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边际收益递减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土地流转”政策是失误 -- 思想的行者

共:💬73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很有必要深入分析

                        我所说的轮种,两种作物生长期也是有交叉的,并不是收割完一种再种另外一种。

                        我对如何在水稻田里套种其他作物很敢兴趣,如果你有更多的清晰,望不啬赐教。

                        你所说的套种两种以上的作物基本都是经济作物,如果全国推行,如何保证主要全国粮食作物的产量?毕竟人还是要吃饭的,不能只吃蔬菜。即使部分地区可以出口这些经济作物换粮食,试想一下,全国大部分都出口这个换粮食可行吗?

                        • 家园 这个吗

                          1我研究这个方向那等于要我换老板改专业方向了 您别难为我

                          2我们的粮食年产逐年增加 1998年曾达到5.12亿吨而2000-2003年曾经下降到4.1亿吨 此后又恢复到05年以后的5亿吨以上

                          粮食产量现在除了小麦其实都是过剩的 国家还要高价购入,然后低价按工业用粮和饲料粮出售。

                          粮食产量中直接吃掉的部分一亿多吨,两亿多吨是转化为禽肉蛋来吃掉的。还有几千万吨是工业用粮,包括酿酒、粮变燃料等等

                          实际上我们现在担心的不是粮食会不会不够吃,而是担心粮食丰产不增收,尤其是大米和低等级小麦产量过剩问题。

                          另外,我们做个研究的 假如国内粮价与国际接轨,水稻价格涨到一万一吨甚至更高。花卉过剩卖不掉的时候,把荷兰温棚不种花了种水稻,一年三熟,亩产两吨半都是做得到。

                          何况 经过改造过的土地,用滴灌温棚配节水农作物,仍然是比靠天吃饭更能承受天灾打击

                          大家都种经济作物,那粮价上去了的时候,不就有人种粮食了么?

                          会通涨是肯定的,但是中国的各种产品价格迟早也是都要和国际接轨的。如果强行维持一吨粮食一两千两三千的价格,农民增收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实际上没看我一直没提么 单纯种粮的最大效益面积是多少我们根本不敢算,不和谐的,那个数字肯定在十万亩以上。那种农业资本家农场还不是可以出来的时候。

                          PS有个课题的说法是虽然温室效应如何如何不好,造成的反常气候如何如何多,但是增温对北方的农业产量促进作用,大家抵消以后,产量估算敞口反而还有略微提高

                          • 家园 经济作物种植不同粮食种植

                            你们所说的都是公司种植经济作物,我的话题不同,我谈论的是粮食种植。我相信如果国内部分地区种植经济作物,单位面积总产出(货币收入)肯定比种粮食赚钱,但是如果国内大面积种植这样的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将不经济。大部分农村还不得不种粮食。

                            此外,楼下所说的

                            把荷兰温棚不种花了种水稻,一年三熟,亩产两吨半都是做得到
                            。如果粮食紧缺了,所有的荷兰大棚的粮食总产量有多少?能解决多大的粮食缺口?

                            • 家园 哪有那种境地的可能性

                              粮食生产保持好势头,产量有望超过上年

                              夏粮连续第四年增产,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夏粮面积3.97亿亩,比上年增加220万亩,产量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其中冬小麦面积为3.24亿亩,比上年增加了290万亩,产量1亿吨,比上年增产50万吨。夏粮单产达到288公斤,比上年提高3公斤,为历史最高水平。早稻面积略减,产量持平。2007年早稻播种面积约8740万亩,比上年减少200万亩。由于早稻播种以来,光热条件较为适宜,单产365公斤左右,比上年增加10公斤。总产量3195万吨左右,与上年持平。秋粮面积增加,产量可保持上年水平。2007年秋粮播种面积约10.96亿亩,比上年增加400万亩左右。秋粮生长期灾害性天气增多,北方和南方晚稻区都出现较重旱情,气象条件总体不如上年,但由于一季稻和玉米面积增加,亩产仍保持在上年水平,预计全国秋粮产量3.5亿吨左右。

                              2.全年粮食面积增加,小麦、水稻产量略增,玉米持平略减

                              初步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约49800万吨。分品种看,预计小麦产量超过10600万吨,比上年增加120万吨;稻谷面积4.4亿亩,产量近18700万吨,比上年增加400多万吨,主要是黑龙江增200万吨,重庆恢复性增产140万吨;玉米4.28亿亩,产量约14500万吨,比上年略减50万吨,主要是东三省减产400多万吨。

                              全国的基本口粮供应保证线1.7亿吨

                              再外面的部分产量不够,那就只不过是禽肉蛋涨价罢了

                              如果粮食因为不够吃而价格飞涨到与国际接轨

                              粮食单位亩产还会那么低么?

                              现在超级稻的亩产2000斤是正常范围 冬小麦亩产1200斤也不稀奇

                              可见把农粮田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是很容易的,相应的可增加5倍的经济作物用耕地

                              届时价格杠杆会促进平衡的

                              中国要粮食紧缺了,那粮价还不得涨到种粮即暴利?按超级稻的亩产也就是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拿来种粮食,那中国人的饭碗就不会空的

                              荷兰温棚种水稻最大的价值是可以人为促进水热条件,三个月就能产出一季,总产量几百万吨未必算多,但足够应付大田超级稻产量收割前的青黄不接恐慌期了。

                              要是战时配给,大家少吃点禽蛋肉而已,我们现在的库存粮食足够足够供应基本口粮4-5年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耕地可作为后方供给,也足以提供每年足够的口粮生产了

                              每人每月15斤粮食,我看肯定饿不死吧

                              (说真的 要中国到连十分之一的耕地都不能正常耕作了,恐怕一半领土沦陷才做得到吧)

                              不打仗的话 多进口些玉米大豆之类饲料粮 也没什么关系

                              当然你说全球互相种蘑菇打世界大战 那是另一回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马后炮,水是限制因素,另外人均十五斤是要出问题的
                              • 家园 这个?

                                每人每月15斤粮食

                                是不是15公斤。

                              • 家园 农业科技发展真是日新越异呀

                                初步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亿亩,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

                                不是很敢相信这个数据。印象中全国理论上的可耕地面积仅18亿亩(?),实际耕作面积在包产到户后80年代中期最高(由于农民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此后由于退耕还林、城市改造、工业用地,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现在超级稻的亩产2000斤是正常范围 冬小麦亩产1200斤也不稀奇

                                把农粮田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是很容易的

                                如能够提供以上信息的出处。

                                大概6、7年前,看过袁的电视访谈,他曾提到过,将来人可以在超级稻下乘凉。当时以为天书,看来是真的了。我老家至今没有推广这种亩产2000斤的水稻和1200斤的冬小麦,请问哪个品种如此优秀?不知道已经在哪些地区大面积推广,产量如何?

                                如果真有这样的技术和产出,在全国推广以后,广大农民有福了,只要把土地租出去,基本生活就不用担心了,基本没有风险也不要投入。就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就象深圳的农民一样,房租就可以保证每月足够收入,哪里还需要工作挣钱养家呀?

                                • 家园 现在实际上还在不断攻关 记录不断刷新

                                  不知道你是哪里

                                  现在新得品种多如牛毛

                                  基本上都能达到单季600KG 全年亩产1000KG+

                                  最新的品种一般要贵一些 而且需要应用新技术

                                  亩产单季700-800KG的正在全国推广中,不过目前推广面积才只有12%

                                  小麦因为主产区只能种一季冬小麦 现在推广的也就是亩产600KG的技术 新品种已经达到700KG以上

                                  一般与冬小麦套种的玉米 现在也能达到750KG以上 新品种已经达到850KG以上了

                                  在广宇公司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广宇系列小麦的秸秆和麦穗比普通小麦明显粗壮。据公司董事长曹长义介绍:其中广宇5号小麦穗粒数70-86粒,广宇6号小麦穗粒数80-96粒,而普通小麦一般穗粒数只有四五十粒;在2004年,这两种小麦大田种植亩产就分别达到了750公斤和800公斤。曹长义表示,广宇系列小麦自2000年嫁接连续几年的试验种植结果表明,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已经稳定。

                                  2007年10月8日,由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组设在浚县农科所的夏玉米超高产攻关试验田产量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经过专家现场实打验收,50亩连片“浚单20”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872.66公斤,创造了黄淮海地区同面积产量新纪录;15亩连片“浚单20”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1064.78公斤,超过了“十五”期间同品种同面积在同一地块上创造的1006.85公斤的超高产记录,并再次刷新世界夏玉米同面积的最高产量纪录。设在浚县农科所的15亩连片“浚单20”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加上每亩668.88公斤的小麦产量,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733.66公斤,再次刷新2005年创造的1621.9公斤的超高产纪录,成为目前我国15亩连片一年两熟平均单产的最高纪录。2008年7月2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视察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时指出:鹤壁实施的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小麦单产能够达到670多公斤,玉米达到1064.78公斤,两季合一平均亩产能够达到1733.66公斤,你们创造了世界纪录,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06年

                                  据新华社昆明9月7日电 世界水稻亩产的最新记录7日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诞生:水稻新品种“协优107”经过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现场实打实收亩产达到1287公斤。

                                    9月7日,科技部组织国内知名水稻专家和当地农业主管部门一起对南京农业大学实施的“水稻新品种‘协优107’精确定量栽培”进行现场验收。专家们按照国家标准折算,这一水稻新品种实际亩产达到了1287公斤。

                                  05年

                                  新华社昆明9月10日电(记者 李倩)9月10日,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乡水稻示范基地里传来阵阵欢呼声,我国新近培育出的超级稻II优28经现场实割验收达到亩产1229.97公斤,打破了去年由超级稻II优6创下亩产1219.9公斤的世界水稻单产记录。

                                  06

                                  姜堰刷新苏中苏南水稻单产记录 精确定量栽培亩产903.3公斤

                                  据介绍,江苏水稻项目采用的核心技术就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这一技术以“良种、壮秧、扩行、减苗、准肥、控水、无公害化病虫害防治”为主要内容,以叶龄进程诊断,作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使农民易于掌握应用,既可节种、节肥、节水、节药,又可收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

                                  该技术自2004年起,先后在东海、兴化、武进、高邮、如东等30个县市实施,新增效益26.6亿元。在兴化市实施的15.2亩杂交稻超高产攻关实产验收,平均亩产达815.1公斤,打破里下河地区水稻亩产历史记录。

                                  另悉,水稻单产的最新世界记录出自于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亩产1287公斤。

                                  亩产1200斤 河南出资1000万元“激励”两种小麦

                                  有一种小麦,它能亩产1200斤,高出我省目前小麦亩产能力400多斤;还有一种小麦能达到美国和加拿大的小麦品质,用它做出来的面包弹性好、内部空气均匀、含天然麦香。

                                    这两种小麦都是由我省科技人员培育的。昨天,我省宣布拿出1000万元在3年内“重点培养”它们。或许几年后,我省老百姓吃饭就主要靠它俩了。它俩的名字一个叫“百农矮抗58”,一个叫“郑麦366”。

                                    前者由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教授茹振钢培育。在国家组织的生产试验中,它在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东全部增产,比一般品种亩产高出200斤~300斤,适合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湖北等区域种植。

                                    而“郑麦366”由省农科院育成,它是一种高筋小麦。据说它完全可以达到美国和加拿大小麦的品质标准,用它制作的面包,体积大、弹性好、内部空气均匀、含天然麦香。

                                    我省安排的1000万元专项经费,将用在省农科院和河南科技学院,这是我省科技历史上资助经费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下一步,省科技厅还将尽快启动玉米新品种的专项扶持。到2020年,河南省要增产300亿斤粮食,玉米的增产也要靠科技

                                  • 家园 难想象如果有这么好的产品,国家竟然没有快速推广

                                    我以前也是干科研的,完全知道这些报道的水份,很难想象如果有这么好的产品,国家竟然没有快速推广。当初袁农平的杂交水稻几乎在四川全省同时铺开,收效明显。

                                    我没有种植过新品种小麦,如果真如文中所说,那应该去四川推广。我老家很多农民都不种小麦好多年了,只中玉米和红薯两季,就是因为种小麦费事,产量不高,实在不合算。希望这些厂家去四川推广。

                                    再说点题外话,那些写新闻报道的记者大部分都没有科学素养,也缺乏职业道德,他们基本听风就是雨,这样的新闻报道不足为凭。我对所谓的科技评奖或者专家评审一样持怀疑态度,只相信推广效果。没有人会傻到有高产量品种不种,只要一户农民种植效果明显,不用提醒,第2年全村农民都会自动跟上。

                                    • 家园 可惜真的很难推广

                                      因为新品种种子平均要贵30%-50%左右 比某些落后地方继续通行的第一代杂交种子贵一倍以上。

                                      尽管增产的收入更多 但是粮价不大幅度的涨上去

                                      农民是不愿意一次性投入那么多资本进去

                                      全国水稻主产区的分县水稻单产数据里 最高的县在浙江 全县平均单季早稻亩产是660KG

                                      然而还有7个县的全县平均单季亩产是低于300KG的

                                      播种的都是已经性状退化的第一代杂交水稻

                                      由于大量地方依然使用便宜但低产量的旧品种 所以严重拉低了全国的早稻平均亩产

                                      到现在全国的早稻平均亩产也就在365KG左右

                                      不说那些超级稻 就是九十年代末就在江浙很普遍的那些产量500KG+级别的种子品种能普及全国

                                      全国早稻产量即可增加六分之一以上。

                                      十几年前那是国家倒贴钱白送农民种子让农民试用,这才把第一代杂交水稻推广开来,全国同一个品种包打天下八九年,那种事情现在怎么可能呢?

                                      现在比较好的种子少说也有一千来种,都是大大小小的私营种子公司花了大力气大投入改进出来的。有的口感好,有的耐旱、有的耐涝、有的节水、有的抗除草剂。在江浙这里,再好的种子三五年就落后了,有更好的种子把他淘汰了,品种更新速度非常高。这样的高投入高产出链条下,当然价格也贵得多了。

                          • 家园 俺便是传说中的经济学砖家叫兽预备队
                          • 家园 很高兴,再次得到有关的资料。

                            兄弟是在读的博、硕?研究什么的?

                  • 家园 花一个!

                    兄台对这个非常有研究,张知识了。

                    花生的老毛病你就不要太在意了。

                    不过花生能引出你的这篇文章也是功劳啊。

    • 家园 如何能够让8亿农民离开土地?

      要不让农民离开土地很简单,强化户口就行了.可如果要让8亿农民离开土地,而且是平稳\有续的离开,就是大事业了.

      你的文章属于不能读的一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