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一) -- 史文恭

共:💬394 🌺2680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彭对罗、刘的看法

        而他对罗,刘两人的猜疑竟然绵延了20年

        我觉得楼主的看法失之简单了。

        彭对罗有意见,除了红军时期的问题,延安整风时的恩怨,建国后的“选妃”风波都是很重要的因素。而对刘,两者在战争年代基本没有一起共事过,比较密切的接触是建国后,就凭着刘的“寡人之疾”和能玩爱玩的性格,彭对他没意见才怪了。

        所以,我觉得彭对罗、刘有意见应该进行全面的分析,简单的归结为长征后期事情的一种延续,未免失之简单和武断了。

        • 家园 彭总和罗大将的恩怨,可不是罗单方面的。

          罗点点回忆:皖南之变后,彭总让时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大将起草并给部队发电报,要部队注意阶级教育等等,没想到发完电报后,东哥才看到,马上发电报批评他们擅自主张,并批评他们这电报和中央精神有冲突。然后,罗大将非常紧张,马上做检讨,并象东哥说明,这电报是他起草的,这部分责任(起草的)由他来负。

          但没想到,后来延安整风的时候,罗大将听说,彭总告诉主席,这封电报,是他疏于检查,(也就是说,电报不是他授意罗大将起草,而是罗大将自己擅作主张。。),这就让罗大将感觉非常不公平,后来在东哥面前当面问彭总,还是被搪塞过去了。

          • 家园 都中了毛的权术

            毛的权术其实是很典型的mind control。

            软硬兼施笼络控制同事下属,鼓励大家互相揭发,尤其是近亲揭发,让大家互相争斗打击彼此为敌,破坏彼此横向之间的联合,来巩固自己的最高权威。

            真的很恐怖

            • 家园 奇了怪了

              上级对下级的某些做法不满,作出批评,有什么不对?下级推诿责任难道也得怪在上级头上?

          • 家园 罗点点是党内版本的章怡和,她的文章自恋性也很强
          • 家园 同意不单是某一方面的问题

            彭罗各自有各自的问题,我是觉得对彭罗关系的看法是要全面的分析,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红军时期的某些事情的延续。

            我以为彭罗交恶的主要原因是延安整风和华北座谈会,按罗点点在《非凡的年代》里所说,先是因为罗得知了电报问题引发罗对彭的不满,而后华北座谈会罗参与了批彭,引发彭对罗的不满,从而使两人的矛盾恩怨一直延续到文革后期,直到彭之将死,身陷囹圄的罗才始有解脱之意。

            另外,写这些东西是供教头参考,请教头还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继续写下去。对于不同意见,我意不必太在意,也不必过多回复和辩驳,有价值的积极吸取,留待以后对文章加以完善和补充。如果回复过多,陷于对具体问题的争论,恐怕难免会影响正文的写作。

            祝教头的大作早日完成,我翘首以盼。

      • 家园 关于吴法宪所说的笔记本问题

        按照《彭德怀年谱》记载,1954年6月26日,空军后勤部丢失一份空军的实力登记,一直没有破案。12月20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谈到此事时说:总政分工领导保卫工作的同志,对于空军严重失密事件,数次汇报讲不出理由来。这个案件一定要破,不破不行。六个多月破不了案,时什么道理,是谁在保护窃密的人,保护着反革命?应该把侦破工作的经过写出来,要向中央负责。

        • 家园 多谢给出的资料啊。

          吴法宪说是关于空军后勤部门的五年计划的一本笔记本,这里是“空军的实力登记”,分量要差很多啊。不知道谁是谁非。

      • 家园 共产党的队伍不是军阀的队伍

        史教头这一段把彭爷看低了,

        在一篇回忆彭雪枫将军的文章中对这一段历史有这样的描述,

        外链出处

        这个问题对彭雪枫来说,是一道难解的问题。二纵成立于1935年9月22日。那天,中央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下辖一、二、三纵队。二纵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副司令员刘亚楼、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参谋长肖劲光。这是彭雪枫政治军事生涯达到的第一次巅峰。但他就任伊始,就遇到了难题。一方面,纵队主要领导成员多来自原红一军团,引起了二纵(原红三军团)指战员的不满与抵触;另一方面,纵队主要领导人,都是才华横溢而又锋芒毕露,血气方刚,争强好胜的年轻将领,所以工作中出现分歧与矛盾在所难免。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一、三军团的团结问题,而且还牵扯到一些领导人的问题。他早就想找毛泽东谈谈,但又顾虑谈话的后果,今天已到了非谈不行,不谈没有退路的地步,刚才谈论吴起镇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一下子不见了。他拧着眉头,紧闭着嘴唇,表情严肃而冷静,停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了:“自二纵组建之日起,矛盾就开始了。当时,有部分干部战士对纵队主要领导成员的组成有意见,说:除我之外,纵队主要领导都是由一军团派过来的,难道三军团就没人了?问题出现后,经反复做工作,思想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彭雪枫接着又说:

          “前边的问题刚刚缓解,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主要问题有哪些?你详细讲一讲。”毛泽东插言道。

          “从二纵组建到陕北会师,共一个月零一天。此间发生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批斗、处理了一批干部;二是杀了一些人。”

          “那些被杀、被斗的都是什么人?什么原因?”毛泽东严肃地问道。

          “问题发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个别领导同志在生活上搞特殊化引起群众的不满;二是少数干部、战士有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红三军团在彭德怀同志言传身教下,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特别是在长征途中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亦是上下一致,官兵平等,过着同样的生活,领导干部和士兵伙食完全一样;但这次派到三军团工作的几位领导同志,在生活上搞特殊化,常聚在一起改善伙食,从而引起三军团一些同志的强烈不满。他们对这种作风看不惯,下边的干部、战士为此常发牢骚,讲怪话;另一方面,那时生活极其艰苦,伙食条件极差,有些同志饿得受不住了,偶尔发生违反群众纪律,偷吃群众东西的现象。

        吴法宪回忆录中对长征途中,一些红一军官改善生活有着很多描述,和上面的文章相互印证.

        有关乱杀人的部分,

        “部队由于在哈达铺休息的时间太短,干部战士的体力消耗尚未得到恢复,所以在向陕北进军途中,掉队的人一路不断。个别领导同志认为掉队与情绪不振有关系,因此怀疑掉队的人会投敌叛变,于是对掉队人员采取残酷的惩罚措施如抓起来送军事裁判所审判处理;但裁判所又无实权,许多决定又是上边决定了由裁判所去执行。黄克诚刚任裁判所长就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卫生队长在行军途中掉了队,正赶上部队整顿纪律,硬是把他送到裁判所要枪毙。黄克诚坚决不同意枪毙这个卫生队长,因为他在中央苏区有反AB团、反改组派错杀大批好同志的痛苦经历,对错杀好同志的惨状记忆犹新。虽然上边作出了枪毙的决定,但他坚持不在枪毙卫生队长的布告上签字。尽管他不签字,人还是给枪毙了。

        ...

        “黄克诚一向律己很严,这件事虽然不是他决定的,而且还作了抵制,但他常常自责:如果反对得再坚定一些呢?如果再通过其他途径向中央反映呢?一个同志的性命不就保住了。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但今后一定要尽最大的力量来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彭雪枫是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他讲话不仅逻辑性强,而且条理清晰,从不拖泥带水。他接着说:“卫生队长的事情刚刚过去,又发生了阮平问题。”

          阮平是三军团第十一团的一个连长,因为他有一次吃了老百姓两个鸡蛋没给钱,便开会批判他,并要送军事裁判所审判。黄克诚态度很明确,他不同意处理阮平。他说:“我们的同志转战万里,出生入死到了这里,我们还对他们不信任,对他们打击。”“十一团政治委员王平同志也不同意处理阮平,他认为:这样一点小事要处理一个久经考验的同志是不应该的。在黄克诚和王平同志的坚持下,阮平的问题才得到了妥善解决。”

          接着,彭雪枫介绍了他能记住名字的被杀人员的有关情况:

          周科长,二纵队某部管理科长,中共党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和中央红军长征,作战勇敢,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打掉一只胳膊。因为在过草地时他丢了几名伤员,被抓了起来送军事裁判所审判,上边下达了执行处死的决定。关于周科长被杀的经过,彭雪枫介绍说:“当处死周科长的命令下达后,黄克诚来找我说情。他认为:‘这种情况有情可原,不应处死’,但此时恰巧碰到政治部的两位领导同志,他们见黄克诚正在为要处决的人讲情,就严厉训斥黄克诚说:‘你还当过师政治委员呢,连这点小事情都处理不了,真不中用,’说完就派人将那位管理科长拉出去枪毙了。”

          这样一来,黄克诚这个军事裁判所所长就不起作用了,以后有关审判处刑的事也就不再找他。

        ...

        彭雪枫坦然地回答:“有两个干部失踪,一个叫胡正国,一个叫胡保全。”

          “什么原因,你调查了没有?”

          “调查了,毫无结果。基层连队说:胡正国、胡保全是被政治部的人给杀了,但他们又拿不出证据;我找负责执行死刑的纵队保卫局执行部主任杨奇清和在保卫局工作的李志民询问,他们说没有杀这两个人。现在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件事在部队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但至今仍然是个‘谜’。”

          毛泽东火了:“平时都会讲:要爱兵如子。根据地人民把他们的子弟送到部队,交给你们,而你们却不明不白地把他们给丢了,这样如何向广大指战员交待!”

        这些恐怕才是彭爷计较的原因.

        • 家园 再补充几点,关于回忆彭雪枫文章。

          河蟹兄是否忽略了,

          “。,。。 听着,听着,毛泽东表情又严肃起来:

            “你们二纵队出了那么多问题,但从你所谈及的问题看,责任似乎都是对方的,你这个纵队司令员有没有责任?有人讲二纵队的问题,是彭与刘、罗矛盾的结果,这话虽不够准确,但它说明双方都有责任嘛!”

          .....

          “ ....当谈到部队整编,恢复了一军团建制,撤销了三军团番号,并把三军团编为一军团的一个师 ——第四师,三军团广大干部、战士的情绪时,彭雪枫说:“那时干部、战士的情绪很大,思想混乱。但他们却不敢找彭德怀同志讲,而是纷纷责问我:为什么只恢复一军团建制,而撤销三军团的建制呢?为什么把三军团编为一军团的一个师呢?三军团编成一个师后,原有的干部都用不完,为什么领导干部还要由一军团派过来呢?”……

            毛泽东那从容不迫,镇静自若的神情不见了。他皱起眉头,一股无名火从心头窜起,声色俱厉地说:“干部、战士不了解情况,你们也不了解情况吗?!中央改编部队的决定,你们向指战员讲了吗?解释了吗?”

            在任何急事面前都从不惊慌的彭雪枫,并没有因毛泽东发火而退缩,这时他倒显得格外平静,并低声慢语地说:“我们不仅传达了中央的决定,而且做了大量说服解释工作,大部分同志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但仍有部分干部、战士仍想不通。思想工作是急不得的,只有慢慢来。俗话说‘性急吃不了热米饭’,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总会有觉悟那一天……”三军团指战员问彭雪枫的问题,实质上是在问毛泽东。

          .....

          “停了一会儿,彭雪枫用带有试探性的口气说:

            “还有一个问题,不过这纯粹是对您个人的……”。

          “关于照相问题,大家都有意见,问为什么您只和一军团合影不和三军团合影?”

            毛泽东沉下脸来,猛的将桌子一拍,用不容置辩的口气厉声说道:“这是山头主义!完全的山头主义!”

          -------另外说一点,这篇回忆彭雪枫的文章,里面只有东哥和彭雪枫两人知道的谈话很多,不知道这么多个人的谈话是怎么保存,流传下来的。---但这篇文章的确是反映那是红一和红三之间矛盾的好资料。

          • 家园 东哥是真正识货的人

            谢史兄的回复, 或许是俺对史兄文中’自留地”的说法理解有偏差吧.

            在俺看来, 早期GCD的队伍或起于草莽,或脱身于旧军队,但其领导人出于对信仰的忠诚, 对”党指挥枪”这条原则的贯彻是非常彻底的,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中央”代表”们不论空降到哪一个”山头”都能很快取得实际指挥权的原因, 这一点在旧军队中是不可想象的.

            彭爷和东哥都是有博大胸怀,志向的人杰, 眼光自然不会局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 彭爷抗战时在华北指挥八路军, 解放战争时期在西野以及抗美援朝时指挥志愿军, 都没有特别栽培原红三军团的人, 彭爷所倚重的黄克诚是老井冈,从渊源上来说和东哥更近, 并不是平江起义的老弟兄.

            彭爷不待见罗刘等红一军团的人,恐怕更多的是不喜欢这些人的作派和跋扈, 就事论是, 而不是因为谁动了他的自留地.

            其实呢,对于彭爷, 东哥才是真正识货的人, 一句’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是真正看清了彭爷, 在战场上, 不论多么强大的对手,哪回彭爷不是横刀立马, 在官场上呢,也是一样, 唉…

            彭爷的人缘好象也并没有史兄写的那么差, 其中彭爷和彪哥的关系就很耐人寻味, 彪哥在庐山为彭爷卸包袱,和彭爷在彪哥折戟沉沙后为其叫屈, 这两段很有点”患难见真心”的味道.

            萧上将:“别提彭德怀了,他和林彪是一丘之貉!” 其实也没说错, 彭爷自己不也是这么总结的吗?当然彭爷还加上了高麻子.

            彭德怀就说: “给我钢笔,我想起一点就写一点。高岗、林彪都是反革命,还有彭德怀。”(1972年6月11日)

            静待史兄的好文.

            • 家园 林彪是反革命的时候,彭总早就去世了吧,这个段子编的离谱了
            • 家园 河蟹兄这一段,俺觉得略有分歧。

              大体上,您说得不错,但细节上,不够严谨。

              比如,“党指挥枪”这条原则在各地略有不同,象红二方面军,金牌杀手夏曦就杀的很厉害,被杀的将领也都没有抵抗。但是,也有也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斗争才确立的。-----比如朱老总和东哥当年在红四军就为这个原则闹个不休。----所以我们不能用原则来套历史事实,而应该仔细根据不同根据地,红军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个原则是如何贯彻的。

              彭总的志向远大是无疑的,但胸怀略小于他的志向。这不是俺说他坏话,而是觉得这样描述他老人家,对于解释一些历史事实,会比较合乎逻辑。具体例子就不说了。

              东哥对彭总,是感情复杂的。彭总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性格,俺举一个例子,林总抗战的时候回国,东哥亲自去机场接他,这个待遇,当时是独一份的。而对于彭总,师哲的回忆,就在那个时候,东哥就告诉师哲,:“彭总刚愎自用,眼高一切,”,这个史料有一个背景,那就是彭总当时先是在所谓的“华北座谈会”上,被斗了四十来天,后来在七大作为了检讨,做自我批评。师哲不很了解历史,第一次听到彭总做检讨和自我批评,很感动。但东哥不以为然,说:“彭总承认错误的态度十分勉强,也难说他是心悦诚服的。”然后他就给师哲关于彭总的八个字评语,就是“刚愎自用,眼高一切。”

              当然,东哥和彭总在一起的日子很长,对彭总的认识比我们后来的评论者要深。----或许偏见也比较重。---但有一件事,东哥是对的,那就是彭总承认错误的态度的确十分勉强,也难说心悦诚服,因为十四年后的庐山会议,彭总的确发泄了对华北座谈会的严重不满。

              至于彭总和林总的关系,俺建议您仔细体会林总在庐山对彭总的发言。

              总之,彭总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但他的确不是完人。俺似乎过多强调了他的缺点,----可坦率地说,就是对彭总本人而言,他的这些缺点对他自身,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不把这些缺点指出来,就无法说明他一生曲折的一个内部因素,所以俺认为指出这些缺点,是对彭总的一个清醒的爱护,而不是反之。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