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 -- 井底望天

共:💬325 🌺13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一次收到井大回贴,激动中啊!

            井大,这个说起来又是一个很大的论题了。公司、工厂可以搬迁到一些中小城市,地皮、租金,员工工资都可以省不少。但是重要的一点,这些中小城市的教育、医疗和生活设施的配套距离大城市有很大的差距,这对公司招聘和留住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很不利。

        • 家园 日本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住在东京市郊去涩谷上班,如果有直达的电车,车费大约单程400日元,来回800日元,合50~55人民币,简单的算一周5天,一个月20天,这样也有1000人民币元,路上单程也要40分钟。

          如果要转一次车,至少多出120~150日元,这样就是一天70~75人民币元,一个月1500人民币元。

          这个还是比较正常的情况,见过比较远的一天要花3小时在电车上。

          • 家园 呵呵,看来膏药国貌似比某国河蟹的多啊

            就像楼下的redbee兄所言,月入20万日元,交通费开支是收入的5%,可以承受啊。目前深圳一般企业的职员(指的是除了生产线操作员和高层管理人员的那部分),月均收入7、8K人民币(税前哦)就算很不错了,如果交通费支出就要占去1/4甚至更多,再加上日益飞涨的房租,呵呵,那这些人可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 家园 你自己给的例子

              你给的例子有些极端。非得住得远,按照你那样算日本也一样很麻烦。而且日本地铁算是最发达的了,用中国这样刚起步的和日本比有点不合适。但是大量建设地铁应该能解决很多问题。如果你觉得中国没办法了,那我就不说了。

              而且如果按你的算法,2000的通勤费再加上房租(算1500吧),那一共是3500块钱,我可以认为我可以搬家到公司比较近的地方了吧?

              具体说下上面我的回帖中的例子。

              我认识一个人住在东京西南,刚换工作,现在要到东京东北部的一个大学上班。为了照顾女儿的上学没有搬家。算上走路的时间,单程要花1个半小时。一天3小时。

              另,1500人民币合大约2万5日元。

              • 家园 呵呵,误解我了

                我可是就井大所说的1小时生活圈有些自己的看法,举了个例子来佐证而已。这个例子是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的,深圳房价奇高,大部分工薪阶层买房是遥不可及的,东莞和惠州有不少地产商在深圳宣传自己的物业时就是打的1小时生活圈的幌子,但是为什么响应者寥寥,就是我所说的那些原因。不要说别人,我住在深圳市中心附近,透过家里的窗户就能遥望到公司的大楼,但是我坐公交单程到公司也要30~40分钟,你可以想象深圳市中心交通的拥挤程度。我回应你的帖子只不过是感叹一下在日本的居住的交通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在同等条件下比国内还低得多。

                • 家园 在深圳待过

                  市中心交通的确麻烦。而且公交车的费用大概是我住过的几个城市中最贵的。

                  至于那个地产商的1小时生活圈现在看来是没有可能的。除非地铁修的和东京一样密集。

          • 家园 日本通勤电车有月票,比单程票便宜很多,股东还有折扣

            所以铁路沿线很多居民都是铁路公司的股民~~~

            再者,一月20万日元收入,通勤开支1万日元,不算离谱

            另,我看过一个数据,通勤的“电车时间”,平均40分钟

      • 家园 赞深入浅出举重若轻

        猜想2012年以后,井底兄的声音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 家园 好文上花
      • 家园 这里有个重要前提

        不能长期把房地产的资产算成GDP,必须剥离这层水分,否则高价房地产消费者和银行都不接手,成为烂尾楼以后就变成死物了。届时投资进入的资金回收不了就很麻烦的。

    • 家园 【原创】四面楚歌之东亚篇 东亚经济之茧自缚之九

      东欧国家的救助,自然是为了保证西欧的银行系统不会被拖下水,对保住西欧经济,以及中国的出口市场,当然有一定的助力,不过其中一些国家,如波兰和捷克等,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一听到中国两个字,马上就口吐白沫,张口大骂,是不需要中国人去做救命恩人的。选择IMF的债权人身份,选择中国比较想支持的其他国家,比如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作为对美国债券的一个替代方案,倒不失一个折中的路子。

      但是中国人对IMF这种国际性的金融组织,不能抱太大的幻想。任何增加中国在这些组织的话事权,和取消美国的否决权,都会以中国在资金上的大幅牺牲,和利益上对西方各国的大幅让步,才可以做到。这种在国际机构上争权夺利的行为,不一定真正合乎中国的利益。

      一个比较好的做法,反而是绕过西方占绝对地位的国际金融组织,通过掌控地区性的经济发展组织,比如说东亚发展基金组织,东盟与中国合作组织,拉丁美洲发展组织,南部非洲国家组织,南亚国家组织,还有阿拉伯国家组织以及伊斯兰联盟等等,直接介入,可以保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至于小川兄提到的特别提款权,其重点不是在于用这种纸黄金的方式来替代美元,而是在大的立场上表明,以美国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做为国际贸易储备货币,是行不通的。可以考虑的一个方法就是三家分晋,在欧洲维持欧元为主,其他货币英镑,瑞士法郎和其他北欧货币为辅的局面。在亚洲发展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其他如韩元,澳洲元,新西兰元,台币,港币,和其他东盟货币为辅的新局面,保证亚洲可以基本上和美元脱套。而在原材料和能源等方面的大宗产品,一种方法是建立海湾统一货币,来整合石油国家,如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能源定价,另一种则是建立以人民币为计价和结算的亚洲大宗消费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上游产品中的贸易比重。

      对中国来讲,如何解决人民币海外结算中心,可以通过中国银行等等机构,在主要市场建立clearing house,应该是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步骤。

      周小川老哥的最近几篇文章是不错的,尤其是对欧美掌控的评级机构的胡作非为和双重标准,算是一针见血。中国要发展出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建立自己的有信用的评级机构,至少在对大中华市场的金融产品,进行独立的评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过去俺对小川兄批评得比较尖锐,对他做得好的方面,当然应该大大的鼓掌。他关于中国储蓄的观点,已经比在马来西亚的那篇讲演有进步。美国人的储蓄数据,并没有包括人家的高额退休金计划,人家的社会安全网和其他的福利,因此和中国人的储蓄率来比较,从而得出中国人的储蓄率过高,是根据美国的标准得出的,并不代表中国社会的真正状况,也不能因此断定中国人的储蓄过高。只能说以中国人的储蓄,俺们确实有增加消费和内需的空间,但不是像海外的经济学家们嚷嚷得那么厉害。

      在现在中国面临的困境下,以出口为主要产业的沿海省份,比如说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自然会受到经济的下行压力。从全国的角度来讲,中西部的省份,比如说重庆,四川等等地方,可不可以在发展速度上多一点贡献,给整体的GDP提供多一些份额,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要点。

      当然那些受到压力的省份的出口产业,也会哭得震天响,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在5个方面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这5个方面,就是“3率2价”。三率就是出口退税率,利率,和汇率。两价就是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

      先谈一下原材料价格,应该说当前的经济危机,把这个价格打了下去,是否要求中央政府在原材料上在进行补贴,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劳动力价格,就是张五常老哥一帮人,成天价号召的压低工人工资,来补贴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可以说正好和希望增加工人工资,而推动内需的国策相悖。

      而在出口退税率上面,就是要求中国政府更多的补贴出口,将成为西方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一大借口。至于人民币汇率下降,估计在现在中国的进出口仍然呈现顺差的情况下,就是发动全球贸易战的一个开战信号。

      如果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在短期和中期内,变化不大,那么美元贬值,会使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有改善。而如果美元升值,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就对中国的欧盟市场影响不大,但会改善美国市场出口。从经济层面来讲,人民币在中长期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升值压力比较大,因此会导致汇率贬值这个工具,难以运用。

      剩下来的利率,倒是中央银行还是有一定的降息空间,估计可以操作。

      其实要帮着出口企业,一个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出口转内销。要这样做,有三个方面可以帮上忙。

      一个是成立相似于对出口资金担保的进出口银行,搞一个内销结算行,可以接受内销票据贴现服务。另一个就是搞一个内销退税,让出口企业享有同等的税收优惠。还有就是在广交会的框架下,增加一个内销交易会会期。

      当然一个要做的事,就是尽量吸收西方企业的市场行销模式,要么通过购买西方品牌,要么雇用这方面的人才,将出口企业从简单的拿订单干活的方式,增加自我品牌管理和市场行销的功能。

      这样才可以真正改变现在的出口企业的困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