,现在计划的使用权流通将不受村里的限制,完全是私人之间的事务,而交易平台是设在县一级政府,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基层组织的干预。另一个建议是我个人的。我觉得完全有必要设立单独的,至少直接受省级法院和政府联合管辖的巡回工作组,各处巡视,专门处理辖区内农村土地流转案件。英国的衡平法及法院就来自于圈地运动中矛盾爆发的需求。由于这是一项改革,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滞后的法律会捉襟见肘,许多问题会明显公平但却无法可依,而另一些法律依据充分却显失公平。完善的救济程序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的漏洞。

      土地流转的话题很大,其实另开一个贴,可以说很久,我这里谈了一下我的核心认识,不一定正确,请大家补充。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那几年我还小但发生在我身边,必要我可以打电话回家问问

        文中提到的东北大豆故事我是有感触的 当时我还小94年左右吧 家里在沈阳城郊承包了百十来亩旱田地 城市周边农村的地租是很便宜的 每亩地只要60元 承包的三年 为什么这样呢 1是市郊打工的地方多 2人也比较懒惰一些 绝对没有歧视 懒惰有两个结果 1是不原意大面积种植觉得累2是种植不用心 所以在当地人手上根本不赚钱 爸妈刚去的2年当地人就都红眼了 悉数爸妈当年务工都是找的当地年龄比较大一点的 用妈妈的话说给点钱就干 而且认真 因为年龄大的一是当锻炼了二是还有柴米钱, 第三年村里单方毁约 准备重新按新地租承包 当时签的合同也没什么法律效力爸妈也不想为这一年争论什么又种一年 转手又回老家承包几十亩水田 悉数当年爸妈第一次赚得像样的钱主要有低地租低成本 成本主要控制在人工 很多工活都是找的亲戚还有当地亲戚的邻居 邻居稍微给点工钱都高高兴兴的 亲戚么 ,换工或者买些实物都是不错的了,我老家距离市区比较远乡亲很朴实的,不过当时也算是农村经济不错的地方了,当时全国很有名气的皮装交易市场就在我们镇。 95-96记得比较清晰了 不知道是不是和河里所说的当时的刺激内需有关还是和家乡发水有关,那一年大米2元一斤。 我记忆中的最高价,老家也算是水稻的主产区,辽河平原。

        那三年过后我家就不在沈阳种植大豆了,一是大豆降价 二包括地租等成本上升 还有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黑心种商卖给我家的假豆种 ,那个年代钱到兜里就不认帐

      • 家园 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发生在中国这几年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的真实反映。但是,这个是发生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放缓是必然的。中国内需占GDP不到一半,如果出口下滑以后,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立马崩溃,前一段时间的制鞋,最近的是玩具。都带来了大规模的失业。作为农民工,本来打工都是季节性的,流动性的,暂时性的。真正能够在打工第定居下来的,非常非常少。以前遇到问题或者倒闭的话,这些农民工,可以立马转变回农民,回到老家,重新从事农业生产。土地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只要有地,他们就不会饿死。

        但是如果土地被兼并之后,他们怎么办?能靠社保吗?能靠医保吗?

        中国的农村有很多问题,土地流转问题不是最紧迫的问题,也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至少排不到,农村的保障问题,农产品的价格问题,农资问题的前面。

        另外农业的规模生产完全不需要土地流转就可以实现。

      • 家园 第一手的信息有助于大家解决一些心中的疑惑,花!
      • 家园 完全赞成!

        多谢挑灯的雄文。笔者窃以为土地流转,是缩小城乡差距,中国经济转型,和城市化的关键。在花开花落中,已经鼓吹,但被劈砖颇多。

        两点要考量:一是必须保证农村的合作社在任何与外来农业公司(如高盛的投资)里,占至少40%的份额,保证农民在相关产业中受惠。

        二是农地转他用(城市化)时,由国家土地专卖局公开拍卖,原持有人获利。

      • 家园 也许多虑了

        土地流转集中后,生产效率势必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农业劳动人口需求也会大大地减少。

        不过,万一遇到比较大的经济衰退,那在社会保障还没有能力全面覆盖的情况下,无地的返乡民工和家人的生计又如何保障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