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新中国粮食生产的研究 1.概述 -- 润树

共:💬864 🌺3434 🌵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叹为观止,封顶送花!

      老兄这是做学问呐!

    • 家园 建议楼主关注一下各个年龄人口的平均身高问题

      这个平均身高,是把粮食产量的所有结果都包含进去了,不仅包括普通的米面等主食,也包括肉食、大豆、牛奶等辅食。正如经济发展不要看GDP,看耗电量。跑步时足弓类型不要看足弓形态,而要看鞋底磨损。

      从能够量化的结果来看,比不可靠或者不全面的原因更能说明问题。

      • 家园 这个工作还是你来做比较好

        因为毕竟是你的灵感,而我不知道这个灵感想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是想证明二十年前的中国比三十年前更富裕,人民生活更好,那么本文已经将它说得很清楚了。这就像说一个人三十岁时比他二十岁时更有知识更懂事一样,无须花力气去证明的。

    • 家园 终于爬完了这栋高楼。

      润树兄雄文,可惜看不到图。

      如果润树兄能改写一下,直接立论,不管林文,重组结构,加工润色一下,会是一篇很好的论文,当然,现在已经是一篇很好的论文了。

    • 家园 【原创】5. 总结历史,面向未来 (二)

      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为了面向未来。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和安全保障一直是国际国内热议的话题,受到广泛的关注。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撰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曾经轰动一时。中国的粮食总产在1998年达到5.1亿吨高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并于2003年降到了4.3亿吨,降幅达15%,给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这个变化趋势主要是由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此后,政府采取措施,使播种面积回升,粮食产量在2007年重新回到了5亿吨的水平。由于过去十年里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平均增幅只有0.6%,保持粮食耕地面积的稳定就成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必要措施。去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严守18亿耕地红线的政策主张,在民间获得了广泛支持。一些“知名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和异议,并将其依据建立在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的基础上,是十分危险的。

      当然,随着中国人口在未来二十年的继续增长,并在2030年达到约16亿的高峰,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必然需要占用更多的耕地。这就向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继续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产出来保障供给,使得挤出一部分耕地作为非农业所用成为可能。从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在科学技术获得新的突破前,还有一些潜力可挖,因此这个前景是可以实现的。以下三个方面的潜力需要通过集体和社会化的合作生产来实现:

      1)继续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分田单干后在这方面的损失尽快补上。在土地方面,目前很多地方的泥土流失十分严重,需要重新整治土地;而为了暂时的高产,不合理施用化肥而使土壤肥力降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需要在土壤科学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理。在水利灌溉方面,虽然中国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仍然存进一步提高自动或人工浇灌耕地面积的空间,这就需要继续进行水利灌溉系统的建设;而过去建设起来但因疏于维护管理而完全失去或降低了效用的灌溉系统更应该通过修复而重新利用起来;另外,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自然环境制约下,要通过改变浇灌方式,比如更广泛地采取浸润灌溉、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和农作物对水的吸收效率。

      2)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规模效应。分田到户阻滞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而靠手工劳动的个体农业是不可能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的。农业机械化与精耕细作并非相互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约大面积粮食生产所需的大量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可以用在那些需要手工操作的蔬菜,水果,和某些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农副产品的加工上面,也可以用在非农业生产的经济领域。否则,由于人均产值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农村就将总是陷于社会发展的底端,缩小城乡差别就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话。

      3)利用不同地域的资源优势和地理特点而实现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分工合作。中国的农业生产地域十分广大,各地域存在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的地理和气候差别。社会化的合作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差别,从而使不同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与仍然带有自给自足性质的小农经济体制相比,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现的初期在粮食生产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从本文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个体农民难以进行改造自然的大规模生产活动,因而不具有持续发展的优越性。当然,这个体制发挥了农民多种经营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为搞活农副产品的市场经济所做出的贡献,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同时,对于所谓这个体制解除了对农民的束缚,为工业和城市建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大军的观点,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新中国在前三十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持续不断地从农村吸收了大量劳动力,甚至一度过量而造成了工农业的劳动力资源比例失调。从理论上说,小农经济不但不是工业和城市建设获得劳动力资源的必要条件,甚至可以说,由于它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进程是被延缓而不是加速了。其次,小农经济下的个体农民在过去二十几年的劳动力市场上,不具有保护自己的人身和经济权益的能力,许多农民流入城市后,走过的是一条痛苦和悲惨的工作与生活道路。而在此前的社会主义体制下,被抽调分配到城市的农民,绝大多数都获得了与城市劳动者同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笔者指出这些,并不是要提出假设,说三十年前如果农村的集体生产制没有解体,大量农民进城后就会怎么怎么样,因为时间不能倒转,历史进程也不能被推翻重来。但是,历史的经验教训总是有价值的,应该得到我们的重视。

      同理,现在重提中国农业的合作化生产,也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集体化实践。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集体性质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合作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像其它一些国家那样通过买卖兼并将土地集中在少数大户手里来形成规模经营。否则,农村的贫富分化将严重加剧,不但不能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并且会造成社会动乱之源。这个新的合作化生产的实现,既要借鉴上世纪50年代中国自己在集体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要学习现有国营农场和别的国家不同形式的合作实践。虽然无人可以给这个过程的实现划定轨迹,但是,只要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化的合作生产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那么中国农民就一定会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而成功地走上这条康庄大道 ----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给本文划上句号之前,笔者要表示对林毅夫先生的感谢。是他的那几篇文章引发了笔者对新中国的粮食生产所进行的研究,而且他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也给笔者以有益的启示。虽然这篇文章证明他的那些结论基本上是错误的,但他给出了其结论被证伪的可能,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要感谢许多网友参加本文的讨论,并且希望大家能从这些讨论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Tags): #中国农业#粮食生产
      • 家园 这可是花了心血写出来的,搞个PDF文件吧!
      • 家园 在“积极性”帮助下粮食减产就说明问题

        中国的粮食总产在1998年达到5.1亿吨高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并于2003年降到了4.3亿吨,降幅达15%,给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这个变化趋势主要是由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

        • 家园 当年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后来就是“人有多大积极性,地有多大产”

        • 家园 这恰恰是因为“积极性”的问题

          农民不种粮了,土地不种粮了,为什么?因为有更来钱的道。

          在那个时代我们将几乎所能利用的土地,所有可用的劳动力都弄到了土地上了。而如今我们喊着保护耕地,用老弱病残种地,却产量更高。有人说这是科技的结果。

          这不错,但我更看到的是“人”的效率的提高。精华的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带来农业的反哺,这背后是生产效率的提高。

          市场经济下,在农业的回报很低的情况下,必然会有大量滞留于农业的优质资源流出。看不到这种流出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却对已经足以满足人口的需求的农业指手画脚;无异于坐在轮船上高谈帆船的优雅,咒骂轮机的嘈杂。

          这种流出当然会带来农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当然一旦变成现实就太可怕了。

          可以说,30年来中国的变化来自于市场经济。我们无论多么憎恶市场经济,我们的进步却来自于他。而中国市场经济的起点正是那场改革。

          由剩余农产品,剩余劳动力构成的市场经济的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今日之中国的成就与缺憾都建立在那场改革之上。

          我支持今天的农民再度合作化,但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合作化,是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农民的合作化。他不会也不可能是那场改革的反动,而是他的延伸。

          • 家园 只要承认合作化就好,单干积极性再高也到头了

            我支持今天的农民再度合作化,但这是市场经济下的合作化,是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农民的合作化。

            不然还要靠承包“积极性”干嘛?这个“积极性”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小岗村再次集体化说明了什么?

            至于合作化是什么形式,我就不管了。以色列有两种集体合作制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不能说就是那种好那种不好,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家园 合作化就完事大吉?

              30年前就是错的?

              没有30年前的改革,就没有今天再度走向合作化。这都是必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 家园 小岗村的承包就是对的?

                整个就是个闹剧和骗局,搞承包要弄虚作假干什么?如果生活水平下降还要这个承包干什么?

                不要忘了小岗村是承包的先驱。

                • 家园 这个怎么讲,说得不清不楚的。

                  我这个人不爱打哑谜。

                  说改革后,我看起码三点站的住脚。

                  1 农业产值的增长。

                  2 农民手中剩余产品的增加。

                  3 农民自身劳动的自由的获得,也就是出卖劳动力的自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