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埃以关系变迁看真和平换真土地过程(一) -- 正版松鼠妖

共:💬117 🌺9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埃以关系变迁看真和平换真土地过程(一)

    从埃以关系变迁看真和平换真土地过程--兼答诸位网友

    汇总回答各位的东西

    从埃以关系变迁看真和平换真土地过程

    --兼答诸位

    说明:本文立论基础为周恩来总理劝诫巴解组织领导的三个基本点:1,放弃“把以色列赶入大海”的口号;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以色列内部爱好和平的力量;3,放弃劫持客机暗杀平民等恐怖主义手段。

    名词:西巴勒斯坦:包括如今以色列地区和黎巴嫩南部上加利利地区

    大巴勒斯坦:包括如今以色列、约旦全部、黎巴嫩一部、叙利亚一部

    背景介绍:

    一,1882年以前的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地区地处亚非交界之处,是强权称霸东地中海地区的必经之路,历来是四战之地,从上古时期就有埃及法老和赫梯帝国在此交战,后来的马其顿人、罗马人、欧洲十字军、阿拉伯人乃至蒙古人都在此征战,当地居民也因此一次次的卷入各种战事之中,被各个历史时期的强权当作棋子,有个历史学家对此有精辟的总结“如果你执意要居住在十字路口,那么不断的被车辆碾压是你必然的命运”。

    欧洲人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他们可以绕过陆桥直接与东亚贸易,此地的重要性才有所下降,16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控制东地中海地区以后,这个地区逐渐平静,随着贸易中心的远离和环境的恶化,这里也逐渐荒凉起来。根据1845年普鲁士领事的记载,三教圣地耶路撒冷仅有人口16410,其中犹太人7120,穆斯林5000,基督徒3390,土耳其士兵800,100个欧洲人。1867年,马克吐温访问这里,曾不无感慨地写道:“在所有景色凄凉的地方中,我以为,它应是首屈一指。那里寸草不生,色彩单调,地形不美。谷地是难看的沙漠,沙漠周围是一些荏弱的植物……这是一块没有希望的、令人沉闷的伤心的土地。”

    从1870年代开始,才逐渐有亚洲、欧洲的少量犹太人进入这一地区,加入本地的犹太教团,在罗斯柴尔德的资助下尝试开办农业学校和种植园,这一尝试并不能说是成功的,后续的人员也是零散的。1882年以后,欧洲尤其是东欧俄国的反犹浪潮开始兴起,移民至此的犹太人才多了一些,但由于开垦荒地的体力劳动十分艰苦,犹太人更多的是转入城市成为小手工业者和管理种植园的代理人,但是总的而言,称西巴勒斯坦地区为荒地是不能算错的,1893年奥斯曼帝国的统计,在西巴勒斯坦的非犹太人总共92,300人,其中阿拉伯人55,827人,犹太人59,431人;后来估算阿拉伯人中有70%为穆斯林,30%是基督徒。【这里出现了2个容易混淆的数字,一个是1882年,巴勒斯坦地区有30万阿拉伯人5.5万犹太人,另一个是1905年估算该地有70万阿拉伯人5.5万犹太人,这里肯定是大巴勒斯坦地区的数字,而不是西巴勒斯坦地区的数字,因为1922年英国划出约旦后的人口统计数字:总数约75.7w,穆斯林59.1,基督徒7.9,德鲁兹派0.7,犹太人8.4万,没理由经过17年发展和移民,该地的阿拉伯人口还减少了。】

    二,1882-1948年

    1882年到1905年期间,欧洲犹太人面对反犹浪潮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1905年的犹太人大会上否决了“乌干达方案”确立了回归巴勒斯坦为纲领。于是欧洲大批犹太人移民此地,由于这些犹太人基本是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混合,他们提出了劳动建国的纲领。与同时期在欧洲活动的犹太人大会的领导人的纲领并不相同。

    1917年的“贝尔福宣言”,1919年的“费萨尔-维茨曼协议”都没有提到要建立独立的犹太国,而是民族家园,这是一个设想中半自治的地区,类似现代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或者民族自治地区一样的东西,这种纲领比较清楚的表明了犹太人大会的领导人和巴勒斯坦当地的犹太社会主义运动纲领的分歧。

    至于谈到面对本地阿拉伯人的态度,犹太定居者以社会主义思维设想,教育将会洗去阿拉伯农民脸上仇恨的表情。如果积极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阿拉伯知识分子不同意这种设想,那只不过因为他们是非无产阶级,通过血缘关系与统治阶级千丝万缕地联在一起。社会主义理论的经验特征使犹太领导人看不到这种可能性:教育不会驱散一个文盲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憎恨,只会使他更有力地表达这种憎恨。

    从1920年开始,当地阿拉伯穆斯林开始和犹太定居者发生冲突,并在1936-1939达到高潮,如此的现状,使得英国托管当局和犹太组织都认为,把西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成2个民族国家可能是一个看上去可行的方案,于是在2战后各个殖民地人民包括其他阿拉伯国家纷纷独立的年代里,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181号决议,同意阿以分治。这个用个比方来说就是,如果魁北克真的能从加拿大联邦里独立,那么阿尔伯他省动心思是很自然的。

    在分治以前,犹太人大约拥有7%的土地,阿拉伯人拥有27%,其他是公有土地。

    分治方案如下:

        领土面积(平方公里) 领土比例

         阿拉伯国 11,000 40.7%

         犹太国 15,850 58.7%

         耶路撒冷特区 158 0.6%

         总计 27,008 100%

        区内人口总数 阿拉伯人 所占比例 犹太人 所占比例

         阿拉伯国 828,000 818,000 98.8% 10,000 1.2%

         犹太国 937,000 438,000 46.7% 499,000 53.3%

       耶路撒冷特区 205,000 105,000 51.2% 100,000 48.8%

         合计 1,970,000 1,361,000 69% 609,000 31%

    现在做一个简单的计算,犹太人土地占有是 15850*53.3%=8448,阿拉伯人土地占有是11000*98.8% + 15850*46.7%=10868+7402=18270

    合计就是 31%的犹太人按人头分到了8448/27000=32% 的土地,69%的阿拉伯人按人头分到了18270/27000=68% 的土地

    如果181号决议能够和平执行的话,这是阿拉伯人按人口拿到土地的最公平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犹太国是民选代议制政府的话,以阿拉伯人48%的人口比率和高人口增长率来看,那将是一个从强有力的少数派迅速变为多数派并最终实际控制犹太国的过程。可惜命运女神从来不给第二次机会的。

    正题:埃以关系变迁 待续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请不要选择性无视周总理支持阿拉伯人民反对以色列的立场

      周总理固然劝戒过巴解组织领导人,但这是斗争策略的范畴。与此对应的,周总理支持阿拉伯人民解放斗争、反对以色列侵略的立场是无比坚定的。直到周总理逝世,新中国也没有承认以色列。

      请不要选择性无视周总理的立场。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你不要断章取义的编造周总理的立场

        你根本就不敢全面看待周总理的立场,也不敢正视中国政府一直是承认以色列有生存权的立场

        我是全面引述了周总理的立场:

        周恩来总理劝诫巴解组织领导的三个基本点:1,放弃“把以色列赶入大海”的口号;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以色列内部爱好和平的力量;3,放弃劫持客机暗杀平民等恐怖主义手段。

        这里已经很明确了周总理的立场:1,以色列有生存权;2,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斗争要放弃恐怖主义。

        这里承认以色列的生存和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合法斗争是不矛盾的!

        • 家园 好在行路人pacers和思索给出了较全的文字

          /alist/1983490

          你是否选择性无视周总理的立场,我是否编造了周总理不存在的立场,大家可以自己看。

          你就自娱自乐吧,我不奉陪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