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来当把坏人—从“西单天使”看网络舆论的几个特征 -- Adol

共:💬60 🌺1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我承认

        注3的一部分:

        因此更可能的情况是这段视频在发烧友看来水平一般,而我们普通人的鉴赏水平没有达到发烧友的水准,故而觉得挺好,这是爆炸性扩散的基础(我承认,假如视频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动网友们,确实也是不可能单凭某些推动手段走红的,我的想法是,唱得不错,自然情况下轰动网络不至于)。

        虽然传播理论似乎有认为大众总是盲目的倾向,不过材料本身也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如果是炒作,推动者在材料上还是得下一番功夫,否则就太不敬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试着回答一个问题

      那么大多数追捧“西单天使”网友们,你们除了那两段视频,还了解她的什么呢?你们了解她在西单地下通道卖唱的原因吗?你们了解她的出身、年龄、经历吗?你们了解她的个人品质吗?你们凭什么人云亦云地称她为“天使”呢?

      就凭唱的顺耳,仅此而已,我听这个的时候可没想到你想到的这些问题,纯粹一个声音,就足矣。

      如果非得问下去,那么可以拉“直观”来解释,正好最近追这个连载,借花献佛了。

      [评论随笔]人间词话讲评——从德国古典美学到中国传统诗论(初编)

      ……

      叔本华提倡一种“直观”的审美方式——我们有好几种方式可以感受和认识这个世界,比如我们看到了两盘苹果,一盘10个,一盘5个,我们就可以从中抽象出10和5这两个数字,然后算出10+5=15,我有15个苹果可以吃,这个简单的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就包括了抽象和推理这两种认知方式;但审美不能用到这些,而应该用到直观:你突然间看到了这些苹果,这些明媚的、娇艳的苹果,就是这一刻,没有抽象,没有推理,剩下的只有一种东西:直观。

        

        但这个直观一定是审美的直观,而不是本能的直观,也就是说,在这一刻里,起作用的不是食欲,也不是利害心,你想到的不是吃掉这些苹果,也不是算计怎么拿这些苹果去卖钱,而是纯粹地陶醉于那些苹果的美丽之中。

      ……

      • 家园 我听的时候,也觉得不错

        如这篇文的第一段,我是在校内网上看到的这段视频,看完也觉得不错,但我不会在此时自发地感叹"天使""天籁",原因很简单:既不清晰,也不完整.

        我产生怀疑是在早上例行地看完校内网的一些好友消息后,再点到外圈论坛发现整个网络都在谈论这件事,这我就认为不自然了.原因都在文里,简单说就是我认为从这种清晰度和完整度,我等普通人听着确实不错,但不足以支撑网络暴红.

        • 家园 这个就很难说了

          正面来说,级数效应和累加效应使得突然暴红可能发生,反面来说,n多炒作事例都是炒完了大众才知道的,被用了一把,n多惨痛的教训。

          另外,网络具有跟风的性质,按社会心理学的说法,群众是盲目的,他们不需要为什么,只需要一个绝对的英雄……这点来说,一个很小很小的推动都足以支撑网络暴红的发生,而这个推动因为很小,在其量度的精度上,已经无法分别是炒作,还是别的什么玩意了。

          网络舆论从email,bbs,im,群,发展到今天SNS社区的成熟以及将之前信息传播途径的整合,在网上,信息舆论的特征如何演化,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的特征比较,您研究的事情已经非常前沿了。

          至少有一点,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已经论秒计,而传播受众量应该以级数级再叠加。网络舆论的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的特点也应该特别加以研究。

          • 家园 自然情况下暴红,我仍然无法接受,这是我观察数据得到的结论

            详见这个回复Adol:在文中只是说存在,并没有肯定是有意识的,但作为我个人来讲

            反面来说,n多炒作事例都是炒完了大众才知道的,被用了一把,n多惨痛的教训。

            其实这才是本文的重点啊。

            兴也勃焉亡也忽焉

            这句要花,从趋势图上看得很清楚,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数据的有效性呢。但同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不假,但推动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即:

            而真伪,我们每天上班上学的网民们,恐怕是没那么多时间去辨析的,我们甚至也不会记得细节如何,但是已经在心里已经有了固定的印象,这个印象往往是靠不住的,即使之后有人宣传真实情况其实相反,要想矫正也是不容易的

    • 家园 说得好,网络将成为下一个必争的宣传阵地
    • 家园 这个不用猜了,是立二炒的

      网络推手这个行业已经相当发达了,这几年在国内有爆发式增长

      我有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公司在做这个

      现在奥美等传统公关媒体也开始介入这块了

      • 家园 立二炒得是蒋寒凝,这次的是任月丽。

        立二的炒作可不能算成功,我也是在通过这次的西单女孩,才知道立二也炒作过西单女孩。

    • 家园 我觉得说的很靠谱

      也有可能是很多人有意无意就当了推手,大家乐于看到有个新话题的出现。但如果是负面的,确实也有可能出来个谣言,很快就被传成是真的了。比如我现在编一个某可乐被发现销往大陆的成分和欧洲不一样,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写个论述出来,到天涯之类一发,再加上一些愤怒的人群,很可能几天就变成真事儿了,这种力量不可小视。

    • 家园 我觉得楼主太敏感吧

      我觉得楼主太敏感吧

      也许就像“链式反应”,开始需要一定的阈值,过了阈值以后,就爆发了。

      另外,叫“天使”是因为她唱了一首“天使的翅膀”而已,在没有任何其他信息的情况下,就用地点加歌曲名的缩写代称这件事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百度贴吧的fans可是实打实地觉得她是他们的天使啊

        阈值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但是不能解释1月25日的小高峰,天涯猫扑上的爆发,以及论坛上爆发与网络上爆发在时间上的吻合.

        • 家园 网络和论坛不是一个事儿么?

          我没有看过百度贴吧,不太了解那里面的看法。

          网络和论坛不是一个事儿么?

          • 家园 您大概是倾向于第一种假设的,这个我确实无法立刻说服您

            因为我的专业不是这个,对传播理论的了解也很有限.本文中注3涉及到的部分理论也是得到了同学的指点,因为拿不准对这些理论的确切理解,因此放在了注释里.

            另一个证据是视频爆炸性扩散的时间与天涯、猫扑上集中出现大量帖子的时间吻合。这里有两种可能,1网上的口口相传反映在了猫扑天涯等论坛上,2推动者在猫扑天涯上的集中推动造成了爆炸性的扩散。

            我倾向于第二种假设。至于原因,这里用到的另一个假设就是大型论坛的“议程设置”能力。如果说“第三人效应”和“沉默的螺旋”是引导舆论对某件事的主流观点;那么“议程设置”就是引导舆论要关注“哪件事”。通过对网上舆论的观察,和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就引爆一个“焦点话题”、创造出一个个新流行语的形势:我认为是大型论坛影响网上舆论,而不是相反。这些大型论坛对网上舆论的影响,和传统平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比,具有时效性更强,公众参与度更高等一系列特点,总的来说,大型论坛的议程设置作用比传统媒体更积极、更贴近民间,但相对地门槛也更低,需要更仔细地甄别。

            这是注3中的部分内容,您大概是倾向于第一种假设,而我则倾向于第二种假设,即大型论坛实际上有着引领整个网络舆论的作用.

            • 家园 您的第二个假设很有道理

              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推出“此事件是人为有意识的利用网络力量强推”……

              分析一下google/baidu搜索的结果,不难发现很大数量的结果是直接复制或引用主流网站/论坛的帖子。也就是说,天涯、猫扑乃至西西河都是很多搜索结果项的源头。所以说,主流论坛和网站的信息确实引领网络舆论,如果仅从搜索结果数量上来衡量的话。

              然而在您的统计数据基础上推理出“背后有人操纵”则实在是论据不足且逻辑不明。网络上的变量很多,我们无法获取所有的信息,片面得出结论不太合适。例如您所说,视频在小圈子流传甚久未引起轰动,其原因也有可能是此圈子的人并不参与主流论坛的讨论,直到某个主流论坛积极分子获取这段视频,才有机会流传至此。至于25日的小波峰,则如您分析,过年拜年有很大的影响,有可能25日开始流传并初步引起关注的话题,因为之后广泛的拜年等活动减少了上网人数,因而暂时被冷落,直到初七即31日,人们恢复工作有机会上网(据我所知很多主流论坛的主流群体是在上班时间上网……),才重新成为焦点。这一切完全有可能自然发生,并非如您所想一次强推不成再生一计那么戏剧化。

              当然,我的分析仅仅提出反例存在的可能性。我个人认为在得到足够的信息之前,以目前的数据得到“人为操纵网络舆论”的结论尚显仓促。

              以上。

              • 家园 在文中只是说存在,并没有肯定是有意识的,但作为我个人来讲

                我确实怀疑这是有意识的,但我不确定是不是以炒作为目的的.

                我认为这是人为推动的,甚至是有意识推动的,正如您

                直到某个主流论坛积极分子获取这段视频,才有机会流传至此
                的说法,这个积极分子其实就是我文中所说的推动者,其实也可以算作是有意识的推动者.此外,我搜到的第一天在猫扑,第二天在天涯出现了差不多30帖,从逻辑上,如果第一发帖人是无意识的,其他人也没有有意识地推动,怎么会在同一个论坛发出近30帖相关内容,2段总共5分钟左右的,不清晰也不完整的视频似乎无法支撑这么多帖子的讨论内容.百度贴吧的情况也一样,您可以进入"西单女孩吧"翻到尾页,1月31日的帖子很多,但许多帖子都是0跟帖,我认为这不是自然情况下走红的特征,而是有意地进行"议程设置",不求帖子有多少跟帖受多大支持,但求给公众留下"西单女孩正在走红"的印象

                如果要确定这是不是恶意的,或者以炒作为目的的,就要追踪这些发帖ID的IP和地区,追踪这些ID的发帖历史了,这点我确实做不到,因此我不确定.我应该已经在文中尽量避免使用"操纵"一类的词.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