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奥巴马能拿通用汽车怎么办? -- 晨枫

共:💬144 🌺2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个笑话,各国商人的区分

          欧洲人把啥都做成性能最高,日本人把啥都做成性价比最高,中国人把啥都做成本最低。李书福就是典型。

        • 家园 吉利最大的痛苦在于缺钱

          汽车行业是个烧钱的行当,李书福先生的资金链一直都很紧,所以他到处打着工业园的名义圈地,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搞到足够的资金。而其他有地方政府背景的本土厂商就要好一些。

          举个例子吧,在芜湖,出租车基本都是奇瑞的车;而在吉利的大本营宁波北仑,出租车基本见不到吉利的,宁波市里就更不用说了。

          没钱就不好办事,他也很无奈。

          • 家园 吉利是命苦

            吉利在宁波算不上大项目,地方政府对他没有依赖和期待。结果就是不重视,政策就没有倾斜过去。钱就紧张了。

            如果像奇瑞一样在相对小的地方,地方政府就会非常重视。

            这个,只能说是命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只能说他的政治敏锐度太差,奇瑞也不是芜湖市委市政府发起

            组建的阿,比亚迪更不用说,在中国办重工业居然不会想办法和地方政府机关拉关系组同盟真的只能说他水平不行,倒是电视上只见他一天到晚的嚷嚷说国家不给支持,我要是宁波政府的,我看了他也烦

            • 家园 奇瑞不是芜湖市发起的?

              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呢,有什么出处吗?

              我所知道的是奇瑞一开始就是芜湖市的项目。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汽车项目。芜湖地方政府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敲打几百台车,就是一个多亿的产值。这个现象引起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注意,由此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干。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成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把干汽车的困难想简单了)和利益的驱动(汽车当时是高暴利产业)。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领导人早已不是无知者,而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干的精神却已深入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并且在继续发扬光大。

                想上汽车项目的安徽芜湖领导人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外链出处

              比亚迪的成立和吉利差不多,没什么政府背景,所以比亚迪在电动车上大力宣传,以此来争取政府的支持,这是高明的一着。

              在中国办重工业就一定要和政府组同盟吗?我并不希望这成为一个“潜规则”。

              • 家园 搞错鸟搞错鸟,本来只想说比亚迪,一不留神就把奇瑞也带出去

                我觉得真不是坏事,本来作为重工业就需要国家的支持,双方都要出力,日本两田,美国三大,德国宝马奔驰大众都和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众来中国不也是挑上了一汽联和生产而没有自己作为外资单独建厂,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和政府搞好关系有个垫脚板。这已经不是一个产业陋习的问题了,想成为寡头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毕竟重工业这种东西受政策的影响很厉害,军工,船舶,化工,冶金(沙钢是个例子)都是如此。我说的和政府搞好关系是一个很宏观的拉关系,可以直接拉政府入资,可以在回馈地方利益的时候多漏一点,可以竭力融入国家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如比亚迪),而且出口的时候和国外政府拉关系同样重要,日本两田最后在美国站稳脚跟的过程很能说明问题。吉利现在在国内都不知道和政府拉关系结同盟真的是战略眼光不行,汽车在国家战略里面的定位都没搞明白,你不付出点国家怎么会给支持?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