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奥巴马与新新政 -- 晨枫

共:💬89 🌺37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奥巴马与新新政

    1933年罗斯福临危受命,入主白宫后,8天内就煞住了大萧条的势头,此后开始了新政,把美国从经济的坑底拉到世界的前沿,终于促成美国在二战后就一举登上世界霸主的地位。奥巴马现在也是临危受命,虽然还看不出有在8天内就能煞住这次大萧条的意思,但他也已经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奥巴马的新政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名目,权且称之为新新政吧。

    奥巴马新新政的中心是通过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强力推动美国在教育、医疗、新能源、环保、基建方面的大规模发展,以此最终把美国拉出这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大萧条。和布什时代专注于将金融系统拉出流动性短缺的做法相比,奥巴马的方案无疑更具有前瞻性,对美国未来的发展的作用更大。

    现代美国的基建基础是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时代打下的,几十年来虽然也在不断修建,但还是落后于时代的需要,亟待大规模整修。不久前明尼苏达的一座公路桥坍塌,凸显了基建更新的迫切性。除了公路、桥梁等公共基建外,电网也是一个问题。如果电动汽车最终在技术上解决了电池的难题,现有电网也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居民在家对汽车的充电要求。现有数据网络的带宽也成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需要升级。

    一两百年来的高度工业化使美国高度依赖石油。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伊拉克战争不是为了石油那么简单,但伊拉克战争也是美国人意识到维持廉价石油和高能耗的政治代价。同时,美国要继续充当世界的领袖,已经无法逃脱对世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环保的新能源究竟是什么,这可以争论,但大规模降低废物排放,鼓励节能汽车、节能房屋和全社会的节能观念,已经刻不容缓了。

    美国的医疗技术在世界上居于领先,但美国的医疗费用太过高昂,普通人对此不堪负担。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竟然有几千万人处在医疗保险体系之外,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新新政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才能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和医疗成本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美国的教育也是问题多多。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质量饱受诟病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美国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但师资和最好的学生常常来自国外。

    在这些方面的大幅度政府投资无疑可以推动大幅度的发展,但奥巴马的问题不仅在于美国的长远发展,还在于眼前的就业问题。奥巴马在大选中承诺要在两年内解决二百五十万(现在增加到三百万)工作岗位的问题,如何把长远发展的远水和就业的近火结合起来,成为奥巴马最大的难题。

    教育、医疗不是可以撑起一个国家的产业,也不是大量吸收就业的地方。基建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就业,但这是有时间效应的,不可能永远基建下去。用大规模的基建迅速增加就业,为长远发展争取时间,或许这是奥巴马的如意算盘。

    美国经济早已超过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的年代了。今天美国的经济支柱是金融业、科技业和服务业。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等,这个行业首先不是大规模吸收劳动力的地方,第二也是这次大萧条的重灾区,指望他们大规模解决就业问题是没戏了。从长远来说,金融业也难以成为拉动美国这样一个大国的主要产业。金融说到底是杠杆行业,需要实体经济作为支点。虽然杠杆来钱快,但要是实体经济萎缩,支点越来越少,杠杆的作用也就随之消失了。像冰岛这样的小国还有可能到国外去找支点,但美国这样的大国依靠国外的支点是不可思议的。

    服务业包括零售业和一般服务业(生活服务、科技咨询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会计、法律、旅游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第三产业。零售业的就业规模直接取决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能力萎缩的时候,零售业的扩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难以为继的。一般服务业也是一样,也是依附于皮的毛,在经济萧条的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看来只有科技业还可以指望了。

    在90年代,科技是美国经济成功转型的主要因素之一。今天,除了“传统”的IT行业和通信、电子行业,环保、新能源和节能汽车也属于科技业。如果美国实现成功的科技转型,在环保、新能源和节能汽车领域实现起飞,科技业是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这将比单一依靠IT的增长效应更为强大,如果说IT是现代技术社会的杠杆的话,那环保、新能源和节能汽车可能成为新的支点。

    新经济支点的形成对美国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建的经济效益也取决于新经济支点的形成,基建也是需要通过经济支点的发达才能发挥经济效益的,否则大规模的基建就和大规模修建旅游、疗养或者公益设施没有什么两样,对发展生产力没有作用。

    科技业其实也包括两部分,一是和实际生产能力一体化的“实体科技”,二是脱离直接生产能力的科研、产品和技术开发的所谓“知识经济”。美国还拥有很多传统工业的知识和独门绝技,单靠积累也可以坐吃老本一段时间,但这很快就要坐吃山空的。可以预料,随着美国在传统工业领域的萎缩,和传统工业有关的“知识经济”也将萎缩。最后还是要回到“实体科技”。

    问题在于,实体科技不光需要投资,还要有人去做。上一次美国科技勃兴是在60年代,肯尼迪时代的美国受空间竞赛的刺激,在科技领域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很多成果至今仍然在开花结果。然而这几十年来,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以钱挣钱”上,短时间暴富成为唯一成功的标志,很多已经从事于科学技术的人也不例外。当最优秀的年轻人弃科学技术于不顾而径直投奔商业、法律、医生的职业,当最好的工程师和教授的成就只有通过加入行政和管理层才能突破玻璃天花板对个人价值和成就的承认的限制,实体科技的人力资源就大成问题。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企业界的公司也掉入了“以钱挣钱”的怪圈,公司业绩以短期股市表现为基本依据,公司卷入对冲式的金融投机,将资产买进卖出玩数字游戏,通过复杂的金融杠杆制造虚假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以知识产权扼杀竞争和谋求垄断,但对真正带动技术进步的科研和产品开发反而斤斤计较。在经济危机当头的时候,首先遭殃的真是R&D,这很难说是对科技的重视。公司里最重要的VP肯定是管财务的,接下来是一大堆管公关、法律、市场、人事的VP,这之后才轮得到管R&D的VP,如果这个VP不是包括在总管工程技术的VP之下的话。

    教育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是一个全社会的价值认同问题。60年代时,制造业依然是美国经济的主体,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职业对产业工人的后代依然很是崇高。但是今天的美国中小学里,数学、科学突出的孩子被视作古板、怪僻的怪人(geek)。当在其他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们视数学为虎狼之途,美国人中下一代的科技人才的来源就大成问题。美国不能永远靠移民来填补科技人才的空缺。

    即使科技人才不是问题,科技拉动经济依旧是一个长远的事情。首先要形成科技突破点,然后再产业化,当前美国已经很虚弱的经济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当务之急是要在短时间里大量增加就业,但这只有从需要最少培训的行业入手。

    罗斯福的切入点是基建,奥巴马也想从这里入手,但这又是一个奥巴马时代和罗斯福时代的不同点。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人刚从农场里走出来不久,踏实勤快能吃苦。他们也能干,农场上不光要干体力活,还要会操纵、维护和修理农用机械,修房子、水电什么的更是不在话下。30年代的建筑机械化程度和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安全标准更低。今天的重型建筑机械的操作没有相当的训练是不行的,既容易损坏机械或造成质量事故,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今天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标准也非30年代可比,同样需要大量培训。

    即使奥巴马能成功地通过基建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吸收就业,基建完成后,这批人的再就业依然是一个问题。如果科技业最终形成新的生长点,再就业的过程更长更艰巨,美国依然会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

    一个国家的就业问题的解决要求最大量吸收劳动力的行业和社会的主流教育程度相适应。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人教育程度比现在低,但福特式流水线生产对工人的要求更低,和美国人口主流相适应,容易通过大量兴建新企业而达到大量吸收就业。现在的美国人教育程度高了,但在超过60%的大学生集中在人文和艺术门类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人口依然不适宜在科技业就业,科技业能解决的就业依然有限。另一方面,历史已经证明,对于不需要很多专业技能的科技业工作(如装配PC机)将很快被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美国也根本留不住。

    罗斯福的成功在于抑制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建立起强大的中产阶级。里根时代开始的保守主义革命则成功地将一部分中产阶级推入了富人阶层,但更多的中产阶级滑向了相对贫困化的方向。奥巴马的历史使命是重建中产阶级,其代价是两极的萎缩,还是整体的提升,这就要看他的法道了。从他现在开出的药方来看,难。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指点江山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指望科技迅速拉动经济只能是望梅止渴

      欧美目前对于某些新能源新材料的民用的补贴都被砍了,要恢复的话起码得等到经济稳定以后了。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止血,最大的问题在于整个社会资本流转体系已经陷入停顿,金融部门尤其是银行作为经济的输血者和循环中枢的功能基本丧失,导致正常的贸易往来无法开展,现金流的问题已经从金融体系向所有的实体经济参与者蔓延,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市场信心,大规模的紧缩不可避免。

      危机时刻作为个体都会本能的采取极端利己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免遭侵害,此时需要一个“独裁者”稳定局面,采取符合整体利益的措施和手段将群体拉出泥淖,从O8M的言行来看,他担当不了这个角色。

      前途堪忧~

    • 家园 小声的说一句

      其实这次帝国的问题除了其内因外也有外因。就像当年满清,虽然烂,但如不是因为几千年未有的大变故也不至于在那时覆灭。

      帝国的问题本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经济周期性就一直存在,也都过来了,竞争力相对的下降也被控制在有限范围,日本人德国人8-90年代嚣张过后也就那样了,形成了特定国际分工格局,基本是稳定的,要危机大家一块危机,老大咳嗽小弟伤风,不可能改变相对实力。老大虽然腐化了,小弟们也好不到哪去。

      问题是90年代末突然有很多的劳动力,消费者加入了国际大循环。资源,技术,生产,利润,消费的再分配是必然的。估计当年的帝国的决策人士被种族观蒙住了眼睛,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俄国人都对付了,还拍瓷器吗?就像二战,先欧后亚,效果非常好。

      事实是,这么多的劳动者和消费者加上他们特有的文化,历史,现状,生产力是惊人的,消费能力很快可能也会是惊人的,必然严重的扰乱原有的国际生产分配模式。

      所以这是200年未有的大变故,如何应对,未有先例。

      教训,很多人加入国际大分工不是闹着玩的,下一个帝国要小心下一个加入者。

      • 家园 一点不同意见.

        这不是200年未有的大变故,只有100年而已,是英国遇到美国的又一次重演.不过这次美国充当了昔日英国的角色.

    • 家园 支持你的看法。送花
    • 家园 回复的晚了

      不好意思,最近在瞎忙,所以看了之后一直没得时间写点东西。在开始胡侃之前,为了避免找不到北了,先祝晨大一家新春快乐!

      奥巴马登基典礼,处处仿效林肯,我不清楚这是一个暗示还是一个幽默。不过奥巴马在政治处境上,跟林肯倒是蛮像的。首先,面对的都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大佬们都袖手,不肯出来担责任,也就便宜了他们这些幸运儿;其次,总统本人也都属于政治菜鸟级别的,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过,更没有什么威望;再次,总统本人在党内的地位很尴尬,虽说理论上是党的领袖,但是党内的大佬们根本就不DIAO他,自己属于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势力,更没有人想来追随的那种过渡性人物;然后,总统在议会中没有任何的权威,虽然自己的党把持议会,但是内斗的时间绝对比跟反对党打的时间长(我说的是林肯,但是O8马很可能也逃不过这个局面);总统掌握的,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政府,林肯是控制不了南部,也控制不了手下人;奥巴马是控制不了经济圈,他的手下都是高学历的精英人士,我不知道团队工作的水平到底如何,所以暂不做评论。

      不过,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林肯这个人表面上非常的温和,但是骨子里面还是非常有决断和坚定的,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果断的对军队出手,撤换了总司令,换上了格兰特。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够从开始的忍辱负重,到最后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敬。我对于奥巴马并不是很了解。但是文如其人,从他的演讲稿和他写的书来看,他这个人不过是个庸庸碌碌的政客。如果他的这些手稿不是出自他的团队的话,那么我对于这个人算是失望到家了。但是至少,目前,我还对他保持了一点点的期望。

      因为奥巴马至少看到了一部分美国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美国这次得病,要我来把脉的话,主要症结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透支消费,寅吃卯粮。其实所有的经济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凯恩斯的理论在作怪,华尔街的贪婪只不过是起到了一个催化和放大的作用。(这点是从河内高手的文章中,以及个人的观感所总结出来的,在此,对那些没有提到的专家们表示真挚的谢意。)这点,不是通过消费实物生产,而是通过各种所谓的金融工具消费自己的信用而实现的。实物生产的缺口,可以用生产来补回。但是信用的消耗量,本身就已经超过了实物生产的水平,再过度透支。实际上现在的美国人相当于已经把自己以后十几年,甚至自己的下一代的产出给提前消费了。这是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根本补不回来的(因为信用的预期,就是按照目前的水平来估算的)。只能够通过加速提高生产力水平来逐步的填补这个大窟窿。这点,我们后面再详细说。

      第二,贪婪与金融业的恶性膨胀,使得不劳而获成为了一个时尚。美国自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上大学选科学、工程和数学的人数就在逐年下降,从当时与人文科学的一半一半比例到目前的1:2以下的水平。扎扎实实的做工作,已经不再是大众心目中美国梦的一部分。即使学了科学、数学和工程,很大一部分人,也很快投身到金融的捞钱事业中去了。美国近20年来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其主要的支撑力量,已经转移到了国际学生和国际人才方面。看一下我们学校的教授中,还持有外国护照的人的比例,就知道,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在科学、工程和数学方面,已经远远的衰退了。

      第三,两极分化,美国的中产阶级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两极分化的如此厉害。因为税收对于高收入者的保护,和对于广大中下中产的盘剥,美国的两极分化在过去的20年中,愈演愈烈。也许有人会说看看20世纪早期美国的金融巨头们,那个时代分化的更加厉害。但是你不要忘了当时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和汽车大王福特,以及金融巨鳄摩尔根的个人税率,是90%以上。而如今华尔街那帮每年花红几千万的人,他们的税率只有60%。

      两极分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多数中产阶级,疲于谋生,根本就无暇顾及政治事务。而中产阶级的高端,因为财富集中,他们这批有钱人,逐渐开始把持政治。美国近来几次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无一不与石油集团密切相关。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军火集团的幕后推动作用。这次金融危机,原来的金融家,CEO们好象是倒了一片。但是新的网络CEO们,填补了进来,看看总统的经济顾问班子就知道。下一波的科研风要往哪边吹。

      第四,福利社会的好逸恶劳也开始在美国蔓延开来。美国口口声声要打击非法移民。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美国现在的很大一部分社会生产力,尤其是高劳动密集产业,如水果、蔬菜、园艺等,都是靠非法移民在支撑着。或者说,我们都在消费着这些非法移民的剩余价值。有个小说说非洲的土皇帝般的生活,就是仆人的仆人,还要有个仆人。美国现在跟那个也差不多了。很多人,我不是带有种族偏见的说,在某些族裔特别严重的,宁肯在家里生孩子吃政府的救济,也不肯出去做哪怕一个非全职的工作。所有的重体力,需要知识水准比较低的工作,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人,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美国人在罗斯福时代那种吃苦耐劳的作风早已经消失无影踪了。

      先说到这,回头再接着聊。

      • 家园 按民主党的观点来看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近三十年来弗里德曼理论得势,自由放任导致绝大部分人未从经济发展中受益,财富重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吧。

        最近在看Krugman的《自由主义者的良知》,里面就提到直到罗斯福“背叛了自己的阶层”之后,才使得美国的中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产阶级迅速膨胀。但80年以来这个过程被逆转了,现在的贫富差距已经回落到20年代的水平

        也许有人会说看看20世纪早期美国的金融巨头们,那个时代分化的更加厉害。但是你不要忘了当时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和汽车大王福特,以及金融巨鳄摩尔根的个人税率,是90%以上。而如今华尔街那帮每年花红几千万的人,他们的税率只有60%。

        按Krugman的说法,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提高到91%是50年代冷战开始后的事情,而当时的遗产税也是高达77%。

        甚至在80年著名演员上台的时候,个税最高税率还有70%。现在只剩下35%

        基金经理的税率貌似是按照资本利得税来收,最高15%……

      • 家园 等到这些唱着hip pop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

        美国会是个什么样儿呢?年轻一代根本没有清教徒的种种精神。

      • 家园 说的太有道理了。送花
      • 家园 妖道高见

        也祝你们一家春节好!

        奥巴马需要果断,甚至一点独裁,才能推动火烧眉毛的改革。罗斯福其实是隐性独裁的,他总是能用连骗带吓推动整个国家跟着他走。奥巴马也需要这个本事。但他有吗?首先,他果断吗?难说。在NAFTA和人民币汇率的两件大事上,他已经出尔反尔了。

        说到土生土长美国人投身科学、工程和数学,我问女儿,这两年来,她有多少TA是“正宗”加拿大人(只要出生在加拿大就算),回答曰只有一个物理TA,其他都是东亚、东欧、中东或者她也说不上来到底是哪里的,大多连英文都说不利落。

        中产阶级的分化是一个大问题。奥巴马要重建中产阶级(其实布什也是这么说的),问题是如何重建。一个办法是极大地把“下中产阶级”往上拉,和“上中产阶级”重新合为一个完整的中产阶级,这是布什的思路,但got nowhere。另一个办法是维持中产阶级的平均线,甚至略为降低,“劫富济贫”,这是要遭人恨的,但也是最现实的。

        即使所谓“上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现在也有所谓middle class millionaire的问题。他们一点不觉得自己是百万富翁,虽然衣食不愁,但该愁的事情还很多,照样过得很辛苦。他们属于劫富的对象,还是济贫的对象?

        福利社会的问题是保守主义想解决的问题,自由主义或许会使其恶化。

        坐等妖道继续讲妖。

        • 家园 再接着聊

          晨大说得很对,奥巴马需要果断,甚至独裁,才能够成事。

          不过在此之前,我先把美国的病症做一个最后的总结。美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信用危机,也不在于公会的跋扈,更不在于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的钱,而是在于整个美国已经没有了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大家都牛市的春风吹的醉醺醺,一门心思的想要如何捞钱,如何享乐了。所以,就如同龟兔赛跑一样,美国这只领跑的兔子,已经放慢了自己的脚步,专心享受,而把跑步的大业给忘在了脑后。现在虽然自己瘸了一条腿,但是论速度,还是老大,所以绝大多数的美国人,即使有点点的担心,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那一会会儿,立马又去想着如何从股市中捞钱去了,不论是熊市还是牛市,只要他变化,就能造就富翁。

          让我们回头看看罗斯福的新政。其实不客气的讲,是胡佛总统一筹莫展的纵容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和深化,最后造成了股市大崩盘。那个时代人的心态跟现在还是不一样的。那个时代,还是吃苦耐劳的美国人,因为一次世界大战,大批的退伍军人使得当时的社会富有相当的纪律性。而且工会组织和各种民权运动,都只是出于地下阶段。罗斯福上台之后,可谓是大权独揽。而且因为他在海军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大家都没有想看他笑话的意思。

          而且罗斯福的军方背景和理念,使得他能够迅速地采取强硬措施,果断的实行各种得罪人的措施与政策。

          现在的问题是,局面还没有到那么坏的地步。大家目前有点恐慌。还远没有恐慌到绝望那个地步。奥巴马现在想用铁腕,恐怕只能够适得其反。

          但现在其实是最难办的时候。就好象从一捆麻线变成一团乱麻,一开始好像可以调理好,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是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解决。要真成了一团乱麻,大家也就放弃了用和平手段来梳理,直接要么丢弃,要么大剪刀上的干活。

          所以,奥巴马现在恐怕是两头为难。一方面,是旧势力受到了损失,但是损失远没有让他们壮士断腕这么严重。所以任何有损他们利益的行为,他们都会立刻跳出来反对。这从两个实例就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华尔街的大佬们用救济的钱来顿最后的晚餐,某个资深人士宣称,如果不发钱,那么一大批企业就要立刻倒闭。(这就是典型的哪怕我死了以后洪水滔天的态度。其实现在这些苟延残喘的企业,如果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话,早晚会倒闭。大家总希望万一我们躲过了这次危机,我们还可以,如何如何的)另外一个是奥巴马同志要求把富人加税的计划给推后,引起了议会多数党领导人的不满。(如果你的经济智囊团天天在你耳朵边下嗡嗡嗡,我想只要是个耳朵根子软的,就会妥协。毕竟,这也代表了大多数富裕阶层的意见。)

          另一方面,是所谓的新兴产业雄心勃勃的想要大干一番。但是互联网技术并不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互联网本身并不直接导致实物产出,只能是依靠其他的产业的辅助手段。不口否认,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加快生产流通的过程.但是对于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而且它的提高作用,在早期会非常的显著,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变得很有限。而所谓的纳米技术,更多的是在一个概念上的,一个方向上的,真正能够大规模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恐怕还要等不少时日。

          呼唤土鳖。

          • 家园 看来老铁也同意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很同意

            奥巴马要果断和独裁恐怕不容易。尽管奥巴马似乎是乘民意的东风入住白宫的,不要忘记他和希拉里竞争党内提名可是辛苦了好一段时间。美国上下都认同他的改革口号,但到底怎么改革,还远没有共识,而奥巴马好像也没有足够的魅力或者手段打造出一个共识来。美国这个国家,要是形成共识了,人们还是有可能憋着一口气狠干一下的。但现在根本是散沙一盘,各怀鬼胎。利益集团都是小集团利益高于国家利益。

            不过要是奥巴马到最后一事无成,这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